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金融观察
黄奇帆:互联网“烧钱”实现垄断、侵犯隐私、大数据杀熟的盈利模式在未来行不通
发布时间:2021-07-15 10:5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夏旭田 缴翼飞

7月13日,在2021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兼职教授黄奇帆指出,目前消费互联网存在四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拼命“烧钱”扩大规模,打败对手取得垄断地位后形成零和效应;其二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设计产品,打擦边球;其三是利用网络平台垄断地位,侵犯用户隐私;其四是互联网大数据杀熟。

他表示,这些问题会导致互联网社会整体效益下降,在今后十年产业互联网崛起时代,存在上述问题的消费互联网商业模式是行不通的。

上述大会上,黄奇帆指出,当前消费互联网领域至少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拼命“烧钱”扩大规模,打败对手取得垄断地位,形成的效果几乎是“零和效应”,没有产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增值效应。

“在此过程中,一旦互联网企业取得了垄断地位,就提高门槛,提高广告费用、抬高货物上架的费用,以至于网络上一些线上销售平台的费率居然要比线下商店的上架费还高,出现了零和效应,这是不合理的。”黄奇帆说。

二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设计产品,打擦边球,扩大流量,吸引眼球。

三是利用网络平台垄断地位,采取不对等的措施,采集客户的信息,甚至侵犯用户隐私。

四是互联网大数据杀熟,采取不公平、不公正的价格歧视手段,而且被杀熟对象往往并不知情。“互联网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给出不同价格,消费互联网找到的这些盈利模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今后十年将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再用消费互联网这种有问题的盈利模式,整体上会导致互联网社会效益的下降,是行不通的。”黄奇帆说。

他表示,产业互联网必须有不同的盈利模式,产业互联网要求每一个行业都有不同的盈利模式,不可能像消费互联网一样,一种行为方式一旦确立,可以全盘推进、全社会推进,形成规模效应,然后追求流量。

他认为,产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必须为全产业链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产生效益,资源优化配置,产生“1+1>2”的效益,形成全产业链上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以及中介公司、服务公司、互联网平台各得其所、各有效益,而非“赢者通吃”。

黄奇帆强调,互联网企业在寻求风口热点的时候,要围绕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围绕中央新基建的数字工程、融合工程、创新工程,积极融入“双循环”、制造强国、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