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探索开放花呗、借呗业务,尝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
在3月21日的2018消费金融行业新趋势论坛上,蚂蚁金服方面这样对媒体表示。其微贷业务负责人透露,蚂蚁金服已经在积极探索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并严格做好风险评估。
关于未来与机构的合作方式,蚂蚁金服方特意强调,将严格按照新规要求,由金融机构自主风控,蚂蚁金服也会做风险评估,但审批额度以机构终审结果为准,蚂蚁金服不会兜底。
在经历了2017年的狂飙突进之后,蚂蚁金服的消费金融业务受金融监管趋严的大环境影响,正在艰难地寻求资金来源和发展突破口。
最赚钱的业务
除支付之外,消费金融应该是目前蚂蚁金服最重要且最赚钱的业务。从产品表现上看,蚂蚁金服的消费金融业务包括不可提现可享受30天免息期的花呗产品、可分期的花呗分期产品以及可提现的现金类借款产品借呗,其中花呗及花呗分期的运营主体是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呗的运营主体是重庆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2017年全年,蚂蚁金服以支付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名义,向阿里巴巴支付的利润分成合计达到49.46亿元。按照37.5%的分润比例折算,2017年全年,蚂蚁金服的税前利润达到131.89亿元。
根据最新的公开数据,2017年上半年,蚂蚁小微小贷营业收入为14.9亿元,净利润为10.2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蚂蚁商诚小贷净利润44.93亿元,为2016年全年净利润的两倍多。
由此可见,消费金融业务对于蚂蚁金服的利润贡献至关重要。
监管套利空间收窄
蚂蚁花呗是蚂蚁微贷提供的信用支付服务,可用于天猫、淘宝和部分阿里体系外的商户消费,是典型的消费信贷产品,借款用途有场景依托;蚂蚁借呗是典型的网络小额信用贷,并非基于具体的应用场景。
借助于淘宝、天猫和支付宝强大的流量入口,花呗和借呗放款规模实现迅速增长。就在上周一,据外电报道,消息人士透露,蚂蚁金服的消费贷款发放总量已达到人民币6000亿元,是建行的3.7倍。
在资金来源上,主要依靠旗下两家小贷公司的资产证券化融资。零壹数据统计,2017年蚂蚁金服共发行了2430亿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数量方面,截至2017年12月31日,蚂蚁金服所发行的ABS金额为3277.9亿元,占消费金融ABS总金额的58.82%。其中,以蚂蚁花呗作为底层资产的ABS规模为1921.8亿元,以蚂蚁借呗作为底层资产的ABS规模为1356.1亿元,分别占消费金融ABS总金额的34.49%和24.33%。
得益于数据、场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花呗与借呗扩张迅速,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然而,这背后却是以突破监管限制为代价。
2017年12月1日,监管层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其中规定: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融资总额与资本净额的比例按规定执行。
据兴业研究统计,截至2017年6月末,蚂蚁金服旗下两家小贷公司净资本合计只有106亿元。因此,无论是蚂蚁商诚小贷还是蚂蚁小微小贷,其杠杆率都远远超过重庆银监局2.3倍的杠杆要求。
尽管去年底蚂蚁金服宣布对旗下两家小贷公司增资82亿元,将其注册资本从现有的38亿元大幅提升至120亿元。然而,仍以2.3倍杠杆率计算,82亿的增资也无法满足千亿级别的业务体量。
消费金融业务困境
作为蚂蚁金服重要的利润来源,其旗下主要的借贷产品可能存在合规问题,尤其是现金贷款属性更强的贷款产品——借呗,自去年末的现金贷整顿风暴以来,蚂蚁金服一直强调借呗的消费场景属性,希望将之与其他现金贷区别开来,以此减少监管压力。
实际上,在今年1月初,路透社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多位官员已与蚂蚁金服会面,讨论蚂蚁金服消费金融业务高杠杆问题;在蚂蚁金服降低杠杆水平之前,央行可能会阻止蚂蚁金服发行新的消费贷款证券。
监管强压之下,蚂蚁金服方面也不得不低头,1月26日,明确承认旗下小贷公司杠杆率超地方金融办要求——按照相关监管办法,蚂蚁两家小贷公司的现有杠杆率超过地方金融办的要求,蚂蚁小贷制定了相应的新规落实方案,将通过增资、业务合作等多种手段,逐步降低杠杆率,确保在监管指导下完全达到要求,蚂蚁金服表示。
同时,为了业务合规,蚂蚁金服也在积极争取一张消费金融牌照。据媒体消息,该消费金融公司将设在重庆。财新报道称,马云为此亲自到重庆拜访相关领导。
更为关键的是,在资金来源方面,资产支持证券配额被限制,这将极大制约蚂蚁金服的放贷规模增长。根据阿里巴巴财报,蚂蚁金服的税前利润在2017年二、三季度均超过50亿元,但在四季度则环比大幅缩水九成,这除了支付补贴战的影响,很可能与四季度的现金贷整治有关——受监管风暴影响,借呗和花呗的ABS发行出现暂缓,最终波及到消费金融业务的扩张步伐。
目前,蚂蚁金服已经在积极探索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但是这种合作最终成效几何还是未知数,尤其是在利润分成方面。公众号金羊毛工作坊曾发表观点:如今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微粒贷余额不断上行,替代的是银行15%左右的消费信贷,而这些互联网公司的资产又变成abs重新回到银行,利率6%,比银行自己放消费贷低9个百分点,关键人家发abs没任何资本约束,也就是意味着杠杆无限。
现在将严格按照新规要求,由金融机构自主风控,蚂蚁金服也会做风险评估,但审批额度以机构终审结果为准,蚂蚁金服不会兜底,在银行业强调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双方的合作或许会技术的归技术,金融的归金融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判断,加强金融机构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合作,共建合作共赢的生态是消费金融发展的方向。他表示银行有资本、有风控经验,但缺少消费场景、缺少数据,这正是互联网电商平台所擅长的,两者结合,既能让金融真正服务到用户的合理消费需求,又能更好控制风险,降低资金和服务成本,利于行业发展。
某种程度上,蚂蚁金服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或许也是新金融发展的一个缩影。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下一篇:没有了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