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资理财焦点资讯
再现4家退出企业征信备案 机构缘何“抱团”弃权?
发布时间:2020-01-02 07:05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孟凡霞 刘四红

曾经被市场热逐,但如今却“抱团”退出。当前,企业征信市场玩家“大撤退”现象引业内关注。2019年12月31日,包括万达征信、亿微征信等4家机构被央行公告注销企业征信业务备案。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2016年以来,便有多家机构“抱团”退出企业征信市场。有分析人士称,在监管趋严、难以盈利、业务复杂且需长期投入的前提下,机构主动申请退出也不失为一种办法。未来,企业征信市场洗牌仍将继续,许多没有合适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且对征信缺乏深入了解的企业征信机构,都将遇到难以为继的难题。

多家机构“抱团”弃权

当前,企业征信市场退出情况仍在持续。2019年12月31日,央行上海总部公告称,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因上海汇众企业信用征信有限公司、亿微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万达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外滩海纳互联网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业务调整,主动申请退出企业征信业务备案,央行上海总部决定注销上述公司的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由此,前述4家机构持有的《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证》均作废。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尽管企业征信新增备案数在增加,但作废的企业征信业务备案也并不鲜见。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央行披露信息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以来至今,已有16家企业被注销企业征信资质,注销原因除因连续数月未实质开展征信相关业务外,大多为机构主动申请退出该业务。例如,2018年4月,上海建科企业信用征信有限公司、上海中誉企业信用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博衡企业征信有限公司三家机构,便主动申请退出企业征信业务备案;此外,2018年8月,独角兽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厚普征信有限公司和网信征信有限公司三家公司,也因业务调整主动申请注销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

对此现象,中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新海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受前几年的个人征信热的影响,在个人征信牌照难以获得情况下,许多投资方和商业机构也开始布局企业征信,甚至是一拥而上,目前征信热退烧,市场趋于理性,发现征信并不是那么好做,因此会出现机构“抱团”弃权现象。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则指出,“今年以来,监管方在数据获取领域的严监管和违法查处,也给企业征信公司敲响了警钟。因此,业务开展不力,长期未开展征信业务的企业征信机构,主动选择了退出。”

企业征信业务整体盈利难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企业征信机构是指符合《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主要采集企业和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并进行整理、保存、加工、和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机构。当前,企业征信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为企业贷款、赊销、招标等经济活动中提供信用状况服务。

另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末,全国共有22个省(市)的135家企业征信机构在人民银行分支行完成备案。

多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企业征信是商业交易的基础设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征信业务具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但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业务多元且非标准化,数据获取难度大,也使得企业征信业务的复杂性、专业性、资源性要求更强,业务开展和盈利方面难度大。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徐伟栋直言,企业征信目前仍呈现为一种“鸡肋”业务。虽然2019年央行已经为超过百家机构备案了企业征信业务,但在这些玩家中,真正在从事企业征信业务且产生盈利的却屈指可数。

刘新海同样指出,“无论是央行企业征信系统,还是市场化企业征信机构,发展得都不太理想。”在他看来,这种困局既由企业征信本身特点决定,也有中国企业征信机构自身发展的问题。

一方面,企业征信本身业务较为复杂,首要挑战就是企业的非标性,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差别很大,对应就需要不同的信息纬度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并非一个数据模版和信用评估模型就可以解决问题;此外,企业的数据具有高维度、信息量大、且比较分散等特点,包括财务数据、信贷数据、调查数据等。其中,财务数据缺失而且不可靠等问题,便给国内企业征信带来了困难。

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征信机构本身的问题。国内虽然有100多家企业征信牌照备案,但是真实的生存情况还是非常困难。

“很多征信机构把企业备案认为是企业征信牌照,含金量巨高,而且过去在市场上一纸企业征信备案被炒作到数百万到上千万不等。”刘新海称,目前很多机构对企业征信的本质和商业模式理解不透,存在重技术轻业务、商业模式千篇一律、没有深入场景、过分的监管依赖性等问题,仍是当前企业征信机构存在的普遍问题。

洗牌将持续 数据深度利用成突围关键

监管趋严大背景下,业内一致认为,未来企业征信市场洗牌仍将继续,而许多没有明显商业模式,没有核心竞争力,且对征信缺乏深入了解的企业征信机构都会遇到难以为继的问题。

徐伟栋直言,“企业征信的业务层,不需要太多玩家,最后必然是收敛到少数拥有很强的数据整合与信用评估能力的机构身上。可以预料,企业征信洗牌还会持续,多数机构都会在未来几年内退出市场,而其中如果有机构找到了好的商业模式,也会加速这一出清过程。”

行业洗牌加速、业务模式遇困之下,企业征信玩家又该如何突围?在于百程看来,目前企业征信市场还比较分散,行业洗牌依然会继续,能够将企业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的机构,不断提升企业和数据数量级,并有效降低成本的企业有望胜出。

刘新海则认为,征信领域无论是个人征信或者企业征信,都需要时间和专业技术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但可以通过创新和聚焦两方面助力企业征信市场发展。就创新而言,可从企业信用评估模型方面,从企业信用数据源应用以及信用服务模式方面的创新着手;而聚焦则是企业征信服务聚焦于行业、聚焦区域经济和聚焦具体商业场景,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仅仅围绕金融转。

徐伟栋则称,企业征信行业的竞争将集中在产品的精益设计与数据的深度利用上,产品将更智能化,数据将更业务化,信用报告将更简练、更有针对性,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亲缘性更近的中国征信业,一定能利用好这个契机,找到新技术时代的企业征信模式。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