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网贷财经! 电话 400893721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在线客服

网贷财经- 权威财经门户,价值、与您分享!

热门关键词:网贷财经 财经 科技 投资 创新 基金 互联网金融
首页 财经资讯 国内经济 国际经济 宏观经济 产经新闻
财经资讯
推进农商银行 经营转型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19 07:30 来源:金融时报

    管建慧 俞奕

    近年来,农商银行加快推进经营转型及市场化管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推进管理创新及差异化经营上步伐很快。但在财富管理、管理机制、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方面还存在着思路不够开阔,重点不够突出,在经营管理上仍沿袭旧习,这种缺乏生机和活力的经营管理模式,再加上金融服务功能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农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活力。作为农村金融市场支农支小的主力军,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抓住自身特色优势,推进差异化经营战略,促进农商银行又好又快稳健发展,是刻不容缓的一项长期战略。

    业务理念向精细化经营转变

    经营理念要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坚决摒弃传统的规模冲动和速度情结,树立讲质量、重效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始终把质量和效益作为首要目标,追求稳健发展,坚持经得起经济周期和时间检验的新的发展模式。

    经营模式由传统的存贷汇向大金融管理转变。加强多元化业务经营的拓展力度,坚持以专业的产品创新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求,通过走资本创利和综合经营发展之路,使农商银行从存贷汇服务机构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

    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深化对市场调研和分析,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波动规律,及时抓住发展新机遇;注重对客户进行分析,强化差异化服务;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完善业务品种,提高新业务的市场适应性及综合效益。

    注重金融特色产品创新,完善服务功能。开发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业务,大力发展和创新资金清算、银行卡业务、理财服务等中间业务;加快流程银行建设步伐,大力推广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化金融产品;注重在消费信贷业务及个人创业金融业务等领域中的创新,改善收入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农商银行核心竞争力。

    服务模式向综合化经营转型

    通过技术层面的创新,淡化银行网点概念。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水平高、方便周到、全天24小时服务的服务环境。通过ATM、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流动银行等,让客户得到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

    通过技术层面的创新,推动农商银行的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将新技术融入金融服务各个环节,通过大数据来分析、把握客户的行为信息,预测客户的发展动向,更准确地为客户提供高价值、个性化的特色服务,提升客户粘合度。

    信贷品牌向特色化经营转型

    客户的信用等级。对信用观念好的优质客户要降低利率上浮幅度,同时,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信用户要执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有关政策;对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贷款利率上浮的幅度应适当提高,促使这类客户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和增强信用观念,从而使农村信用社不断拓展黄金客户群。

    从事产业。对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予以大力支持,并在利率上优惠,其他产业则可在利率政策的规定范围之内实行浮动利率。

    贷款风险度。要综合借款人的还款来源、担保情况、贷款期限等因素评估贷款风险,对存在一定风险的贷款不仅要从严把关,在利率上也应提高,促使借款人增强风险意识,防范经营风险。

    投向结构向差异化经营转变

    在贷款客户对象选择上。农商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定体系,科学识别、评价客户信用状况、优化客户结构,根据农村信贷需求的层次性差异,完善授信管理制度,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在信贷扶持的产业上。应由过去扶持单一化的传统农业,向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现代科技农业转型,围绕发展特色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调整。要严格控制信贷资金流向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和过度投资行业,促进信贷资产向优质产业倾斜。

    在贷款发放额度上。农商银行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公司+农户、产业担保链、中小企业和农户等客户不同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坚持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原则,依据客户不同资产规模、不同风险程度来实施不同的授信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财经wdcj.cn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返回首页查看更多新闻】

下一篇:气囊问题造成4死6伤 美国调查现代汽车

上一篇:【财经早汇】TMT公司占独角兽阵营半壁江山

网贷财经-财经观察
网贷财经-大咖专栏
网贷财经-互联网金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