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互联网金融正缓解融资难、待解决融资贵
发布时间:2016-11-08 07:1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宋珏

11月4日—6日,2016第二届中国(杭州)互联网金融博览会暨供给侧改革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期间,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畅谈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

金融创新是中国需要去补的一个课

记者:业界对于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讨论很多,您怎么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度如何把握?

刘胜军:金融的创新和监管,实际上是一对矛盾的博弈双方,对金融监管和创新的关系,一定要有辩证的思考。一方面,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国的金融创新远远不够。中国在国债期货停掉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金融衍生产品,到近些年才有了股指期货,股指期货在股灾后,又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么多年,金融市场在规模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成长,但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金融创新的能力应该说和伦敦、纽约、香港等金融中心之间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金融创新还是中国需要去补的一个课,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去做的。

为什么需要金融创新,金融创新解决什么?金融创新解决的是效率的问题。金融本质上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能否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或者说用更好的方法来提供产品和服务,这实际上是金融创新应有的含义。

为什么现在我们出现很多互联网金融,就因为原来很多传统金融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市场倒逼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本质是不断创新来提高效率的过程。

金融创新过程中,不能监管一直在缺位

金融又有特殊性,和其他行业不一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别是涉众性。金融有两种,一种是PE,有很高的准入门槛,监管的必要性相对没那么大,因为这些人有很高的资本实力和金融知识。涉众的金融,比如P2P,就不一样了,很多投资人资金实力比较弱,专业知识比较差,这时候如果没有有效监管,就可能演变为社会事件,因为可能有不少人养老钱、生活钱都没了。

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教训,其中一个教训就是金融衍生产品走得太远了,金融监管缺位了,就出现了巨大的黑洞。不仅美国,中国也是这样。前两年我们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虽然有很多好的方面,但是因为监管缺位,实际上也出了麻烦和问题。

金融创新过程中,不能监管一直在缺位,监管一定要保持一个动态的更新。不能对创新全部扼杀掉,但是对创新的风险评估一定是动态的实时的并且能及时跟进的。

互联网金融没有解决一个问题——融资贵

记者:有观点认为,现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金融创新,更多服务的是消费者、理财者,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做的还没那么多,您怎么看?

刘胜军: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缓解融资难已经起到较大作用。现在无论是BAT还是P2P,他们的客户,很多都是银行不愿意做的,和银行体系有很大的互补性,但是互联网金融到目前为止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融资贵的问题。很多企业虽然可以从P2P借到钱,但借款利率太高,很多要20%的利率,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很少有行业有这么高的回报率。企业借了钱,也可能没有钱去还。这是金融创新当前要解决的重点。

中国经济在经历特别大的转变,原来中国是靠投资驱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最活跃的的是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这类企业规模大、有担保,银行发放贷款相对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目前中国经济的现状是,推动经济增长主要靠两股力量,一股是消费,一股是创新企业。创新企业很多没有什么资产,也没有土地,无法按传统的办法来做信用评估,银行就不敢发放贷款。银行的传统风险评估体系,就建立在这种模式之上的。对创新企业,有没有一种方法来评估其风险,对中国经济能否顺利转型是非常关键的。

从美国经验看,对这类企业,首先可能要更多地引入风险投资,因为很多企业的风险确实比较大,其次要创新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企业有很好的、清晰的商业模式,也有很多客户群,因为是互联网企业,传统的方法没法评估他的资产,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有一套新的基于这种创新的或者基于互联网的风险评估体系。不光对企业,其实对很多个人也是这样。比如说,我作为个人,没有太多资产,但是我可能有很好的微信微博社交影响力,这本身也是一种无形资产。我们要创新评估方法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这种现象就会得到缓解。

未来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之间其实会融为一体

记者:目前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做金融创新,不少传统金融则创新不足,如果一直是互联网企业占据主导做金融创新,长此以往,会否积聚风险?

刘胜军: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监管要介入,对于P2P,中央已经出台了规则,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会有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对于银行创新,要有压力。近些年,银行已经有进步,比如说网上银行服务,为什么有进步,是因为市场竞争的压力。现在有了5家民营银行,如果我们能增加到50家、500家,银行创新的深度又不一样。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未来银行网点可能会大量消亡,这个趋势是无法阻挡的,现在很多大银行的董事长意识到这种趋势,在互联网化方面已经有不少举措,所以未来互联网金融和银行之间其实会融为一体。我们今天说互联网金融首先想到的还是BAT、P2P,未来也许不是这样,也许不会单独存在互联网金融的概念,银行也许也会高度互联网化,BAT也会银行化,阿里现在实际上已经有银行牌照了,未来可能还会有保险牌照、证券牌照,这是双向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定会发生,一方面是技术驱动,另一方面是金融混业趋势已经开始,银行的变革是迟早一定会到来的。

未来发展的一大关键在于政府的数据是否开放

记者:浙江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体制也相对灵活,您认为浙江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有什么优势?浙江政府该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更好地发展?

刘胜军:浙江确实有比较好的基础。第一个基础,阿里事实上已成为电商核心,而且电商在整个互联网金融里是基础性的东西。大家为什么用支付宝,因为要买东西,如果没有买东西这样一个原生需求,支付宝可能就发展不起来。杭州乃至整个浙江,在电商方面,不只是在中国,可能在整个世界已经占据了一个非常中心的舞台。这是一个非常独到的优势。

第二个基础,浙江有大量民营企业,金融领域的所有制歧视,相对较少。满足民营企业、创新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这本身就是巨大的金融市场。如果能把他们的服务需求满足了,浙江的金融业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至于政府要做什么,金融是全国性的,中央有个统一的规则,对地方来讲,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几点:一是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多地还是要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我们当然也要有底线,但是更多地还是要从改革和开放的大局、从长远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金融改革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第二是政府可以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形成一个很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互联网金融离不开征信,征信数据库肯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为大量数据掌握在政府手里,如果政府的数据不开放,企业做出的信用结果就打很大折扣,意味着企业是利用片面数据做信用报告,而不是完全的信息。对政府来说,不是要去建一个征信数据库,而是把数据对公众开放。

浙江目前处于一个非常好、十分有利的位置,若能在这些方面走在前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