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金融观察
捷信招股书没有写的秘密:销售团队7.3万人 地推模式短期仍难取代
发布时间:2019-07-18 07:35 来源:拆金校尉

说说最近消费金融领域大事,国内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母公司捷信集团要在香港上市了。

捷信在消费金融领域如雷贯耳,2010年拿到首批四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之一,可谓消费金融的“鼻祖”,在国内消费金融市场一直是标杆。

捷信集团的上市,为啥说大家都在看着它的表现?

校尉君分析如下:一来,捷信消费金融作为一家国内最早唯一一家纯外资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将消费金融一套做法从国外引进,它的运营模式目前迥异于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这种商业模式的运营方式在资本市场定价将会怎样;

二来,消费金融机构无法像银行一样吸收存款,资本补充如紧箍咒一样扼住了规模扩张的咽喉,如果它能上市趟出一条路,获得资本充足,后来者如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将有希望效仿,蜂拥而至。

7万员工是招联、马上数十倍捷信集团是大家熟悉的捷信消费金融的母公司,它的业务除了中国,还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中东欧,销售贷款排名均位居前列。

捷信(中国)消费金融2010年就获得首批消费金融试点牌照,到明年将是捷信中国成立10周年。

捷信可谓消费金融的“黄埔军校”,当时国内根本不知道怎么搞消费金融,而捷克起家的捷信却是轻车熟路,培养了大批业务骨干和人才。例如被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挖去的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郭剑霓就是捷信中国最早的创始人之一。

捷信也是消费金融公司中人数最多的,招股书披露其销售团队就达到7.3万人,而校尉此前了解到,捷信在中国大约6万员工,而招联消费金融员工人数在2000左右,马上消费金融员工人数在1600人。

这意味,捷信的员工人数是他们的好几倍,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捷信消费金融去年营业收入达到185亿元,净利润却只有14亿元,而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只有70亿元,净利润却能达到12.53亿元,捷信的人工等管理成本较高,尤其是线下成本。

捷信的线下有多重?今年一季度末数据,捷信已经设立了42.4万个销售点分销门店,其中约5.7万间门店派驻了捷信的员工,捷信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已经拥有7.3万名的销售团队,这也既解决了包括中国在内不少人口就业问题,也为行业培养了干消费金融线下的人才。

此前,捷信依靠线下起家,但是近年来借力金融科技手段,也逐渐进行了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截至今年3月31日,捷信的实体和网上渠道分别占新增贷款的49%和51%,可见这些年捷信也在积极的谋求线上与线下结合,据了解,捷信的相关线上主要嵌入商品伙伴的网上店铺内线上销售点,而捷信自身的网上商城也在积极调试了。

中国市场地位凸显可以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捷信离不开的大市场,也是其主要业务增长点。

根据捷信集团的招股书,从客户贷款总额方面,截止到今年3月31日,捷信披露客户未偿还总贷款金额为209.5亿欧元。

如果按照业务区域划分的话,中国以及南亚、东南亚正成为捷信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在2016年年底时,捷信在中国地区客户的未偿还总贷款的金额为56.43亿欧元,占捷信总额的52.7%。而截至2019年3月末,中国区客户未偿还总贷款的金额达到了133.53亿欧元,在其总额中的占比也达到了63.9%。

说一说,贷款利率方面,捷信的贷款利率也着实不低,销售点贷款(商品分期)、现金贷和循环贷款2018年平均利率是25%~31%,2019年一季度末平均利率是27%~34%,均控制在监管红线36%以下。不过,也可见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之下,相关利率有所提升。

1.png

"金融本来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只要它的利率能够覆盖掉坏账,企业能盈利就是不错的,"某金融业教授如是评价,银行信用卡也是类似道理,大多数按时还款的信用卡客户并不给银行贡献利润,贡献利润的是那些不按时还款被收滞纳金和商品分期被收取高额手续费的客户,信用卡发的越多,利润越高。

回看不良率,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6.1%、6.9%和8.4%,这个不良率可能比较真实,外界感觉会比较高,但在近年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其实国内一些中西部商业银行的不良率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去年就有曝出不良率达到近20%的贵阳农商行。

2.png

首例消费金融IPO试水这几年,消费金融公司但凡股东有实力的如银行系,基本上都对旗下消费金融公司进行了增资,以支持扩张。

然而,股东的支持是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要想获得更大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补充渠道,上市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包括近年来轰轰烈烈的银行上市潮也是类似道理。

捷信集团也披露了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在中国的经营情况:服务了5000万名客户,营业收入由2016年的10亿欧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25亿欧元。

捷信集团表示,拟将IPO募资所得资金用于增加资本基础及扩充贷款获得规模,特别是用于南亚、东南亚及中国。

消费金融要扩展规模除了上市融资,目前主要是靠股东存款和金融机构贷款。

捷信消费金融是国内龙头公司,除了发行金融债券和ABS,一直以为跟银行和信托等机构合作密切 获取同业借款。

招股书披露,在中国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由2016年年底的53亿欧元增长至2019年3月底的108亿欧元,不过其由信托安排的贷款由2016年的占中国融资总额94.7%下跌至今年3月末的63.2%。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捷信集团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未偿还余额占非股权融资总额57.7%,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数量获得借款超过140家。

信托资金来源为何突然变少?校尉君了解到,这是因为今年一季度不少信托公司被监管层窗口指导了,但是在BS事件之后,这一块又放开了,目前不少信托机构正在卯足了劲给消费金融公司拆借资金,规模都在60~100亿元,比银行豪气多了。

相比于成立四周年的马上消费金融,合作银行似乎少一些,马上金融常务副总裁郭剑霓披露,除了6大股东存款有力支持,还与400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可以拆借资金。

资金、资金,一直是消费金融公司的痛点,因为不能吸收存款,只能舔着脸向银行爸爸或者信托叔叔拆借资金,还面临各种限制,有些银行同业限制每家消费金融公司只有5个亿额度。

那么, 捷信集团的上市会不会给消费金融公司闯出一条新路?后续还需要看捷信的融资及股价表现。

2017年12月,来自山东的山东信托在港股上市成为“港股信托第一股”,打破了22年的上市空窗期,一度引起多家信托公司“骚动”想尝试,但是上市之后,山东信托股价表现并不好,早已跌破发行价4.56港元,截至7月17日,收盘价0.96港元/股,后续想上市的信托公司也就此作罢。

捷信上市过程和后续表现究竟怎样,能趟出一条路吗?校尉君和大家一样,都在看着呢。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