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金融观察
外资评级入华再松绑悬疑,三大巨头进场是冲刷泡沫,还是会入乡随俗?
发布时间:2019-07-23 09:2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黄斌

“可以预期,三大进来后,会更有助于推动高收益债市场的建立,有可能首只初始评级在A级以下的债券,就是由它们中的一家评出。”

外资评级机构在中国债市展业的便利度,又提高了一些。

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了一系列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允许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级。

对此,一位评级业人士点评称,自2018年以来,中国债市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降低监管分割所带来的不便,“此次明确可以进入银行间、交易所市场,而之前则是进入银行间,监管释放的信号是牌照监管统一化,以后有主体进来,应该就是两个市场都可以评”。

今年1月,标普的全资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正式获得银行间市场评级牌照;7月11日,标普信评的首单评级报告出炉:评定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展望稳定。

金融委7月20日的公告还称,下一步,人民银行、证监会将进一步推动评级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资评级机构的业务范围,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开展全部类别信用评级业务。

这意味着,标普之外,穆迪和惠誉两家国际评级巨头有望加速进入市场。

不过,外资巨头入华,能否改变本土评级业近年来愈发严重的评级泡沫问题,依旧待考。有市场人士认为,出于竞争考虑,三大评级机构“也有可能入乡随俗”,而破局点则可能存在于目前雏形初现的高收益债(俗称“垃圾债”)市场。

评级业开放进行时

自2006年以来,外资评级一直以合资公司的方式参与境内债券评级业务,尽管股份比例并不低,但由于境内外评级结果难具可比性,多年来评级业务基本上是中国本土评级公司在主导。

2017年以来,在新一轮金融开放政策的驱动下,评级业的开放开始明显提速。当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有关事宜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7〕7号),明确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对外开放。

2018年3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配套规则,明确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评价具体程序和要求,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可申请开展相应债券品种的信用评级业务等等,通过注册评价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可以按照接受注册的债券评级业务类别开展信用评级活动。

同年9月,债市监管部门发布公告,对于已经在银行间或交易所债券市场开展评级业务的评级机构,将设立绿色通道实现评级业务资质互认。

市场亦有响应,2018年1月,此前曾持股联合资信49%的惠誉,出清了股份并成立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等待牌照中;2019年1月28日,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已获准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包含金融机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结构化产品以及境外主体债券在内的全部类别信用评级业务。

“这种开放也不仅仅只是对外,也包括对内开放,比如鹏元获得银行间牌照。”一位债市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7月8日,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和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两家本土评级公司,通过了资质审核,正式获得在银行间债市开展评级业务的资质。此前,这两家公司的评级资质,在国内仅限于交易所市场。

破局关键点或在垃圾债

近年来,国内债券市场发展迅猛,整体而言已是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其中,公司类信用债规模约20万亿,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然而,境内债券评级“虚高”的问题愈发严重。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2日,国内债市共有债券发行人(剔除金融机构)3792家,其中主体评级获得AAA、AA+和AA的分别有621家、814家和1768家,占比分别为16.4%、 21.5%和46.6%,三者加总后的占比约为85%。

虚高的评级结果,使得市场风险分层严重不足,而“评级泡沫”也常成为市场“讨伐”的对象。

据业界总结,导致评级虚高的主要驱动有三:一是评级技术落后;二是发行人付费制度驱动下“级别竞争”严重;三是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及部分市场监管机构设置了投资的级别门槛。

“比如,保险是债市的配置主力,但保险公司被要求投资的公司类信用债需要不低于AA。”北京某保险公司资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银行亦有限制,“一些评级以下的债券不能投”。

“投资者买不了,AA以下评级的债券就很难发出来。监管最初也是为大家好,希望不要出风险,但也让债券的评级都积压在顶部,现在市场基本上就只剩下AAA、AA+和AA三个级别。”该保险资管人士说。

外资评级入华,能否改变评级虚高的局面?

“在现有状态下,不一定能打破这个僵局。出于竞争考虑,三大(国际评级公司)也有可能入乡随俗。”7月22日,一位评级业资深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评级泡沫僵局的破解之道,“很可能来自高收益债市场的建立”。

“为了解决弱质民企融资难问题,也为了满足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业内(包据一些官方机构)近期在大力呼吁尽快建立高收益债市场,估计下一步会有所突破。”该人士进一步分析称,届时,AA级门槛会自然弱化,评级虚高也有望不解而解,BBB、BB级这样的初始评级债券也会在市场上露面。

“可以预期,三大进来后,会更有助于推动高收益债市场的建立,有可能首只初始评级在A级以下的债券,就是由它们中的一家评出。毕竟国内评级机构还是会有些顾虑,如担心市场认可、接受程度等问题。”该人士说。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