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之后,三星也将入局智能音箱
7 月 5 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三星正在开发一款由其新语音助手 Bixby 提供语音支持的智能音箱,该项目代号为 Vega。目前,包括功能与规格参数在内的更多细节并未透露,发布时间也不得而知。 《韩国先驱报》指出,Vega 项目的进展缓慢,原因并非是 Bixby 难以理解英语的语言学问题,而是三星还缺乏开发 Bixby 的深度学习技术所需的数据。换句话说,Bixby语音助手技术尚未成熟。 三星发言人也表示,“以其他语言开发 Bixby 的时间比我们预期的还要长,主要是因为缺乏大数据的积累。” 三星之前推出了不支持英文语音命令的 Galaxy S8,它将 Bixby 作为了手机营销时的一个重要卖点,并为其设置了专属按钮。上个月,语音支持开始以预览版形式推出,但可以看到,它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此外,《华尔街日报》声称,三星全面发布 Bixby 语音支持“不太可能会是7月下旬之前”。 而当三星准备入局 Bixby 智能音箱时,可以预见,这将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Amazon Echo 于 2014 年推出,Google Home 去年发布,Apple HomePod 将于 12 月份上市,微软也推出了一系列由 Windows 10 支持的类似设备。而阿里,在今天发布了智能音箱“天猫精灵”。 看起来,智能音箱市场是热闹非凡,一场巨头混战似乎也在所难免。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人工智能思辨,别为想象力戴上金箍
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应该走出现有的商业局限,以面对 “新物种” 的姿态寻求新的价值和突破点。 当新物种突然出现的时候,置身其中的人们往往会产生一个惯性的评判,或是看好,或是唱衰,或是思考善与恶,或是探索危与机。而在科技领域,人工智能无疑就是一个“新物种”,甚至有人夸张成互联网世界里的 “生物入侵”。 科技圈的诸多大佬们也如约扮演了“剧中人”的角色,不管是在社交网络、公关论坛还是含金量颇高的行业会议上,无不开始抒发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就在不久前马云还表示听到人工智能就生气,但阿里发布人工智能新品的消息却不胫而走。马云的言论和阿里的行为虽然心口不一,却往往成了相关媒体的头条。大佬们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影响着一个公司,甚至一个社会的发展,这是幸运,却也可能是不幸。 为AI着迷的大佬们:乐观派、悲观派和保守派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工智能似乎有着同样的魅力,那些自带话语权的大佬们,在审视人工智能这个 “新物种” 的时候,也如同读莎翁的小说那样,在自身的认知之上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最为知名的大概就是科技大佬当中的悲观派,斯蒂芬•霍金、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等,单从名单上来看,他们对人工智能的 “恐惧” 足以影响大多数人的情绪。 早在2014年的时候,埃隆•马斯克就曾发文称 “我们需要万分警惕人工智能,它们比核武器更加危险!”,个中寓意不言而喻。2015年的时候,在李彦宏、埃隆•马斯克和比尔•盖茨共同出席的人工智能论坛上,二者从态度激烈的 “人工智能魔鬼论者” 开始走向理性与缓和。与之同时,马斯克还做了一件意料之内的事情,与彼得•泰尔等人向OpenAI注资10亿美元旨在打造与人为善的人工智能技术。 当然,人工智能领域也不缺少乐观派,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等等,阵容豪华程度几乎不输 “悲观派”。 施密特在致《财富》杂志的一份声明中曾表示,“一些人曾宣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并呼吁立即采取措施来避免可能出现的社会灾难。然而,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观点却要乐观得多。” 颇有一些和埃隆•马斯克针锋相对的意味。“互联网是开胃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从中不难看出李彦宏对于人工智能的青睐。同样的还有贝索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表示,“自从科幻的最初年代开始,人们的一大梦想就是能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与电脑对话和交流,并让电脑帮助人们做事。” 较为特殊的是对待人工智能的保守派,即便是马云这样的人物,因为各种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互怼事件,与人工智能的主流意识相左。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此前的乌镇人机大赛上,因为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柯洁,人工智能再度引发了一轮舆论漩涡,而马云却因为对人工智能的讥讽,和棋圣聂卫平隔空互怼。相比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崇拜,马云似乎更看重数据的价值,有了数据就有了更精准的用户画像,也就意味着商业上更值得期待的未来。不难发现,马云在人工智能的认知上,更倾向于数据而非算法,所谓的保守,不过是对人工智能的误解。 可以肯定的是,大佬们的表态与自家的战略布局不无关系,All in人工智能的谷歌和百度自然成了人工智能的支持者,而那些持悲观情绪或者犹豫的大佬们,实际上也反映了自家人工智能战略的不确定性。 大佬的态度,多半决定了企业的方向 作为一家百亿甚至千亿市值公司的掌舵者,这些科技大佬的态度决定的不只是自身对于人工智能的喜好,还有人工智能方向与策略上的差异。 从国外互联网巨头们的动作来看,亚马逊、谷歌等充当了人工智能的开拓者,尤其是谷歌,无论在算法、硬件还是产品上,在人工智能领域再造一个谷歌的意图似乎已是路人皆知。反观微软、苹果等略带悲观情绪或有些保守的企业,尽管在人工智能领域不缺少声音,却也表现出了跟随者的窘态,比如苹果发布的HomePod智能音响,不免有步亚马逊智能音响Echo的嫌疑。 对于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绝不在于新的发展趋势,更是中国互联网摆脱跟随者角色的历史机遇。在此之前,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或多或少有几分 “copy to硅谷” 的嫌疑,人工智能无疑是中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新赛道。只是在人工智能的问题上,大佬们不同的态度很可能导向不同的结局。 正如谷歌CEO拉里•佩奇所说 “搜索引擎是我们的主动意识与互联网世界之间最重要的连接方式,或许它们将成为最接近人工智能的互联网应用。”同样的,百度在人工智能的选择上可以说是顺势而为,也是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忠实拥趸,近两年更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拥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或许是阿里。即便马云并未发表过看好人工智能的言论,从阿里云的人工智能ET、YunOS、飞天操作系统等,不难窥视其人工智能战略。特别是几个月前开始推动的 “NASA” 计划,将着重发力机器学习、芯片、IoT、操作系统和生物识别。只是从人工智能的方向上来看,阿里或许仍存在一些偏差。 就在不久前,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曝出的海报确认了阿里智能音响存在的事实,顺便再次让人想起了亚马逊的智能音响ECHO,也是继Google Home和苹果的HomePod之后,智能音响市场出现了另一个跟随者。而这一消费级人工智能产品的出现,与马云此前 “一听到人工智能这个词就生气” 的言论颇有几分背道而驰的意味。加之有媒体扒出了阿里智能音箱的团队来自两年前被解散的机器人团队,似乎又增加了几分不确定性。 类似的还有阿里 “无人超市”,一度被外界视为人工智能和新零售结合的产物,并被描绘出了一个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以及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应用下,可以扫手进店、直接购物、拿了就走、无需结账的理想场景。现实却是,阿里无人超市仍然只是一个新技术的试炼场,主要用于收集数据和分析,不排除未来用来服务于移动支付的可能。 在媒体眼中,阿里是位浪漫洒脱的重商主义者,这和阿里的基因以及马云的远景有很大关系,同样映射在了人工智能战略上。阿里的人工智能注重的是赋能商业,配合云计算、大数据对阿里的商业体系和合作伙伴进行赋能,有了长期的愿景,却少了些短期产品和中期规划。或许未来的阿里会发布更多诸如智能音响、无人超市等产品,可这些能否撬动人工智能的未来,仍然有待观望。 当然,国内人工智能不止百度和阿里两家,几乎所有科技公司都在拥抱人工智能,为之诞生的创业公司更是数不胜数。而能否押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方向,势必是新一轮竞赛中胜出的关键。 结语 即便是马云等大佬,也有犯错的时候,不应该为人工智能戴上束缚可能性的金箍。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应该走出现有的商业局限,以面对 “新物种” 的姿态寻求新的价值和突破点。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6000平米只卖文具,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百年老店有许多,一家售卖文具的百年老店却是鲜少见到。 位于日本东京银座二丁目,被誉为日本规模最大、最顶尖的专业文具店伊东屋已有百年的历史。创立于1904年,坚持传递 “比顾客更先一步发现新的价值” 的精神,产品线从钢笔、笔记本等学习办公用品、美术用品,一直延伸到相关杂货,种类丰富,设计也极具美感。不仅仅作为文具零售店,而更加希望成为人们工作,学习,思考等行为时最佳的记录与互动的伴侣。 伊东屋规模到底有多大?整个建筑共有12层,全部都在售卖各式文具及生活用品,几乎全是面向成人顾客设计的产品。在日本全国开设有10多家分店,总店位于银座,其他分店位于东京涩谷东急百货店东横店、东京池袋东武百货店、横滨高岛屋、川崎市丸井family沟口店、大阪大前广场、羽田新国际航站楼店等地。 用“痴迷”走过百年 1904年,正值日俄战争开战且战果频出的时期,也是西洋文化涌进日本的年代,伊东屋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当时的伊东屋已经是相当摩登化的,甚至拥有了罕见的收银机。在1923年的关东大震灾与1945年的东京大空袭中两度被烧毁,直至1947年才迁移到了现在的位置。1965年第一次升级竣工的伊东屋,导入了大面金属窗框的设计,掀起了60年代“金属楼宇”风潮。 被人们纷纷赞许的回形针标志诞生于1987年,出自内部员工之手。采纳这个设计的最大理由是:连不懂日语的老外都能明白。 2013年1月,伊东屋总店因建筑年代久远闭店改造。直到2015年6月重装出发,此时已经是它111岁的生日。再开业的银座伊东屋总店分为了G.Itoya和K.Itoya两座建筑,商品也不限于文具,新增了具有设计感、帮助提高生活品质和效率的商品,由文具店升级成为生活方式型集合店。 已到极致还能再升级? 伊东屋银座旗舰店2015年再开店日,社长伊东明接受媒体采访说:“我们已经在银座经营了50年。时代在变,我们也需要改变,这次整修就是为了给顾客提供目前为止无法提供的更高价值的追求。” 改造后面积的变化不大,而是调整了商品品类结构与SKU数,将陈列的商品SKU数减少为了改造前的一半,变成5万种,目的在于扩大商品的展示面,同时增加消费者的活动空间,从真正意义上升级为生活集合型商业空间。每层楼面都有各自的英文名称,不同的主题方向显示得清晰而明确。入口大门颇具设计感,是一个5米方的正方形转动门,依据不同季节改变门面上的平面创意。 一楼主推卡类和季节性文具商品,并设置了专门饮品区用于顾客会客使用,也在饮品区非常贴心安排了较早的营业时间。二楼的主题是「SHARE」,主要售卖书信关联商品。包括信纸、明信片、信封、彩笔、小贴等商品进行场景型的陈列;以及设置了「Write&Post」的主题空间,留给顾客书写、邮寄信件。三楼的主题是DESK,主要提供优良的笔类产品,以及小闹钟、小台灯等桌上办公商品,在「Pen&Ink Bar」有700余种笔可以尝试。 四楼是提供服务会议用品为主的「MEETING」主题。五楼改变为了「TRAVEL」的主题,满眼尽是旅途当中所用商品,配有「Nomad's Nook」区域可以体验场景。旅途后,来到六层的主题「HOME」,锅碗瓢盆、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除此之外,是七层的纸张专区、八层手工艺品专区、十层商务中心、十一层都市农场、以及十二层的餐厅。 有温度的“场景”才是致胜关键 不仅是因为“Life Style”的特殊吸引,实际上在运营与设计方面,给予消费者最大化的场景营造是伊东屋走过百年,又能在时下致胜的关键原因。 一切归于更加深刻的简洁:首先是自收商品的设计简洁,在自由品牌产品的打造上讲求“越简单,越不容易过时”的理念进行开发。其次,是减少商品的SKU数,用于更多商品展示的空间。相较于提高坪效而增加商品的常规做法,伊东屋精选出更精简和独特的种类,扩大了商品陈列的面积。 场景搭建成为消费者最“难割舍”部分:首先,每一层的特殊体验区域,将体验与实际使用结合,引起顾客的冲动购买,且场景温馨而赋予意义,更显品牌的深度内涵。其次,饮食都设立有独立区域,使得整个店铺无论是设计还是五感上的体验,都能得到充分满足。 在我们习惯用键盘敲字,电子记录的时代,伊东屋就如同它售卖的文具本身一样,具有回归生活本质的启示。但难得的是,即便是将似乎用得更少的文具作为商品,伊东屋也紧跟时代而敏捷地做出反应。消费的更高含义不是货币交换,而是生活中更多艺术的呈现,这一切的基准都在“坚持”,如同伊东屋的坚信的理念—— “要始终发现新的价值”。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亚马逊何以从一家网上书店变成谷歌天敌?
亚马逊是如何从一家网上书店,变成一家集电商、云计算、人工智能、线下实体店于一体的消费和科技巨头。 2017年6月2日,亚马逊(NYSE:AMAZON)股价首次越过1000美元,截至2017年6月22日收市,其市值高达4786亿美元,超越脸书,在美国科技巨头中仅次于苹果、谷歌和微软。亚马逊的投资人,获得令人羡慕的超级收益。 巴菲特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举办的2017年股东大会上表示,“我太蠢了以至于没有预料到亚马逊发展得这么好,没有觉得它会像现在这样取得如此大规模的成功。我当时低估了它的发展潜力。” 亚马逊的市值也超越了巴菲特执掌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后者市值为4099亿美元。 亚马逊由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于1995年创立,一开始名为Cadabra.com,后由贝佐斯改名为亚马逊。亚马逊从一家小型网上书店,到“网上沃尔玛”,再到全球最大云服务商,并发布智能语音产品Echo,收购全食超市(WFM.O)他用20年时间打造了一家集电商、云计算、人工智能、线下实体书店于一体的消费和科技巨头。 亚马逊自1995年成立、1997年登陆纳斯达克后,前期亏损了八年。但自2003年开始,亚马逊便开始盈利,2003年至2016年的14年间,亚马逊净利润为负的年份只有2012年和2014年。 业务边界拓展 在亚马逊的智能音响Echo大获成功之前,亚马逊一直被认为是一家电商公司而不是高科技公司,更没有被归类到人工智能公司之列。 声智科技副总裁李智勇曾表示,相比Google、Microsoft、Apple、Facebook这类公司,甚至国内的百度、腾讯,亚马逊实在拿不出像样的、类似于其他公司AI研究院提供的PPT,甚至Echo一开始的项目优先级也是最末的。但如今,亚马逊居然成为了谷歌的天敌。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表示,在谷歌和亚马逊之间,他觉得亚马逊会赢,因为亚马逊比谷歌有更多的付费场景,亚马逊还接触物流、供货商等,这导致其商业模式的触点更多。 不仅是云计算和智能语音,亚马逊还投资了影视业。 如今,亚马逊正在以每年拍摄及购买12部影片的计划进军好莱坞。2016年1月,亚马逊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在圣丹斯电影节拍下了《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电影使亚马逊成为第一家在奥斯卡获奖的科技巨头。 这项业务拓展很有意思,也代表了亚马逊式创新。会员服务最成功的零售公司是Costco(好市多),贝佐斯曾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见过其创始人Jim Sinegal,当时贝佐斯想要把Costco当做一个批发商来向亚马逊供货,虽然这个想法最终没有成功,但贝佐斯看到了会员制的无限潜力——Costco大部分净利润来源于会员费收入,低价的优质商品和良好的售后满足了会员的消费需求。 随后,贝佐斯设计了自己的Prime会员服务,让会员可以享受更低的折扣与更快的物流。之后,贝佐斯还前所未有地为会员体系加入了娱乐内容,将零售与娱乐结合在了一起。 在亚马逊投资的《海边的曼彻斯特》获得奥斯卡奖后,贝佐斯在内部开了一句玩笑:“拿到这个奖会让亚马逊卖出更多的厕所纸和狗粮。”电影与电商看似无关,但亚马逊实行的是捆绑销售,并且娱乐业务还扮演了沃尔玛“每日低价”的角色,是升级版的流量入口。 亚马逊对创新有自己的判断,亚马逊全球高级副总裁Jay Carney曾表示,有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所以亚马逊必须提前几年就对此作出预测。 亚马逊的生态可以被描绘成一个旋转的飞轮,这个飞轮以Prime会员体系为核心,不断有新的权益被添加到里面,逐渐打造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生态。在不断吸引新用户的同时,促进亚马逊的电商与其他新业务发展,如此循环下去。火爆的智能音箱Echo亦是这个生态中重要的一环,因为消费者的“规律性消费”,例如洗衣粉、电池等,都可以彻底纳入Echo的管理范围之内。阿里巴巴集团也在效仿这一路径,不断投资与电商看似无关的多元业务。 据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CIRP)2017年的测算数据,亚马逊目前拥有8000万Prime会员,这已经超过了美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谈到为何亚马逊能够有如此之多的创新项目时,Jay Carney曾表示,亚马逊虽然拥有4000多亿美元的市值,但在内部仍然像创业公司一样运作,勇于尝试各种创新。 贝佐斯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写道:做决定要快,哪怕只掌握了70%你想了解的信息。要包容异见,并承诺会支持多数人意见。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变成一个成熟的“Day 2”(第二日)公司。 在亚马逊的传统中,老板贝佐斯在哪栋楼办公,哪栋楼就会被命名为“Day 1”,这是贝佐斯想倡导的公司文化,寓意公司应该时刻保持创业状态,而不是慢慢演变成一家成熟却安于现状的公司。 巴菲特曾经这样评价亚马逊:这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强大的商业模式之一,并且这个模式的经营者非常清楚他想做什么,贝佐斯每天上班都在做他想做的事情,向着他的目标迈进,丝毫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当别人告诉他要赚得季度盈利时,他对此不屑一顾。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曾经的霸主如今的挣扎 IE浏览器输得太惨
刚刚进入2017年下半年,各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报告也要照例公布了,无论是PC端,还是全球的浏览器市场占有率的变化都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来自互联网数据公司NetMarketShare的报告显示,从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的一年时间中,主要浏览器的市场占比如下: 另一家公司StatCounter的报告也显示了基本相同的市场格局: 从两份数据可以看出,谷歌家的Chrome浏览器将继续以绝对优势领跑王者之位,迄今无人能撼动其地位。而微软家倾力打造,不惜以捆绑姿势推广的Edge浏览器则仅仅分得了5.63%的市场份额。 IE浏览器的变化更是令人瞠目结舌,相比去年的占有率下降近15%,这不禁让人慨叹,曾经的霸主可能真的要一去不复返了,同时也让微软这家桌面系统之王的颜面丢尽。 曾经的霸主 根据之前的数据显示,2002年4月,IE的市场份额高达96.6%,是PC时代浏览器的霸主,即便在2011年12月份,IE6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居然高达25.2%。而如今的IE为什么走向了失败? 微软想捆绑浏览器进入其操作系统,但法院指责这是违法的。而微软并不想就此失去浏览器市场,因此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浏览器写进操作系统里,将其和资源管理器共享某些组件资源。于是法院就拿微软没辙了,微软说没了IE我的Windows就瘫痪了,因为这个策略,IE浏览器几乎与Windows一起占据了全球的桌面市场。 但问题又出来了,由于IE是windows的一部分,想对IE进行升级是一件非常令人困扰的事情,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用户只想升级IE,却又面临冗长的操作系统检查,关闭其它应用程序,重启计算机,用户这时候能做的就只有仰望星空了。 Chrome和FireFox虽然也频繁更新、紧跟时代,但它们却没有因为这些遭受用户批评,升级的背后都是迅速有效的提升。而IE却要重新下载、安装、重启Windows,并且以6、7、8、9来命名,在时刻变幻的互联网环境下显得太过笨拙、陈旧。 IE的没落,可谓是“成也预装,败也预装”。在中国,当年的XP系统中预装了IE6.0,但是大量的盗版系统关闭了自动更新,这就导致微软的新版本IE一直被用户忽视。长期以来,IE功能单一和糟糕的用户体验被中国用户所诟病。 反之,FireFox依靠安全性获得不少用户获得青睐;而Chrome也正式因为谷歌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强大的语音搜索等技术优势赢得了市场上的份额。 以上都导致了曾经IE的霸主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2016年5月,Chrome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IE浏览器,成为全球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浏览器,正式终结了IE在浏览器市场上的长期霸主地位,微软在浏览器的市场中落下了这样尴尬的局面。也可以说是风水轮流转,这次转到了Chrome身上。 如今的挣扎 微软面对严重的威胁后当然想要有一次提升改进的机会,2015年3月,微软在MicrosoftConvergence大会暗示,将结束IE品牌的开发,IE浏览器将存在最后几个版本,以保证Windows10操作系统的兼容性。随后,微软发布Windows10以及推出了Edge浏览器。也就说,微软选择了一种弃卒保车的方法用Edge来彻底取代IE。 2016年1月12日,微软正式宣布停止对IE8/9/10三个版本的技术支持,用户将不会再收到任何来自微软官方的IE安全更新;作为替代方案,微软建议用户升级到IE11或者改用Edge浏览器。 微软这次的变革会是一次明智的选择吗?显然,用户们似乎对此也并不买账,NetMarketShare在报告中指出,Edge浏览器去年12月的市场份额为5.33%,只是略高于去年11月的5.21%。 如果光只是浏览网页的话,那么Edge厉害的程度可以甩市面上任何浏览器几条街。无论是浏览器的启动速度,还是页面滚动时的顺滑和细腻度、页面内容加载呈现内容的流畅和连贯度等各种浏览网页的体验都不是同类产品比的了的。浏览网页Edge的体验绝对是1GB, 是使用windows10操作系统的首选浏览器。 然而,在浏览网页以外的其它功能方面,Edge就和其它浏览器就有差距了,尤其是下载功能就特别彰显出其鸡肋的本质。另外,对于插件的安装以及缓存问题也成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痛点。 既然是作为默认浏览器,用户是否会继续让他默认下去,体验十分重要,虽然微软在Edge浏览器中增加了新算法,但实际的用户体验依然显示了其发展不成熟的一面,因此,Edge的市场占有率也是一降再降。 Chrome何以取胜? 快速、安全、稳定、谷歌家的招牌和无法计数的扩展插件,都成就了这款神级浏览器。首先,chrome是谷歌亲儿子,推广力度自然也就大很多,而且chrome的确在UI、扩展开发方面都极具优势。 但事实上,在中国大部分的chrome应该是二次开发为主,而非原生态的Google chrome,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大,统计起来自然显著占优。不过也的确可以看到很多人用原生chrome,而且他们竟然不翻墙。 我们都知道,chrome的全称是Google Chrome,捆绑了全套谷歌服务,如果你不翻墙,不使用同步,甚至不装插件,Chrome的用户体验肯定不如其他。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在用裸的Chrome,这就说明,原生Chrome的确有让他们痴迷的地方,据机哥了解,无非是速度和简洁。 其实大部分的人使用浏览器,要求无外乎是快、好看、以及稳定性好。Chrome就仅凭借着这三点获得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就说明其用法及体验已经深入人心了。 结语 自从 2008 年 Google Chrome 浏览器正式发布以来,其市场份额就一直稳步提升;而且随着移动端 Android 操作系统的爆发,Chrome 的流行程度也越来越高。 与此相反的是,微软的 IE 浏览器却越来越不受待见,市场份额一路走低;以至于最后微软选择了在 Windows 10 中用 Microsoft Edge 来彻底取代 IE。 不仅如此,以 Chrome 浏览器为根基,Google 还要通过 Chrome OS 与微软的 Windows 10 在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上形成正面竞争关系。 而且 Chrome OS 兼容 Android 应用生态已成定论,其未来的潜力不可小觑。这一点,微软定然也会十分忌惮。而微软啊推进Edge也不仅仅是因为浏览器本身的重要性,还有对其更加重要的 Windows 10 。因此,Edge浏览器作为微软调整战略之后的产品依旧是今天这样的局面不免让人为此感到担忧。 而另一方面,Web 的进步其实也离不开浏览器厂商的竞争,对开发者和用户而言,最好的可能是各家浏览器互相制衡的局面,一家独大对 Web 的前进会起到负面的作用,反之,相互制衡的作用才会更能激发浏览器厂商的彼此进步,这样对于Web的发展来说才会产生一个积极的影响,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实现这样彼此制衡的局面,未来,微软要做的还有很多。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MWC观展:物联网是布展重心 5G是最大热门
2017世界移动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简称MWC)在上海召开,盛况空前。七个展馆塞得满满的,到处都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与以往观展不同,这次不再是中国移动的视角,所以也有了许多新的收获。 今天先说说这次展会的核心展示内容:5G和物联网。 布展重心是物联网 物联网并不是新概念。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做过有关物联网的分析。那为什么这次物联网成为展会热点呢? 我理解,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作为通信行业圈子的展会,除去物联网,值得展示的内容并不多。 如今虽然互联网圈、IT圈和通信圈的业务越来越融合,但参与的玩家还是区别很大的,一到展会就看得出来。 比如云计算,三个圈子展示和发布的内容大相径庭。通信领域看云计算还是重在基础设施、安全稳定、低成本等方面,而展会场地环境条件有限,所以难成重头戏。类似的还有大数据以及移动游戏等,虽然展会上都有,但难以成为通信展的主菜。 另一方面,AI、VR、无人机,这些前瞻性的高科技技术还不成熟,离大规模商用还有段距离,在严谨有余、适度忽悠的通信展上,还只能以研讨、体验为主。 其二,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联网日渐成熟,即将步入爆发期。 曾几何时,物联网在摸索中前行,最初只是个案,往往实施成本高、周期长、效益差。 如今,通过一些行业和企业应用案例的总结,参与各方逐渐对物联网的整体框架达成共识,意识到物联网的实现,需要多个平台的协同配合,才能达成最终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各家企业也基于各自的特点逐渐确定了自己的定位,沿着既定的路径和目标推进。 在W3展厅里有一个物联网展台,移动展示OneNET,联通展示eSIM,旁边就是中国电信,三家展示的内容挨在一起,这就是目前物联网现状:相互竞争的对手需要一起把蛋糕做大。 所以,联手推进物联网发展,成为本次展会布展的鲜明特征。 其三,产业链携手推进物联网发展,合作还是竞争,关系非常微妙。 传感器、芯片、模组、智能硬件,各类物联网基础设施企业展示自己的研发成果; 通信设备制造商更是围绕5G以及其他网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摇旗呐喊,希望得到运营商的积极响应; 而运营商和各种应用的开发商,也展示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健康医疗、城市管理、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这次展会上,很多原本躲在后台的厂商,如今也都赤膊上阵推物联网,足以体现对这个市场的重视与期待。 但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在技术方面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厂商在合力做大蛋糕的同时,也在以各种方式卡位,希望让自己的技术成为产业标准,或者得到客户认可,成为差异化优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总体来看,各个厂商相互激励、相互扶持,希望通过物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给产业注入活力。 看到场馆内对物联网的热捧,有人说是产业链携手推进,也有人说是通信圈抱团自嗨,但无论如何评价,物联网是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各个企业在布展时的共识。 展会大热是5G 然而,大会正式开幕之后,最大的热门却是5G。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运营商尤其中国移动对5G的定调是核心原因。 在大会的开幕式上,中国移动尚冰董事长给出了新的5G时间表:今年在5个城市开展5G外场试验,2018年开始规模试验,2019年实现预商用,2020年实现规模商用。 去年底在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的说法是"为2020年具备5G商用能力而共同努力"。 稍一对比就能发现:中国移动对5G的态度比去年更激进。按照这个新的时间表,5G已经箭在弦上。 作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运营商,中国移动这样的积极态度,会对产业链产生重大影响: 产业链生产企业会更加大胆坚决地进行5G研发投入,真金白银的投入会加速产业成熟;之后就会引发运营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不管你有钱没钱,运营商都被迫建设更加先进网络,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既然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此前运营商对5G的态度暧昧? 原因很简单:上5G赚钱么? 从1995年开始进行的2G网络,如今仍在承载大量的话音业务; 2008年被称为3G元年,但到2009年才发布正式的3G牌照; 2013年年底,工信部又发放了4G牌照,距离3G发牌不到4年。 每一次网络升级,都意味着运营商大规模的投资和工程建设,快速的迭代升级,不仅增加了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多张通信网络同时运转也加大了网络维护的压力。 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网络的升级,并不一定给运营商带来收入的增长,所以从运营商尤其是基层看来,网络升级加大了成本和工作量,却不能带来更高的收益。 眼见着4G建设浪潮即将过去,什么时候能吃上下一碗饭,设备商们非常焦虑。无论搞演示宣传还是技术交流,都是希望运营商能够尽快启动5G建设。 如今,中国移动吹响了5G的号角,设备制造商们的好日子又要来了,这个时候厂商一定要使尽浑身解数,展示自己在5G领域的积累和成果,抓住运营商的眼球。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围绕展会的报道中,5G是重中之重,风头完全压过了物联网。 为什么运营商对5G的态度产生重大变化,5G时代的运营商如何赚钱,与设备制造商的关系会不会有变化? 这些问题,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分析。 5G与物联网的关系 从这张框架图就可以看出,物联网是一个比5G大得多的概念。 (1)5G并非物联网的必须 物联网将是一个超级碎片化+个性化的世界,无论是连接还是应用,都会具有非常鲜明的行业特征,因此很难再出现包打天下的"杀手级业务"。 而云计算的发展又大大降低了应用的创新、开发、运营等成本,所以规模小、成本低、专业化程度高的小微企业会是物联网时代的真正赢家。 对于"连接",物联网领域的不同玩家有自己的定义,甚至有意无意地有所混淆。 对于物联网应用来说,只要能接入通信网络的"连接"都计算在内,而且是能省则省,所以大部分都是蓝牙、Wi-Fi等免费接入手段,只有10%左右是用的是运营商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络。 而出于安全、成本、网络成熟度以及历史因素等方面的考虑,中国的运营商倾向于将5G独立组网,这就意味着通过5G承载的物联网,可能只是物联网中极小的一部分。 想想也是,2G网络就有数据通信的能力,如果技术成熟的3G、4G网络能满足需求,为什么非要用5G来连接呢? (2)5G的建设会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而从事物的另一方面看,5G网络的设计更符合物联网业务所需要的基本特征,这不仅体现在高带宽、低时延等方面的"能力增强",还具有低能耗等"降低成本"的特点,尤其是在组网结构方面的突破,给物联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某种角度来说,5G和物联网是鸡与蛋的关系——相互等着对方成熟不是好办法,必须有一方先发力,才能驱动彼此进入良性发展的循环。 物联网是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协同联动效果,尤其是各种平台的成熟度,要通过各种各类应用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实现既定价值。 如果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蜂窝通信连接技术的升级也会驱动产业链其他环节动起来,一旦5G成为各方发展共识,就会有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物联网的应用拓展领域。 在物联网体系中,连接虽然是基础,规模大,但物联网的玩家会尽可能降低连接的成本,所以单纯看通信收入,建设5G很难让运营商赚到钱。 如果把5G看成是激活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子,可能就会更理解布局者的商业逻辑——连接本身不值钱,能不能基于连接的物联网赚钱?即使物联网本身也没赚到多少,会不会因为物联网的发展带动产业经济的升级?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易到股东变迁“碟中谍”:谁才是最终的大boss?
对于易到来讲,网约车新政之后,合规的运力越来越少,司机成了市场上所有玩家都在不断争夺的最宝贵资源。 2017年6月28日,易到发布公告称,易到股权作出重大变更,已产生新的控股股东。乐视不再作为易到控股股东,原管理团队继续负责易到的管理、运营等事务。易到拟定于7月4日举行媒体沟通会,就具体事宜做公开说明。 易到作为出行市场的开创者,有相应影响力,新控股股东的出现,不仅左右着易到的命运,对整个出行市场来讲,都将是新生变量。让外界更为好奇的是,这位背后的大boss却 “犹抱琵琶半遮面”,上演了一出 “碟中谍”。 “蒙面歌王” 大对决:“冠军” 花落谁家未可知 从目前透露出来的消息,关于大boss的猜测确实不少,他们像蒙着面的歌王,我们姑且通过市场上放出来的 “声音”,去判断一二。目前市面上呼声最高的主要有以下几家: 平安集团 平安集团入主易到的消息也是源自网络,财经博主@宋利峰曾在6月初发了一条微博,以知情人口吻爆料了易到的新动态,据他说,“平安入股易到,中东主权基金和宝马投资FF,贾跃亭任乐视汽车全球董事长,FF董事长与CEO老贾在汽车上厉害了!但是乐视网上市公司想象力减弱不少 ”。 而且,不只这些。据Bianews从平安内得到的消息,集团内部也在流传平安集团接手易到一事。平安集团曾多次向外界释放其互联网化的信心,而且,在去年就曾 “通过一些手段” 获得了汽车之家的控股权,入股易到也算和自己的业务沾边。更大的理由在于,由于发生多次事故,近期火爆的共享单车都 “被迫” 添加了保险,而网约车自兴起只是就曾发生多起恶性事件,保险在这个领域应该算的上刚需。既能开发新的用户群体,而网约车本身也是互联网新兴领域,符合平安集团互联网化的目标。 对于易到来讲,平安集团,财大气粗,业务遍布各领域,不仅能提供资金援助,更重要的是平安的资源都将为易到所用,如今平安又在布局出行领域,平安控股易到,对于易到来讲,逆袭胜算的可能性不小。 私募基金——蓝巨 有消息称,有一家私募基金也有可能成为易到的控股股东。这一消息并非无中生有。因为易到已经表示“原管理团队继续负责易到的管理、运营等事务”。一般而言,私募基金注资纯粹是为了资金上的投资,较少会干涉企业的运营。 根据官网介绍,蓝巨投资控股集团(Lancapital Holdings Group)是一家大型金融服务企业,资产规模超过160亿元人民币。集团拥有股权投资(PE)、资产管理(AM)、创业投资(VC)、金融投资(FI)、投资咨询(IC)五大业务板块,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控股、参股企业20余家。 蓝巨曾参投大量企业,包括摩拜单车、京东金融、恒大地产、首钢股份等知名公司,共投资企业53家。其中,蓝巨投资摩拜单车6800万、京东金融30000万、恒大地产300000万、首钢股份100000万元人民币。 上一段中,一连串的公司、金额,着实能把人看懵。但是公司有一个特性,行业巨头或者独角兽,被蓝巨看上的都是大腕级企业。金额有一个特性就是资金数额庞大,绝非玩票。 对于易到来讲,获得私募基金的控股也并非坏事,首先,私募基金有钱,可以解决易到目前的资金危机。其次,就是私募基金较少干涉企业运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最忌讳的就是外行指导内行,不少公司换了大股东后,不免在经营上放不开手脚,制约了团队的创新性,易到缺的是钱,而非运营战略,私募基金提供资金援助不插手具体事务,如果控股成功,在放权这一点上,蓝巨也是个不错的大股东。 韬蕴资本 据相关人士爆料:“收购易到的是一家名为韬蕴资本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过目前双方流程还没走完。” 据悉,韬蕴资本与乐视关系十分紧密,曾经参与乐视体育、乐视汽车、乐视手机、乐视影业等乐视非上市体系公司的股权融资。“韬蕴资本的交易现金价格大概在5亿美金左右,此外,该基金此前提供给乐视控股旗下业务的借债,也将以债转股形式转入易到。” 相关人士如是说。 对于将控股易到的传闻,韬蕴资本合伙人常惠芳并未予以否认,表示:“一切以官方信息为准。” 这一 “暧昧” 的回应或已坐实控股传闻。而易到方面则表示,在解决提现难题之后,易到将就专车运营做重大战略调整,包括战略布局、运营体系、定价策略、司机及乘客奖励政策等方面均将作出调整优化。而新的控股股东,或要借助易到的重生,来加深在出行产业中的布局。 携程 市面上也在盛传携程将成为易到大股东。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首先,携程一直都是易到的股东,早在2013年,易到的6000万美元B+轮融资,就是携程领投,2014年8月,易到的C轮融资中,亦有携程身影。携程对于易到可谓是 “爱慕之情,溢于言表”,如今时机成熟,携程从小股东变为大股东,也是合乎逻辑的。 另外从业务层面来讲,易到对携程的帮助着实不小,旅游平台可以凭借网约车资源做飞机或高铁到景点的最后一公里整合。正如我们所知,易到用户多为高端商务群体,易到一直在深耕机场出行这一垂直场景,通过易到用车可以完善携程的商业旅行的产业链,让携程对高端市场和个性化市场的商旅布局更加完善。所以被携程收购后也许会进行专车的进一步升级,向着结合场景更好的在线旅游业发展,对整个行业也许是又一次引领先行,因此携程动心,也是合乎情理。 对于易到来讲,携程是旅行行业的巨头,大股东携程会让易到用车有充足的资本扩充,从整个用车的产业链上看,也让易到用车更加的完善,更具对用车产业链的把控,同时通过携程本身的大数据来深度挖掘用车用户的深度服务。 除了以上这些热门公司,网上也传首汽或为易到最大股东。在笔者看来,首汽成为易到最大股东,这一传言最为不靠谱,上文中提及的几家,最起码有钱有势,而首汽约车自身体量就小,以小吃大难度太大。也有易到内部人士在网络透漏,称子虚乌有,甚是滑稽。 总结:以上只是部分热门公司,也许真正的大boss不在媒体报道之列,这并非没有这个可能。尽管我们不确定谁是最后的大股东,但可以确定的是易到这么多人抢,易到作为出行平台其潜力巨大。毕竟不论是当初乐视入股还是如今其他公司控股,易到都能对其公司业务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任何一股新鲜血液注入:易到都将发生质变 我们不确定的是谁是股东,但可以确定的是新的股权变更对易到来讲,将产生质变。 短期来看,易到的燃眉之急,确实能到妥善解决。新浪等多家媒体报道:从多名司机处了解到,他们已经从易到APP中完成了提现,已恢复正常。 长期来看,易到并不是没有重回巅峰的可能性。在笔者看来,易到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缺钱,缺钱是最难的,但同时缺钱比缺用户、缺市场、缺前景都容易,是最最简单的。不论新的大股东是谁,易到面临的资金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易到与滴滴虽然同属为用户提供了机动车的出行方式,但是本质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滴滴在低端市场占有率高,在高端人群上的覆盖量、口碑都远不及易到。早在2010年,易到在开创中国网约车市场时,就瞄准了高端商务人士的出行用车,并一直坚持在车辆车型、目标群体、服务品质、客单价格等方面与传统巡游出租车形成差异化互补的关系。 高毛利代表着营收好,如今资本寒冬,靠烧钱已经与当前阶段不匹配,需要自身具备造血能力,出行之战打了那么久,到了投资人需要变现,看到营收的时候了,此时易到具备高溢价的造血能力,对于自身估值以及未来市场前景来讲,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另外对于易到来讲,网约车新政之后,合规的运力越来越少,司机成了市场上所有玩家都在不断争夺的最宝贵资源。获得了充足资金的易到,如果趁司机提现后,钱还没晾干之际,能及时推出一些列的激烈司机端的措施,在滴滴抽成越来越苛刻的市场环境下,很有可能还能留住司机,不断有单量进来,那么在这个供不应求的网约车市场上,易到照样有逆袭的可能性。 当下滴滴看似一统网约车江湖,但随着补贴的陆续弱化,价格已不再亲民,作家六六不久前炮轰滴滴代表不少用户的共同心声,滴滴车费超过出租车的残酷现实,让不少用户呼吁破除网约车垄断的意愿强烈。 对于司机也好,用户也罢,大家最关心的不是谁是易到的大股东,司机关心的是营收,用户关注的是良好的出行体验,合理的价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市场原未饱和,重新出发的易到能否带来新的改变,我们翘首以待。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瑞典推出植入芯片检票技术,伸伸手即可检票通过
纸质票的时代还未彻底谢幕,瑞典铁路公司就已宣布电子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该公司已经允许乘客使用植入微芯片代替纸质车票或电子票进行检票。 瑞典国有铁路公司SJ是世界第一家推出这种创新技术的公司,科幻电影正在成为现实。 这款微型芯片具有与Oyster卡和非接触式银行卡类似的技术,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可以让设备直接扫描乘客的手进行识别。 当你蠢蠢欲动出发去瑞典前,要明白享受这份便利的前提是手里植入记录购票信息的微芯片。SJ公司并不出售或负责植入微型芯片。目前,大约有2000人植入过芯片,大多数都是从事技术行业的人。 国有铁路公司SJ表示,植入微芯片后,必须注册成为该项目的会员。随后,客户通过登录网站或手机应用正常购买车票,并将车票相关代码与手上的芯片相连接,便可以享受该服务。 不过在该技术开始应用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当检票员扫描芯片时,有些乘客的个人资料会出错,显示不出车票信息。而大多数乘客还未下载SJ的应用,不能享受扫描芯片乘车的便利。SJ的发言人说:“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该便利,还需要很长时间。” 尽管在这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但SJ对此表示极其乐观。 “人们对此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SJ的发言人说。“有些人关心隐私问题,这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事情。为此,我们想出了一个方案,使用保密的会员号码。即使第三方知道了该号码,也无济于事。” 有些人很不安,担心别人会通过微芯片跟踪自己。但他们更应该担心的是手机和信用卡的安全隐私问题。人们会被许多不同的方式跟踪,而不仅仅是通过微芯片。 据SJ公司介绍,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推出了这项服务。扫描微芯片检票比纸质电子票稍快一些,也节省了乘客的时间,但最主要的好处是使公司进入了数字革命的核心之地。 SJ的发言人称:“作为北欧最大的铁路公司和瑞典前十大数字技术公司,我们公司已经走在数字发展的前端。这项令人振奋的新技术让我们懂得如何吸引数字技术客户。” 在瑞典,SJ不是唯一一家利用生物识别芯片技术的公司。Epicentre公司也允许员工通过扫描植入芯片进入办公室。还有许多健身房允许客户使用他们的芯片代替会员卡。 因此在未来,这门技术是否也应用在旅游和付款上呢? SJ的发言人说:“这很难说,因为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速度很快,任何东西都可能在不到12个月内就被淘汰。也许,还会有更智能和完善的新一代微型芯片出世。Finnair已经利用脸部识别来办理乘客登记手续,而下一次,植入芯片技术也可能应用到飞机和火车业务上。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医院直接“开进”家门口?无人车也看上了“在线医疗”这块蛋糕
继人工智能后,无人车会不会成为医疗行业的下一个改革切入点? 不愿请假,抽不出时间跋涉去医院?厌烦医院里挂号、候诊时无休无止的长队? 好在研究者们从未忘记使用先进技术解决人类和医院之间的这些难题:人工智能公司要进军疾病诊断、深度学习技术可以进行癌症预警,生物芯片公司发明随身芯片进行血液检查…… 现在,无人车公司也盯上了医疗领域。据Co.Design报道,起源于西雅图的Artefact公司设计的这辆医疗诊断无人车,能 “一步到位” 地让医院直接开到你家大门口。 Artefact公司设计的无人车名叫Aim,其四四方方的形状犹如一只放大版的行李箱。Aim中约有一人大的空间,配备了座椅、屏幕等。 Aim的内部设计。 不过这辆车并没有它看上去那么简单:在你踏进车内的一刹那,车内地板就能测出你的体重,还能检查你的站立姿势,判断你是否有慢性损伤; 车内座椅中内置了声音、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你的呼吸和脉搏,计算BMI等相关信息;座椅之上,电子屏幕围绕了整个车身。病人能在电子屏幕中读取自动生成的健康报告,并通过屏幕进行下一步的AR诊断。 Aim的AR诊断系统将不仅仅依靠和人类医生连线:对一些常见病和症状不重的病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车上自带的药房进行简单的处方药开具。 在诊断过程中,AI还可以实时地和患者进行交流,提供治疗方案的价格信息、相似病例,甚至医药生产商的信息。 尽管如此,人类医生们也不会被完全排除在诊疗过程之外:车内空间可以被用来进行患者与医生的一对一咨询,还可以预约下一步的诊疗。 在Aim中,可以和医生直接联系。 生产商Artefact表示,这辆“无人车”的设计初衷是看中了在线医疗的前景。苹果、安卓设备上一共有16.5万个和健康有关的app; 在2015年,医疗咨询合作社Kaiser Permanente的业务中,52%是在线完成的。Artefact认为将无人车加入在线医疗的流程,能让诊疗公司直接和用户进行接触,从而出具更专业、更准确的诊断。 Artefact的创意总监Matthew Jordan表示:“Aim希望能够创立一个让公众变得更健康的生活环境。不仅如此,我们还会让医护人员和科技携手,对患者投入更多关注,并让医疗花费更透明。” Artefact对智能医疗的想象不止于此:他们认为医疗并不意味着一个去医院的“终点”,而是一种无时无刻的关注。 在Artefact的宏图中,医疗可以从家中洗手间搭载AR的镜子开始,到牙刷等常用器具,然后到交通工具甚至工作场所。 而这辆无人车在其中可以用来补足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关联链——在智能家居检测出你的身体问题后,你可以搭载Aim无人车进行诊断,并可以选择让它在初步诊断后将你送去医院,并将其得出的分析结果交给医生。 不过,Artefact也承认这样的宏图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实现。公司的工业设计师Ben Collette表示:“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将现有的科技进行组合,然后设计一套合理的诊疗规则……你现在看到的这些设计细节都是医学上‘即将’实现的。” Aim无人诊疗车的产品前景也扑朔迷离。尽管Artefact对于这辆车的未来有一些规划,但他们不得不承认这辆车使用的一些技术,例如(可靠的)无人驾驶技术,离市场还有些远。 尽管如此,设计师们并没有灰心,他们表示这项设计是对医疗前景的一个可靠展望与革新,并能在相关技术日臻完善后启发同类产品的设计。Jordan表示:“这项设计将会是同类技术的‘北极星’。” Aim开出的处方药。 尽管我们短时间内还不能看到Aim,但是能将医院“开进”家门口的前景对于伤残人士、不能自理的孩童以及时间不充裕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好选择。 事实上,这也不是汽车行业与医疗的第一次“思维碰撞”。在无人驾驶技术热潮汹涌的同时,丰田、捷豹等公司进行的车载监测系统已经开始默默关注起了驾驶员的健康。 丰田汽车近期正在研究怎样在车内嵌入一个算法动力系统,以监测和预测不良心脏活动和状态,并在司机心率出问题的情况下紧急停车并通知医务人员;捷豹公司在考虑如何监测驾驶人员脑电波,以提醒驾驶者集中注意力。 不过,Artefact的这项无人车的设计理念还是领先了汽车公司们一大截:它不仅能对多种疾病进行检测,还能免去“驾驶”之苦。这项设计的未来发展将会如何呢?我们将会继续关注Artefact公司。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工信部:7月1日起手机预装软件必须可卸载
根据工信部的要求,明天(7月1日)起,手机厂商正式执行《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办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 该《规定》于去年12月发布,主要要求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提供者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对于已被卸载的预置软件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升级时不被强行恢复;而且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在移动智能终端中安装应用软件,并提示用户终端在销售渠道等环节被装入应用软件的可能性、风险和应对措施。 其中,“基本功能软件” 指的是保障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和操作系统正常运行的应用软件。主要包括四类:一是操作系统基本组件:如系统内核应用、虚拟机应用、网络浏览引擎等;二是保证智能终端硬件正常运行的应用:如蓝牙、GPS、指纹传感器应用等;三是基本通信应用:如短信、拨号、联系人等;四是应用软件下载通道:如应用商店等。 另外,工信部还在这份《规定》中强调,提供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未经明示且用户同意,不得实施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开启应用软件、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侵害用户合法权益或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 如果有违反规定的,通信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依法进行处罚,并将生产企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记入信誉档案,向社会公布。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应用软件线索,各单位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实际上,手机预装软件已经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条,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是收入的一部分,对于软件公司来说则是刷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生活日报报导,2015年初,上海市消保委对手机多项性能开展了比较试验,发现手机除系统软件外,均不同程度地预装了各类软件,最多的达到71个,少的也有近30个。 根据比较试验结果,OPPO X9007和三星SM-N9008S手机不可卸载软件数量位列前两位。其中,OPPO手机总共预装了71个软件,其中不可卸载软件数量达47个,是所有受试手机中最多的。三星手机为44个,且所有预装软件均不可卸载。据此,上海市消保委对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提起公益诉讼。 虽然在此之后很多厂商收敛了一些,但是这种预装各种App而且不可卸载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希望工信部的这份《规定》,能够真正执行到位。
-
社交产品怎样戳中用户的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将注意力从流量转移到留存率,一时间内容和社交的概念红遍大江南北。甚至连三线城市想拥抱互联网的实业老板们,都在日夜琢磨如何将社交概念注入自己的APP。 而社交究竟怎么做,用户的社交场景又在哪?怎么做才能真正戳中用户? 没有明确答案,大部分都还在探索的路上。 本文试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社交场景,包含促成社交的因素、用户在社交中的表现、关系如何维系三个维度,抛砖引玉,欢迎多多交流。 首先,聊聊促成社交关系的三要素。 人是社会性动物,对社交的诉求不言而喻。根据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促成社交关系的要素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外部环境 人们更容易接收经常曝光在我们面前的人,也更容易和他们产生关系。这些经常曝光在我们面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同学、同事、邻居,而在线上则更多的是微信、QQ好友。回顾校内网曾经的辉煌,以及此刻微信坐拥的8亿日活,基于熟人的社交关系粘性更好,就不那么难理解了。 2.个人属性 而事实证明,熟人社交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用户心理的变化足以让红极一时的产品热度面临降到冰点的危险。心理研究表明,人们更容易接受与自己在背景、价值观、兴趣、举止谈吐、性格等相似的人,也更容易被有幽默感、博学多才的人吸引。所以我们看到校内的没落从一批老用户毕业后各奔东西开始。当我们厌倦了朋友圈无聊的晒娃、自拍、鸡汤后,微信也新增了功能“不看他的朋友圈”。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与我相似?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交谈过程中的观察和感受,而线上就显得没那么简单,IM中大多数人能做的差不多就是隔着屏幕一上来就从年龄身高三围盘问到兴趣爱好怪癖,低效且尴尬。最近越来越多的产品经理发现,如果不想办法让人们在线上留下痕迹、沉淀内容,就很难突破时间限制,让用户直接迅速了解并作出社交判断。于是大家猛然意识到快手早就在闷声发财了,陌陌试水做了小视频,一季度营收翻了倍,老罗从社群到电商卖书到“得到”App也一路风生水起。 能引起人社交兴趣的,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因素---相貌。心理学家在幼儿园实验中发现,同样是犯错,外表有吸引力的相比长相普通的孩子更容易被原谅。而在另一个大学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长相迷人者比长相中等偏下着收入平均高3%-4%。这个数值在去年前年映客、花椒等众一众直播平台掀起的美女直播热潮中,我猜应该会更高。而这波热潮也在随着人们的审美疲劳,对内容质量的更高要求,在慢慢降温。 3.个体行为 人们更愿意对喜欢自己的人释放更多的友好。大多数关系的开始源自一方破冰,先表达的喜欢,另一方经过权衡后作出回应。所以在产品中促成用户之间的破冰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第一时间提醒对我点赞、回复、收藏、关注的人是谁,推送我有可能感兴趣的人或内容,透露我和某人之间的种种联系等等。 接着,来看人们在社交中的表现 寻找归属感 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相同的感受:当我们感到被一种亲密的关系所支持时,会更加健康和快乐。反之当我们被某个人或者某个团体排斥时,作出的反应通常是抑郁、焦虑、感到被伤害,甚至陷入孤僻,自暴自弃。日本电影里经常出现某同学因霸凌而跳楼的场景,失去归属感人类对死亡的感觉容易变得异常敏感。 这几年互联网概念中“社群”的走红,也是源于人们归属感的需求。试想现实中被被贴上“叛逆”“不听管教”“成绩差”众多负面标签的年轻小伙子,在虚拟网络中身为某游戏工会的首领,能够通过YY语音调兵布阵统领几千人,所有人都对其毕恭毕敬是什么感觉。脱去现实中的标签,在全新的时空中塑造自我形象、获得归属感,这是在线社交的魅力所在。 情景中的生物 而并不是所有人在线上的社交需求,都源于重新定义“我”自己的诉求。很大一部分人所追求的,是更丰富的归属感体验。 国哲学家兼小说家萨特说人类“首先是情境中的生物”。“因为情境塑造了我们,决定我们未来的诸多可能性,我们便不可能独立于它而存在。”简而言之,人是多面的,人们对社交情境作出的反应也是多样的。举个例子,工作中我是不苟言笑的同事,私下里是喜欢文艺片的伪文青,也会混迹于街口老大爷津津乐道的文玩市场,和研究神秘学的朋友圈。 人们的社交诉求渗透于需求层次的方方面面(见下图,红遍大江南北的被产品经理奉为圣经的“马斯洛需求金字塔”)。 而现实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结交的朋友是有限的,也并不一定能满足我们方方面面的社交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社交注意力转移到线上,也赋予了线上社交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在点评上结交吃喝玩乐的朋友,在小红书讨论购物心得,也可以在蚂蜂窝分享旅行中的乐趣,在沪江论坛探讨语言学习血泪史… 最后,谈一下关系的维持 关系的维持,则涉及到的对社交关系中收益与投入成本的感知和衡量。对于付出的一方总是希望能得到与付出对等的收益。没有人愿意长时间维持一份不断投入时间、精力、感情、耐心而回馈甚微的关系。 收益有可能是对方的持续回应,也可能是物质性的回报,或者是因此得到其他人的认同而产生的归属感。因此线上用户体系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下图为斗鱼的用户等级和积分体系: 总结一下 总而言之,无论是社交产品还是其他产品,想要理解用户行为,最重要的还是分析用户心理和用户场景。了解用户,才更能辨别产品功能对用户来说究竟是Vitamin还是Painkiller。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众筹如何成为出版业的重要力量之一?
Kickstarter官网 在Kickstarter上发起众筹4个月后,童书《叛逆女孩》(Rebel Girls)就筹集到了100多万美元,成为该众筹网站历史上最大的原创出版项目。从勃朗特姐妹到塞蕾娜威廉姆斯(美国网坛名将),这本书讲述了百位女星楷模的故事,目标受众是年轻读者,来自71个国家的2万多名支持者注册订购了该书。 相比之下,Kickstarter平台上大多数出版项目筹集到的资金总数可能不及《叛逆女孩》,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众筹图书的范围之广,几乎包罗万象:加拿大魁北克一位幽默专栏作家、电台主播创作的漫画;对一只斯塔福郡斗牛梗的照料记录,讲述这只狗从麻烦不断的小怪物变成珍贵的同伴的过程;以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个女孩为主角的漫画小说,等等。 当然,Kickstarter本身并不参与图书的制作,它只是一个让想做书的人们与全世界愿意支持他们的人联系起来的平台。2015年,Kickstarter上有 1973个出版计划、994个喜剧和漫画小说项目筹资成功,总计2967个,这一“出版量”使得该网站几与出版“四大”比肩:企鹅兰登书屋、哈珀柯林斯、阿歇特和西蒙舒斯特。以西蒙舒斯特为例,根据《出版人周刊》的数据它是“四大”中最小的,每年出版“2000多种书”。 Kickstarter的出版总监玛格特阿特维尔想要厘清的是,网站 “显然不会取代编辑、宣传营销人员或者出版人的角色”,而是“作者或出版商用来联系读者、传播图书信息的又一个工具”。但是全球范围内,选择这一新路径来出版作品的作者空前增加。自2009年该网站上线以来,图书和漫画板块稳步增长,在所有成功项目中占比13%。2015年,平台上出版项目所募集到的资金总计3520万美元。 其他同类竞争者则相形见绌,如英国的Crowdfunder,自2010年成立到2016年间,出版项目共筹集资金47.5万英镑;定制出版平台Unbound,上线一年出版图书79种;Indiegogo自从2008年发布以来所有类别项目共计筹资10亿美元,仅相当于Kickstarter筹资总额(25亿美元)的40%,该平台没有公布其写作类别的任何众筹数据。 在阿特维尔眼里,有成功潜力的项目是那些“能够激发社群想象力的理念、能够让更广泛受众触及其创意进程的创作者,以及在多数主流图书中没有表达出来的声音。” “某些社群,比如漫画界,已经将Kickstarter快速整合。使用Kickstarter能让创作者的项目提前获得支持,如果没有这一助力,一些伟大的成果可能会“胎死腹中”。精美的硬装书特别是艺术类、童书及全彩漫画制作成本高昂,也许正因如此,很多这类图书的创作者聚集到Kickstarter平台。 与英国整体市场相比,Kickstarter上小说、童书、漫画的众筹比例要高很多。根据Bookscan的数据,小说在英国新出版图书中占比5%,童书占比10%,而漫画小说仅0.3%。在Kickstarter上成功的出版和漫画项目中,小说类占比10.1%,童书为14.2%,漫画小说的比例也达到了8.8%。 阿特维尔是资深的出版人了,2015年她通过在Kickstarter上众筹成立了自己的出版品牌,她说众筹最令人兴奋的一点是反转了出版业传统的宣传过程。 “传统出版模式是在并不确切知道是否有受众的情况下在作者身上投资,将其作品制作成书,然后要尽全力营销宣传,让书到达读者。(与之相比,利用Kickstarter众筹出版的话)你在做一本书时很确切地知道受众对这本书有需求和阅读欲望。” 在她看来,使用众筹网站的作者和出版商 “有创新精神,很懂科技,乐于直接与读者和粉丝对话”,也有些人会将众筹和传统出版方式结合起来。 “去年(2015年)部分最振奋人心的项目出自优秀的独立出版商,比如非营利出版社Copper Canyon的《Then Come Back》,收录了聂鲁达的佚诗。还有一个独立书店众筹项目Milkweed Books,”阿特维尔用例子进行了说明,“我还见过一些混合出版作者的项目,他们与世界四大出版商有合作,但也出现在Kickstarter上,比如凯特米尔福德(Kate Milford),已经众筹出版过两部中篇小说。” 要从成千上万的项目中脱颖而出,融资Pitch(相当于融资演讲——编注)和演示非常重要。凯特-米娅 怀特(Kate-Mia White)为出版“黑暗森林”(Dark Forest)系列小说第三部筹集了2000多英镑的资金,每次她都会投入好几天时间做pitch。“我觉得制作一段主题鲜明、能吸引眼球的视频很重要,整个项目的页面都要服从这一主题。” 怀特从未考虑过传统出版,“部分原因是我制作的是只有16页的漫画,还有一部分是我觉得网络是到达受众的更好方式。” 戴维 希尔(David Hill)写了本回忆录,记录自己和一只救生犬的生活,他为这本书筹到了3000多英镑。“人们建议我在多个社交媒体账号上分享链接,不断地谈论它,即使我觉得已经说得太多了,但也还是要继续说。”希尔说,“第一周的情况令人沮丧,不过一旦球滚起来,势头就增大了,我开始受到鼓舞,最终筹款成功后欣喜非常。” 陌生人把钱拿出来投入一个项目后,作者和支持者之间的互动就个人化了。希尔深有体会,“很多支持者知道我与焦虑的抗争,失业,以及为了给予这只救生犬应有的生活我所做出的所有牺牲。所有人都很支持,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 这种艺术家主导的模式为那些传统出版商不太愿意涉足的项目带去了大量资金。2015年,文学杂志在Kickstarter上筹款超过20万美元,诗歌项目获得近30万美元的资金,文集集资近50万美元,艺术图书更是“揽金”400多万美元。 希尔认为,“(众筹)确实给了作者更多的创意自由,让他们完全按照最初设想的方式讲述故事。这使讲故事的艺术大大丰富,也给了读者更宽泛的阅读选择。” Kickstarter所支持的项目如此宽泛绝非偶然:2015年,该网站重新改组为“公益公司”,为世界带来利好成为其法定意义上的目标。 阿特维尔说,“挑战不平等,塑造一个更有创意、更公平的世界”是网站的使命之一。当传统出版商还在多元化问题上挣扎时,众筹为那些小众作者提供了一种替代性出版路径。 她认为,“所有背景的人们都有机会分享故事,或者发现与自身经历有共鸣的作品,这对我们的文化和社会来说都很重要。那些看起来与读者生活迥异的故事也同样重要,它们能让人更为深切地理解他者,并产生同理心。同理心在当今世界也是稀缺资源,相信文学的力量能改善这一状况。”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亚马逊要挑战谷歌 将推出翻译服务
美国CNBC网站周一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亚马逊云计算部门正在开发一项翻译服务,允许开发人员将其网站或应用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 之前,亚马逊内部已经在使用机器翻译技术,例如,以多种语言提供产品信息。但知情人士称,如今亚马逊计划通过其AWS云服务面向第三方开放,预计在今年11月份之前推出。 约两年前,亚马逊收购了翻译创业公司Safaba。随后,Safaba联合创始人阿隆·拉维(Alon Lavie)加盟亚马逊,领导位于匹兹堡的机器翻译研究部门。 当前,谷歌与微软都在提供翻译服务,Facebook也在为自己的应用开发机器翻译技术。 最近几个月,亚马逊AWS云服务推出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服务,如物体识别工具,文本语音转换工具等。而推出翻译服务有助于AWS进一步拓展营收源。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汽油也搞“送外卖”?两美元不到,印度这家创企就把汽油送到家
俗称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印度南部城市)往往是为各种问题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的第一站。最近的例子就是MyPetrolPump,这个平台支持人们从网上订购汽油,然后送货上门。 乍一听有点鸡肋,但当你被堵在加油站门口的长队中,你就深切地感受到它的必要性了,一些拥有大型交通工具的学校和组织也是如此。 MyPetrolPump利用迷你燃油加油机向家庭和商业楼宇输送燃料。现在它主要面向于诸如加罗尔这样的科技中心和班加罗尔的一些偏远地带。 班加罗尔在电力方面一直短缺,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拉了科技发展后腿。由于频繁的断电,很多公寓与办公场所都只能安装柴油发电机发电,这也是MyPetrolPump的机会之一。 现如今,MyPetrolPump只能在网页上下订单,App正在筹备中。只要在100升以内,运送费都是99卢比(折合约为1.5美元)。 事实上,MyPetrolPump不储藏任何油气,它只负责从最近的加油站预定燃油,然后送到客户的手中。 很多人担心MyPetrolPump的安全性,认为法律法规应当作出相应的规范。然而公司表示,它们采用的容器比那些送到家里的液态石油气安全多了。 由于水源的短缺,班加罗尔的人们对于街上来来往往运送自来水的卡车已经习以为常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也能接受卡车运载的油气资源。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投资人、创业者必看!对赌协议里20个致命陷阱(含计算公式)
当你与PE、VC签订认购股份协议及补充协议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否则一不小心你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文中,我们将逐条解析。 当年,蒙牛VS摩根士丹利,蒙牛胜出,其高管最终获得价值高达数十亿元股票。反之,也有中国永乐与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对赌,永乐最终输掉控制权,被国美收购。 作为 “舶来品”,对赌在引进中国后,却已然变味。企业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签订 “不平等条约”。于是,越来越多投融资双方对簿公堂的事件发生。 当你和PE、VC签订认购股份协议及补充协议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否则一不小心你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下面,我们来逐条解析。 1、财务业绩 这是对赌协议的核心要义,是指被投公司在约定期间能否实现承诺的财务业绩。因为业绩是估值的直接依据,被投公司想获得高估值,就必须以高业绩作为保障,通常是以“净利润”作为对赌标的。 某家去年5月撤回上市申请的公司A,在2011年年初引入PE机构签订协议时,大股东承诺2011年净利润不低于5500万元,且2012年和2013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达到25%以上。结果,由于A公司在2011年底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PE机构在2011年11月就以A公司预测2011年业绩未兑现承诺为由要求大股东进行业绩赔偿。 另一家日前刚拿到发行批文的公司B,曾于2008年引进PE机构,承诺2008-2010年净利润分别达到4200万元、5800万元和8000万元。最终,B公司2009年和2010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仅1680万元、3600万元。 2、业绩赔偿公式 在财务业绩对赌时,需要注意的是设定合理的业绩增长幅度;最好将对赌协议设为重复博弈结构,降低当事人在博弈中的不确定性。不少PE、VC与公司方的纠纷起因就是大股东对将来形势的误判,承诺值过高。 3、上市时间 关于 “上市时间” 的约定即赌的是被投公司在约定时间内能否上市。“上市时间” 的约定一般是股份回购的约定,“比如约定好两到三年上市,如果不能上市,就回购我的股份,或者赔一笔钱,通常以回购的方式。但现在对这种方式大家都比较谨慎了,因为通常不是公司大股东能决定的。” 公司一旦进入上市程序,对赌协议中监管层认为影响公司股权稳定和经营业绩等方面的协议须要解除。但是,“解除对赌协议对PE、VC来说不保险(放心保),公司现在只是报了材料,万一不能通过证监会审核怎么办?所以,很多PE、VC又会想办法,表面上递一份材料给证监会表示对赌解除,私底下又会跟公司再签一份"有条件恢复"协议,比如说将来没有成功上市,那之前对赌协议要继续完成。” “上市时间” 的约定不能算是对赌,对赌主要指的是估值。但这种约定与业绩承诺一样,最常出现在投资协议中。 4、非财务业绩 与财务业绩相对,对赌标的还可以是非财务业绩,包括KPI、用户人数、产量、产品销售量、技术研发等。 一般来说,对赌标的不宜太细太过准确,最好能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否则公司会为达成业绩做一些短视行为。所以公司可以要求在对赌协议中加入更多柔性条款,而多方面的非财务业绩标的可以让协议更加均衡可控,比如财务绩效、企业行为、管理层等多方面指标等。 5、关联交易 该条款是指被投公司在约定期间若发生不符合章程规定的关联交易,公司或大股东须按关联交易额的一定比例向投资方赔偿损失。 上述A公司的对赌协议中就有此条,若公司发生不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关联交易,大股东须按关联交易额的10%向PE、VC赔偿损失。 不过,“关联交易限制主要是防止利益输送,但是对赌协议中的业绩补偿行为,也是利益输送的一种。这一条款与业绩补偿是相矛盾的。” 6、债权和债务 该条款指若公司未向投资方披露对外担保、债务等,在实际发生赔付后,投资方有权要求公司或大股东赔偿。该条款是基本条款,基本每个投资协议都有。目的就是防止被投公司拿投资人的钱去还债。 7、竞业限制 公司上市或被并购前,大股东不得通过其他公司或通过其关联方,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从事和公司业务相竞争的业务。 “竞业限制” 是100%要签订的条款。除了创始人不能在公司外以其他任何方式从事与公司业务相竞争的业务外,还有另外两种情况:一是投资方会要求创始人几年不能离职,如果离职了,几年内不能做同业的事情,这是对中高管的限制;二是投资方要考察被投公司创始人之前是否有未到期的竞业禁止条款。 8、股权转让限制 该条款是指对约定任一方的股权转让设置一定条件,仅当条件达到时方可进行股权转让。“如果大股东要卖股份,这是很敏感的事情,要么不看好公司,或者转移某些利益,这是很严重的事情。当然也有可能是公司要被收购了,大家一起卖。还有一种情况是公司要被收购了,出价很高,投资人和创始人都很满意,但创始人有好几个人,其中有一个就是不想卖,这个时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条款是领售权,会约定大部分股东如果同意卖是可以卖的。” 但这里应注意的是,在投资协议中的股权限制约定对于被限制方而言仅为合同义务,被限制方擅自转让其股权后承担的是违约责任,并不能避免被投公司股东变更的事实。因此,通常会将股权限制条款写入公司章程,使其具有对抗第三方的效力。实践中,亦有案例通过原股东向投资人质押其股权的方式实现对原股东的股权转让限制。 9、引进新投资者限制 将来新投资者认购公司股份的每股价格不能低于投资方认购时的价格,若低于之前认购价格,投资方的认购价格将自动调整为新投资者认购价格,溢价部分折成公司相应股份。 10、反稀释权 该条款是指在投资方之后进入的新投资者的等额投资所拥有的权益不得超过投资方,投资方的股权比例不会因为新投资者进入而降低。 “反稀释权”与“引进新投资者限制”相似。毛圣博表示,这条也是签订投资协议时的标准条款。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签订涉及股权变动的条款时,应审慎分析法律法规对股份变动的限制性规定。 11、优先分红权 公司或大股东签订此条约后,每年公司的净利润要按PE、VC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优先于其他股东分给PE、VC红利。 12、优先购股权 公司上市前若要增发股份,PE、VC优先于其他股东认购增发的股份。 13、优先清算权 公司进行清算时,投资人有权优先于其他股东分配剩余财产。前述A公司的PE、VC机构就要求,若自己的优先清偿权因任何原因无法实际履行的,有权要求A公司大股东以现金补偿差价。此外,A公司被并购,且并购前的公司股东直接或间接持有并购后公司的表决权合计少于50%;或者,公司全部或超过其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被转让给第三方,这两种情况都被视为A公司清算、解散或结束营业。 上述三种“优先”权,均是将PE、VC所享有的权利放在了公司大股东之前,目的是为了让PE、VC的利益得到可靠的保障。 14、共同售股权 公司原股东向第三方出售其股权时,PE、VC以同等条件根据其与原股东的股权比例向该第三方出售其股权,否则原股东不得向该第三方出售其股权。 此条款除了限制了公司原股东的自由,也为PE、VC增加了一条退出路径。 15、强卖权 投资方在其卖出其持有公司的股权时,要求原股东一同卖出股权。强卖权尤其需要警惕,很有可能导致公司大股东的控股权旁落他人。 16、一票否决权 投资方要求在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对特定决议事项享有一票否决权。这一权利只能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实施,《公司法》第4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而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则要求股东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也就是“同股同权”。 17、管理层对赌 在某一对赌目标达不到时由投资方获得被投公司的多数席位,增加其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控制权。 18、回购承诺 公司在约定期间若违反约定相关内容,投资方要求公司回购股份。 19、股份回购公式 回购约定要注意的有两方面。 A、一是回购主体的选择。最高法在海富投资案中确立的PE投资对赌原则:对赌条款涉及回购安排的,约定由被投公司承担回购义务的对赌条款应被认定为无效,但约定由被投公司原股东承担回购义务的对赌条款应被认定为有效。另外,即使约定由原股东进行回购,也应基于公平原则对回购所依据的收益率进行合理约定,否则对赌条款的法律效力亦会受到影响。 B、二是回购意味着PE、VC的投资基本上是无风险的。投资机构不仅有之前业绩承诺的保底,还有回购机制,稳赚不赔。上述深圳PE、VC领域律师表示,“这种只享受权利、利益,有固定回报,但不承担风险的行为,从法律性质上可以认定为是一种借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4条第二项: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联营的风险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取固定利润的,是明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除本金可以返还外,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对另一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 20、违约责任 任一方违约的,违约方向守约方支付占实际投资额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并赔偿因其违约而造成的损失。 上述A公司及其大股东同投资方签订的协议规定,若有任一方违约,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实际投资额(股权认购款减去已补偿现金金额)10%的违约金,并赔偿因其违约而给守约方造成的实际损失。 “既然认同并签订了对赌协议,公司就应该愿赌服输。但是当公司没钱,纠纷就出现了。”据悉,现在对簿公堂的案件,多数是因为公司大股东无钱支付赔偿或回购而造成。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年销180亿的新一佳超市破产
新一佳,曾经年销180亿,连锁百家,排名22。如今资金断裂,供应商围堵,破产清算。繁荣,昙花20载,它会将成为现在存活下来的大卖场们的 “前车之鉴” 还是 “死亡序幕” ? 线下实体店倒闭的消息不绝于耳,此前更多的是母公司进行业务收缩,减少亏损的一种措施,而今天我们谈论的本土零售商新一佳,则是整体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线上电商进攻线下的号角已经吹响,传统零售商存在着哪些通病,又该怎样变革? 曾经和人人乐,华润号称广东超市三大巨头的新一佳确实有着辉煌的历史,业务遍布全国各地。近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湖南新一佳商业投资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以竞争方式选任管理人的公告》,宣告湖南新一佳公司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据长沙当地媒体报道,长沙部分新一佳门店已经改成了“悦购汇”超市。也许这就是宿命。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以为然,盲目的扩张,管理的不善,人才的流失或许正是这场衰败的原因。 站在超市巨头背后的女人 1995年,李彬兰在深圳宝安开设第一家新一佳超市。李彬兰曾作为广东省核电投资公司掌门人参与投资万佳百货,后来万科增持万佳股份至60%,李彬兰则带领部分离开万佳的员工,争取到了中国核电集团投资,开办零售企业新一佳。而李彬兰将新创立的公司取名新一佳,其实也是有新的万佳这个隐喻在里面的。 辉煌,昙花20载 1995年是可谓中国现代零售业的起点,很多外资巨头就是在这个时间点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些优秀的本土企业,如步步高、苏果超市也是差不多在这个时候起家。在1995年至2000年这五年时间,抓住先机的新一佳迅速在深圳布点,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2003年,新一佳在全国拥有50多家分店、50多亿销售额,为广东第一、中国第十二大的商业连锁公司。 2007年,新一佳销售额将近168亿元,位居广东省零售业第二名。 2009年,原金蝶软件总裁何经华出任新一佳 CEO,希望通过信息化改造新一佳,实现3年内上市。 2010年,新一佳集团营业额达到174亿元,位居全国商业连锁企业第22位。 2015年,销售150亿,门店102家,销售和门店连续两年下降,排名中国连锁第40位。 资金断裂,破产清算 2016年新一佳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大规模供应商讨债游行活动,曾经在业界引起轰动,将近一年过去,近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湖南新一佳商业投资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以竞争方式选任管理人的公告》,宣告湖南新一佳公司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据长沙当地媒体报道,长沙部分新一佳门店已经改成了“悦购汇”超市。 或拉开大卖场倒闭序幕? 盲目扩张,导致管理链条太长,2000年之后,新一佳开始在外埠市场发展,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是新一佳的战略。资料显示,2001年的时候,新一佳已经在华南、华东与东北区密集布点。截止到2005年9月底,新一佳已先后在全国各地成功开设了连锁分店70多家。 最终频频关店,2008年前后,新一佳便迎来全国范围的“关店潮”。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新一佳鞍山店停业;2009年,新一佳东莞店、淄博店、西安店关闭;2012年,新一佳退出广东江门;2013年新一佳退出益阳、徐州、荆门等地。 新一佳退出历史舞台也许给现在的大卖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目前,大卖场们可能面临比新一佳更多,更突出的问题,同质化竞争!电商冲击!盲目扩张!创新能力欠缺!或将成为大卖场们的 “敲丧钟” 同质化竞争 商品严重同质化导致价格竞争失去优势,形成恶劣竞争,甚至成为拖累很多供应商的根本原因。就像618的京东和阿里一样,最终要退出一部分供应商,淘汰一部分供应商,无辜扼杀一部分供应商。 客户体验同质化,这一同质化正呈现两极分化的形式,客户体验做的好的卖场越来越好,差的已经被淘汰,夹在中间60%的大卖场目前还一副我是大哥的样子,在发展中等待死亡。 电商冲击 也许说阿里的淘宝对传统零售的冲击在于 “价格” 和 “体验” 上,那么京东、天猫等电商零售巨头对传统零售的冲击则在于 “价格”、“体验”、“丰富”、“品质” 等方面。一小时送达,次日达,产品丰富等切合顾客切身需求的体验让零售电商不断侵蚀传统零售的份额。 盲目扩张后遗症 现在生存下来的大卖场们如果用“盲目扩张”来形容其存在的隐患也许有点过了,因为他们基本已经在区域站稳了脚跟。然而,这只是表象。盲目扩张留下的隐患则正成为侵蚀和阻碍他们发展的绊脚石。腐败问题,业绩作假,压榨供应商等问题已经一触即发,只是都在掩饰,都在等待这个泡沫的刺破。 创新能力缺乏,老思想管新零售 装修陈旧,设备陈旧,商品陈旧,最重要的是思想陈旧,某些零售企业用老思想管理新零售,仰仗着多年前店大欺客的姿态,对待顾客,对待供应商,对待租户依然用着以前的态度,方法,方式。新兴的业态 “便利店、专卖店,零售品类店” 正在瓜分和侵蚀大卖场,而大卖场们还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诸如“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华润V+、blt、ole”这样的新兴零售业态不断崛起,传统卖场如不再改变或将自掘坟墓,走向死亡。 目前线上电商巨头进军线下零售店的消息频繁被曝出,早在2月20号,阿里牵手百联集团,双方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定期高管交流等方式开展合作,而合作内容涉及的主要是业务与渠道方面的打通,暂时不会进行资本层面的合作。 不过,从2014年入股浙江最大的百货连锁银泰;2015年以283亿元参股苏宁集团;2016年3月投资盒马鲜生、11月投资21亿元获得浙江省连锁超市三江购物的35%股权,阿里巴巴围绕自己的大本营,在华东地区圈出一片用于新零售的“试验田”,而此次“联姻”百联集团,不过是在原有的版图中增添了3300个线下网点而已。 此外中国电商的另一个巨头京东,在4月10号,其CEO刘强东在个人头条号中宣布,京东百万便利店计划出炉,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一百万家京东便利店。种种迹象都表明,线上与线下的打通已成为电商巨头布局的下一个战场。而6月16号亚马逊宣布收购全食超市,更佐证这一趋势。 新零售正快马加鞭地朝我们奔袭而来,唯有拥抱变化,才能生存下来。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传统营销与互联网营销差异
身为一名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我深深的好奇我所学到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和传统企业的运营方式有多大的差异,抱着好奇心与一个在VIVO互联网部门的朋友交谈一番,发现他们所习得的营销概念多为“4P”、“定位”,“渠道为王”。而从自己所在的两段互联网大厂的工作经历来看,互联网公司好像不太提这些经典营销理论,更多的是关注用户需求、体验和维系,甚至免费、补贴方式来快速占领市场。 互联网产品的销售渠道早期只有一个APP或者微信公众号,就拿互联网手机品牌小米手机全线上销售而言,与VIVO的模式是不同的。不过,经典的营销理念永远不会过时,但新的互联网营销肯定存在差独特之处,需要结合产品本身特性选择最合适的营销方式。下面是我总结的两种模式之间的差异: 一、营销策略 传统营销策略主要围绕4P,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以此制定公司发展和营销战略。 互联网营销策略与传统模式最大的差异是用户,企业不在以产品为中心闭门造车,而是根据用户需求开发产品,同时更关注与用户的沟通连接。 二、营销产品 传统营销场景大多适用于线下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在互联网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靠线下广告、电视、广播和纸媒,随着智能机销售渠道在这些城市的扩张,以及农村淘宝京东的发展,未来这些区域的营销模式会有所改变,但是受限于四五线城市用户的文化素质,传统营销模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互联网营销场景可能只是手机里的一个APP,其扮演着服务的功能或线上零售,电商类产品与物流配送紧密结合,工具型产品提升效率,内容类产品丰富生活,平台型产品连接线下线上的商家与用户。互联网产品的销售环节基本都在线上完成,支付工具促进其快速发展。去门店化去纸币化都是互联网产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三、营销目标 传统营销场景注重的是怎样把产品快速卖给用户获得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互联网营销场景通过满足用户需求获取大量的用户来实现其商业目标,有用户的产品不愁变现,只是如何采取什么样的变现模式的问题。 四、营销场景 传统营销场景中,消费者去店里或商家购买,经过看样品、选择、确定、付款、取货等流程,整个销售过程是买卖双方面对面线下完成,用户需要花费去商场的路途时间,且获取商品存在不及时性。而商家需要在不同区域选取点地址,安排工作人员和货物派送,成本依然很高。用户在购买完产品离店后与商家的失去联系,最传统的联系方式是发实体会员,引导用户再次到店消费。 互联网营销场景中,用户从微信里领取一个红包,只需要轻轻点击一下即可跳转商品购买页,选好商品后线上直接付款,然后即可坐等商品送上门,这其中的物流时间有可能是1个小时内的外卖,或是次日达的快递。线上购物简化了购物成本,节省时间和精力,去除了中间商的成本,是消费者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买到全球范围的商品。用户消费完成后并未结束与产品的联系,运营手段的利用将把用户继续维持在平台上,还有微信群和朋友圈的社交场景营销应用,口碑推荐的速度远远大于线下的口口相传,营销效果将被放大化。 五、营销方式 传统营销方式依靠大量铺开门店,销售人员与顾客直接推销或通过大批量投放广告提高知名度占据用户心智,洗脑式的教育加满大街方便可得门店售卖方式来承接客户提升销售。 互联网营销均在线上开展,搜索引擎营销、即时通讯营销、邮件营销、病毒营销、事件营销、新闻网媒营销、口碑营销、场景活动营销等层出不穷,线上传播速度快,成本低,获客容易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加入其中,如注重线下体验的红星美凯龙宜家等均开设了自己的网上商城,经营的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维系自己官方的社群等。 六、销售渠道 传统营销模式由代理商营销模式、经销商营销模式、直营模式,通过这三种方式深入各区域铺设门店,总部提供货源,各渠道分销商进货售卖。同时也会开设网销渠道,但以门店销售为主。 互联网营销均走线上销售,除了主APP外,还会有M站,小程序,微信服务号,微博,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接入服务,加入开放平台可以在各个网络渠道铺设服务入口。线上销售节省门店成本和其他维系开支,通过各流量入口触达用户,营销活动页面吸引流量,红包优惠券承接转化用户,产品个性化推荐和绑定账号的积分特权,全流程线上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感受到网络为什么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 七、商业模式 传统营销模式下的盈利方式是制造与售卖商品赚取扣除成本外的差价即为利润。企业在基于市场合理定价情况下,保持成本最低,扩大销售则可以让盈利最大化 互联网模式有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免费,在免费模式下如何盈利是很多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般互联网公司前期都是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去获取用户,免费使用产品和大额补贴,如共享单车不仅要补贴C端用户还需要补贴B端制造单车。所谓互联网思维,与传统行业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商业模式,传统行业思考产品创新,互联网行业还需要思考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产品的主流商业模式分为订单销售类,如京东;免费+增值服务类,如QQ会员;流量曝光类,如墨迹天气;平台抽佣类,如美团外卖和淘宝,很多产品的商业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的创新。 小结 以上总结了两种营销模式的差异,两者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处于同一经济环境下不同的营销方式且将长期存在甚至走向融合。 作为一名互联网营销人员,不仅仅需要看到现有的营销方式,同时需要能够从传统经典模式理念中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具有互联网+的视野。正如王兴所言:“互联网+”要做的是各个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互联网化,不是仅仅停留在最末端做营销、做交易那一小段,而是真正能够用互联网、用IT全面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比用户更懂用户:你需要知道的需求管理方法
比用户更懂用户,是每一个产品经理都想达到的一种状态。用户到底想要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去发掘用户的需求。口渴了想喝水,天冷了想添衣,这些是不是需求呢? 其实这些都是需求的解决方案。口渴了还可以喝饮料,天冷了还可以开暖气。每一种需求都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职责就是找到更好的需求解决方案,进而形成一个优秀的产品。 乔布斯曾经说过:“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没有冰箱的时候,用户需要给食物保鲜,他们想要一个更冷的环境,而不会说需要一个冰箱;在没有汽车的时候,用户需要去更远的地方,他们想要一匹更快的马,而不会说需要一辆汽车。那么该怎样发掘用户的需求呢? 用黄金思维圈来发掘用户的需求 利用黄金思维圈这个工具能够有效地帮助用户发掘出真正的需求。 黄金思维圈(why-how-what)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分为三个层面: 1、why层面,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2、how层面,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3、what层面,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 最近朋友小A想把家里装饰一番,打算去五金店买三个膨胀螺丝。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现在你可能会说:三个膨胀螺丝就是小A的需求。 我们先用黄金思维圈来看看小A为什么有这个需求。下面是产品经理与小A的一段对话: 产品经理:“请问你为什么要买三个膨胀螺丝?” 小A:“我刚搬进新家,我想把我买的三幅画挂在墙上。” 产品经理:“其实不用膨胀螺丝、不用找安装工人,只需要买一卷十块钱的蓝丁胶就可以把画挂在墙上了, 价格会低很多,还不会在墙面留下任何痕迹。” 小A:“这样真是太好了,本来我还在担心会破坏墙面的问题。” 产品经理分析提问的过程就是寻找需求的解决方案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用户访谈。通过多问问用户几个为什么,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穿透事情的表象,发现背后的真正原因。 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整理需求 发掘出用户的需求之后,我们可以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把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这是按照低层次到高层次排列的。满足的需求种类越多,产品的价值也会越高。 收银系统案例: 1、从满足用户的生理需求来看,产品至少要有基础的收银记账、会员管理功能; 2、从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来看,就要保证产品涉及收银资金的安全性、账单的准确性和交易的隐私性; 3、从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来看,产品可以有优惠券裂变和分享、砍价或团购的功能;从满足用户的尊重需求来看,产品可以有消费后的会员等级提升或会员勋章授予的功能; 4、从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来看,就非常困难了,这不仅仅需要软件易用、美观,更需要用户全面提高店铺的管理水平、注重拓客运营、最终提高店铺利润。 经济学认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消费者获得的满意度成正比。同样的收银系统,有优惠券营销功能的就会比没有这个功能的产品定价高。拓客功能越多,满足用户的需求层次越高,就越有可能受用户的欢迎,用户就越愿意买单。 从用户的痛点入手来实现需求 需求分类之后,就需要按照优先级对需求进行排序了。在这些原始需求形成的“需求池”中,排第一的肯定是生理需求,对于高层级的需求,要优先解决用户的痛点。 那么什么是痛点呢?痛点是大部分用户都会提及的需求,痛点是用户效率始终没法提升的现实,痛点是解决之后用户最愿意买单的理由,比如有美团点评之前,拓客难就是很多商家的痛点;有滴滴之前,下雨天打车难就是上班族的痛点;有摩拜之前,离地铁站的两公里路程就是学生们的痛点…… 痛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功能点,找出用户的痛点,并实现它,能够大大提升用户的体验。不知道怎样寻找用户痛点的时候,我们可以仔细研究用户的画像,通过沟通,熟悉用户的使用习惯,记录用户遇到的问题,甚至代替用户,亲自参与整个业务流程,不断地完善这个画像。 用迭代优化的方法来验证需求 有时我们以为找到了用户的痛点,几个月后证明产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做好需求管理。先做一个小的功能点,投放市场使用,若能给用户带来效益就保留,若用户使用的频率低或者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就果断的放弃。 产品并不是功能越多越好,但是设计好的功能再舍弃掉就会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个时候,产品经理必须要接受事实,重新反思这个需求的可行性。进化论告诉我们,产品需要不断地迭代优化,超越从前,才能进化成更好的产品。 在迭代优化的时候,还要注意给产品足够的安全空间。保存好产品功能迭代前的代码,备份好用户的使用数据。这样,当产品不合适的时候,我们就能第一时间还原产品了。 想要比用户更懂用户,这条路永无止境。因为每天用户都会有新的经历。 下次在用户口渴的时候,可以尝试给用户一瓶冰可乐,也许这能大大增加用户的满意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全球首款3D人体器官打印机面世
据外媒报道,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软件公司 Advanced Solutions 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在六轴机器人上运行的 3D 人体器官打印机。 这款名为 BioAssemblyBot 的机器是第二代专注于生物医疗材料的 3D 打印机,旨在革新医疗保健行业。 Advanced Solutions总裁兼 CEO Michael Golway 表示,他们的目标是用 3D 打印人体器官。 BioAssemblyBot 使用触摸屏和激光传感器来控制机器人手臂和喷嘴在何处移动以及下一步该做什么,它通过“组织结构信息建模(Tissue Structure Informational Modeling)”的软件进行操作。TISM 基本上允许用户在 BioAssemblyBot 复制之前设计和可视化组织结构。 “我们发明的像 BioAssemblyBot 这样的机器,使我们科学家和客户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进生物学,这令人感到非常兴奋。”Golway 说道。 该过程最具挑战性的方面是用于 3D 生物印刷的材料 Bioink(生物墨水),Bioink 必须满足印刷过程的机械需求,同时要包含使组织变得逼真的元素。 Golway 认为公司需加快进度,并付出巨大的努力。此外,在打印真实的器官供人类使用之前,仍然需要投资。 “我们可以在结构中打印硬币大小的肝脏,并将其与我们的血管化技术结合在 3D 结构中,以获得模拟功能性肝脏。” Advanced Solutions及其客户也使用该技术为肺、心脏、肾脏、胰腺、骨骼甚至人体皮肤创建模拟物。 “我们正在使用患者的原材料在体外创建 3D 结构,我们恰好认为血管化部分,也就是将血液流向组织的能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它也是基础步骤,我们将在 3D 打印结构中看到长期的进步。” 据了解,虽然 3D打印人体器官可以解决器官移植的问题,但这也产生了法律与伦理问题。 “我只能期望围绕道德举行大量辩论和讨论,我非常有信心,一旦到临床上,对病人而言这将会是安全的应用。”Golway 说道,“我们相信,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你将看到从研究层面到临床应用的转变,我们正在开始为患者开发功能性解决方案。”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亚马逊巨型蜂巢专利 无人机配送近在咫尺?
亚马逊的配送中心都是一些庞然大物,沃尔玛的大型超市和这些10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群比起来,都是小巫见大巫了。但这也意味着这些配送中心并不适合放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因为对于亚马逊的大部分客户而言都太远了,而城市里的高楼也给亚马逊的无人机配送计划带来了麻烦。 如果你把这100万平方英尺的面积平摊在地面上,那的确很多,但如果建成一幢30层的高楼,那么它的占地面积就会小很多。因此亚马逊最近申请了一项专利:一种 “多层无人机物流配送中心”。没错,这其实就是一座无人机进出的 “塔”。 据报道,该建筑就是为人口密集的地区而设计。这幢建筑就像是一个蜂巢,配备的机械臂会帮助抓取无人机,帮助它进入建筑物。在它的内部,从中心向外辐射的不同扇形区域配备了不同的功能,比如无人机修理、货物装载等。 垂直升降系统会把无人机移动到建筑表面的起飞地点,大楼内部自下而上的气流能减少无人机意外坠落时受到的伤害。 这些无人机的起飞位置能进行调整,从而避免无人机之间相互阻碍。整个专利更妙的一个设计在于,整幢大楼越向上越窄,这意味着如果遇到拥堵,所有无人机都可以垂直起飞。 去年出现过一个类似的概念产品,名为“The Hive”,无疑亚马逊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可以想象将来一定会有很多按需服务需要用到无人机配送,而这些无人机都集中在一座大楼上。当然你也可能会担忧,将来生活在使用Uber和亚马逊频率较高的城市,总是要担心会不会被快递包裹砸到脑袋。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联通:未与任何潜在投资者就混改签署协议
中国联通26日晚间公告,公司注意到有媒体报道称,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的投资者将参与认购公司发行的股票。 对此,公司澄清,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拟以本公司为平台,筹划并推进开展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的重大事项,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但截至目前,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发行对象、发行规模、发行价格、募集资金用途等正在筹划论证阶段,尚未确定。公司既不知悉该等媒体报道的信息来源,也并未与任何潜在投资者签署过具有约束力的框架协议、认购协议等法律文件。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打响第一枪,广东开通中国首个5G基站
近日,中国首个5G基站在广州大学城开通。 据悉,该基站是为迎接即将开幕的2017世界移动大会,广东移动联合设备厂商在广州大学城开展5G外场测试而开通。 虽然很多电信运营商与设备商都宣称掌握了5G技术,但是真正何时才能够大规模商用目前并没有准确的时间。今年年初,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最新的5G标准草案,最终方案预计将在11月敲定并获得通过。 根据这份草案,单个5G基站至少必须具备20Gbps下行链路的处理能力,而据了解,目前LTE基站只支持1Gbps的下行链路。此外,未来的5G标准还要求每平方公里必须支持100万台连接设备,运营商则必须至少有100MHz的空闲频谱,在可行的情况下还可以扩大到1Ghz。 据了解,按照中国移动的5G时间表,2017年、2018年将分别启动外场试验,并开展面向商用化规模试验,预计2020年完成5G规模商用,广州是中国移动全国首批5G试验网城市之一。 而此次广东移动规划的是,将在广州大学城体育场、图书馆、食堂、实验楼、教学楼等七个地点部署测试站点。属于国内首次在外场中测试。 外场测试中,由于毫米波的穿透力差并且在空气中的衰减很大,但因为毫米波的频率很高,波长很短,这就意味着其天线尺寸可以做得很小。 换句话说,未来5G移动通信将不再依赖大型基站的布建架构,大量的小型基站将成为新的趋势,它可以覆盖大基站无法触及的末梢通信。 因为体积的大幅缩小,我们设置可以在250米左右部署一个小基站,这样排列下来,运营商可以在每个城市中部署数千个小基站以形成密集网络,每个基站可以从其它基站接收信号并向任何位置的用户发送数据。当然,也无需担心功耗问题,小基站不仅在规模上要远远小于大基站,在功耗上也是必然指数式下降,毕竟占的是220V的市电。 随着集成电路的演进,虽然计算功耗不断降低,但射频发射机信号的发射功率无太大变化,毕竟这是由协议灵敏度决定。在大基站里,通常用非硅的工艺实现高线性度功放。但是在理想的小基站里,PA也是做成SoC的。CMOS工艺的功放在线性工作范围的低效率闻名遐迩,在大功率的输出下功率即将饱和。 除了通过毫米波广播之外,5G基站还将拥有比现在蜂窝网络基站多得多的天线。 虽然5G的势头远远超过了之前的4G,且开通了首个场外基站,但5G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从实验走向普及,仍旧需要一些时间。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48小时内火箭体两射两收 SpaceX创造历史
距离SpaceX第二次飞跃弗罗里达 “太空海岸” 并完成Falcon9(猎鹰9号)的发射已过了将近3个月。 在3个月前的一个周四,这家本来就备受瞩目的私人航天公司终于成为了世界上首个重新回收、翻新及发射轨道级火箭的技术公司。 在某种意义上,此次回收及发射事件对于太空行业的发展来说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我们不能忘记,在过去超过60年的时间里,整个太空行业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来部署这些负杂又极其昂贵的发射器,但截至目前做到的却是两家私人公司。 而就在过去的两天里,SpaceX又一次重复了自己的创举,并在48小时内实现了“两射两收”的新纪录。 飞吧,SpaceX 按照预定的计划,这次发射的是保加利亚BulgariaSat-1通信卫星(地球同步轨道),重 3.7 吨,发射时间限定为2个小时,而这颗卫星将在轨道上为该片区域内的客户传递电视与数据服务。 在这里需要科普一下,BulgariaSat-1 是保加利亚近 36 年来发射的第一颗卫星,该国至今总共只发射过两颗卫星,而上一颗卫星是改造过的苏联气象卫星 Bulgaria-1300,而这已经是30多年前的事儿了。 此外,这次执行任务的地点是在肯尼迪太空中心的39A台。有意思的是,而马斯克将该发射地点尊称为发射台中的“时代广场”,原因就在于它曾为阿波罗和航天飞机时代做出过独有贡献。 实际上,此次任务最初计划为周一进行,但对于“推延就是美德”的SpaceX来说,为了让工程师们能够由充足的时间更换火箭前锥体的气阀门(这是他们计划在此次发射后进行回收的组件),马斯克又“毫无压力地”下令将此次发射计划顺延至昨天。 不过,整个发射过程似乎出乎意料地顺利,在第一阶段中,火箭起飞数分钟后,火箭第一级成功降落在位于大西洋的SpaceX的海上平台上,有趣的是,这个海上平台的名称为“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我当然仍在爱着你)”。 最后稳稳地落在登陆台上 这艘圆满完成任务的Falcon9发射器第一次“服役”时间,是在今年早些时候的1月14日。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的范登堡空军基地,这艘火箭曾为著名的卫星通讯公司铱星(Iridium)发射了10颗低轨道卫星——而这只是SpaceX与铱星长期合同中的一部分,未来还有后者大批的卫星群需要猎鹰“战队”们发射到地球低轨道。 事实上,这次“海上登陆”能顺利完成真的相当不容易。因为猎鹰9号此次的“目的地”是地球同步轨道,也就是高轨道卫星(5000km~20000km),这就意味着它要比运送此前的低轨道卫星(1000~5000km)经受更多的压力与热量。 因此,我们可以将这次回收称之为迄今为止SpaceX最具挑战性的降落历程。 马斯克表示这次猎鹰9号承受的压力与热度是前所未有的 不仅仅是这一次,SpaceX在早期的Iridium等任务中也是险象环生。 相信很多人对9个月前有关SpaceX那场噩梦般的爆炸依旧心有余悸——Falcon 9一级火箭上的一团小火球在几分钟内演变成一场“燎原大火”,迅速摧毁了整艘火箭、发射台,也顺便将扎克伯格租来的一颗卫星给炸掉了。 然而,似乎扎克伯格的表现比马斯克更乐观一些,要知道后者可是把此次事件称为“过去14年中最困难、最复杂的一次失败。” 14年来最困难的一次失败 之后的时间线我们就很清楚了: 随着事故调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SpaceX客户开始变得浮躁,“订单被取消”的谣言层出不穷。然而,美国政府却力挺这家“天赋异禀”的私人航空公司——美国空军与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同意了SpaceX从加利福尼亚州携带Iridium-1号再次进行发射。 终于,在成功发射并在一艘名为“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的无人驾驶船上回收了这枚火箭后,SpaceX清空并测试了Iridium-1的发射器,随后将其运往弗罗里达州。就在上周四,SpaceX成功地在39A发射台试射了重新修缮的Flacon9引擎。 就是这一次,Falcon9顺利发射8,000磅级的保加利亚卫星-1号,并垂直降落于发射平台,意味着SpaceX已完成12次成功着陆——其中5次降落在卡纳维拉尔角的降落1区,另外7次则降落在海中。 为何本次发射SpaceX没有在海陆之间进行切换?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在社交媒体面前保持新鲜感: 返回的火箭发射器需要许多的燃油回到陆地,而保加利亚1号卫星这类需要部署在更高轨道的大载荷卫星,刚才我们已经提到过,则需要耗费火箭燃油箱中更多的燃油来实现推力。 此外,在本次发射中,SpaceX同样测试了载有商业和军事卫星(龙货运飞船则不需要)的火箭酬载护罩(即火箭的前椎体)的恢复情况。 马斯克认为,此举将会对压缩成本一定的作用,因为每个部件的成本都可能会耗费上百万元。而SpaceX所感兴趣的是修复更多Falcon9的零件,并公布了SpaceX的下一个目标: 将单艘飞行发射器的二次发射期限缩减至24小时。 在SpaceX上次为NASA搭载货物时,SpaceX便将首台重新修缮的龙货运飞船发射往国际空间站。在完成了这次里程碑式的发射之后,SpaceX又让火箭返回着陆于卡纳维拉尔角。 “再利用火箭开始变得正常多了,”马斯克发了一条推文如是说,“这才是汽车&飞船该有的样子,也是火箭该有的样子。”(下图) 马斯克曾在20多天的Twitter上谈到过 那么,对于商业航空业来说,重点来了。 在进行单次发射之后,不让这艘飞船寿终正寝而是再继续运作能够为SpaceX省下多少钱呢?毫无疑问是巨大的一笔开支。 目前,SpaceX商业发射一艘全新Flacon9所用的宣传费用约为6200万美元。而SpaceX的主席格温·肖特维尔称,公司二次使用Falcon9发射器的行为预计将节省下30%的成本。 不过到目前为止,成本等具体数字仍然不可知。但马斯克承诺,在投入10亿美元研发可再使用技术后,SpaceX打算将部分节约下来的资金投入到客户身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把保加利亚这颗卫星放在周五发射,也为SpaceX接下来面对的任务增加了戏剧性。 为何?因为发射器可以在前一艘发射器发射后48小时内进行发射。 SpaceX官方表示,希望能够在周日东部时间1:24pm发射第二套Iridium卫星。如果能够成功实现,这就意味着在美国大西洋及太平洋沿岸的观众们都能够看到带着SpaceX标志的火箭飞上太空。 当然,还有无数媒体及大众的赞美以及上吨的火箭GIF。 事实证明,SpaceX成功了。48小时内二次回收火箭的两射两落,SpaceX创造历史。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好的运营,应该有两种思维方式
运营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长久以来,我们喜欢谈产品思维,运营思维没有那么口耳相传的火爆。我始终认为,好的思维方式是可被总结与概括,并且易于学习的。 今天简单讨论下运营思维,它只是我的一个想法,希望有启发。 我尝试把运营思维归纳到两个抽象的模型中,没错,是两个模型。 一种是用户导向型,一种是运营导向型。 从字面意思理解,用户导向型是以用户的视角、角色来推动运营,而运营导向型更多以企业角度,业务发展的状况衡量。 讲一个故事 是不是有些神神叨叨?为了更好地说明,分别请出具备这两种思维方式的运营人员。 小秦是一位帅气的文科生,学校刚毕业就加入互联网,当初Leader对小秦刮目相看的一点是他文案能力出色,既能动人肺腑,也能随手抛出笑梗。他从产品的双微开始运营,每天和用户接触互动,处理各类投诉,后期的社群也运营地有声有色。 小路也很帅气,戴上眼镜文质彬彬,最初加入公司因为理科生背景,做报表比较多。一年多的时间,产品背后的各种指标已经信手拈来,能产出不少质量上乘的分析报告,属于运营团队的数据桥梁。 这两类人很容易区分,一个感性点,一个理想点;一个与用户打成一片,一个钻研数据。 当写App文案的时候,小秦更倾向拿出手机逐字阅读,而不是在电脑屏幕上检查。他会留意编辑样式在手机端的排版,会反复修改标题和文尾,会请教好友的感受,一切都是模仿用户感受。 如果换小路写,小秦会翻白眼。小路也很认真,但他更倾向于事前准备,观察历史文章的数据,用户倾向于什么样的内容和标题,哪类主题阅读量更高,并且把内容章节控制在平均的阅读时长。 看出区别了吧,小秦喜欢沉浸在用户角度,因为他能理解,能达到共情共鸣。小路则是谋定后动的典范,没有小秦那么流畅写意。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通过分析和总结,小路文案未必出彩,但还是能稳定进步的。 换到用户运营的场景,小秦的能力适合早期,譬如维护核心用户,和核心用户互动一定是如鱼得水的,在用户访谈中也能切中要害。当用户运营转换到后期,用户量达到百万级别以上,靠之前的集中维护显然不行,毕竟你无法真正地理解百万用户。而强于数理的小路,在这一点上反而更有优势。 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吧,现在做一次促营销活动,小秦和小路会从什么角度策划呢? 小秦当然从户角度思考,拿优惠券举例,他不会单纯发优惠券玩促销,反而将优惠券拆成多张。多张的目的是让用户重复消费,养成消费习惯,一张大额优惠券会让用户变成羊毛党,多张小额优惠券,则更具备粘性。 更深入的技巧是加入心理营销。可能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老王是一家包子铺的老板,他每天都会问来往的顾客要不要包子,但是生意平平。有一天路过的禅师(没错,就是禅师)给了老王一个妙计,老王的包子销量直接翻倍。妙计很简单,让老王把每天的问话,从「要不要包子」改成「你要一个包子,还是两个包子」。 细心的读者能品味出话里的意思,这是借用营销心理,替消费者暗中预设了立场,从「买」与「不买」,变更为「买一个」还是「买两个」,消费者会下意识地从两个中做出选择,而忽略了不买的选择。 同样的道理,小秦在营销活动中也采用了差不多的策略,譬如给两张不同价位的优惠券,配合文案、设计,营造出不买会错过的暗示,预设出立场:究竟用哪个优惠券更划算,而不是要不要用优惠券。 营销活动在心理学借用的地方有很多。在其他层面,小秦会为消费者们思考得更周全:要不要准备活动备案?如果流量拥挤用户无法参加怎么办?如果快递积压过多应该怎么处理?怎么给客服培训活动的FAQ… 小秦还会花费功夫做商品快递盒的包装,在上面添加创意,盒内有送给用户的感谢信。这些不会增加多少成本,但小秦的目的是增加用户晒开箱照的可能性。 用户收到货不是活动的结束。他观察过很多朋友圈,女生比男生爱晒开箱照,包装优质的比包装普通的更容易被晒。每一次开箱照都是品牌曝光的机会,如果有10000个用户在朋友圈晒开箱照,每人次的晒照有20位好友看到,那么是200000次的曝光,等于是两篇10W+的效果。 整个活动流程,小秦都是从用户的视角出发,所有的技巧和套路,用户会怎么样的使用优惠券,其中会有哪些嗨点和怒点,怎么利用和规避等,都是用户、营销和心理的组合拳。 小路,首先根据过往营销活动的数据核算ROI,并且提取用户粒度。何种用户是VIP,何种用户是优质,何种用户是普通。这类描述标签都是可量化的。 比如用户忠诚,用户忠诚度能用复购率或者回购率衡量么?可以,但不全面。而小路会将忠诚度的数据进一步细分:基于行为的忠诚度和基于态度的满意度。基于行为的忠诚度是用户对一种产品或服务所表现的重复购买行为,通过购买频率、购买份额等指标测量。而满意度是产品或服务的偏好和期望,通过偏好程度、购买意愿和评价等来测量。 这很容易理解,有些用户虽然买买买,但看中的是低价。如果有竞争对手提供更低的价格,买买买就是镜花水月。俗称「嘴上说要,身体很老实」。 小路根据满意度-忠诚度划分出四个象限:高满意度,高忠诚度是天使型用户;低满意度和低忠诚度是危险型用户;低满意度,高忠诚度是羊毛型用户;高满意度,低忠诚度是人质型用户。 不同的用户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用户价值,用户流失,用户偏好,均可以用数据的维度细分。小路针对这些群体的策略就是因地制宜。 从商业角度,小路知道,营销活动的目的不是冲销量,而是利润,商业永远和收入和成本挂钩。既然细分出了用户群体,那么策略的核心就是降本增效。譬如,羊毛型用户,采用低让利的优惠组合;天使型用户,则引诱他们更高的消费。 各商品SKU的价格也能被调整。商品都有价格弹性系数,即商品价格变化1%,商品销量变化多少?商品降价可能提高利润,涨价也一样,这也是营销背后的逻辑。 小路的方案是很典型的玩数据。运营导向型的思维就是企业经营的思维,用户体验用户感受也只视作经营环节的一个变量。 总结 总结一下用户导向型和运营导向型的差异: 用户导向型是线性的思考,它围绕用户和产品/服务互动的流程发起。以上文的促销为例,是注意—兴趣—了解—购买决策—消费—收货—分享,直到下一次的注意。这便是从用户端出发的完整闭环。 运营导向型是结构化的思考。虽然它也有线性的闭环,目标—策略—执行—数据反馈—总结—改进—新策略,但这个闭环更多是业务方法论。 运营型思维即金字塔思维,它将企业/业务目标按层级结构拆解。利润是收入和成本相减,收入则是购买人数和客单价相乘,购买人数是不同人群的累加,客单价则又是不同的购物篮大小。小路在做策略的时候,便是将一个大目标拆解成多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都有不同的策略,又互相关联。 用户型思维控制用户,运营型思维控制业务。两者并没有实际的高下之分。在产品和企业的发展是两条腿走路的关系。或许某些背景下用户型思维重要,而在另外一个背景运营型稍深一筹。 从能力模型看,用户导向型的思维入门门槛不高。一个包子还是两个包子,是行为经济学的案例之一。快速了解这个体系,并且和生活中的案例关联,花费不了多久。但是真的从用户角度出发,理解和感受用户,是需要长久钻研的,更遑论不同业务场景下的用户区别。这个思维和产品经理有共通处。 运营导向型思维需要理解业务,业务又和数据增长息息相关,对数理逻辑要求较高。你也可以称它为业务导向型思维,这个能力靠近数据分析师。 两者的学习路径不一致,用户导向型思维需要学习营销、消费者行为学、心理学、沟通、创意等,而运营导向型需要学习数据分析、项目管理、财务成本和管理咨询等。前者人心的把握,后者是企业的经营。当然,运营本身的概念他们都需要了解。 这两种能力是冲突的么? 不是。 0~3岁的运营新人在两种思维方式有明显的倾向性,这和性格、能力、职位相关,要么是用户导向思维,要么是运营导向思维。哪怕都具备,其中一方的能力也是短板。 随着运营经验的增加,它们都会加强,也会融合。在运营们思考策略,依据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不妨想一下,如果我是用户,我会怎么办?在运营们在社群和用户沟通交流互动时,不妨多看看数据的趋势变化,尝试归纳总结,验证思路。 总之,你用运营角度思考完,尝试换用户角度思考一遍,反之亦然。小秦策划的活动,用户们可能交口称赞,贴心谁不喜欢,但是利润可能不会好看。小路策划的活动,成本不会有大问题,但用户满意度堪堪。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把这两种策划结合,互相取其优点。 小秦和小路是两种思维模型,如果没有同时掌握这两种思维,不妨让运营团队有这两类人,互为补充,这是大部分公司可以尝试做的。 不论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还是产品运营,都是能和两种思维方式结合,细分出不同体系的,如用户导向型的用户运营,运营导向型的内容运营等。这些技巧和方法,有空我会单独写。 我相信,看到这里,你对运营思维或许有新的看法了。这就是运营的两种思维方式,也可以称为套路,称为能力。对于新人来说,也可称为学习的方向。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暗潮汹涌 阿里强化饿了么控制权
久未有融资消息的外卖市场最近终于了新动态。阿里巴巴集团日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文件显示,今年4月,阿里联合蚂蚁金服向饿了么投资4亿美元。这也是继去年二者向饿了么投资12.5亿美元后的又一次联手。此次增持后,意味着阿里将在饿了么公司中掌握更多话语权。业内人士认为,阿里的增持将进一步帮助饿了么拓展市场,与美团外卖等对手进行对抗,同时也将加速外卖的市场格局变化。 根据文件,今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联合蚂蚁金服向饿了么投资4亿美元,其中阿里巴巴出资2.88亿美元,蚂蚁金服出资1.12亿美元。目前阿里巴巴集团持有饿了么23%的股权。 2016年4月,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向饿了么投资12.5亿美元,其中,阿里巴巴出资9亿美元,蚂蚁金服出资3.5亿美元,交易于当年8月完成。今年5月,有消息称,饿了么正在进行一轮10亿美元的融资,但饿了么一直不予置评。 对于此次投资,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阿里来说将进一步掌握饿了么,而后者也能借助阿里系这一靠山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和服务内容,为下一步与其他同类型平台的竞争增添底气。 在去年获得阿里系投资后,饿了么CEO张旭豪就曾在公开信中表示,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拥有巨大流量、商务基因和支付及金融服务优势,同时理解和看重O2O市场。饿了么拥有丰富的消费场景、充足的线下资源,双方合作,会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提供更多的新模式。此外,阿里系的加盟也给饿了么B端及C端以及平台后台提供多项支撑。 阿里在去年巨额投资饿了么的同时,将当时口碑的外卖业务并入饿了么,这也被业内人士看做是阿里向饿了么示好,同时也促使外卖行业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但是,随着近来外卖行业“风波不断”,此次阿里增持饿了么也将进一步加快外卖市场格局的改变,尤其是饿了么和美团外卖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根据比达咨询发布2016年中国第三方餐饮外卖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外卖市场整体交易额达1761.5亿元,较2015年全年382.1亿元增长361%。其中,饿了么、美团外卖分别以占整体市场份额的34.6%、33.6%位据前两位。二者之间的市场份额差距仍然很小,这意味着二者在市场规模方面的竞争仍将继续,美团点评CEO王兴近日也公开表态,与阿里关系糟糕以及阿里“不惜代价”扶持饿了么,给美团在外卖方面制造了麻烦,他同时透露,阿里为扶持饿了么一年花了10亿美元。 对此,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上半年,外卖市场开始发生诸多变化,外卖平台不仅要在市场规模方面展开竞争,还要在配送、服务、食品安全、细分市场等方面进行比拼。而随着各地相关部门对于外卖平台监管的收紧,对于平台的业务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这也使得外卖平台在商家、服务等方面的同质化问题越发严重,加速差异化布局将是外卖平台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迪拜空中出租车将于年底试飞
这只是空中出租车的开始,包括Airbus在内的一些公司也推出了他们自己的项目。 又有一项目前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航天服务即将加入“未来城市”这个大家庭,它就是自主载客无人机。 在今年2月的世界政府峰会上,迪拜宣布将研发并提供自主空中出租车服务,如今,这项计划终于正式步入正轨。日前,迪拜道路与交通管理局(RTA)称该项目中的一项测试将于不久后进行,同时还宣布与德国航空公司Volocopter签署了新的协议,这家公司将为空中出租计划提供飞行器。 这些自主无人机出租将会在城市上空,按照预定的路线接送乘客,因此相比于能去往任何地方的出租车,这种无人机更像是空中班车服务。测验期将从今年第四季度的某个时间正式开始,而根据RTA的预测,这一阶段将持续5年左右的时间,相关法律才能确立,从而推动这项服务的发展。 迪拜的这项空中出租计划所使用的初代飞行器是Ehang 184,它的重量为500英镑,其中只能乘坐一人。RTA并没有说明为何将合作公司更换成了Volocopter,不过很可能是处于安全性的考量。另外,此次试验将使用Volocopter的两人座飞行器Volocopter 2X,单从这点来看新的飞行器的确要比Ehang更具优势。 这些完全电动的飞行器共有18个旋翼和9个独立的电池系统,基本可以应对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差错。Volocopter表示,飞行器内置的快充电池能够在40分钟内完成充电,最长能支持30分钟的连续飞行。另外,飞行器的标准飞行速度为50公里/小时(约60英里/小时),最高时速能达到100公里(约62英里)。 该项目原计划于下个月开始,但RTA将试验计划推迟到了第四季度,希望能够在飞行器投入试用之前完善整个系统的建设。RTA还表示,他们也在同迪拜民用航空管理局展开紧密合作,共同制定相关法律与运行准则,并希望能够在空中出租服务正式的商业运营之前,为该服务的提供商设定明确的标准,从而对市场进行规范。 这只是空中出租车的开始,包括Airbus在内的一些公司也推出了他们自己的项目——不过相比之下,迪拜的计划已经十分超前了。迪拜是Uber空中出租车计划推行的两个城市之一,后者计划在2020年迪拜世博会上正式推出空中出租车的原型甚至是载客无人机。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逃离寒冬!VR市场的利好因素和隐形制约
资本上的 “寒冬” 并不足以判定VR行业的未来,相反,如果行业整体性的冷静能够激励上下游的玩家们以“破冰者”的姿态不断打破所面临的瓶颈,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消息,毕竟 “寒冬” 之后就是 “初春”。 2017年已经过半,围绕VR行业是否进入寒冬的争论却从未停息,尤其是去年年底开始,原本鼓吹VR元年的媒体纷纷倒戈,唱衰VR似乎成了新的共识。 无可置否的是,像很多新兴产业一样,VR同样存在所谓的行业周期,相比于2016年初的喧嚣与骚动,不管是VR领域的硬件创业者、投资者还是内容从业者,对待VR的态度已然从最初的狂热趋于理性。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VR市场的呐喊着已绝非是当初的创业团队,手机厂商、电视厂商、游戏厂商、内容平台等纷纷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VR的青睐,VR产品的用户教育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其盲目地以“寒冬”来定义VR产业,倒不如说经历了早期的疯狂之后,几乎所有的玩家们都学会了务实与冷静。 走出 “寒冬”,VR行业迎来了三股决定性力量 当谷歌在2014年的I/O开发者大会上祭出Cardboard的时候,再次点燃了人们的虚拟现实梦,特别是踌躇满志的内容创业者,似乎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风口。所谓的VR寒冬,大抵是投资者发现创业者画的饼在短时间内难以落地的时候,在资本行为上开始变得更加的谨慎和机警。 事实上,恰是在VR行业被唱衰的当口,早先仍处于观望状态的巨头们终于转换姿态,VR市场迎来了三股决定性力量。 1、手机等硬件厂商成为推动VR产业前进的中坚力量。 就在不久前,IDC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VR和AR市场的研究报告,其中三星的Gear VR以接近49万台的出货量位居榜首,索尼、HTC等VR市场的先行者也夺得了10万台以上的销量。 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三星Gear VR的示范作用,几乎所有的一二线手机品牌均发布了相应的VR产品或相关计划,比如华为、小米、TCL等。此外,三星搭载手机销售的方式,也得到了一些手机厂商的认同,进一步刺激了VR产品的销量。无独有偶,包括创维在内的家电厂商也开始在VR领域积极试水,发布了头戴式VR一体机产品,并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扶持VR行业的技术团队和内容制作团队。 如果说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对VR设备的定位还只是手机的附加产品,在以创维为代表的家电厂商、索尼等游戏设备厂商大鹏等VR创业公司眼中,VR很可能成为电脑、手机、平板、电视之外的第五屏,这种认知和理念上的转变,无疑是推动VR设备走向普及的一大利好。 2、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头试图成为VR市场的头部力量。 谷歌从“潘多拉魔盒”中放出了Cardboard,仅仅两年后,这家市值前三的科技巨头便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如同当年推出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一样,谷歌发布了VR平台Daydream,以及象征性产品Daydream VR 头盔。 毕竟有Android的成功经验在先,不难想象谷歌推出Daydream的初衷,以开发平台的身份吸引优秀的内容制作商与软件开发商,再以解决方案厂商的身份吸引大批的ODM或OEM合作伙伴。由此来看,谷歌在VR市场的优势十分明显,数量庞大的Android激活设备和诸多的硬件合作伙伴,加之谷歌在应用生态领域的影响力,利用Daydream平台左右VR市场的发展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抱有同样意图的还有Facebook,自2014年7月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Oculus开始,Facebook在VR市场抢的一席之地,而在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内容生态的同时,Oculus也开始了内容及解决方案层面的输出,比如在三星的Gear VR中已经同Oculus达成了相关合作。而随着苹果、微软以及国内科技巨头的加入,这个市场势必会更加热闹,至少从现在来看并不是一件坏事。 3、内容制作巨擘示好VR或成为支撑VR产业繁荣的核心力量。 据ABIResearch预测,VR将在未来五年的时间里快速增长,其间年复合增长幅度为106%,到2020年VR设备将会达到4300万件。虽然这只是一个预测性的结果,却足以引起内容供应商的注意,不乏敏感的内容制作巨擘们。 早在去年8月份的时候,美国VR直播平台NextVR宣布完成8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网易等中国投资者赫然在列。随后网易研发的VR游戏《破晓唤龙者》登陆谷歌的Daydream,国内的另一家游戏开发巨头腾讯也发布了首款VR游戏《猎影计划》,与此同时,各大VR平台上的游戏和应用已达到了上万款。相比于游戏厂商,视频平台的动作要更加积极,美国最大的流媒体服务商Netflix已经向各大VR平台提供视频内容,国内的优酷、爱奇艺等也纷纷上线了VR版本的播放器。 平台方对VR的示好,对内容创业者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内容分发的完善是内容传播及盈利的必要环节。所幸,在“寒冬”中坚持内容制作的创业者,终于看到了VR内容走向爆发的曙光。 另外还有一股即将到来的力量:5G网络。5G网络将进一步推动VR产业发展。 VR崛起背后,上游供应链仍是制约行业的隐形因素 诚然,刺激VR走向爆发是前文所说的产业链下游的竞争者们,但制约VR产品形态及生命周期的却是上游的元器件供应商们。就目前来看,VR产品的形态主要有三种,VR眼镜、VR一体机和PC端头显,尽管市场流行的仍然是廉价的VR眼镜,用户体验更好的VR一体机和PC端头显却是大势所趋。 谈到VR必会谈及沉浸感,而影响沉浸感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个是视觉呈现,一个是音频。在视觉呈现方面,目前业内普遍采用的是TFT-LCD屏幕,可无论是视角、响应时间、功耗、还是面板厚度等均差强人意,成为限制VR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手机厂商等已经倾向于使用性能指标更具优势的OLED屏幕,甚至有人坦言:VR行业的未来取决于柔性OLED的产业化进程。 一方面,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实现全面屏显示、实现固定单轴折叠、实现多轴折叠和全柔性显示。背后的技术复杂度可想而知,也正因如此,柔性OLED在显示领域被誉之为“皇冠上的明珠”。 另一方面,VR产业链上游也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竞争,尤其在决定VR产品发展趋势的柔性OLED领域。在传统的认知中,三星、LG、夏普等一直是显示器领域的佼佼者,至今国内的手机和家电厂商仍然受制于日韩厂商的元器件供应。 可以肯定的是,解决VR产业的上游供应链问题绝非一日之功,同时也意味着,一旦诸如柔性OLED等元器件完成量产,隐形的制约因素将逐渐成为又一股隐形的决定性力量,甚至左右VR产业的市场格局。 结语 资本上的“寒冬”并不足以判定VR行业的未来,相反,如果行业整体性的冷静能够激励上下游的玩家们以“破冰者”的姿态不断打破所面临的瓶颈,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消息,毕竟“寒冬”之后就是“初春”。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揭秘真实的医疗投资/大健康领域 16万亿市场
2007年做医疗投资的机构只有12家左右,其中还包括不完全专注于医疗领域的。但是到今天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机构已经有了216家,还有很多其他投资机构也看医疗投资,“1000家、2000家都有可能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长期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问题。 从高发病群体的预防和监测、基因检测和遗传病的预先管控,到普及大众的互联网挂号、电商平台送药上门、定制体检、高端健康管理等等,大健康行业作为民生所向的行业,孕育着庞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 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接近3万亿元;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到2020年要做到八万亿,2030年要达到十六万亿。 当又一个巨头行业亟待爆发,资本当然闻风而动。 据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单是医药领域就有23家企业完成IPO,超过60%的企业背后有VC/PE支持,其最高回报60倍以上。 资本的涌入会给“大健康”带来怎样的大机遇?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将会催生何种变革?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将会衍生出哪些机会?医疗行业的投资并购呈现哪些特征? 业内人士议论纷纷,窥探医疗投资、并购背后的逻辑和真相: 上千家机构投医疗,机会在哪儿? “懂行不懂行的,大家都来投医疗。” “很多房地产公司想转型,买医疗公司是一个方向。” 以上是两位医疗产业投资人的感慨。 一位房地产老板直言,“我转做医疗了”。 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是在市场火起来之前就进入了医疗投资行业,他从2007年开始就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10年间,他看到一个有趣的数字变化:2007年做医疗投资的机构只有12家左右,其中还包括不完全专注于医疗领域的。但是到今天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机构已经有了216家,还有很多其他投资机构也看医疗投资,“1000家、2000家都有可能的。” 从基金类型讲,过去医疗领域基本以美元基金为主,现在则是人民币基金成为了主流。 许小林在2009年组建第一支人民币基金时就提到,医疗投资必然会走向专业化。如果综合型投资机构不把医疗投资拆出来单独发展,将面临着很大的危险。因为医疗对团队专注的要求越来越复杂。 过去10年,医疗行业的关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十年前大家关注的是专科医院包括器械,2015、2016年关注的是精准医疗。从IPO的企业也能看到投资热点的变化——最早上市的是一些CRO的企业,现在刚批的华大基因,包括新型的分级诊疗、新药开发企业也会陆续登陆A股市场。 许小林还提出,目前,医疗健康投资已经进入2.0时代。 2.0时代有3个特点:一是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研发创新,研发已经成为企业做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二是未来在医疗领域里面做产业、投资的人会有更强的标签;三是产业和投资会更加融合。做产业的人会深度的做投资,做投资的人不跟产业融合更是难以为继。 2.0时代,医药健康领域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把握呢? 盛世景集团董事长吴敏文表示,医药、流通、医疗、医保四个细分领域蕴含着巨大机会,因为它们能够推动中国医疗产业的市场化。 医药方面包括药审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MAH制度、高端设备国产化等; 流通环节包括良好票制、处方外流、行业整合集中、GPO、DTP等创新商业模式; 医疗包括分级诊疗、社会化医疗服务、精准医疗、互联网+等; 医保包括支付方式改革、异地结算等。 具体来说,首先,创新药作为投资永恒的主题,主要要关注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像药审制度改革、医保谈判目录制度等。 其次,他非常看好IPO。他表示医疗器械、设备的高端化和流通整合有着5000亿市场规模,因此一定会有IPO产生。 第三,抗体药物、精准医疗、抗医药、免疫治疗和基因5个方向是未来最具确定性的投资领域。 第四,社会化医疗和分级诊疗,民营医疗和分级诊疗是最重要的两个领域。 投资人排队疯抢标的,医疗并购有哪些坑? 中国医疗企业的现状就是“小、散、慢、不集中”。由于行业的专业性和细分性导致细分行业的天花板低、准入成本高,想要做大做强,并购是最好最快的方式,这就催生了大健康行业并购整合的热潮。 有数据表明,2016年医疗健康行业并购的数量超过了400起,并购金额超过了1800亿元,海外并购金额就超过200亿元。 那么并购好做吗? 中信产业基金投资副总裁曹霞认为并不好做。首先,要拿下标的不容易。医疗行业不是市场化的服务,整个市场可选择的标的非常少,“只要市场上有一家好的医院放出来,投资人一定是排队过去路演”。二是投后管理非常不好做,管理和整合难度都非常大。 因此,北京华控康泰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一表示,并购方一定要有两种能力: 一是整合的能力。现在PE基金投资的逻辑更多是流通套利,但这种模式的选择越来越窄了。因此需要通过整合来提高标的的价值。 二是忍耐的能力。企业的资金基本都是自有资金加上杠杆,投入的周期相对比较长,而且产投本身也是跟标的整合起来运营才能成长的,因此要耐得住长时间看不到回报。 高特佳投资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主管合伙人黄青提出,医疗行业细分领域并购有两大特征: 第一,医药企业品种和渠道的整合。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优秀的品种是其成长最关键的。而药品研发时间长、周期长、风险非常大,所以有效的并购能让企业拓宽市场。 第二,渠道、资源和品类是并列的。对制药企业来说,在收购企业的同时也是收购市场、销售、渠道等资源,像康恩贝收购了贵州贝特就是整合了销售渠道。 她还提出,未来2年行业并购趋势有三点: 一是现有上市公司继续跑马圈地。 二是产业链的创新,并购方会通过收购进入相邻的纵向或者横向的产业链,从而打通全产业链。 三是跨界公司并购医疗企业,比如三胞收购了中国脐带血库等跨行业收购,还有海外并购等。 迈博太科集团COO李云峰建议新入局者:一是要进入专科的领域尽可能专;二是选择略微擅长的细分行业;三是不管投资还是并购,要讲究投后管理,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的经验。 不是遍地黄金而是遍地雷区,投贵了、错过了怎么办? 医疗投资行业如此之火,那医疗投资真的像大家看起来那么美好吗? 许小林从去年就强调,真实的医疗投资不是遍地黄金而是遍地雷区。很多机构在赌行业的创新与未来,甚至过去两年大家在赌移动医疗,希望有爆炸式增长,但可能最后会有一批机构血本无归。 不过他认为,医疗投资本身是蓝海。从短期来看,市场20000亿逐步成长到现在到了40000亿,很快会到80000亿。快速增长的市场一定是非常蓝海的市场,问题是大家都在共同标的里做同样的竞争。他比作是“山上有灵芝很多人都不去采,都在山下采土豆。” 在同质化竞争中,医疗产业的泡沫同样产生了。 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汪洋表示,大量的热钱一来泡沫就产生了。 以他投资的一家移动医疗公司为例,创始团队是从医药产业出来的,有很强的资源,模式也不错,但是两年做下来,烧了2亿的人民币,注册的用户包括患者都在增长,但收入没有增长,而且新一轮融资也不太顺。 君联资本合伙人兼执行董事周瑔提出,其实任何投资都面临两类风险,一类风险叫做投贵了,另一类风险叫做错过了。这两类风险又是互相矛盾的,关键是怎么平衡。 投贵了。现在钱太多、好项目少、风口少,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以前的基金回报有4、5倍就很好,但如果投资的项目比以前贵了1倍,退出的时候二级市场的价格又下跌了,那高回报就没有了。 错过了。从君联资本以前的投资来看,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一期基金里活的最好的项目的回报会超过其他项目回报之和,项目的回报是呈指数增长的,如果错过了最好的项目,那预期4倍回报可能就降到2倍,甚至2倍不到。 怎样平衡呢?周瑔认为就两点: 第一,专业化。对行业进行专业化摸索,在别人没有看到时就敢去投,在别人没有看懂时要去投。对行业发展的早期预判能力和专业性非常重要。 第二,不跟风。跟风去追项目,首先项目的价格会大大提高,其次投的项目可能不是头部公司,这样很多情况下是冒着最高的风险取得最低的回报。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5名资方施压,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辞去CEO职务
最新消息,在股东的重力施压下,卡兰尼克已正式卸去Uber CEO一职。 周二,Uber的5名主要投资人要求CEO立即辞职。这5名资方包括Uber最大股东——风投公司Benchmark,该公司合伙人Bill Gurley也是Uber董事会成员之一。知情人士透露,这些投资人给卡兰尼克写了一封信,要求他辞去自己的职位,当时卡拉尼克还在芝加哥。 在这封信标题为“让Uber向前发展”的信中,投资人要求卡兰尼克立即离开,公司也需要更换领导团队。40岁的卡兰尼克之后与至少一名Uber董事会成员进行了咨询,并与部分投资人进行了数小时的沟通,最终同意辞职,不过他仍将作为Uber董事会一员存在。 卡兰尼克在声明中表示:“我爱Uber,超过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在此人生的艰难时期,我接受投资人提出的辞职要求,这样Uber就能继续发展,而不会被斗争所拉垮。” 此次事件之前,有关Uber是否应当更换领导人的问题已经被讨论了好几个月。今年以来,该公司丑闻不断,被爆企业文化存在问题,性骚扰与歧视现象不止。 近几个月,Uber已经因为企业文化调查开除了20多名员工,正在寻求多名高管接任,包括首席执行官。 上周,卡兰尼克宣布将无限期暂时离开Uber,为上月不幸在游艇事故中去世的母亲哀悼。但是,对于投资人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在他们看来,卡兰尼克必须得走。 据悉,联名写信的5名资方除Benchmark之外,还有First Round Capital、Lowercase Capital、Menlo Ventures以及Fidelity Investments,他们股份加起来占到Uber总股份的1/4。 卡兰尼克的离开也留下了一个问题,谁将接替他成为Uber CEO.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5G时代,会带来哪些红利?
从当前来看,5G的实现还存在不少技术难点以及潜在风险,但拿下5G时代的通信技术专利和主导标准才能更有效推动诸多行业拿下未来5G时代风口下的红利。 现在5G成了一个热门话题,5G时代会带来什么,改变什么,有哪些比较显而易见的红利? 在当前全球运营商与部分手机厂商已经在行动,比如三星、诺基亚、爱立信、高通和英特尔等均与Verizon建立了技术商用与通信的合作。目前也有消息指出,中国将斥资1800亿美元建设全球最大的5G网络。据工信部规划,中国计划2020年正式部署5G商用网络。 给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带来红利 5G指的是第五代通信技术,一个基本常识是,5G比4G更快,5G已经成为国内外通信设备巨头们加紧抢占的一块科技高地。相对于4G通信,5G通信能够提供覆盖更广泛的信号,而且上网的速度更快、流量密度更大,低时延高可靠性、低功耗大连接、人们对5G网络最直接的想象是可以渗透到物联网中,给万物互联带来想象空间。 因为5G网络的超高速率、极大容量、超低延时等优势可以支撑海量的设备互联,人以及设备之间可以实现真正的连接,更多的硬件都能在5G网络环境下连接传感器实现快速的数据处理与智能操控。据业内估计,2020年将有超过250亿的物体实现智能上网。 5G如果要充分释放数据与物联网时代的潜能,可能将首先在智能家居场景中展现。相比4G每秒100Mb的峰值速率,5G达到每秒10Gb,5G网络能承载更多的设备连接、传输更大的流量,而智能家居中的智能家电、家庭安防的数据传输都需要稳定、快速的通信网络,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本质是通过多个传感器把相互孤立的信息连接起来,而智能家居前发展的短板在于4G网络下,设备交换信息传输间的延时问题,而5G时代,能使设备之间的“感知”与传输速度更快与设备之间感知更灵敏。因此,智能家居也将在5G时代下,有新的想象空间。 无人驾驶或将被5G推向前一步 而无人驾驶也将迎来红利,因为无人驾驶的技术基础是数据,它需要无人车内的机器大脑以及云端的实时数据展开大量的处理运算。而4G时代,还不能高速地传输大数据文件,而且存在延迟,这种数据运算处理尚有点捉襟见肘。 但在5G时代,高速率(可达10G峰值速率)、超低延时(1ms)、大容量(相当于目前的1000倍容量)的特点,恰恰满足了无人驾需要将数据传输运算能力大幅提升,延时缩短、容纳庞大数据处理的带宽的要求。毋庸置疑,5G会将无人驾驶技术往前推一大步。 对制造业与企业办公的红利 有业内人士指出,制造业也将因为5G迎来红利,因为如果用5G网络通过中间平台可以把诸多工厂连起来,完善工业制造的大数据,完善飞机、汽车、船舰等各种重工业的终端开发,实现工业4.0,进一步提升中国工业的技术水平与生产效率,完成中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 但笔者看来,实现将工厂连接起来,从技术上实现或许并不难,但如果要在制造业中实现他们的思维转变以及解决连接中产生的隐私数据与利益问题倒是挺难的,毕竟要走到这一步,各个工厂间的数据互通与商业隐私等问题怎样解决才是关键问题。 企业办公也将在5G时代下迎来红利,5G时代将推动音视频的稳定性、多方通话、安全性、外接音频放大和视频输出。这意味着远程音视频及数据会议轻松完成。在目前无线网环境下,高宽带服务是个难点,但在5G通信下往往是小菜一碟。 对于企业办公需求来说,一大刚需是视频流的传输对接,而速度更快的5G网络能更便捷的实现远程办公,远程视频会议会变得更加方便。另外,5G时代,办公环境里各种设备的连接性与数据传递效率变得更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5G时代给企业带来的的红利是,为企业节约了办公成本。 带动智能手机、VR/AR的体验突破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如果没有抢占到5G的技术高地,很可能在这一环节受制于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都将真正迎来可落地的成熟条件,天线设计与芯片性能都将因此改变,而智能手机如果引入这些技术,也将带来颠覆式的体验变革。 但从一方面,如果在5G时代对5G时代相匹配的核心技术方面欠缺布局,那么也意味着非常危险。在当前,高通骁龙推出首款5G调制解调器—骁龙X50。下行速度可以达到5Gbit/s,速度较之X16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为5G时代智能手机的性能支撑提前做出了铺垫。未来,不支持5G网络或者欠缺5G网络下明显软硬件优势的手机可能会遭遇危机。包括VR与AR或会在快速与高流量的5G时代迎来一个黄金时期,随着人们对VR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5G时代的某些特点恰恰能打破当前的瓶颈提升体验。 因为对于VR与AR来说,它需要产生更大流量的视频数据与打破低延时稳定的网络,5G恰能满足VR/AR的这些需求,而5G时代本身的一个特点是,引导智能手机向周边智能外围设备延伸,而VR/AR设备是离智能手机相对较近的一个硬件延伸领域。 英特尔技术专家Tawny Schlieski认为,5G 时代让增强现实中的角色以更多样化的方式与周围世界互动,更快速的网络还提供了与他人一起玩增强现实游戏的新方式,例如与一队朋友一起在城市内放牧精灵。这意味着在5G时代,VR游戏玩家的代入感将更为强烈,而在5G时代,智能手机的VR与AR应用也可能将迎来一个高速增长时期。 5G带来的上网速度远超当前4G体验。有说法是5G的网速能达到4G的100倍,能实时传输8K分辨率的3D视频,或是在6秒内下载一部3D电影。不过相信许多人颇为担心5G时代的资费问题。这么快的网速,网友担心资费贵显然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从当前来看,5G的实现还存在不少技术难点以及潜在风险,但拿下5G时代的通信技术专利和主导标准才能更有效推动诸多行业拿下未来5G时代风口下的红利。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苹果近日大规模下架APP/应用
针对此前苹果向中国开发者提出的两项措施——强制收取打赏抽成30%和禁止使用热更新后,苹果日前已对App Store上的数万个热应用进行下架处理。 截止到6月16日,据多家媒体使用移动推广数据平台ASO100查询,在App Store中国地区下架应用已经接近3万,6月15日一天,应用下架数量超过2万,其中游戏类应用超过了1万个,《天天酷跑》等热门游戏也包含在内。 受此次风波影响,美国地区近几日下架应用也达2万7千个,而且涉及面非常宽广。众多畅销榜上有名的应用遭到下架。 截止目前,苹果官方尚未对此次大规模下架应用作出回应。 不过据行业人士对此分析,称苹果这一举动或许是为了清理依旧在使用热更新的应用,对于中国的开发者而言,这也是苹果给予的一次严重警告。 今年的WWDC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曾表示,自2008年App Store上线以来,它已为全球开发者带来超 700 亿美元的收入。按照苹果与开发者3:7的分成比例,苹果在此也获得了约300亿美元的收入。 早在今年3月到6月,苹果就通过游戏向开发者发送了数封警告函,以强硬的姿态要求开发者删除自己应用中有关于热更新的相关框架,否则就将进行强制下架。这次大规模App的下架,时间正值6月中旬。从中也可以看出苹果对这次下架行动已考虑良久,并态度非常强硬。这对中国开发者而言,确实是一件不够开心的事情。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先穿后买!亚马逊测试会员7天试穿服务,一次最多挑选15件
该服务可以说是亚马逊下的一笔重注。 跟随其他电商创企之后,亚马逊的时装部门也开始测试一项服务,该服务能让Prime会员拥有7天时间对新衣服进行试穿,之后再决定要购买哪些衣服。 这项服务的名字叫Prime Wardrobe——购物者可以在100多万件男女时装与儿童服饰中挑选,一次最少要挑选3件,最多15件。如果你选择买下其中3到4件,你就会获得10%的折扣,如果你买了5件甚至更多,那么折扣力度会达到20%。 该服务可以说是亚马逊下的一笔重注。在过去几年里,它已经创造了好几个自己的服装品牌,同时它还推出了一款名为Echo Look的Alexa设备,可以说它就是用户的时尚助手。如今,亚马逊打算再次降低用户试衣的难度。 和Dia & Co.以及Stitch Fix这些创企的在家试穿服务不同,亚马逊不会对Prime会员收取任何形式的额外费用,同时公司还会报销返还时的邮费。但这也意味着这里面不会提供任何服装师的推荐服务(相比之下其它品牌可能就有),起码目前没有。 例如,在男性时装领域,Bombfell也提供了这样的服务,它会提供一系列服装师推荐的衣服,但不收取任何费用。曾有一家名为JackThreads的创企也提供类似Prime Wardrobe的服务,但后来倒闭了。 也许一些亚马逊的客户早就在尝试免费退货服务了,他们会尝试不同的产品,最后再决定具体买哪件。除了这部分客户,对于那些不能(或不愿意)提前付费买一大堆东西再进行退货的消费者,Prime Wardrobe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亚马逊会在发货盒上面贴上退货标签,客户可以直接在UPS的服务点进行退货,也可以安排亚马逊免费上门退货。但如果消费者没有在7天内告诉亚马逊要选择哪几款产品,他们就要直接进行付费。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年轻人的媒体”Vice获TPG4.5亿美元融资
青年文化媒体Vice刚刚完成了4.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为TPG(德太投资),此轮融资后Vice的估值增加到了57亿美元,Vic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hane Smith称Vice已经开始计划上市。 Vice是为年轻人提供优质在线内容的媒体平台,现在已经拥有了13个内容频道,其中包括Vice的网络电视频道VICELAND以及在HBO频道播放的很受欢迎的VICE系列纪录片。 Smith认为生产大量且高品质的内容是Vice立足未来的根本,这轮融资将有助于Vice拓宽内容产品的范围,Vice计划用这笔融资建立Vice Studios,来生产更多的“跨屏”资讯和纪录片,使内容在新闻、食品、音乐、时尚、艺术、旅游、游戏、生活、剧本电影和专题片等领域深入延伸,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视频库之一。 此次投资Vice的TPG也参与了CAA、Spotify和Airbnb等企业的融资,相信这种背景将有利于Vice在多个领域拓展自己业务。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成立
“一带一路” 财经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首届 “一带一路” 财经发展论坛日前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成功举办。财政部部长助理赵鸣骥在成立仪式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倡议成立 “一带一路” 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为落实这一重要成果,财政部党组研究决定,将 “一带一路” 财经发展研究中心设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据悉,“一带一路” 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以 “传承丝路精神,服务一带一路” 为宗旨,以决策咨询和启迪民智为基本功能,既是研究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相关财经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环境的科研机构,也是为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提供财经方面的政策、信息、学术的沟通交流平台,同时又是为中国实施 “一带一路” 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财经智库。 赵鸣骥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紧紧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 “五通”,更好发挥职能作用,推动 “一带一路” 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一是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充分利用所牵头的多双边财金对话平台和机制,努力寻找双边和多边政策沟通与合作的契合点、切入点,促进相关各方发展战略对接。二是进一步支持设施连通,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连通,使合作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三是进一步支持贸易畅通,继续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落实自由贸易区战略部署,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四是进一步推动资金融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推动建立完善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多元化融资体系。五是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优化资金使用方式,支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新产品管理:神秘的“战略”到底是什么?
工作十年,越来越感觉到那些曾经在我看来枯燥、乏味、不落地的理论知识对一个人职业的专业格局有多重要,目前市面上有非常多的关于产品经理、项目管理秘籍、 宝典、圣经等相关的书籍,要么是就打着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等大公司的旗子开坛宣讲。不得不说有时候读后确实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但还是我建议小伙伴们不要过度的迷恋技巧性、别人经验上的东西,毕竟这些都是外功,扎扎实实的修炼好内功才是提升的关键,什么是内功?就是扎实的技术、管理、产品等等相关的理论知识! 实际上不管是产品大咖还是明星公司的方法论、技巧都是源自一些基本的理论在加上自身的经验演变而来。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和大家分享、传播那些看似很晦涩的产品管理相关理论的初衷。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拥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专业的理论知识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对于产品经理来,不管在业务上还是管理上知其然已经满足不了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知其所以然或许能让你能在专业的道路上走的更深、更远。本文主要按照以下导图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在你我眼中都曾经神秘的“战略”是什么? 关于战略的吐槽 一提到战略,可能有很多小伙伴都会在想和我有毛关系啊?那是boss考虑的事情,真不瞒你说,我也曾经这么考虑过,产品原型都没时间画,需求也没时间分析、设计,哪有时间去解战略是什么玩意。在我看来公司部门每年的战略宣讲完全是一个为应付而产生的产物。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让我有兴趣去了解战略是什么,什么是战略…..多么低俗的视野!(允许我自我鄙视下) 今天和大家就来一起聊聊这个话题,记得有一句话说道“这是一个泛产品经理的时代”,什么叫”泛“,在我看来就是产品经理这个Title已经成为行业的、企业的基础职位了,多如牛毛,并且档次都不怎么高,随便找个会用Axure的都能告诉你我是产品经理,这是现状。如何在这样一个时代,在企业内部、行业内部脱颖而出?不仅要有专业技能的深度修炼,还要提高自身对待事物的格局大小。格局小、认知高度不够的产品经理只能在井里从事被泛化的工作。在企业内格局是什么、”认知高度“怎么才算高,首先就是你要了解你所在企业、组织的战略是什么,本质上你所做的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为战略服务。 一、什么是战略 通俗点说战略就是一个PLAN,一份用于管理公司资源、优势的计划方案 。目的是为了在商业环境中突袭和超越竞争对手或者挖掘机会。它能够明确组织目标、业务优先级和业务聚焦点。 在互联网IT公司内,多数企业、BU的战略都是围绕着所拥有的人力、业务、技术、市场资源而定。大多数组织通过创新(这里的创新可以指产品的创新、合作方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等)实现生存和增长,基于公司战略的创新战略就是为整个组织指引了创新方向,提供了创新架构,每个部门都自定制自己的战略以此匹配BU战略、公司战略支持创新战略。 结合上述的定义,我们来看看马云对战略的解释,“做战略要先想明白: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能放弃什么。这是企业能够活的长久、健康、快乐的基础”。解析下,有什么=资源,优势 ;要什么=目的;放弃什么=业务聚焦。 战略能做什么: 1、决定组织从事哪个细分领域 2、决定了你的客户是谁以及组织要提供什么给客户 3、决定将如何实现目标 4、能识别出战略性资产和能力 5、创造出正确的组织环境 留个问题给大家,想想各自所在的公司、事业部、部门的战略是什么? 结合部门的战略,你是否也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去匹配上层战略呢? 学着有的放矢会的去做事。。。 二、战略的层级: 首先战略是有层级关系的,在企业内部首先要明确组织的方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才能制定出一个优秀的战略。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聊聊这个看似很虚的东西(使命、愿景、价值观)。 关于使命:它是有关组织的纲领、思想、商业准则 和公司的信念的陈述,使得精力和资源得以集中。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企业如果没有清楚的使命,员工只是在为老板打工,这个企业很容易死掉。马云说:“我最怕阿里人进来是为我打工,那是很累的。我希望和员工共同确定为什么要有这家公司,所有人围绕这个使命去工作,我自己也一样,我在公司五年、十五年,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我们共同的使命展开。” 我在一家优秀的IT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工作十年,经常听到一句话,没有某信公司做不了的项目,起初觉得太能吹牛逼了,后来逐渐感受到这句话背后含义,只要我们答应允诺给客户的,不管遇见多大的困难都会按时完成,这是使命在驱动着我们、是担当心在影响着每一个某信人。我老板经常和我们团队说一句话,我们在坐商,不是行商,深深影响着我。 关于愿景:一种基于洞察力和远见的想象,揭示了可能性和制约条件和描述最期望的状态。(卡恩,2013) 如何理解愿景,其实就是当企业有了使命之后,接下来员工关心的是,这个公司会发展成什么样?员工有什么好处?所以管理者要思考企业在未来要达成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这就是企业的愿景。愿景不是说企业明年要增长20%,愿景要有阶段性,要规划企业十年、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 关于价值观:有了使命和愿景,公司就有了存在的意义和要实现的目标,比如做事是否讲究诚信、讲究客户第一、讲究拥抱变化。价值观就是企业在前进路上的操作方法。 大家不防观察下公司里的领导、同事,凡事企业里的中层以上管理者基本上全部了解这个企业的使命、愿景是什么,并且所持有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毫无例外。 使命、愿景、价值观,是支撑企业战略的根本,是系统性的整体,之所以每个公司的战略不一样,战略不可复制,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家所持有的使命、愿景、价值不一样。 三、新产品开发/创新战略框架 什么是创新:说到创新战略框架,首先要说下“创新”,互联网时代,创新的本质是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必要工具。我尝试从不同角度给大家诠释下我眼中的创新。 1、创新=发明 +商业化 2、创新包含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合作方式、开发方式等等创新。 3、对于互联网产品中所谓创新就绝对不是脑袋一拍想个IDEA,它是专注于传统的实体业务,精益分析线下行业的特点,做出一个能减少信息流和物流的产品。创新就是工具,它是用来解决我们生活中潜在存在的问题。 创新战略框架:说完了创新,我们一起看下创新战略框架,比较经典的有以下四种战略框架,但是没有哪个框架可以单独支撑创新战略的制定过程,仅仅提供了一些思考,至于说企业使用哪个战略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 1、波特战略 1.1成本领先战略 主要通过吸引价格敏感的客户提升公司的份额,通常适用于规模生产的日常用品的公司,但是目前在外包公司中也会时候使用,目的是通过低成本占据市场坑位,有些项目的报价即使不赚钱,也要去接单,目的是想通过后期的产品发展、运营等等进行盈利。很多项目,大家听到的0报价,就是基于公司的成本领先战略去做的。。。使用成本领先战略的公司通常不会在创新上进行过多的投入,基本上都是通过优化供应链、提供“无冗余”的产品降低整体的成本。 1.2细分战略 也称聚焦战略,它的基础是对某一个市场的深刻认识,挖掘深度需求。 优势:a、明确聚焦公司的营销和新产品开发工作(全文所讲的产品是广义上的产品,软件只是其中一个)b、能深入的理解客户,与客户建立深刻的关系,c、为提供利润率,可能也要在创新上进行投入。 举个例子说明下,当年柯达公司聚焦于胶片摄影市场,它明确了公司的优质胶片的开发工作,同时与使用者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柯达在胶片质量上也做了一些创新。使得当时柯达公司在胶片市场上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不足:依赖单一的市场,可能导致风险。 举例说明下,同样的柯达公司,只专注于胶片市场,结果当数码技术出现的时候,遭受了重创。 额外的理解,对于软件公司来讲,以我所在的团队为例,在互联网时代,基本上所有电商平台(2B、2C、2B2B2C)均被阿里、京东、一号店等大的互联网公司所分割,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专注于细分市场业务(医药、家电、饮品、金融、跨境),专注于从线上到线下,从批发到零售,从订单接入到0库存提供个环节的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1.3差异化战略 通过交付优质的、独特的产品和客户建立忠诚的关系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必须要持续的进行创新(合作创新、交付创新、产品创新)等等。 举例说明:差异化战略故名思意就是我要做到与众不同,举个例子,在国内给甲方做软件实施,如果别的公司做完了直接交付代码,而你的公司做完交付后,还提供免费的优质的使用说明,更长的维保服务。该团队的差异化战略会让团队获得更多的项目合同。 2.迈尔斯和斯诺战略 2.1探索者:敢用冒险,追寻新机会, 2.2防御者:在稳定的市场中维护已有的市场份额。 2.3分析者: 介于2.1、2.2之间,平衡两者的优先顺序,经常跟随探索性公司,开发出相仿的产品 2.4回应者:没有目标,对市场的变化没有感知,通常在小的初创、校园公司内发生。 不管你是团队的负责人还是企业高管亦或是技术leader,都可以在工作中尝试使用迈尔斯斯诺战略框架。 举例:如果你是一个技术团队的leader,当一项新的技术(Argular2、AI)出现的时候,可以作为探索者参与进来,那么在未来的市场中你的团队将积聚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机会。 3.克里斯坦斯战略 (持续创新VS颠覆创新) 1997年,克里斯提出了颠覆式创新的概念。 持续创新指的的在已有的产品中持续改进功能。颠覆式创新指的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行为和习惯的产品。最牛逼的颠覆式创新莫过于IPHONE 其他案例:嘀嘀打车(共享经济)、3D打印、直播等等。。。 4.皮萨诺战略 这个哥们牛逼之处在于他把创新战略在技术和商业上有效的进行了分配,提供了四种方式。 1、常规:很好理解,以现有的技术基础与现有的商业进行匹配,说白了有多大能力干多大活。 2、突破:技术上的突破,聚焦纯技术了,比如书AI、生物技术 3、颠覆式:上面讲了,多数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4、架构式:技术上和商业模式都创新,最典型的莫过于数码摄影产品 四、支撑新产品开发/创新战略的的整体战略 战略不是单一独立的,需要其他战略进行有效的支撑,支撑创新战略的战略,有平台战略、技术、营销、能力等等。 关于平台战略案例: 1、索尼从1980-1990年发展出4个随身听的平台,在从这些平台发行将近160多个产品 2、互联网软件行业的平台战略:广义的,比如goole作出一款搜索引擎后,通过添加gmail、地图、等等已经打造出一个巨大的互联网平台;狭隘的,我们在做软件交付过程中的产品组件复用化,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平台战略。 五、BCG矩阵 BCG矩阵=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 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波士顿咨询集团法、四象限分析法、产品系列结构管理法等。波士顿矩阵是由美国大型商业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首创的一种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 过多的不阐述了,只是介绍给大家,具体可以自行GOOLE。 它主要应用于取得资源分配和撤资决定、开发周期、现金需求、已经产品商业状况。 逼逼叨叨完,希望大家能对战略有个宏观的认识,如何的运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防你也给自己发展定一个战略。确定一个职业愿景。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对抗衰老和死亡,人类掌握了这些武器
编者按:衰老和死亡是人类一生的终点,这一法则从未改变过。科幻电影中,总是有人试图获得永生,虽然只是艺术作品,但这也表现出了人类对于增加寿命的强烈渴求。其实,随着医疗条件和饮食条件的进步,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比以往长了很多;可是人类似乎并不满足于此,总幻想着使用某种药物来更直接地延缓衰老。很多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近日,Lindsay Wu 在 The Conversation上撰写了题为 “The search to extend lifespan is gaining ground, but can we truly reverse the biology of ageing? ” 的文章,分析了目前有希望实现延缓衰老的各种研究,是对这一领域科学进展的一个详细综述。 衰老研究 The search to extend lifespan is gaining ground, but can we truly reverse the biology of ageing? 寻求延长寿命的研究正在取得进展,但是我们是否能够真正扭转衰老的生物规律呢? It was once a fringe topic for scientists and a pseudo-religious dream for others. But research into the biology of ageing, and consequently extending the lifespan of humans and animals, has become a serious endeavour. 延长寿命曾经是科学家的一个边缘话题,也是其他一些人的伪宗教梦想。 但是,研究衰老生物学、进而进一步延长人类和动物的寿命,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 Ageing research is often promoted as the key to the “eternal fountain of youth”, or an “elixir of immortality”. But the true promise of ageing research is that rather than tackling individual diseases one at a time, a single drug would treat all the diseases that arise in old age, at once. 衰老研究经常被推广成 “永恒的青春之泉” 或 “不朽药剂” 之关键。 但是,该研究的真正承诺是,用一种药物,一次性就可以治疗所有衰老所带来的疾病,而并非处理某个单独疾病。 There would be cost savings from keeping elderly patients out of specialist appointments for each condition. And a single health-maintaining pill would avoid the problem of drug overuse and interactions common in older people who have to medicate each condition individually. 如果内一次性治疗所有衰老所带来的疾病,老年患者不需要针对各种疾病去跑专家门诊,这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另一方面,只服用一种药物,可以避免老年人用药过度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当老年人为了治疗每种病症而需服用各种不同药物时,这种问题尤其普遍。 Antibiotics have increased life expectancy - can they be considered ‘anti-ageing’? from shutterstock.com 抗生素可以延长预期寿命——它们可以被认为是”抗衰老”的妙方吗? 图片选自shutterstock.com The idea of extending human life makes some uneasy, as preventing death seems unnatural. Certainly, were lifespan to be drastically increased, there would be challenges in funding the old age pension, among other issues. 延长寿命的想法让人不安,因为对抗死亡似乎不符合自然现象。 当然,寿命大大增加,老年养老金等资金问题也将面临挑战。 But this is already happening. Drugs and interventions developed over the past century that have almost doubled human lifespan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ti-ageing. Think of antibiotics, which have added anywhere between two and ten years to human life expectancy. There is no debate that they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modern medicine. 但这种情况已经在发生了。 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在新开发的药物和其他措施的帮助下,人类的寿命几乎被翻了一倍,这也可被视为抗衰老的手段之一。 想想抗生素吧,它增加了人类两到十年的预期寿命。 毫无悬念,他们已经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ut when we talk about an anti-ageing pill, we mean one that targets the process of ageing itself. There is already a list of such drugs shown to extend the lives of lab animals. Many of these work through mimicking the effects of a near starvation diet. 但是当我们谈论抗衰老药物时,我们指的是指针对衰老进程本身的药物。 现在已经有了这样一份清单, 列出了可以延长实验室动物生命的药物。 Calorie restriction 限制卡路里摄入量 Calorie restriction has for over 80 years been the most well-studied intervention known to delay ageing. 限制卡路里摄入量是近80年来最为广为人知的抗衰老手段。 The willpower required to maintain a near starvation diet for an entire lifetime is beyond most. But regular, short term calorie restriction (such as the “5:2” diet of eating normally for five days and reducing calorie intake for two) has strong benefits for metabolic health, which helps control obesity and diabetes.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一生中维持接近饥饿饮食的意志是渴望而不可及的。但通常上,短期内对卡路里摄入量的限制(比如“5:2”的轻断食法,一周内的5天正常进食,其余两天限制卡路里摄取量)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很大的益处,它有助于控制肥胖和糖尿病。 Animal studies show a reliable extension in lifespan during intermittent fasting. Other studies have shown genetically altering the body’s ability to respond to insulin, which is released when we eat a meal, doubles lifespan in worms. A similar experiment in mice revealed a less dramatic, but a still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lifespan of 18%. 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显示,间歇性禁食有助于延长寿命。其他研究证明,从基因上改变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当我们吃饭时会释放胰岛素),能使蠕虫的寿命延长一倍。虽然对小白鼠的类似实验没有得出如此戏剧性的结果,但该发现仍然意义重大。节食大约可以延长18%的寿命。 Earl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tricting calories led scientists to hunt for genes that mediated these effects. In the late 1990s and early 2000s, scientists became interested in sirtuins – a class of enzymes that turn on defence mechanisms during starvation. 早些时候,限制卡路里摄入的显著效果使得科学家开始寻找调节这些效果的基因。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和二十世纪初期,科学家对去乙酰化酶颇感兴趣 ——这是一类在饥饿期间开启防御机制的酶。 Resveratrol is a compound found in red wine and considered a candidate for anti-ageing. from shutterstock.com 白藜芦醇是一种在红葡萄酒中发现的化合物,被认为是抗衰老的候选物。图片选自shutterstock.com Drugs such as the now infamous compound resveratrol, present in red wine, can activate one member of the sirtuins, called SIRT1, to extend lifespan in mice and slow markers of ageing. The SIRT1 enzyme requires a fuel for its activity, called NAD+, the levels of which decline with old age. 某些药物,譬如现在声明狼藉的、存在于红葡萄酒中的化合物白藜芦醇,可以激活去乙酰化酶中的一个元素,称为SIRT1,它可以延长老鼠的寿命并减缓衰老(生物)标记。 SIRT1酶需要一种被称为NAD +的活性燃料,其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NAD+ to SIRT1, the idea of raising NAD+ levels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But NAD+ is used by other cell processes that could be involved in ageing. For example, Dr. Jun Li recently showed NAD+ levels are essential to turning on DNA repair machinery, which wanes as we age. These findings could also be used to reduce DNA damage caused by radiation exposure – such as in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s – and cosmic radiation encountered by astronauts in outer space. 鉴于NAD + SIRT1的重要性,提高NAD +水平的观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但NAD +被其他可能参与老化的细胞过程所使用。 例如,Li Jun博士最近表明,NAD +水平对于开发DNA修复机制至关重要,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DNA修复机制逐渐消失。 这些发现也可用于减少暴露于辐射下所引起的DNA损伤,如儿童癌症幸存者以及宇宙航天员在外太空遇到的宇宙辐射等。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restricting calories on ageing in humans have yet to be fully characterised, and such a study in humans would be difficult to perform. 限制卡路里对人类衰老的长期影响尚未得到充分表征,而对人类的这种研究将难以执行。 Protein restriction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It may be that the anti-ageing effect of calorie restriction isn’t in overall calorie intake, but rather the intake of the protein component of diets. Researchers have measured health and lifespan in an array of diets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protein to carbohydrate to fats. They discovered protein restriction, rather than overall calorie restriction, is more important to lifespan. 有一种可能是,限制卡路里的抗衰老效果不全是由通过限制卡路里总摄入量而实现的,它与饮食中的蛋白质成分提取量也有关。 研究人员测量了不同比例的蛋白质对碳水化合物,对脂肪的饮食序列,在健康和寿命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而不是对总体热量进行限制,对于寿命来说更为重要。 Translated to human diets, this would be the exact opposite of the “paleo” diet, a high protein diet which emphasises meat and unprocessed vegetables over grains. The concept behind this diet is to mimic that of early paleolithic humans living a hunter-gatherer existence. It is worth noting, however, that paleolithic humans are thought to have had a lifespan of only 33 years. The one population with the lowest recorded levels of heart disease in the world are the Tsimane, a tribal group leading a gatherer-horticulturalist existence in the Bolivian Amazon. This group has a high carbohydrate and low protein diet. 反映到人类饮食上,这将与“古老”饮食原则完全相反——其特点是高蛋白饮食、肉类与未加工蔬菜的比例超过谷物成分。 该饮食背后的概念是模仿早期的古石器时代的人类,通过打猎而生存。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石器时代的人类寿命据我们所知,只有33年。 根据纪录,世界上心脏病发病率最低的一个种族是提斯曼原住民(Tsimane), 一个居住于玻利维亚亚马逊流域的采集园艺的部落。该部落食用含有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质的饮食。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lowering protein intake extends lifespan, turning off the enzyme mTOR, which senses protein intake, with the drug rapamycin is the most powerful drug intervention we have so far to extend lifespan. 与降低蛋白质摄入量以延长寿命的观念相一致,雷帕霉素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药物,它通过切断mTOR酶对蛋白摄入量的感应来延长寿命。 Rapamycin is used in the clinic to suppress the immune system during organ transplants. It extends life in a number of animal species such as worms, fruit flies, and mice, even when delivered briefly in middle age, or late in life. The downside, of course, is that one must live with a suppressed immune system, which is a bit of a drag if you’re not living in a sterile lab environment. 雷帕霉素在临床中用于抑制器官移植期间的免疫系统。 即使是在中年或晚年才使用,它仍延长了许多动物物种的生命,如蠕虫、果蝇和小鼠。 当然,其缺点是,人们必须生活在受抑制的免疫系统中,如果你不生活在无菌的实验室环境中,这将是一个拖累。(编者注:也就是说,如果人们把雷帕霉素用来当做日常药物抗衰老,势必导致自己平日免疫力下降,无法承受有细菌和病毒的环境。) The Bolivian Tsimane have a high carbohydrate and low protein diet. Photo RNW.org/Flickr, CC BY 玻利维亚Tsimane人食用具有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质的饮食。照片 RNW.org/Flickr, CC BY In addition to simulating protein restriction, mTOR inhibition with rapamycin also promotes a process called autophagy. This is where the cell essentially “eats” itself, breaking down and destroying the old and damaged parts of the cell into its raw materials, which can be recycled into new structures. A compound called spermidine, discovered in semen and present in trace quantities in cheese, has been found to extend lifespan in mice by 10%. It’s thought this is due to spermidine’s ability to turn on autophagy. 除了模拟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以外,用雷帕霉素与mTOR抑制剂也会促成一种被称为自噬的进程。 即细胞自己“吃”自己,将细胞中旧的及损坏的部分破坏并转化为原材料,使其可以再循环到新的结构中。 一种被发现存在精液以及微量存在于奶酪中的,称之为精胺的复合物,已经将小鼠的寿命延长了10%。它被认为是精胺启动了自噬功能的结果。 Out with the old 除去老化部分 Another anti-ageing strategy is one called “senolysis”: that is, killing off old and damaged or “senescent” cells. These cells take up space, grow larger, and release substances that cause inflammation. When mice ar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so that it is possible to kill off senescent cells, health is drastically improved and animals live 20 to 30% longer. 另一种抗衰老策略是一种叫做“分解”的方法:就是杀死旧的损害的“衰老”细胞。这些细胞占据空间,并逐步增大,释放引起炎症的物质。当小鼠被基因编辑之后,衰老的细胞能够被毁掉,健康状况得到显着改善,动物的寿命可延长20至30%。 The hunt is now on for “senolytic” drugs, which can selectively kill off senescent cells. One company, Unity Biotech, recently raised US$116 million to achieve this. 最近,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叫做“senolytic”的药物,它可以选择性地杀死衰老细胞。一家叫做Unity Biotech的公司最近筹集了1.16亿美元来实现这一目标。 DNA changes 改变DNA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hat ageing is literally part of our DNA. So-called “jumping genes” are DNA parasites, caused by ancient viral infections in our evolutionary ancestors, and they make up almost half of our genetic material. These genes can actually “cut and paste” themselves so that they jump around to a different part of our DNA, and in doing so make our genomes less stable. 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衰老是我们DNA的一部分。所谓的“跳跃基因”是DNA的寄生虫,它们是由我们进化祖先的古代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其占我们遗传物质的近一半。这些基因实际上可以“剪切和粘贴”自身,以便它们跳转到DNA的不同部分,其结果是我们的基因变得不太稳定。 Telomeres, that cap the ends of our chromosomes, shorted as we age. from shutterstock.com 端粒,覆盖在我们染色体的末端,像我们年龄一样在缩短。来自shutterstock.com These genes are normally turned off by another sirtuin enzyme called SIRT6, and animal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o have an extra copy of this gene live longer and in better health. 这些基因通常被称一种称为SIRT6的去乙酰化酶所“关闭”。被基因工程改造过的动物因具有该基因的附加拷贝而活得更长、更健康。 Our DNA changes as we get older. For example, structures that cap the ends of our chromosomes (which carry our genes) called telomeres shorten with old age or stress. Lengthening telomeres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way to restore youth. The trouble is the gene that does this, called telomerase, is normally only turned on in adults who have cancer. 我们的DNA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例如,覆盖在我们染色体(携带我们的基因)的末端的端粒,其结构随着年龄或压力而缩短。延长端粒被认为是恢复青春的一种方式。麻烦的是,这种名为称为端粒酶的基因通常只在患癌症的成年人身上开启。 Genetically engineered animals that over-produce telomerase from birth develop cancer. But to add confusion, using genetically engineered viruses to force old mice to make more telomerase results in a longer lifespan with improved late-life health, without an increased risk of cancer. 如果对动物进行基因编辑,使它们在出生时大量生产出端粒酶,它们很可能会得癌症。更令人困惑的是,使用基因工程病毒来强迫老鼠制造更多的端粒酶,结果老鼠的寿命得到了延长,并不会有增加癌症的风险。 Elizabeth Parrish, who is the CEO of Bioviva – a company working to develop anti-ageing treatments – recently travelled to Colombia to receive gene therapy to extend her telomeres. Bioviva的伊丽莎白·帕里什(Elizabeth Parrish),是一家致力于开发抗衰老治疗公司的CEO,她最近前往哥伦比亚接受基因治疗以延长她的端粒。 Another drastic way to reverse ageing might be to turn adult cells back into youthful stem cells, which is possible by turning on so-called “Yamanaka factors”. These work through turning certain genes “on” or “off”. The problem is that turning “Yamanaka factors” on too much again causes cancer. Instead, turning these genes on briefly appears to reverse ageing and extend lifespan in short-lived mice. This could be a powerful but risky strategy for reversing ageing. 逆转衰老的另一个激烈方式是将成年细胞转变成年轻的干细胞。它可能是通过开启所谓的“山中伸弥因子”即将某些基因“打开”或“关闭”来实现的。问题在于,打开过多的“山中伸弥因子”会导致癌症。相反,短暂地开启这些基因似乎能反转老化,并延长寿命短暂的老鼠的生命周期。这或许是逆转衰老的强有力但颇具风险的策略。 Is it already here? 它已经被实现了? In the end, the first ever anti-ageing drug likely to reach the market will be one we’re already familiar with: metformin. It’s used to treat diabetes, has been around since the 1950s and is used by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最后,有可能进入市场的抗衰老药物是我们已经熟悉的二甲双胍。自1950年代以来,它一直被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已被数千万人使用。 In animals, metformin extends lifespan and maintains health, while population-wide studies show it reduces cancer risk. Metformin is thought to work by turning on an energy sensor in cells called “AMPK”, which senses situations of low energy and alters metabolism in response. 在动物中,二甲双胍可延长寿命并保持健康,而一项全民性的医学研究显示,它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据认为,在一种被称为“AMPK”的细胞中,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打开其能量传感器来感测到低能量的情形,并改变新陈代谢以进行应对。 Metformin is likely to be the first ever anti-ageing drug to reach the market. from shutterstock.com 二甲双胍将有可能是第一个被投放到市场的抗衰老药物。来自shutterstock.com The effect of metformin on health and lifespan in older, non-diabetic individuals is currently the subject of the TAME trial in New York. If successful, this trial may lead to the first ever “gero-protective” or “anti-ageing” pill, which would be taken as a widely-used prophylactic by the older population. 目前,二甲双胍对老年非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与寿命的影响是纽约TAME试验的主题。如果成功,这次试验可能会是首个“保护老人”或“抗衰老”的药片,它被认为是老年人可广泛使用的预防性药物。 The TAME trial is being watched keenly by the drug industry. Ageing is not yet recognised as an actual disease by regulatory authorities, which makes potential therapies that treat ageing less commercially viable. 医药行业正在密切注视TAME试验。衰老尚未被监管当局认定为是疾病,这使得治疗老年化的潜在疗法不太可商业化。 Any such drug will instead be targeted towards specific diseases of ageing, for example, arthritis or type 2 diabetes. 这种药物可以取代因衰老而产生的特定疾病的治疗药物,例如关节炎或2型糖尿病。 Regardless of whether any of the drugs above are eventually shown to be safe and effective in humans, the current advice for maintaining health in old age is predictable but effective. Exercise, a varied and moderate diet, maintaining social contact, and avoiding stress have profound health benefits, beyond anything that will ever be available in a pill. 无论上述任何药物最终是否会对对人体安全有效,目前而言,对老年人保持健康的最可靠建议仍然是锻炼、保持多样及适度的饮食、保持社交和避免压力。这些抗衰老措施效果显著,超越了任何一种药物的疗效。 重点词汇 genetical engineer:基因工程 extend lifespan:延长寿命 aging:衰老 protein:蛋白质 Rapamycin:雷帕霉素 autophagy:(细胞的)自我吞噬(作用) metformin:二甲双胍 telomere:端粒(在染色体端位上的着丝点)
-
新电影公司遭遇“生死劫”:去年扎堆成立,今年销声匿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016年,电影圈似乎一夜之间冒出了上百家新公司,原本一些主营业务与影视没有任何关系,但摇身一变都成立了各种影业。 娱乐资本论曾盘点去年上海电影节前后扎推成立的数十家电影公司,并将这些新公司归结为几大流派。 游戏派、高管派、明星派、互联网派……这些新公司分别占据影视产业链中的某个要素,或者是IP,或者是艺人,或者是导演编剧…… 但是一年过去了,这些公司还好么? 2016年小娱对上海电影节新电影公司分析 我们发现,哔哩哔哩影业遭大股东尚世影业200万甩卖,暴风影业收购稻草熊没有成功,小米影业年初面临解散,那些手握43个IP,高调召开发布会的新贵一部也没有开机…… “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电影行业。” 上海一位新影视公司创始人这样反思说:“有两三个人,手里有两三个IP,就想攒一个电影公司来玩玩,跟我的感觉一样,我当年也是这么想的,但进来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那些随着洪流滚滚入场的新影视公司们,甫一成立就野心勃勃地宣布一年几十部片单计划,反而真正做电影的公司正在日益沉默。 北京一家新影视公司的老板坦言:“公布片单基本上都是为了忽悠投资人,抬高公司估值用的。开发布会就是这些公司的人生巅峰,接下来就是无数坑!吹下的牛逼,是要还的。” 转入2017年,能明显感觉到,影视圈已经全然不见一两年前的热闹景象,成立的新公司明显变少了,资本雄厚的仍然能撑下去,而缺少竞争力的公司惨遭洗牌。 电影公司目前遇到最大的困境到底是什么? 今天,娱乐资本论重新盘点去年成立的那些新公司,总结他们试错的经验,留给那些前赴后继进入影视圈的新公司们。 游戏跨界成立电影公司低估了做电影的难度 每年都会有新公司借着上海电影节的场子举办发布会,发布一众片单,去年尤其多,但今年打脸也最厉害。 去年有人统计仅仅上海电影节期间公布的片单就超过200部以上,但是今年能有开机消息的,估计不到1/3,基本上都停留在了PPT上。 考虑到电影制作开发周期比较长,有情可原。但根据小娱了解,有些游戏公司的项目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甚至有些彻底流产。 那么到底这些公司的项目为什么没有开发出来? 一家新成立的影视公司去年曾经公布过三个项目,其中一个电竞项目,原本已经确定了一位年轻的明星导演担任兼职,但后来这位导演档期不凑巧,电竞项目又换成了管虎做监制。 “电竞项目还在进行,争取今年开机;其他项目比预想得要难。”公司原创始人透露。 正是这个电竞项目,让这位创始人开始反思,电影主创人员档期不确定性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他以前是游戏出身,后来转向影业,如今他深切体会到电影行业与游戏行业玩法的不同。 “游戏行业是可以靠个人成功的行业,只要你研发能力强就可以,但是电影的分工以及流程要求都非常细,需要去搞定从剧本到演员,到投资,到宣发等各个很多环节才行。”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诸多大型游戏公司在去年成立的新影业公司基本上一部电影作品都没有出来,几乎是全军覆没。 名导、大IP……资源型新公司面临开发压力 在电影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确实有些实际问题很难解决和协调。 这牵扯到国内电影行业的产能水平以及工业化程度水平,大公司同样面临这些情况,但对于一些刚入行的小公司而言,电影项目开发中的每一条都可能是一道令他们致命的门槛。 首先是演员的问题。一些小公司码盘的时候,根本找不到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来演,好不容易找到了,可能档期上也要各种协调。 “演员不是特别难找,而是根本就找不到。他们要忙着上综艺节目,或者是特别贵的剧。演一部剧片酬能有8000万,哪个电影能给一个演员8000万片酬啊?”去年在上海电影节期间,刚成立的一家公司CEO向娱乐资本论吐苦水。 其实不仅仅是缺演员,对于一家新公司而言,如果没有在行业里过硬的人脉,核心的电影主创人员也不好找。 导演陆川在酒桌上就曾经说过一句话,电影行业真的很残酷,你往前数10年,出来的导演和编剧,加起来有没有20个人?掐指算算,好像真不到20个。 其次,令新公司头疼的还有剧本开发问题。 “我们的压力在哪里呢?就是投资人一直盯着你,最好你一天就拿出一个作品来。不然就不愿意继续投资。但是电影开发有规律的,没准一年都写不出来一部剧本。”上述创始人称。 以前跟投资方聊的时候,有点眉目就可以拉到投资,但现在很难了,投资人多多少少都要看剧本,连收剧的各大视频平台都要看剧本,也就意味着,剧本出不来,其他工作都会很难推进。 而剧本开发,确实一件无法准确估计时间的事情。现在,找编剧写一个剧本,1年之内保证完成,已经是奇迹般速度。 因为剧本基本的好坏大家都明白,但好和更好之间的界限就比较难了,在更好的范围里面,还有适不适合这个导演,投资方喜不喜欢等,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 “我们那个电竞项目,已经换了5个编剧团队,写了几十稿的剧本了,还没有定稿。” 去年高调公布片单,如今又默默开发网剧 从本质上来说,电影并非可以反复迭代的互联网产品,拍完之后,再修改的余地可能非常小,如果演员拍得不好,怎么办? 重拍?演员档期、预算、场地等等,会牵出一大堆问题,相当现实。因此,除了演员和剧本以外,电影项目开发中,还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有些是投资没落实,有些是题材后来觉得有问题了,有些是拍完之后,广电总局还没有过审,暂时没法上线,有些是开发过程中对剧本不满意…… 总之,那些新公司发布的片单在过去一年中,有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知道电影项目开发中间有这么多幺蛾子,我就等剧本定稿了,主创人员配齐了,然后再开发布会。当时剧本还没定就开了发布会,现在想想有点后悔。”上述上海电影公司的CEO称。 由于很多IP都是买下了全版权,去年上半年,平台收剧的价钱又涨了很多。在电影遇到强大阻力的时候,不少电影公司下半年就把电影项目收起来,选择先开发难度低,且周期短的同名网剧或者网大。 “做网大是为了以小博大,做个成本100万或者150万的网大,能博就博,博不到拉到;做网剧是因为平台可以定制,敲定了收购合同才会去制作,这样风险小。但是做电影呢?谁知道票房多少?” 去年,在上海电影业期间新成立的元力影业,曾经抛出多个项目,但在去年1年时间内,即将上线的项目只有《蔚蓝50米》一部网剧;刘慈欣监制的《混沌之城》剧本刚刚完成,翻拍泰国《初恋那件小事》还在确定开机时间。 包括今年在上海电影节前夕发布16部电影片单的蓝港影业,在《我与你的光年距离》这部作品中,电影与网剧同时开发的情况下,也是先做了网剧版试水。 浙江麦浪影业创始人孔善武向娱乐资本论透露,人、钱、IP,电影项目这三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至少要具备2个条件,就会有利于推动其他环节,否则,小公司很难做出一个优质的电影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新成立的影视公司,会更多选择优先开发网剧和网大。” 这家公司6月13号刚刚开机了两部网剧项目,包括小妮子的经典作品《龙日一,你死定了》改编的同名网剧,这部网剧联合企鹅影业一起出品,并在腾讯视频独播。此外,在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一起拍电影之夜”上,也会陆续有影视项目公布,包括网剧项目。 大量跨界电影公司扎堆出现,又扎堆出局 过去这一年,对于互联网电影公司而言坏消息不断。 不久前,一则哔哩哔哩影业惨遭大股东尚视影业200万甩卖的消息刷屏。尽管哔哩哔哩影业称,此番转让之后,将由b站独立运作,但是一张报表暴露了这家二次元影业过去一年负增长的经营情况。 哔哩哔哩影业亏损状况 作为联合出品公司,B站哔哩哔哩影业参与投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动画电影《精灵王座》。然而,这两部电影均票房惨淡。 此外,今年初,小米影业宣布解散宣发部门,将宣发工作也交给小米大市场部门来做,未来小米影业将作为助力小米品牌而存在,主要做投资和植入的工作。 娱乐资本论发现,在刚刚上映的《夏天19岁的肖像》以及即将上映的《绝世高手》《南极绝恋》等影片中,都变成了小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而非小米影业。 似乎除了BAT的旗下的几家影业公司以外,去年成立的中小型的互联网电影公司基本都沦为网站的营销工具。对于这些公司而言,涉足电影圈看起来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事情。 一般的操作套路都是先投资一两部电影试试水,如果投资有成绩,正好可以借着文娱大势来讲故事;如果不成功,就像现在一样沦为营销工具也勉强可以接受。 此前在采访58影业一位高层过程中,他表示,58影业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广告营销,以及部分电影的投资,而不是电影制作和发行。 跟58影业类似,聚美优品在2016年也成立了聚美影视,甚至还投资了去年暑期档山东嘉博影业主控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但品牌的作用一直大于内容制作。 至于当当影业,2016年8月成立的时候,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对媒体表示,当当影业要做IP孵化平台,因为当当平台有大量的读者评论和电子书阅读数据。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些IP都是作者的,当当就是个买书的电商而已,连阅文集团或者晋江文学这样的文学都算不上,这样的IP怎么孵化成自己的?” 除了互联网跨界公司以外,还有不少实业公司也在进军电影圈,通灵珠宝集团旗下的钻石影业,苏宁集团旗下的苏宁影业等。但成立一年,这些公司都作为投资公司而存在,基本没有内容产出。 避开前人走过的坑,电影公司中依然有新生力量 尽管在通往电影圈这条道路上有不少坑,但还是有人前赴后继的涌进来。 比如,今年上海电影节就成立一家叫迪美影业的,这家电影公司的创始人阚晓泽也是影视行业内的老兵。 他曾在中影发行分公司和制片分公司担任过副总经理,参与监制了《无人区》、《建党伟业》、《绣春刀》、《心花路放》、《狼图腾》等影片;此后任艺能传媒电影事业部总经理,并参与出品了杜琪峰电影《三人行》。 在星世纪的创始人马雪看来,去年纷纷成立新公司,有一部分原因是IP热闹得。她分析道,“大家觉得IP值钱,但凡公司有些IP,似乎就有估值。但小说、漫画转化成影像是两码事,这些IP他们几年做不出来,那就不叫IP,叫垃圾。” 根据她的经验,只要拿好的项目去找合适的导演,合作其实很容易促成。现在不少片方却是剧本都没出来,就着急去码盘子,结果“坑都挖了,没萝卜”,马雪很直白地形容着市场上重金砸出烂片的现象。 对于这些刚刚成立新公司的电影人们来说,去年上百家影视公司的经验,无论成功还是试错,都是鲜活的案例。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宣昌能: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行上市
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17日在 “2017(第十九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 上透露,证监会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积极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行上市。 宣昌能指出,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证监会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修复资本市场功能,不断拓展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全方位做好资本市场和创新创业的对接。一是不断壮大发展交易所市场;二是鼓励面向创新创业的重组;三是深化新三板改革;四是加快公司债券的创新,启动创新创业公司债券和绿色公司债券试点。 近期,证监会优化了首发企业当中创业投资基金的安排,对于价值投资的安排给予了必要的支持。下一步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积极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行上市。A股发行常态化以来,企业上市周期大幅度提升,上市预期比较明确,证监会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优化相关工作,提高市场效率,鼓励科技实力突出和创新能力强以及业绩增长快的企业发行上市。 此外,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要坚持问题导向,完善IPO检查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引导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增加创业资本有效供给。鼓励债券市场创新规范发展,优化支持创新创业的软环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救护车不够快,无人机来凑!
救护车不够快,无人机来凑!这架带着心脏除颤器的无人机要为心脏病人提供急救服务。 如今大部分无人机的设计都是用于娱乐方面,但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者正在为无人机增加医疗功能。在一项最近推出的试点项目中,这些研究员测试了一架装有心脏除颤器的无人机,试图为遭遇患上心脏停搏的人提供更加及时的治疗。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600万人死于心脏停搏,这在众多疾病中 “名列前茅”。对于那些在医院外突发心脏停搏的人,存活率只有10%,而他们获得治疗的时间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存活率。如果得不到心肺复苏术或除颤器的治疗,每耽误1分钟,患者的存活率就会下降10%。因此这些研究员想要寻找一些更好的方法来缩短患者等待治疗的时间。 Jacob Hollenberg和他在卡罗林斯卡学院的同事分析了斯德哥摩尔外部区域的心脏停搏记录(这些区域都缺少充足的急救资源)。相关分析表明,这些区域的平均反应时间接近30分钟,也就是说患者几乎不可能会活下来。 随后,这支团队测试了让无人机携带除颤器来为发病者提供急救,并与传统的救护车进行了对比。为此,他们将无人机的原型带到了当地一个心脏停搏的高发区。在18次飞行试验中,无人机到达现场的时间大概只有5分钟,而救护车的时间为22分钟。同时心脏除颤器上还附带了一个扩音器,能进行转播,指导在场的人使用这个设备,以便快速进行治疗。 “如果我们能把这个时间缩短为几分钟,那么每年就能救下数百条生命。”Hollenberg说道。 Hollenberg以及他的团队正在与当地的急救服务合作,以优化其心脏除颤无人机项目,并希望能在未来2年里将该无人机投入使用。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Slack计划5亿美元融资 亚马逊想90亿美元把它收了
微软,谷歌和Salesforce,无一不对收购Slack感兴趣。 交易若能成,企业协作工具Slack将会是亚马逊最大一笔资金收购。 Recode报道称,Slack正以50亿美元的估值,想融另一笔5亿美元时,反倒吸引了潜在意图提前接手的买家。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指出,亚马逊对Slack感兴趣,还开出至少90亿美元的收购价。但该协议并没有保证,或也不会有进一步的协商。意味着Slack可能不接受任何提议。 亚马逊和Slack的代表拒绝置评。 以亚马逊的角度讲,90亿美元的提议足见其对Slack的看重。 目前,亚马逊最大笔收购是在3年前,彼时为强化其娱乐产品,亚马逊从谷歌手中抢下游戏视频直播网站Twitch,代价为9.7亿美元现金与一些股票,总价值超10亿美元。 潜在收购Slack的交易,将亚马逊曾给出的购买记录,翻了9倍。 亚马逊为何如此大手笔?因为在美国五大科技公司中,亚马逊是唯一没有消息平台的公司,苹果有iMessage,Facebook有Messenger,微软有Outlook和Teams,谷歌则有Hangouts。 亚马逊最初以电子商务闻名,然后扩大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包括食品交付和云存储业务。不过,随着近年来亚马逊电商业务趋于成熟,企业已将关注点慢慢转向云计算。 而亚马逊云服务(AWS)就是其中最大、也最受关注的业务。尽管这部分去年仅占约9%年营收,但对却是亚马逊主要利润来源。最新一季度财报显示,云计算贡献约89%利润。 在IaaS领域,Gartner刚发布的全球云服务市场魔力象限显示,AWS仍处于绝对领先,Microsoft Azure是行业老二,谷歌正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者。 看起来亚马逊似乎还能高枕无忧,但前景及竞争对手恐怕不容它掉以轻心。 一季度,尽管AWS实现大幅增长,营收为37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6亿美元,涨幅高达43%。 但增速却有所放缓,毕竟去年亚马逊的云服务比前年可增长64%。 且竞争对手可没闲着。 RightScale 2017年调查显示,微软Azure云的采用(Microsoft Azure adoption)从26% 激增至43%,综合Azure云采用(Overall Azure adoption)从20%上升至34%,目前Azure已达AWS 60%的市场渗透率。微软财报也印证Azure云业务增长之迅猛,2017第2财季Azure营收涨幅高达93%,翻了近一番。 谷歌虽在三者间相对弱势,但也算有潜力。RightScale数据显示,谷歌云采用从10%提高到15%。本季度财报中,谷歌仍未单独拆分云服务带来的营收,还是列为“其他收入”项。但相比去年同期该板块营收涨幅达49%,至31亿美元。 还有亚马逊所不容忽视的是,云领域的竞争对手们有企业协作工具能与自家业务深度整合。 微软有协同办公软件Teams,它基于Office 365 云平台,还能与微软其它Office办公组件紧密整合,包括 Word、Excel、PowerPoint、OneNote、SharePointPlanner、PowerBI 等。 谷歌也有Hangouts,近期后者的聊天服务被拆分为2部分,一个是提供群聊功能的堪称Slack克隆版的Hangouts Chat,及提供视频通话服务Meet。 类似微软能通过企业协作工具将自家生态整合,Hangouts Chat主要差异化优势是与谷歌Drive、搜索及其他办公套件深度集成,尤其是与Google Docs以及Sheets的集成——这种深度集成可以使得文档权限自动根据创建文档的团队来进行分配(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微软一样具备这种优势,而且Skype也是这样发展的)。 因此对亚马逊而言,收购Slack的交易若能达成,必然是如虎添翼。 据彭博消息,包括近期在伦敦新开的办公室在内,Slack目前有7个办事处,拥有员工共800名。Slack日常活跃用户为500万,付费用户有150万人。截至2017年1月31日,Slack年经常性营收(annual recurring revenue)达1.5亿美元。 Recode援引消息来源称,Slack预计明年营收将达10亿美元。年初,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tewart Butterfield表示,当时年销售额(Annual Run Rate)为2亿美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揭秘高科技未来农场:蔬菜产量提高100倍
据CNET报道,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卡尼市的Bowery自称为现代农业公司,因为他们将技术进步与当地有机食品运动相结合,创造出满足未来食品挑战的现代农业方式Bowery总部位于哈肯萨克河岸边不起眼的仓库中,附近的曼哈顿市中心清晰可见。 与相同面积的普通农业用地相比,这个仓库中的现代农民可多生产出100倍的食物。 在门的外面,你永远也猜不到里面竟然是个功能齐全的农场。 在进入农场前,工人们需要更换制服。即使作为客人,我也必须更换全身服和发网。这与标准农场中的牛仔裤和泥靴装备相去甚远。 Bowery农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欧文·费恩(Irving Fain)正与我讨论农场的使命。他与创业伙伴已经筹资750万美元。 别忘了在途中的“清洗站”清洁你的鞋底。 Bowery室内农场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拥有多层种植环境。 费恩正在介绍他的团队成员,这里只需要少数“现代农民”就可以处理好日常事务。大多数灌溉和照明工作都可自动完成。 我已经品尝了他们生产的部分蔬菜。为了证明他们可以控制味道的能力,费恩还让我品尝了几种绿色蔬菜,包括目前正开发的产品,你现在在外面买不到。 这是比尔·米勒(Bill Miller,左)与凯蒂·莫里奇(Katie Morich),他们正向土壤中播种。 这些蔬菜被种植在类似土壤的培养基中,包括名为泥炭的基板上,它们可以模仿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 种子发芽后,会被移植到营养丰富的溶液中,以完全取代土壤。每个货架上的蔬菜都有编号,可以对其生长情况进行跟踪。 室内农场还可控制蔬菜的味道。 费恩解释称:“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可影响到蔬菜的味道。我们利用定制软件Bowery OS,可以通过调整部分变量,比如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以及蔬菜接收到的营养等,突出这些植物不同的味道。” 在农场货架之间走动时,工人们就可利用平板电脑上的软件追踪托盘中蔬菜的生长情况。 这是叶用莴苣! 为了基于工作成果进行技术改进,工作人员会对这些处于不同阶段的蔬菜进行拍照和记录。 泰勒·詹森(Tyler Jensen)在亚利桑那大学获得控制环境农业学位,他正监督农场的自动化系统。 这些处于成长后期的蔬菜之间距离都是相等的。轻质的泡沫托盘可以轻松移动。无需担心浪费,它们可以清洗和重复使用。 农业科学家塔拉·奥西尔(Tara O'Heir)需要仔细查看那些准备收货的蔬菜。 放大镜提供了很大帮助。 从效益上讲,这种现代农业可以节省大量用水。费恩称:“室内种植方法可比传统农业节省95%用水,因为我们使用自动灌溉系统,可以测量和维持蔬菜生长所需水量的最佳水平。剩余的水可被回收利用。” 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费恩称:多层垂直种植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同时我们种植和收获蔬菜的速度也是普通农业周期的2倍,为此每年可种植更多茬蔬菜,而且产量也比传统农业高得多。 工人正在清洗和重新利用托盘。 当收购完成后,这些蔬菜会被打包和外运。 一切都处于可追踪状态。收货后托盘的重量会被测量,经过包装后,这些蔬菜会被送往纽约、新泽西等大都市的杂货店或餐馆中。 奥西尔在收获蔬菜后竖起大拇指。Bowery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他们将这些蔬菜称为“后有机食品”。费恩称:“美国农业部的有机食品标准指定时,今天的技术还不存在。Bowery的产品是在完全可控的零化学物质环境中生产的,保证新鲜和纯净。” 因为可在室内任何地方都可种植,所以餐馆和货架上几乎每天都能收获到绿色蔬菜。你可以在很多超市中发现Bowery提供的莴苣、芝麻菜、羽衣甘蓝等等。 与自己种植新鲜绿色蔬菜相比,更好的地方在于Bowery为工人提供的午餐中包括免费莎拉!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摩拜完成超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摩拜单车今日宣布完成一笔超过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这也是共享单车行业目前为止的单笔融资最高纪录。 本轮融资由腾讯领投,新引入的战略与财务投资者包括工银国际、交银国际、Farallon Capital等重磅投资人;TPG、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多家现有股东继续增持跟投。 目前,摩拜单车在海内外超过100个城市运营超过500万辆智能单车,日订单量最高超过2500万,注册用户超过1亿。而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摩拜单车已完成5轮超10亿美元融资。 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称,新一轮融资将助力摩拜单车国际化进程,计划年底服务全球200座城市;此外摩拜还将携手全球领先物联网合作伙伴,推动移动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实景应用;另外还将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领域加速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 腾讯继C轮投资、D轮领投摩拜单车后,再一次领投摩拜。此外双方还在多个层面上展开合作,包括摩拜单车首批入驻微信“小程序”、入驻微信钱包“九宫格”等。马化腾表示,腾讯将继续开放包括微信在内的核心资源,为摩拜单车持续提供成长动能,助力摩拜单车的创新和业务扩张。分析人士认为,摩拜单车此轮融资将加速行业优势资源向头部企业靠拢。 摩拜单车融资历程: 2015年10月30日 完成A轮融资,金额数百万美元,投资方为愉悦资本。 2016年8月19日 完成B轮融资,金额数千万美元,由熊猫资本领投、愉悦资本和创新工场跟投。 2016年8月30日 完成B+轮融资,金额数千万美元,由祥峰投资领投,创新工场跟投。 2016年9月30日 完成C轮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中国。 2016年10月13日 完成C轮追加融资,金额为55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华平投资、腾讯、红杉资本中国、启明创投和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2017年1月4日 完成D轮融资,金额达到2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腾讯、华平投资、携程、华住酒店集团、德太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启明创投、愉悦资本、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熊猫资本、祥峰投资、创新工场、鸿海集团、永柏资本。 2017年1月23日 获得富士康战略投资 2017年2月20日 完成E轮上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淡马锡和高瓴资本。 2017年6月16日 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超过6亿美元,由腾讯领投,新引入的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包括工银国际、交银国际、Farallon Capital等重磅投资人;TPG、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多家现有股东继续增持跟投。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买买买背后 看懂中国消费心理的那些变化
“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叔本华在100多年前对于人性欲望的定义。消费便是满足人性欲望中最典型的心理和行为之一。 发展到现代社会,网购变成了当下人们的主要的消费,甚至生活方式之一。由此甚至衍生出来各种电商节日,比如即将到来的618,已经成为商家和消费者狂欢节的双11、双12等等。但是,这些表面看上去是电商行业的变化,在无数剁手党买买买的背后,折射出来的,却是整个社会和消费心理的进程和变化。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管是用户心理的底层需求,还是电商形式,都开始出现了变迁和分化。 消费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代左右,价格战,电商萌芽和发展: 这个阶段电商之所以萌芽并发展,和当时的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在这个阶段全国性的城市化开始,很多用户群刚刚到达大城市或者刚刚站稳脚,开始尝试这一些新的生活方式,但可支配收入相对有限。这个阶段最典型的代表平台是淘宝。这点马云自己也有清醒的认识,马云在一次演讲中曾说,假如生产厂家在价格战中没有利润,甚至是亏损经营,厂商们是不可能提供后续服务的,更不可能对消费者有持续创新。 在这个阶段,电商刚刚进入人们的生活。电商在用户心目中成了廉价的代名词,人们坚定的认为只要是网上买的东西就应该是便宜的。用户消费的主要指标就是关注价格。越便宜的东西越受欢迎。廉价优先,质量其次。价格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所以导致了1元包邮等模式爆发。 第二阶段,2010年代,大投放,鼓励消费: 在生猛的价格战之后,人们对于电商的认识逐渐成熟,发觉永远没有物美价廉的商品。于是品牌意识逐渐苏醒。价格不再是关注重点,名气当头,质量其次。相关的厂商越来越发现,纯粹的价格战最后只会自相残杀,一片狼藉。广告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所以导致了代言、广告等爆发。 越来越多的商家,不断通过双11通过大量投广告,获得更多关注和曝光度,拉动商品的销售。在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后,短期之内的流水增加被证明这种模式有效的。导致了厂商越来越依赖投资,越依赖广告和促销。很多企业会不断增加团购、买广告位,找明星代言来拉动销售。但大部分利润最后被广告拿走。 在这个阶段,城市化急剧加快。早期的电商用户群在城市基本稳定下来,并获得一定或可观的收入,更多消费行为是是通过品牌来辨别。这时典型的代表平台是天猫和京东。包括寺库、走秀等定位奢侈品的平台的集中上线。 第三阶段,现在,行业分化,回归人性: 价格战和广告战之后,用户经过市场教育,最敏感的不再是价格或名气,而是回归关注产品的设计和品质感,用户强调产品体验,部分厂商和平台走的不是价格路线,也不是靠广告和明星大牌,走的是品质路线。强调生活方式,以便更符合消费者心理和需求。在这个阶段,社会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在一二线城市基本完成。大城市的新生的年轻一代用户群逐渐成为消费群体,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消费需求,也相对务实。 从物到人,回归到人性的真实需求,而不是浮夸的设计、土豪的颜色、明星的摇旗呐喊,而是真正的体贴和实用,简约美观。逐渐的抛弃了那些无用的强加的所谓的高价值。这个阶段的相关平台正在迅速崛起。 电商从物到人的进化 当第一阶段开始朝着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朝着第三阶段进化时,并不意味着前面两个阶段会完全消失,而是混杂在一起,一起存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演进,第三阶段的消费特性会越来越明显。电商产品和消费,在不同的阶段,对于用户需求来说,发挥的功能的侧重点并不一样。基本上是完成从物到人的进化。 第一阶段是功能性,这个阶段的商品和模式,是必须满足用户的功能性需求。是生存或者生活中所必需的用品,比如工具食物等基础性的商品。这个阶段消费者看中的是物体本身。强调的是可用性。数量多、体积大、价格低,这是消费心理的主要驱动力。在这个阶段,平台是通过各种促销活动等刺激用户来消费。 第二阶段是虚荣心,迈克尔•所罗门在《消费者行为学》里提到,从消费行为学上来看,由于社会阶层的不一样,人们的消费行为也相差很大。一方面是社会阶层的特征会固化这一阶层的消费方式。 另一方面,人们会自觉不自觉的购买反映其社会阶层的物品,从而使物品成为其社会地位的象征。这中现象尤其是电商品牌战和广告战时,表现的特别明显,炫耀性消费成为购买的动力甚至是主要动力之一。这个阶段集中表现为本土品牌的爆发,尤其是那些取着各种英文名字的本土制造品牌。 第三阶段是愉悦感,不仅仅是花钱,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从物到人的回归,是通过消费展示自己的品位和审美。强调品质跟服务,回归到用户本身,关注人和人性的底层需求,而不是一味的鼓励用户花钱。 日本剧作家山崎正和在《灵活的个人主义的诞生》里说,物质欲望带来的满足感仅建立在未得到满足的阶段,一旦这种得到了满足,那么一瞬间,满足感就会消失。将重点从一味的鼓励消费到主动提示用户节制和适可而止。从而把电商平台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从物到人,进化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近一年来增长迅速的网易严选,有一个3件生活美学的概念。所有的用户,在购物时3件以内的商品8折,从第4件开始就恢复原价,强调用户应该精挑细选的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因为促销选择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服务,而不是简单的以商品出售为目的。 消费背后的人性关怀 沃尔玛曾经对不同消费者做了一个关于品牌、金钱的态度调查,包括食品、家居、服装等。 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包括品牌渴望者、价格敏感者、价值购物者。而有趣的是,消费者对金钱的态度和钱多少不一定成正比,不是钱包状态,而是心理状态。随着社会变化和物质的丰富、收入的增加,消费品的消费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在缩短减少,比如早期的iPhone3是富有的象征,但是在现在不管是BAT上班的白领阶层,还是在游乐场打暑假工的大学生,都会很容易的拥有一部iPhone6或7。但是,不同的阶层消费导向和心理需求在不断变化。 消费者的品味文化,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自我阶层的调整,也是在流动性变化的。在目前快速发展的中国当下社会,阶层是不断在变化和流动的,原来的上班族成为管理层,程序员经过公司上市而财富自由等等,不管是向上、平行、还是向下,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和流动中,但是整体还是在趋于变好。从消费者群体来说,根据审美和兴趣偏好进行不同的区分。不同社会阶层,在消费选择上的重要又微妙的消费差别。 类似王室、皇室、贵族、富豪、顶级等所谓“高端”消费和理念,一度占领了品牌、电商、媒体乃至用户们的心智。消费者以此为荣。冯小刚还特别发过一条微博,调侃北京的房地产动不动就用皇室或巴黎左岸等名字装高贵。但是,在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后,同时由于市场的教育和消费意识的进化,用户们看钟的不是“大、多、贵”,而是符合自己生活和品位的简约而有美感、实用的物品。同样,在美国社会也能找到同样的痕迹。在对美国的家庭进行抽样调查中,早期的家庭喜欢购买的是宗教物品,假花,生活肖像,浓墨重彩的地毯和椅套。而过度到新兴和年轻人的阶层,喜欢的则是抽象画,雕塑、简约的现代家具。 根据相关报告,按5万—50万美元的财富标准,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在2015年已经超过1亿人,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在不断的扩大。在中国,新兴的中产级阶以及他们的家庭成员,需要的是同时满足品质与服务的电商,而不是简单的商品销售。这个阶层呈现的消费能力惊人,根据最新财报显示,网易今年第一季度,包括网易严选等电商及其他服务上实现的净收入达24.6亿人民币,仅次于游戏业务。预计今年会到70亿左右。 日本著名学者三浦展,在其研究日本消费的著作《第四消费时代》里提到:在经历过有这样一个社会,人们追求的不是经济高速发展和效益最大化,而是享受简约的生活方式。人们不再简单的认为购物使人幸福,而是问什么才能使人真正幸福。这就是第四消费时代。日本正是经历了物质消费变迁的每一个时代,而中国正在经历着这种变化。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微商界再遭地震,行业真成了传销圣地?
近日,号称 “国内第一大微商” 的摩能国际被曝涉嫌传销,骗取其代理商100亿,10万微商集体起诉,一些血本无归的代理商甚至 “围攻” 摩能国际总部。这则消息一经流出,立马在微商界引起轩然大波,并再次将微商推上风口浪尖。 其兴也忽焉,微商兴起绝非偶然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近几年微商在争议中迅速成长,从微商创业、微信朋友圈的暴力刷屏,到各种花样百出、眼花缭乱的微商项目,微商再次让我们见识到了互联网的神奇力量,发端于2013年,井喷于2014年,微商的兴起绝非偶然。 其一、社交网络为微商提供了丰富的沃土。毫无疑问,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的流行是微商得以发展的前提,微信平台为广大微商搭建了一个强关系的朋友圈和基于信任的营销渠道,借助微信平台,微商从自身的社交关系切入,将自身的社交关系变现。 其二、消费观念的转变为微商发展提供了契机。观察近些年国内的消费趋势,我们不难发现,从只认大品牌的品牌消费,到先试后买的体验式消费,再到现在的依赖熟人、网红等推荐的口碑消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逐渐转变。 然而,无论是品牌消费、体验消费或是口碑消费,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而在这个信任缺失的时代,以熟人口碑为主的口碑消费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这为微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其三、赶上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国家号召。近些年,受国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政策执行的影响,整个社会上弥漫着浓厚的创业氛围,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的国民大数据显示,在2016年,有创业意愿的受访者比例为27%,大众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而在所有的创业项目中,微商因其低门槛、低投入的特点迅速得到广大创业人群的青睐。 自诞生之日起,微商成就了电商销售中的无数个神话,“微商先行者” 俏十岁的单款面膜半年时间里回款达10个亿、摩能国际旗下的美妆品牌 “V塑” 10天创下1亿的销售额,一个月后增长为3.2亿,而其另一款美妆品牌“女神泡泡”,于上市首月创下3.68亿的销售奇迹,5个月后达40亿……….,微商的威力可见一斑。 其亡也忽焉,微商衰落意料之中 然而,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病态基因的微商,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从2015年开始,如火如荼的微商开始逐渐显露下行之势,先是网红毒面膜,后是央视以“微商传销”为主题的连续报道,再到“微商先驱”思埠集团转型、俏十岁退出微商、被定为传销的“云在指尖”的关停、因三级分销而被腾讯查封的“小黑裙”……….,曾经风生水起的微商开始呈现衰落之态,微商经营中的病症也开始逐渐显露。 一、从摩能国际看微商经营病症 对于号称国内第一大微商公司的摩能国际来说,失败如成功一样,来得猝不及防,这家成立于2015年5月的微商公司,在短短13个月,拥有超过100万人的代理商,其在2016年的流水总额(代理商拿货金额)达100亿元,这一巨额流水让其在微商圈里一炮而红。然而,“红却不过三天“,就是这样一家年入百亿并宣称3年创下一千亿的公司,目前正在遭遇代理商的退货潮,并陷入传销风波。 在商业模式上,摩能国际采取的是七级分销代理模式,从高到低依次为官方核心、大核心、小核心、总代、皇冠、铂金和天使,进入的门槛从几百到几十万不等,等级越高,拿货的价格越低。在这种模式下,90%的货物无法到达终端消费者,而是被积压在各大代理商手中,摩能靠收取代理费来盈利,而各大代理商则是通过层层发展下线代理的方式来赚取差价,如果无代理来接手,货就只能自己内销。 在营销宣传上,摩能国际可以说是不遗余力,2016年,该公司在武汉、广州等地召开千人峰会,并邀请众多明星为其站台,与四川卫视合作打造2017年的跨年晚会,注资拍摄电影《我的微商女友》,电视节目、微信公共号中随处可见相关产品的广告宣传……..,如此大手笔的营销方式,只为吸引代理商打款进货,这也是其在短短一年里获得百万代理商的主要原因。 相比于营销宣传上的费劲心力,在产品质量上,摩能国际可以说要随意的多,以棒女郎为例,在宣传上,该产品用“万能神药”形容都不为过,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神药”,却无产品生产批号,同时在使用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以发展代理为盈利渠道,而不以销售为目的的商业模式,重营销而轻产品的虚假宣传,摩能国际的衰落在意料之中,而摩能国际的衰落正如微商的一个缩影,让微商经营中的病症显露无疑。 二、微商存在的三大病症 从表面上来看,微商的传销色彩是微商成为众矢之的的主要原因,但微商的衰落却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1、不健康的商业链条 无论是红极一时的思埠、俏十岁、小黑裙,还是名不见经传的草根微商,无一例外的采用了多级代理销售模式,虽然不同层级的称谓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各种代理商来销售产品,且层级越高,拿货价格越低,优惠也更多。 在这种多级分销的商业模式下,各级代理商想要获取利益则需不断发展下线代理商,通过层级之间的差价来获取利润,而产品的销售仅有最底层的代理商来完成,对于底层的代理商来说,其拿货的价格要远高于其他层级,这直接导致货物难以销售,再加上留给底层代理的利润空间是有限的,底层代理则不得不想方设法对自身进行升级。 本质上来说,微商经营的整个商业链条实质上注重的是代理的争夺,而不是产品销售本身,互联网带来的销售渠道的“去中间化“,微商则背道而驰,不仅没有缩短距离,反而层层设级,这也是微商衰落的最主要原因。 2、产品与价值的背离 观察微商经营的产品,我们不难发现,面膜、保健品、皮包等是微商集中经营的领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类产品的价格空间区域大,以面膜为例,一个生产成本不足一元的一片面膜,到达消费者手中可能就为十元,而中间的差价成为层层代理商的利益来源,这样的产品自然会导致质量、售后、假货横行等问题,消费者不买账也是迟早的问题。 3、商业模式存在缺陷 对于微商来说,熟人社交关系是其赖以生存的关键,其交易必然是建立在一定信任基础上才能达成,而由于缺乏平台保障,微商很难在陌生人间打开通道,淘宝和消费者之间,支付宝为其做了信任担保,而微商却缺乏最关键的担保平台,没有维权的一方,始终难以在陌生人间建立信任感。 4、重营销、轻产品 在体验至上、品质说话的时代,好的产品才能赢得好的口碑,然而,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微商来说,大部分的精力和资本都用在广告的投入与营销人员的推销上,从而忽略了产品本身,重营销、轻产品的微商也因此显得后继乏力。 除此之外,在宣传方式上,为了招募更多代理而进行的虚假宣传,朋友圈的暴力刷屏和洗脑营销,均让基于信任的微信朋友圈乌烟瘴气,信任被逐渐透支,微商也就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乐土。 置之死地而后生,传统微商全面洗牌 曾经扬言势必击垮传统电商的微商,不仅没有取代电商,反而率先败下阵,但这并代表微商将止步于此,虽然目前微商格局鱼龙混杂,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却是有迹可循的。 央视曾报道,阿里巴巴用8年时间成交2000亿,而微商仅用1年就成交了1500亿,而根据《2016年中国微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微商行业市场规模为3287.7亿元,预计2017年将超过7000亿元,2019达1万亿,增长率近100%,微商市场未来仍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目前来看,虽然目前微商正处于行业下滑期,但却并不会因此销声匿迹,相反的是,行业却会因此而逐渐走向规范化。进入2016年以来,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了相关通知,对不法微商进行查处,2017年初,《微商行业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布,这表示我国第一部微商行业法规即将诞生,除了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外,微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从之前的支持鼓励到现在的严格监管。随着各种措施的出台,一些劣质经营者被淘汰出局,传统微商将被重新洗牌,行业回归理性,并迎来两大发展趋势。 一、朋友圈的野蛮刷屏将被淘汰 基于朋友圈的信任是微商发展的前提,然而,它在大部分微商手中却被滥用或被随意支配,朋友圈的造富神话、暴力刷屏、洗脑营销等,已引起人们的强烈反感与厌恶,在这种形势下,即使还有微商活跃在各大社交平台,但遭到的大多是屏蔽或无人问津的局面。 显然,对于微商来说,这种模式已不再适用,然而,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多级分销制度弊端的逐渐显现,仅限朋友圈发宣传的个人微商将逐渐被淘汰。 二、大企业入局,品牌化发展是趋势 继阿里巴巴、格力电器、立白、网易考拉等传统电商涉足微商之后,日前,百亿集团美弗尔纸尿裤也正式宣布进军微商,并斥千万巨资开辟微商大市场。传统电商的涉入,将把电商领域中成熟的管理经验带入微商领域,同时创新经营模式与制度。随着传统电商、各大品牌的纷纷入局,微商行业的商品品质将得到更好的保障,行业将逐渐走向品牌化。 规范化和品牌化将推动微商逐步升级,未来的微商将如淘宝、京东一样,具有成熟的退换货机制,便捷的客服,完善的数据统计等,基于朋友圈信任的商业变现也将在信任的基础上重新发展。 如今,经历了挫败的传统微商正在被重新洗牌。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解析互联网家装的四大阶段:标准化不是终点,品牌化才是目标
家装互联网化是个漫长的过程,核心是提升效率,与传统装修本质的区别也是效率,包括获客效率、转化效率、交付效率、服务及问题处理效率等。不能因为大家没做好,用一个阶段去否定互联网家装的价值,当成是概念,觉得过时了,没热度了,再炒个新概念?这有什么意义呢?不看本质,看概念;不看阶段,看结果。 怎样划分互联网家装发展阶段? 前面也说了,家装互联化的本质是提升效率,而互联网家装发展的不同阶段就是对效率的不同呈现。 那么怎样判断效率是否高呢?有没有可量化的判断标准?简单来说,从过程效率和经营效率可以判断: 过程效率: a) 实用型住房硬装签单成本≤3%,上门转化率、订单转化率和合同转化率也有要求; b) 供应链及施工管控效率:实用型住房装修,在45 天之内完工,零延期,零投诉; c) NPS(净推荐值)≥50%。 经营效率: d) 毛利率和费用率占比:平均毛利率达≤25%,费用率≤15%; e) 年人均产值≥100万,年坪效≥15万。 以上标准需同时满足,才视为家装互联网化的进化达到了高级阶段。根据理论模型,五个维度的数值背后是前端和后端的标准化程度。 前端标准化:指的是签订合同前的各阶段的标准化,包括了报价、获客、邀约上门(到店)、订单转化、量房、设计方案、签合同、施工交底等。 后端标准化:指的是交付及售后的整个阶段的标准化,包括了材料采购、施工派单、施工服务、材料进场、各阶段验收、售后服务等。 在《“颠覆”传统装修:互联网家装的实践论》全新修订版中,将前端和后端标准化综合概括为:终端(展示)标准化、设计标准化、供应链标准化、施工标准化、服务标准化、运营管理标准化及信息系统化七大块。 互联网家装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套餐化家装 前端标准化,后端部分标准化,供应链标准化、施工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很初级。目前,大部分互联网家装处于这一阶段。 而传统装修的套餐包则是前端部分标准化(如报价,但获客、转化、签约等都不稳定),后端个性化,“价低、人多、不挣钱”会让这类套餐包走向死胡同。 现在都讲套餐包可以让用户省心、省力、省时,那是针对低毛利、高性价比、清白交付而言的;而对平均毛利超过30%的装企而言,套餐包恰恰是不透明的体现——让你没法比价。 现阶段,各种理由在涨价,但真正去提升效率了吗?如果说涨价可以成为不去优化效率、降低成本的软处理,那套餐化家装永远无法进化到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标准化家装 前端标准化,后端标准化,但标准的成熟度、稳定性不够,因为产品还在不断升级,市场也在扩张拉伸,还有升级的空间。互联网家装大都还没有进化到这一级,在供应链标准化、服务标准化、运营管理标准化及信息系统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提升。 爱空间的定位已经由“开创20 天的互联网家装”变为了“标准化家装的专家和开创者”。我的理解是,在家装互联网化的路上,如此定位相对更精准,但以后可能还要变。 第三阶段是产品化家装 前后端涉及的所有标准成熟且趋于稳定。怎么理解呢?可口可乐的生产车间里,第一瓶和第一亿瓶的产品品质是一样的,如果不用显微镜来看的话。因为它的原料、配方、生产工艺等都是一样的,标准恒定,产品才会稳定。 标准不成熟,且不稳定是不可能实现产品化的,就像工业品制造,材质选择、生产工艺、包装规格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生产1万件和生产100万件,理论上产品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用商业逻辑来说就是,产品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并且交付产品的所有流程都是应该算作装修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目前互联网家装产品化程度较低,10个工地,出问题的比率不下40%,如设计图出错、材料下错、工期进度拖延、施工质量不达标等,过程中导致用户投诉。当然有不少是沟通问题,但为什么避免不了呢?相比工业品而言,把这些问题工地若看成残次品,那占比是很恐怖的! 以服务产品化为例。2016年在IBM服务部门成立10周年的时候,IBM提出全面转型“服务产品化”。即通过改变服务的生产方式,把服务的生产过程变得像产品制造一样,将服务的内容分解,实现标准化,再和标准品结合打包交付給客户。 这样,服务能被评估,改变了装修行业里牵扯到服务无法解决的效率、成本、定价、评估和复制等问题;也能更好的提升、优化服务质量,有标准和数据可依,甚至可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如此一来,装修服务产品化就可以对外解决用户痛点,对内提升交付效率并降低问题率。 第四个阶段是品牌化家装 标准化家装从销售属性,到服务属性,再到产品属性,最终会过渡到品牌属性;优秀的定制化家装则会从销售属性,到服务属性,最终也会过渡到品牌属性。 特征一:前端个性化,后端标准化。 在产品化家装阶段,就已实现规模化可复制的城市扩张之路,月度合同量会急剧增加,在平衡供应链的边际成本时,就可适当增加SKU,实现前端个性化。 其实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互为依托,内在的模块化和部件标准化的不同组合就能实现个性化,好比搭积木,同样的部件可以拼接出不同的物件。这让我想起蘑菇装修改名积木家,是不是也受搭积木的影响,从599 /㎡惠选到799 /㎡精选,就是模块化的有限材料库实现了个性化需求。 业内人士马自强也坚持认为互联网家装是标准化中含个性化,通过消费的不断升级和改进,将个性需求延展到产品中,利用大数据调控标准化是未来互联网家装的长远之路。 特征二:形成优势认知,建立品牌。 前面说了,产品化家装品质稳定,问题率低,用户满意度高,最终会在用户心智中变得与众不同,从而形成优势认知,建立真正的品牌。那时,用户选家装公司,不会再在线下看材料配置、设计师、样板间了,而是先选定品牌,再找自己喜欢的装修产品,就像买车一样简单。 品牌化家装是行业效率进化的终极形态 现阶段家装行业为什么没品牌? 我不认为现在家装行业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品牌。 品牌是用户选择你装修的依据,他找你装修服务及体验都很好,那么他就有信心相信其他人找你装修服务及体验同样是好的,事实不是这样。 知名度低。单就知名度而言,估计很多用户对装修也没太多概念。一项数据显示,只有3.73%的消费者可以准确说出公司名称。 认知度差。品牌是企业与用户发生的所有联系所建立的印象总和,是用户对产品或服务长期的“优势认知”的叠加。 简单来说,长期累积的优势认知才是品牌。品牌认知就是品牌在用户心智中的形象。先不说不知道,即使知道,在用户心理是什么认知呢?可能就是增项、不爽、体验差、服务差等不良认知吧,无法长期建立优势认知! 这种优势认知就是承诺,是契约,是保障。放心就是品牌带给装修用户最大的利益。 比如,一场陌生的电影要不要看,导演、主演就是判断的依据。如电影《摔跤吧!爸爸》要不要看,阿米尔·汗就是判断的依据,这就是品牌。 不要提美誉度。家装目前难以产生规模效应,规模增大不一定就提高经济效应,有可能边际收益反而会减少,甚至为负。另外,随之而来的是服务质量下降,服务成本增加,拉低品牌美誉度,边际效应降低。 一直以来,传统装修公司几乎没有口碑、品牌可言,他们有的只是一定范围的知名度。而互联网家装还在进化中,产品及服务品质不稳定还难以形成真正的品牌。 品牌化家装是行业竞争的必然之路 前面说了,从发展阶段来看,品牌化家装必然诞生外,还有三个原因: 1)根据前述理论模型来看家装行业效率不断提升必然是用户口碑的持续向好,美誉度提升会增强用户的认知度和归属感。而认知度和归属感就是品牌在用户心理的一种价值体系的外化。 2)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核心就是争夺用户心智,而心智战就是品牌战。 3)互联网家装企业成本的降低,很重要的一块就是降低企业营销成本和顾客的选择成本,只有品牌化家装能做到。 以后,用户选择家装应该是这样的…… 用户先根据对各装企品牌形成的优势认知进行第一层筛选。 如有的企业擅长“三房两厅”,有的擅长“整装”,有的擅长“现代简约”,有的“传递爱” ,有的“奉行自然主义”,还有的强调“大”……有感性认知,也有理性认知。用户根据需求或个人价值倾向筛选出要找的家装公司。 如果用户的需求与企业外化的核心优势匹配度很高,如他有一套三房两厅,觉得你是这方面的专家,就会选择你;如果他对企业的品牌价值主张高度认同,如塞纳春天整体家装的品牌主张“让装修更简单,让生活更美好”,当他真正感觉就是这样的,也会因为“越简单,越美好”的价值认同而选择,然后再在该品牌里,综合价格、配置(材料)和风格等再选择符合自己的装修产品。 如果用户的需求和该企业核心优势匹配度不够,或觉得企业品牌价值无法触动自己,如“第一”、“领导者”、“开创者”等,导致需求与认知匹配模糊,则会在初选的几个品牌里,再根据价格、配置和风格等选择装修产品。 不过,从套餐化家装到标准化家装,从标准化家装到产品化家装,从产品化家装再到品牌化家装,长路漫漫,唯有“理想、行动、坚持、超越” 的“玄奘之路”精神或许能走到终点。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缺席就会输掉未来:BAT的大数据商战
国家邮政局在6月初的强力介入,平息了菜鸟与顺丰因互通数据接口关闭引发的纷争,追根溯源,大数据是这场纷争的重要因素。 快递领域热闹上演的纷争,往物流行业的上游延伸,占整体货运量最大比重的公路运输体系,是最后的争夺地。 中国公路货运总里程达457.73万公里,拥有1389.19万辆载货汽车、10366.5万吨位载货量。2015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8万亿元,占GDP的16%,而物流费用的53.3%为运输费用,显然这一市场蕴含着巨大商机。 近两年来,一批车货匹配APP崛起,这些APP整合发布区域货运信息,早期像粗糙的信息黄页,之后优化成类似网约车平台的商业模式—货运版的 “滴滴打车”。 2016年底,公路货运车货匹配平台货车帮、运满满分别拿到了亿美元级别的新融资,这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今年5月,货车帮宣布完成1.56亿美元B2轮融资,由百度资本领投,而货车帮此前完成的4轮融资,腾讯均有参投。而货车帮的对手运满满投资方之一,恰是马云旗下的云锋基金。 在货运领域的大手笔投资,恰是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在大数据领域“暗战”的缩影—阿里的电商数据、腾讯的社交数据和百度的搜索数据,在数据领域各有千秋。 在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大数据被列为基础性战略资源,与土地、矿藏等并列。在大数据被明确为国家战略后,BAT三家都在加速跑马圈地,在未来的争夺中,谁会更胜一筹呢? 领跑者阿里 国内最早提出“DT时代”(数据时代)概念的公司是阿里巴巴,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就向外界传达想要摆脱“电商公司”标签的信息,马云本人更是在多个场合强调,阿里巴巴是一家数据公司,卖东西是为了获取数据。 阿里对大数据的战略重视首先体现在人才引进上。如2014年底,阿里从美国挖来了大数据专家涂子沛,涂著有两部畅销书《大数据》和《数据之巅》,在国内引起对大数据战略和开放数据的广泛讨论,如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曾公开推荐《大数据》一书,称“大数据对政府部门有重要意义”。 同期,阿里还挖来了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的漆远。科学家漆远擅长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是业内的技术牛人,如今担任蚂蚁金服副总裁。 漆远早前表示,曾这样解释新技术的作用—过去蚂蚁金服有很多数据,但是还没有挖掘价值,他用了个比喻“坐在金山上吃馒头”,而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赋能公司今天的业务,“希望通过技术的先瞻创造明天的业务,推动明天新的增长点”。 除在大数据领域抢先挖人外,阿里还拥有大数据领域最大的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在今年5月底的2017年贵州数博会期间,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了《2016中国大数据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该报告显示,蚂蚁金服以750亿美元的估值登顶。 阿里还提出了全域大数据的概念所谓全域,是指将不同终端的大数据串联起来,让数据发挥更大价值。 2016年初,阿里宣布投资的三家大数据公司,移动大数据服务平台“友盟”、中文网站统计分析平台“cnzz”、互联网数据服务平台“缔元信”合并,并成立新公司“友盟+”,将为中小企业提供全域大数据服务。 目前,阿里在大数据领域的投资已遍布各领域,包括入股高德地图、新浪微博、优酷土豆等,其数据维度越来越丰富,也在不断往金字塔的底层下探。 尤值得一提的是,阿里还投资了国内视觉识别领域的领军企业旷视科技Face+,目前该公司估计20亿美元,是行业独角兽公司。 腾讯青睐医疗和金融 2017年5月,星环科技宣布已经完成由腾讯领投的2.35亿元C轮融资,并和腾讯云正式对外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提供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服务与解决方案。 星环科技是大数据内的明星公司,其提供一站式Hadoop大数据平台,可以理解为大数据数据库,目标是成为大数据时代的Oracle。成立三年,星环科技估值超过10亿元,目前主要服务金融、电信领域客户。 星环科技是腾讯大数据领域投资的最新案例。早在2016年的贵阳数博会上,马化腾阐述了腾讯大数据生态圈思路:“出行领域的滴滴打车,每天有超过上千万单的出行记录,数百万车辆实时把地理位置信息和我们的平台一起汇集、再比如京东有数万名送货员,每天有大量的货物在流转,会产生很多实时数据,甚至精准到家庭地址、像O2O领域,美团有数百万家商户和送餐服务的地理位置信息。” 一般而言,大数据行业可大致分为三层,底层基础平台,中间层通用技术,上层行业应用。除底层与中间层外,目前BAT的投资重心之一是布局行业应用。 具体到应用领域来看,医疗健康领域的大数据企业最受资本市场青睐,成功融资的企业数量在所有领域中占近三成,2016年大数据产业最大的融资便是来自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碳云智能”的10亿元A轮融资,目前估值已经将近10亿美元。碳云智能由华大基因前CEO王俊创立,投资方即有腾讯。 腾讯对大数据医疗领域的应用早就心仪。如2015年,腾讯与上市公司贵州百灵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依托腾讯的用户数据基础、云计算能力,以及社交平台和媒体平台,推进慢性病医疗服务方面的应用,探索慢性病信息管理和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而腾讯则借助贵州百灵的糖尿病专业治疗能力,构建起慢性病患者的大数据。 除医疗领域外,腾讯青睐的大数据投资还偏好金融领域。如2016年3月,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元宝铺获得由腾讯领投的1亿元B轮融资。元宝铺2013年成立于杭州,其母公司拥有50万电商数据的资源。该公司的一大特点是为金融大数据引擎。 简单来说,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小微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产生的订单、纳税、流水等明细数据,从而综合判断小微企业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最终判断出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形成成熟的数据转化成信息,信息转化为信用的征信模式。 百度押注人工智能 百度以搜索数据为主,作为一家占据中国搜索市场绝对份额的公司,自然汇集了海量的数据。从2014年8月始,百度推出基于大数据的经济指数预测产品—百度经济指数,一个是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一个是宏观经济指数预测。 在数据商业化方面,百度CEO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是最能应用大数据的领域,大数据将开启人工智能时代。 也是因此,百度在大数据领域的投资偏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大数据挖掘技术—目前国际主流的做法是把大数据链条分为数据获取、预处理、存储、挖掘或分析、可视化五个关键环节,挖掘被认为是核心。 去年6月,百度宣布投资美国数字支付公司Circle。该公司2013 年在美国波士顿成立,是一家提供数字货币储存及国家货币兑换服务的消费金融公司。 去年7月,百度再次宣布投资美国金融科技公司Zest Finance,该公司的创始人道格拉斯·梅里尔为谷歌公司前CIO。百度当时称,投资该公司后,两家公司的人工智能专家和数据科学家将协同工作,将百度的搜索技术、定位技术、支付数据与Zest Finance的信用评技术相结合,以此来提升百度的信用评分决策能力。 相较于阿里和腾讯,百度在大数据领域的投资更青睐国外公司。今年4月,百度宣布全资收购美国AI初创公司 xPerception,这是一家专注于机器视觉软硬件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面向机器人、AR/VR等行业客户提供机器视觉软硬件产品。 今年5月,百度宣布投资美国大数据公司Falcon Computing Solutions。该公司核心产品是为大数据应用提供加速解决方案,目前涉及领域主要包括基因组学测序、机器学习、自主驾驶、人工智能医疗影像与金融领域的大数据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除BAT外,大数据行业发展潜力吸引了大批投资机构和投资者进入,其中包括央企。目前,中央汇金、中证金、社保基金等大面积投资大数据,如中央汇金已经进入了20家A股大数据概念股的前十大股东行列。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付费删帖/敲诈抹黑/收创业者保护费/黑产系列一(揭露)
伤害创投行业网络黑产系列一(共五系列): 付费删帖、敲诈勒索、恶意抹黑攻击创业者,威胁着创投行业健康发展,威胁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他们获利逻辑有以下几种: 1、通过站群(批量网站)发布虚假信息敲诈勒索。 2、通过站群(批量网站)发布虚假信息敲诈勒索,同时套取对方身份信息,骗取钱财或者利用套取的信息去冒名网贷(贷款)等等。 3、敲诈创业者:利用创业者需要一个好形象心理,发布虚假诽谤信息敲诈勒索创业者,甚至通过一些非法手段获取创业者个人信息嫁接诽谤,逼迫创业者交 “保护费”。 4、抹黑创业者:创投圈个别资本运作者,会暗地创建或者支持某些网站,通过各种方式发布虚假诽谤信息(甚至会非法获取创业者个人信息和违法宣传创业者个人信息,并虚假抹黑诽谤),扩大其抹黑创业者和竞争对手的影响力。(抹黑攻击 “对个别资本运作者投资企业” 有潜在威胁的创业者;抹黑攻击他们想低价入股企业、但不肯就范的创业者;抹黑打压创业者的企业估值;以及抹黑攻击竞争对手等等;从而获利) 5、案例一: 以下网站,为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个敲诈团队拥有: 瑞金网 www.ruijin888.com 财源网 www.zblcy.com 这两个网站底部电子邮箱为同一个 tiezichuli@126.com 截图来源:瑞金网www.ruijin888.com 财源网www.zblcy.com 底部(6月13日网页截图) 有创业者通过此邮箱联系对方删除虚假信息,tiezichuli@126.com邮件回复: 行规不懂?(意思是需要支付费用才删除虚假信息)。一旦创业者支付费用,他们会在站群上面再批量发布相关虚假信息,无休止敲诈勒索。 案例二: 燃点网 www.randian.cc 客服QQ是:894254667 有创业者联系此QQ删除虚假信息,对方让填写撤稿申请,撤稿申请衔接 http://www.randian.cc/thread-38615-1-1.html 撤稿申请要求撤稿人提供手持身份证拍照或者手持营业执照拍照,可能后续需要配合出示其它证明。而此类信息能在某些网贷平台贷款,大概率会被对方拿去网贷(贷款)、或进行其他违法行为。 以下为燃点网删帖要求截图(6月13日网页截图) 截图来源:燃点网http://www.randian.cc/thread-38615-1-1.html 案例三: TMT观察 www.tmtgc.net 网站虽然取名 TMT观察,实则一个敲诈勒索网站,域名注册的公司名为:云南两只小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案例二和案例三的友情衔接相互关联,极可能为同一个敲诈勒索团队或者相互认识的敲诈团队。 6、 燃点网 www.randian.cc网站底部友情链接截图(分两部分截图,6月13日网页截图) 截图部分一 截图部分二 燃点网友情衔接包含这些网站: TMT观察 www.tmtgc.net 云南两只小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http://cenchunjun.china.herostart.com/ 金融之眼 www.jinrongzhiyan.com 环球贸易网 http://china.herostart.com 东北网 www.dongbeinews.cn 关外网 www.guanwainews.cn 金融观察 www.jinrongguancha.com 金融天眼 www.jinrongtianyan.cn 西南网 www.xinannews.cn 金融之窗 www.jinrongzhichuang.com 财经之眼 www.caijingzhiyan.com 口头新闻 www.koutounews.com 第一财经 www.firstcaijing.com 第一热点 www.firstredian.com 口碑网 www.koubeinews.cn 中原网 www.zhongyuannews.cn 华东网 www.huadongnews.cn 东南网 www.dongnannews.cn 华中网 www.huazhongnews.cn 华南网 www.huanannews.cn 网贷News www.wangdainews.cn 第一TMT www.firsttmt.com 每日经济 www.meirijingji.net TMT观察 www.tmtgc.net网站底部的友情链接截图(6月13日网页截图) TMT观察友情衔接包含这些网站: 燃点网 www.randian.cc 东北网 www.dongbeinews.cn 第一财经 www.firstcaijing.com 金融天眼 www.jinrongtianyan.cn 每日经济 www.meirijingji.net 金融观察 www.jinrongguancha.com 瑞金网 www.ruijin888.com友情衔接: 新软网 www.novesoft.com 财源网www.zblcy.com友情衔接: 宝帝网 www.hsbaodi.com 上述网址,大部分是敲诈勒索网站(网站地址会根据受害者-创业者提供而陆续增加),这只是敲诈勒索产业站群冰山一角。 伤害创投行业黑产共五系列。本文为系列一,后续将公布其它系列。
-
背包里的车 改进与革新
凭借 “装进背包里” 这一卖点,Smacircle成为了海外社交媒体上的 “小网红”,众筹当天完成3万美金的目标,目前第一轮众筹即将结束,6月18日,第二轮众筹开启,去实现100万美金的目标。 当网约车出现后,大众出行的距离开始被细分和切割开来,也许之前人们从未想过去多远的地方要用什么工具这回事儿,但是现在不同了。自驾、网约车、分时租赁、共享单车等丰富的出行方式让人们有了最佳的出行选择。 尽管方式和工具已经够多了,但依然有创业公司认为:这些方式和工具存在被改进和革新的空间。 Smacircle:把车装进背包里 “背包车” 这是Smacircle小环科技CEO Gavin(杨高赟)对产品的定位,为了进一步解释,他描述了两个典型的使用场景: 1、如果是自驾郊游或度假,在热点区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停车。当用户拥有一部Smacircle背包车后,就可以选择将车停放在景点周围,然后骑乘Smacircle前往目的地。 2、对于需要达成地铁的上班族,Smacircle可以作为连接地铁站和公司、家的工具,如果距离公司不远,则可以直接骑乘Smacircle到达公司。 之所以能将Smacircle装进背包,主要原因是这部车被折叠后,大小类似于一部笔记本电脑。Gavin介绍,未来上市销售的产品重量会在7公斤左右。参考13英寸Macbook Air1.35公斤的重量,相当于在背包里装进了5部电脑,考虑到这是一部在马路上就可以被释放的交通工具,这个重量确实能成为卖点之一。 为了实现 “装进背包里” 这个目标,Smacircle必须要选择轻质材料,精心设计产品结构;作为一款代步车,它又必须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去考虑。 在做产品之前,Smacircle就被定位为解决5-7公里出行难题的产品,因此在轻量化考虑后,装配了续航里程为20公里,充电时长约2.5小时的电池。20公里的最高时速是在电机能力和安全性之前的平衡设置,100公斤的承重则保证了绝大多数人的使用可能性。 当Smacircle被打开使用时,依然比较小巧,这种设计虽然在骑乘体验上比较局促,但好在这本身就是一款短距离出行工具。另一方面,这种小巧又会使Smacircle显得非常抢眼和炫酷,精准地找到自己的用户——那些追求时尚,对科技产品感兴趣的人。 为了更好地使用,公司还研发了配套的APP,通过软件,用户可以实现导航、记录行驶数据、一键锁车等功能。 Smacircle:有多少人愿意埋单? 为了验证市场和产品,团队于5月18日登陆美国知名众筹网站Indiegogo,面向全球预售。 当被问及 “为何选择在海外众筹” 时,Gavin介绍,“之所以不选择在国内众筹,是因为国内众筹后45天就要发货,Smacircle目前还达不到这一条件;另一方面,国外对新产品的包容程度比国内要高。” 凭借 “装进背包里” 这一卖点,Smacircle成为了海外社交媒体上的 “小网红”,众筹当天完成3万美金的目标,目前第一轮众筹即将结束,6月18日,第二轮众筹开启,去实现100万美金的目标。根据公司提供的数据,从4月初网站上线以来,结合国外社交媒体的传播,目前在Facebook上累计了近4万粉丝和更多的互动。 尽管初期的反馈不错,但是面对超过5000元的Smacircle,会有多少人愿意打开钱包埋单呢? Gavin认为,为了研发一款“真正满足高端人群短距离出行需求的电动车,必须在设计、生产等方面投入”。他强调 “高端是指那些为了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愿意花钱的人。” 在这一点上,他认为赶上了消费升级这一大趋势,Smacircle会找到一批较为年轻的用户。 就设计和便捷度来看,Smacircle无疑是折叠电动车中的佼佼者,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折叠电动车,主流售价在1500-3000元。主打设计和“互联网”元素的小牛电动车,虽然不可折叠,但是在6000-7000元的价格区间里也斩获了一大批用户,2017年4月,牛电科技 COO 李彦宣布,小牛累积卖出了 22 万台电动车。 与此同时,牛电科技发布了一款3000-4000元的新品——小牛U1,尽管官方表示这是产品从主打智能和设计转向主打实用,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通过价格,向市场和销量作出的妥协。 如果把电动车市场分为大众和小众,Smacircle和小牛无疑属于后者,因此在产品特点上有趋同性:设计优美,主推智能和科技。相比于超过6000元的小牛电动车的市场表现,Smacircle并非没有机会立足。 Smacircle:成为共享单车的死敌? 在做Smacircle的时候,共享单车已经显露出在短距离出行市场上的竞争力。但Gavin认为,共享单车这种依靠人力的方式更主要的是解决3公里以内的出行需求,距离再远,人容易产生疲劳进而出汗等不适的感觉。 另外一方面,共享单车的关键词是“共享”,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往往面临附近无车可用的尴尬,因此可随时取用的Smacircle更有优势。 从这个角度看,Smacircle跟单车并不是直接竞争关系,它是短距离出行的一种全新选择。 实际上,相比于共享单车这种大众化产品,智能自行车与助力自行车会为Smacircle带来更多的竞争压力。在共享单车满足了绝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后,个性化需求更依靠智能自行车和助力自行车。这些用户对骑行体验、产品理念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偏好,如何抓住他们的需求,才是短距离出行产品共同的追逐。 据Gavin介绍,Smacircle会在今年9月开启中国国内众筹,11月上市销售。目前公司面临着产品的进一步优化、渠道等拓展等工作难题。 2016年,公司得到了来自个人的500万元天使轮融资,在走向量产的关键时刻,公司正在计划A轮融资。面对全新的品牌和有限的资金,连续创业者Gavin对自己的产品信心十足,他觉得Smacircle会得到很多年轻消费者的认可,并为此想好了推广计划,“找几位合适的网红做推广,深入目标人群。”他说。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迷你KTV乱局 非理性烧钱还将持续
难道这真是 “躺着赚钱” 的买卖?对此,北京朝阳区的一位影院经理表示,VR体验设备的盈利能力不如迷你KTV,而迷你KTV又不如抓娃娃机。 “按他们的话说,我是中国第一个退机器的。” 贾媛 (化名) 介绍,一年前,在北京大悦城看到迷你KTV后,觉得形式新颖,于是加入了代理商的队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经历了各种虐心的事情后,在仍亏本1万元的情况下,忍痛割肉退出了这个行业。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各城市的商场、电影院里,一种小型唱歌机悄然而生。而在投资者眼中,这种迷你KTV俨然成为一种新风口。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资本的助推下,2017年中国线下迷你KTV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1.8亿元,较2016年增长92.7%,而2018年线下迷你KTV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至70.1亿元,增长率达120.4%。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现场调查,采访代理商、厂商等诸多关键人物,发现像很多新兴的行业一样,迷你KTV仍处乱战之中,友唱、咪哒等大品牌烧钱圈地,其余中小品牌也在抢占地盘。 用其中一位代理商的话来说,盈利恐怕还需时日。 品牌乱战代理商亏本退出 其实各家的点唱机没有本质区别,也不存在技术壁垒,仅仅是牌子不一样。一位熟悉厂商的业内人士介绍,他们公司为商场提供迷你KTV、VR体验、抓娃娃机等娱乐设备,“从去年开始,迷你KTV卖的特别火热,其实各个品牌的产品都大同小异,目前是品牌在市场极力扩张,主要是为了前期圈地。” 对于各大品牌而言,其进入市场的策略,也从最初的盈利,转变为烧钱抢位。以友唱为例,2016年初,友唱迷你KTV的代理价为2.3万元/台,一般2台一组搭配出售,也就是说,想成为代理商,需要先付5.6万元的费用买机器。贾媛就是这个时候,成为友唱的代理商的,“听说 ‘躺着挣钱’、‘一本万利’,投资金额也不高,我就买了2台”。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各大品牌博弈的过程中,代理费用不断下滑,贾媛的生意受到冲击。“开始是5.6万元2台机器,我买了之后就降价了,3万元就能买到2台。后来,价格又降到2.6万元。而现在甚至不用购买,只要掏3000元押金就行了,” 贾媛介绍,由于其他品牌竞争激烈,导致公司代理费用一降再降。 实际上,市场乱战对于代理商的冲击远不止此。“我开始买了2台机器,放在老家的一个商场里,那时候友唱表示有 ‘点位保护’ 政策,也就是说,我将点唱机放在这个商场后,其他代理商就不能再进入这个商场了。可是,这家公司又做代理又做市场,今年5月份,友唱官方进入我的商场了,这直接影响到了我的市场份额。” 贾媛表示。 上述业内人士介绍,对于迷你KTV来说,“点位” 是最重要的,在北京同一个商场里,点位好的机器月收入能超过2万元,而点位差的机器月收入可能只有几千元,“有的人是在餐厅等位的时候唱歌,有的是在等着看电影的时候唱歌,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所以点唱机的位置很重要,很少有人愿意专门为此走一段路,因此角落里的点唱机盈利水平非常一般。” 而一旦失去了 “点位保护” 政策,在一家商场中放置多个点唱机,无疑会瓜分市场份额,贾媛说:“他们本来就是专业的,关于点位选择、机器维护等问题,都比我经验多。更何况我本来就不赚钱,他们一来瓜分市场,情况岌岌可危,无奈之下,我只有选择退钱了。” 经过协商,扣除各种折旧费用后,这笔买卖,贾媛亏了1万元。 租金翻番投资人买单? 6月3日,在北京朝阳大悦城见到了贾媛口中的2台点唱机,可能是周末的缘故,唱歌的人络绎不绝,附近的商家介绍,这两台机器月收入超过3万元。 听上去这是一个不错的生意,贾媛跟笔者算了一笔账(分析三线城市相关成本),“按照现有政策,2台机器押金3000元;在三线城市的商场里,2台点唱机一个月的租金约为1300元,平台维护费约500元,人工费用约300元,电费约100元。除去押金,每个月成本在2200元左右,而我原来的每个月的收入大约在3000元左右,每月能有800元的净利润。即使与平台分成后,也能留下半数。” 难道这真是 “躺着赚钱” 的买卖?对此,北京朝阳区的一位影院经理表示,VR体验设备的盈利能力不如迷你KTV,而迷你KTV又不如抓娃娃机,“一般大型院线都会将点位租出去,有稳定的租金,而中小电影院有时候会自己放置游戏设备盈利。以前我们都租给抓娃娃机,近两年,迷你KTV疯迷,各品牌都进入了争夺战,因此租金也水涨船高,目前我们一台机器点位的年租金大约在3万元左右,两年里已经翻了一番。” 上述业内人士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因为竞争真的太激烈了,所有品牌都铺设备、抢市场。” 实际,资本对于这种新兴产物也十分青睐。2017年初,友唱获得了友宝在线的3000万元增资,唱吧宣布战略投资咪哒。有券商分析师表示,现在优质标的稀缺,而投资者本着 “宁可投错不要放过” 的心态,会给新兴产物一定的资金支持,可以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非理性的 “烧钱抢地盘” 的状态还将持续下去。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重挫三星,台积电抢回高通骁龙845订单
据南韩每日经济新闻12日报道,据传高通已决定在明年高端手机芯片骁龙845上由三星电子转由台积电投产,这对试图扩张芯片代工市场的三星来说可谓是一大挫败。 报道引述业界消息指出,高通已经证实将在下一代处理器骁龙845上采用台积电7nm工艺。同时,高通还表示,计划在今年底之前开始量产基于7nm工艺的骁龙系统芯片。 据了解,自2016年下半年起,台积电就一直在投入7nm工艺的研发,并计划将在今年底前推出该制程工艺的芯片,而三星在7nm的时间表上却有所延迟。所以,与三星相比,高通与台积电在时间表上更为一致。 此前,高通骁龙835就是采用三星10nm制程工艺和代工建成。但据当时的报道,搭载该生产工艺的产品却出现了一系列生产问题,甚至影响到公司效益。 目前,三星芯片代工事业部营收达50亿韩元,而高通10nm订单就占据其四成。上个月,三星就曾对外表示将为芯片代工事业部新设部门,如今痛失高通7nm工艺的订单。消息一出来,三星当日股价收盘下跌1.56%。 然而这已不是三星首次被台积电截胡订单。苹果近几年来也将三星手中的 iPhone 处理器芯片订单转移至台积电,据传台积电也已赢得苹果下一代手机芯片的新订单。业界人士指出,三星不仅在制程工艺上落后台积电,其封装等后制程技术也远远落后。台积电的先进组装技术是让苹果行动装置更加轻薄的一大功臣,但三星却仍未有类似技术。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