经济观察网记者董瑞强3月17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过去五年,仅中央财政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整个投入就达到633亿元。通过这五年大气十条的实施,确确实实效果是明显的,成绩是喜人的。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沾沾自喜和骄傲自满,因为面临的形势还非常严峻,仍任重道远。
他讲道,总体我们还处在“靠天吃饭”状态,天帮忙,我们日子就好过一点,天不帮忙,雾霾就比较重。“我们要走出这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所以要在过去基础上继续下功夫,狠抓落实。否则,我们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李干杰介绍称,这是首次经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的重要文件,在中国环保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它是中央坚决向污染宣战,开展污染系统治理的首个行动计划。它的方向、路径、举措、目标、任务都是科学合理的,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可行性。
五年来,“大气十条”实施效果确实不错,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升。李干杰透露,“大气十条”有五大目标,当时制定时,大家心里也是“打鼓”的,认为完成目标可能非常困难,可能交不了账,但最后不仅是交了账,而且是比较好地交了账。
数据显示,这五大目标都超额完成了。全国338个城市PM10下降了22.7%,京津冀PM2.5下降了39.6%,长三角34.3%,珠三角27.7%,“京60”不仅达到了60微克/立方米,而且低于60,为58微克/立方米。
李干杰说,其中有两个标志性的成绩——一是珠三角作为一个重点区域,整体达标,并且是连续三年低于35微克/立方米;二是北京市PM2.5达到58微克/立方米,不仅仅降到60,还低于60微克/立方米。
据他介绍,这五年还淘汰了燃煤的小锅炉20多万台,淘汰了黄标车、老旧车2000多万辆。一些重点区域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有效举措,比如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煤改气、煤改电完成了470多万户。“这些都是过去我们想干而一直没干成的,利用五年时间把这些都干成了,确实为改进环境质量发挥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另外,五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新的机制已基本形成。李干杰说,我们开展环保督察、专项督查、专项巡查,实施量化刚性问责,使“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落到了实处,大家都动了起来;在重点区域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在强化科技支撑方面建立了机制;在投资方面,初步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支持的投资机制。
董瑞强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 要闻部记者
常驻北京,关注国家工业、环保领域产业政策,重点关注钢铁行业、电商、环保、新能源、高端智库等相关方向,擅长深度报道和人物专访。
订阅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下一篇:没有了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