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物联网设备正变得越来越多,物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据 Gartner 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 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约达到 84 亿,而全球目前有 75 亿人口,也就是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全球人口数。Gartner 还预测,到 2020 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 204 亿,消费者和企业在物联网硬件方面的支出总和将达到约人民币 20.7 万亿元。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们都认为,应该重视物联网安全。360 企业安全研究院邀请 50 名国内专家预测今年的安全趋势,他们发布了《2018 中国网络安全十大趋势预测》报告,报告显示,物联网安全是其中的一大问题,随着 IPv6、5G 等新技术助推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安全威胁日趋严重,这个威胁或将对用户的隐私、资金财产乃至人身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思科系统公司战略创新副总裁 Pramod Chandrayan 在预测 2018 年物联网发展的五大趋势时也谈及,物联网安全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随着更多系统和物联网相连,和物联网安全相关的网络攻击一定会进一步增加。 物联网安全不被重视 然而,尽管大家意识到了物联网存在安全问题,但仍然对此不够重视,甚至连苹果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 Engadget 去年年末的报道,一位安全研究人员 Khaos Tian 爆料指出,他发现了苹果 HomeKit 平台的一个严重的安全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个漏洞轻松控制用户的家居设备,比如灯具、智能门锁等等。安全人员把这个漏洞上报给了「苹果产品安全部门」,但这个漏洞并没有被苹果解决,直到他把这个问题上报给了科技媒体 9to5mac,后者联系了苹果的公关部门,漏洞最终才得以修复。此时,距离这个漏洞被安全人员发现已经过去了六个星期之久。 据媒体报道,亚马逊的 2015 和 2016 版智能音箱在设计上存在缺陷,一个研究小组先拿掉了亚马逊 Echo 底部的橡胶底座,然后通过外部 sd 卡入侵了设备并安装了恶意软件,整个过程没有留下外观上的痕迹。操作完成后,他们可以远程访问音箱,利用麦克风窃听用户的隐私。这个漏洞属于设计缺陷,无法通过软件更新来解决。虽然必须接触到音箱才能利用这个漏洞,影响范围有限,但它提醒我们:制造商如果不在设备的设计和开发阶段降低安全风险,就给了黑客更多利用相应漏洞的机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物联网漏洞不是在这一两年来才出现的新鲜事。早在 2014 年,便有研究人员发现,国内某知名厂商所生产的录像机(DVR)由于弱密码感染了病毒,被黑客用来挖矿和发动网络攻击。梆梆安全发布的《物联网智能终端信息安全白皮书》对物联网智能终端的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梆梆安全认为,物联网智能终端存在各种漏洞和后门是目前的现状之一。据《连线》杂志报道,黑客入侵了存在安全漏洞的 Sonos 和 Bose 智能音箱,并遥控音箱发出各种声音,这让一个用户受到了很大的惊吓。据 Sonos 发言人表示,这是因为智能音箱使用了错误的网络配置,使得用户的设备可能暴露在公共网络中。 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在网络中,还有很多种办法能入侵物联网设备,甚至窥探你的隐私。有一个名为「Shodan」的搜索引擎,它和百度不同,搜出来的不是页面,而是网络中的设备,如摄像头、智能家居设备、工控设备等。 图 / Shodan 搜索引擎 其中,很多设备直接连接到了互联网上,而且连用户名和密码都没有修改。 图 / Shodan 搜索引擎中一个设备的介绍 据网友亲测,使用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很容易便登录了一台路由器。笔者要这样做也能很容易实现,但出于对法律法规的尊重,并没有这样做。如果黑客登录这台路由器并加入了恶意代码,后果不堪设想。 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一旦被黑客利用,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摄像头被黑客控制,那么,你很有可能「被直播」;如果你的智能音箱被控制,你很有可能被监听;如果你的智能锁被黑客控制,黑客通过 IP 精准定位服务就能判断你家的大致范围,这个后果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 这还仅仅是单个设备被黑客控制造成的后果,黑客还能利用被控制的物联网设备组成僵尸网络。2015 年 12 月,IT 安全公司 SEC Consult 公司发布报告指出,上百万台物联网设备可能因使用相同的密钥而被黑客攻击,也就是说,黑客只要能远程登录一台设备,就能用相同或相似的方法登录数百万台来自不同厂商的不同设备(摄像头)。 这份报告的观点在一年后成为了现实,北京时间 2016 年 10 月 21 日 19:10 左右,美国域名解析服务商 Dyn Inc. 的服务器造到了大规模的拒绝服务攻击(DDoS),这是史上最严重的 DDOS 攻击,它导致 Twitter、亚马逊、Shopify、Airbnb、PayPal 等数百家知名网站无法访问。这次攻击的来源主要是物联网设备,这些设备存在弱口令漏洞,从而被攻击者利用插入恶意代码,进而引发了这场美国大断网。这个恶意程序名为「Mirai」,幕后的真凶只是三个年轻人,他们最初的目的是想要攻击「我的世界(Minecraft)」游戏的服务器,这能让他们在游戏中开外挂。 如今,「Mirai」的代码早已被作者共享到了网络,这导致了无数变种流行开来。Check Point 近期发现,「Mirai」的变种程序利用华为家庭路由器 HG532 中的一个 0day 漏洞(没有补丁的漏洞)进行传播。这个漏洞虽已被华为修复,但这个事件可以证明,「Mirai」仍未消亡,一旦像上个事件那样再度蔓延开来,后果必将让人难以承受。 为什么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有这么多的问题?极客公园根据梆梆安全发布的白皮书总结了几点原因: 一是成本问题,部分生产商为了节省成本,使用通用、开源的操作系统,或未经过安全检测的第三方组件,这很可能会引入漏洞;同样是基于成本考虑,大多数物联网设备不会保护调试接口,这给了攻击者趁虚而入的机会。 二是很多厂商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在开发物联网智能设备时没有做好安全考虑,导致软硬件安全漏洞的产生。同时,很多设备也缺乏软件安全更新机制,或机制不安全,导致漏洞无法被修复,造成恶劣的后果。 三是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薄弱。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规模很大,相互协同工作的设备可能属于不同供应商,这导致终端之间的身份认证很难实现。此外,大量的设备还在使用弱密码,这让黑客可以很容易控制设备。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作为用户,我们能做的其实不多。梆梆安全向用户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选择好的品牌,不要贪小失大;二是要第一时间拒绝默认密码,要第一时间修改;三是不要把设备暴露在公网上;四是能更新固件就更新,不要纠结;五是不使用设备时随手关闭电源;六是在使用设备时尽量保护自己的隐私。 保护物联网智能设备的安全不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更是企业的责任,很多企业在为之努力。去年 6 月,360 公司倡导建立「智能硬件产业安全联盟」,自发起时便吸引了十余家公司的加入,涵盖 OEM 厂商、芯片商、硬件方案商、硬件产品商等多个行业环节,帮助行业各环节提升产品安全能力。今年 1 月 8 日,梆梆安全也和北航达成战略合作,它们联合成立了移动及物联网安全联合实验室,目的是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以及研究重大课题。 其实,企业在设计物联网智能设备时多考虑一下安全因素就会起到不错的效果。监控产品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大华通过一些列的安全策略保护了用户的安全,以上文中提到的弱密码为例,大华的设备在出厂状态下不存在任何保留账户,当用户第一次使用设备时,需要创建一个自己的账户,并添加高强度的密码,此外,大华的物联网设备还有密码防爆破等一系列的安全策略。 智能锁是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一类产品,曾获得雷军顺为资本的投资云柚智能锁创始人吕坡向极客公园介绍了他们产品安全性上的亮点。如果有人进行了开锁,用户会收到提醒,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哪怕这把锁因为各种因素情况被打开了,及时提醒是保护用户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再比如,对信息安全要求较为全面的智能家居、智能车载系统方面,人工智能公司蓦然认知也做了很多尝试。其负责人向极客公园介绍了在安全设计上的一个亮点。在智能家居方案中,支付行为是一个很敏感的行为,首先,他们会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用户的行为是否异常,假如一个早睡早起的人凌晨三点买东西,明显是异常;其次,他们还会通过声纹识别、图像识别的方式进行共同配合,确认用户的身份,以降低风险。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不断增多,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希望在未来,我们购买的设备,不会成为监视我们的工具,同时也希望,安全人员在和黑客斗争的过程中,最终会胜利。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近期无人货架领域大动作不断,猩便利收购51零食、果小美和番茄便利合并、福柜宣布与考拉便利开展业务整合…… 从“百柜大战”到合并重组,无人零食货柜从抢手货到烂大街,不过一年的时间。 经过这一年的发酵,原先备受质疑的低门槛卡位战已经暂告段落,新入局者很难再靠这个基础玩法上位。同时,货损率高、盈利难等问题也被摆上台面,“柜子越多亏损越多”成了普遍现象。 早在去年3月份,锌财经采访领蛙时,他们就预言,“可能到年底或明年初就会只保留区域性的那么几家。” 果小7 CEO万晓莉也感受到,无人货架的倒闭潮正在进行中。 繁华的背后,行业的洗牌已经开始。 1规模与盈利的悖论 据不完全统计,无人零售货架领域的总融资额已经超过20亿元。弹药充足的玩家们推着满载零食饮料的货架、冷暖柜敲开了一扇又一扇公司的大门。 “呐,这是送你们的优惠券,每个人都有。”在某品牌货架进驻锌财经的第二天,运营小哥就带着一沓满6减5的优惠券又来了。 除了每周两次的补货,运营小哥还会不时带来一叠优惠券、饮料等福利。临近圣诞,他们甚至应景地送来了一棵两三米高的圣诞树。 这些策略都已经是无人货架领域的惯用打法。现阶段,大部分货架公司都认为,重心是抢占更多的点位,贴点钱很正常。 “说白了就是烧钱培养用户习惯。”一位投资人表示,“所有人都在想着以后靠垄断点位和精准营销把钱赚回来。” 资本搅局之下,货损这条风控红线被迫不断降低。 “我可以这么告诉你,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货损率没有低于20%的,而我们是10%。”领蛙投资人老蒋曾如是告诉锌财经潘越飞。 而这个数字,在大融资潮出现前仅为5%。 “我们坚持,货损高于10%就必须撤柜。并且,日交易额低于80元的点位,我们认为也是难以存活的。”同样做无人货架的果小7在2015年就摆出第一台货架,把风控卡得很严。 他们的点位大多在楼宇而非办公室,这不仅是因为覆盖的用户群更大,更重要的是,和物业合作能够有效控制货损。“我们跟物业是有利益的分润模式在里面的,所以我可以对它做一些风控上的要求。” 目前果小7投放的点位有3000多个,但在运营的仅2000多个,“其实就是因为货损的问题。” 2000多个货架的规模在业内属于中等水平,没有资本加持、没有规模爆发,压根没办法和巨头抗衡。 “这个行业有个现象很奇怪,就是越小的公司可能活得越久。真的快速扩张到上万个点位,不可控的东西非常多。”万晓莉补充。 但行业的困境在于,亏损点位一直亏损,而盈利的点位也流水有限。 这些铺出去的点位更像是填不满的窟窿,高额的补贴和持续的亏损,让盈利如同痴人说梦。 2崩盘前夕,转型势在必行 “你们先别急,我给你们看看这个。”为了说服锌财经的同事把A家的货柜换成B家的,B家运营小哥在抛出优惠券、小礼物等福利后,神秘兮兮地递上自己的手机。 手机截图上,满屏都是“A家已崩,三线城市已撤站”、“ 50人以下公司全部撤柜”、“ 听说没融到钱,资金链断了”的聊天记录。 烧钱铺点位的打法本就强度依赖资金,而高货损下迟迟不见盈利的无人货架一旦失去资本的支持,崩盘就在倒计时。 万晓莉也表示,“对于所谓的大鳄来讲,无人货架不过就是线下流量的补充。”其他小玩家要想存活就必须转型。 果小7就是一个典型的转型案例,他们现在更喜欢定义自己是一个技术公司。 将RFID应用于无人零售已有先例,缤果盒子、Easy Go,以及果小7和推出的“7.7未来便利店”用的都是这项技术。 尽管RFID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但成本始终居高不下。相关从业者告诉锌财经,“普通带不干胶背胶的小尺寸RFID标签,成本大概要0.5元一个,抗金属的会贵很多,可能要5块钱一个。” 高昂的耗材成本很大程度地限制了无人便利店商业落地,而果小7研发的视觉码技术就是一种低成本的替代方案,差不多能做到5分钱一个。 “说白了就是这个便利店我们一年前也可以开,之所以现在才去做就是因为我们改变了耗材的成本。只有这样,它才可以真正去落地。”万晓莉补充。 视觉码针对的是无人便利店的场景,而另一款产品智能柜,针对的则是办公室场景的问题。 万晓莉告诉锌财经,这款智能柜主要采用的是重力感应和监控技术,基本可以做到90%的防盗损。“现在我们正在申请全国首台不需要用电,也不需要用网的智能柜,只用电池就可以管一年。而传统智能柜,至少一个月就要换一次。” 除了果小7之外,还有一大群企业也在从事智能柜技术的研究。 但对于通过智能柜降低货损率的方式,从事智能柜生产的高冠敏却认为,市面上的技术还没有达到足够理想的状态,“目前设备主要采用的重力感应、RFID等技术结算时都是自动检测的,在实际情况中,识别不出来、监控摄像头破坏等各种情况都会有。” 果小7的技术转型只是无人零售领域的一个事件,其背后的逻辑是,大家都在往纵深发展。在传统的无人货柜模式崩盘前夕,做重、做深,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3技术升级还是模式转型 “2016年底我们就有所觉醒,”万晓莉停顿了一下,“无人货架应该是美团跟饿了么的局,如果继续做下去,我们只是一颗棋子而已。” 除了增加技术投入,积极研发新设备、新产品,果小7还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牵手支付宝。 果小7和蚂蚁金服共同打造“7.7未来便利店”,万晓莉告诉锌财经,借助公司自主研发的视觉码替换RFID,降低了耗材的成本,才使无人便利店的商业落地真正成为可能。 “我们拥有一些核心的前沿技术,需要一些成熟的商业场景去落地,合作伙伴能把我们的能力快速应用到具体的商业场景中。”蚂蚁金服行业技术部智能零售行业负责人竹锋告诉锌财经。 在具体落地时,果小7负责硬件和供应链,蚂蚁金服输出支付、实名认证和芝麻信用的能力,共同完成零售闭环。 果小7对于未来的设想是,依靠自身的供应链、智能设备及其他配套技术,以6.8万元的价格发展加盟,对传统社区零售店、夫妻小店进行无人化改造。 曾被戏称为“搬箱子”生意的无人货架进入深水区,简单粗暴的砸钱铺点打法已经不再奏效。 除了像果小7这样转型技术输出,建立自己的小型生态圈,也出现了其他新的玩法。 就在上个月,“全国首家办公室自助鲜食店”——蚂蚁鲜生也与支付宝达成合作。 蚂蚁鲜生CEO胡忠告诉锌财经潘越飞,与零食货架这种讲究规模效应的模式不同,鲜食的核心竞争在于供应链。 做办公室团餐出身的蚂蚁鲜生,从早餐、午餐这种鲜食品类切入无人零售是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我们的食物是基于我们2℃-8℃的冷柜温度,以及微波加热的形式进行开发的。以一个肉包为例,它的皮馅配比也是适应新的办公室场景重新设计过的。” 此外,蚂蚁鲜生还和有赞商城合作,打造自己的线上店铺,并从线下货柜进行引流。胡忠介绍,线上店铺的货品品类会更多,但都是围绕“吃”的主题。“因为线上线下的货品是具有强相关性的,所以引流的逻辑才可能成立。” 在他设想的典型场景中,白领可以在线下货柜扫码购买盒饭解决午餐,晚餐时间充裕的话,就可以扫码进入线上商城购买半成品净菜自己制作。当然,这考验的同样是运营商供应链的能力。 领蛙投资人老蒋对此持不同意见:“货架是不可能成为流量入口的,它本身就已经是终极消费场景。” 无论是转型技术输出的果小7,还是从鲜食切入战局的蚂蚁鲜生,都是无人零售大战升级的缩影。 面对即将崩盘的无人货架,无论是技术升级还是模式转型,都要提前做好下半场战争的准备。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的第二天,丰田、三星和英特尔等公司宣布了许多重大消息。但这不是我们在世界最大科技展上看到的全部,许多黑科技成了舞台上的主角。 首先是Foldimate自动洗衣折叠机。尽管它仍然是一个概念,但Foldimate可以折叠大部分衣物,从5岁儿童的衣服到超大号的成人服装,同时还可以折叠毛巾和枕套。但是,Foldimate不能折叠婴儿衣服、袜子或内衣。Foldimate公司表示,其设备应该在2019年的某个时候上市,售价大约为980美元。 图1:2018年1月7日,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18年CES展会上,FoldiMate公司的CMO黛比·科恩-阿布拉万尼尔(Debbie Cohen-Abravanel)正接过FoldiMate折叠的衣物 第二款黑科技是Willow智能奶瓶。这是一款可穿戴的泵,主要是为新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穿,Willow奶瓶既安静又聪明。它会告诉你泵取了多少母乳,用了多长时间,并提供了最新5次泵奶的信息。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Keecker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有32GB内存,售价高达1790美元,它可以在你的屋子里转悠,并在墙上投射出大约102英寸的图像。所以你可以在任何拥有足够大的墙壁的房间里看电视。Keecker搭载了谷歌的Android TV软件,因此你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从你的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上下载Netflix和Hulu,或者将视频通过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投射到墙上或屏幕上播放。 图2:你曾经想要个像R2D2那样的机器人吗?它可以跟着你在房子里到处走动,无论你去哪里,并在任何地方都能播放电影与音乐。好消息是,Keecker确实做到了。 Keecker可以自己前往充电站充电,可以与Google Assistant或亚马逊Alexa等智能语音助理进行交互。这意味着,你可以告诉Alexa让Keecker移动到特定的房间中,而机器人会听令行事。 我们还花些时间体验了增强现实(AR)公司Realmax的头盔Qian。我们尝试了很短的时间,它是为商业和消费者使用设计的。不幸的是,当我们测试时,这款头盔似乎并不是很配合。我们经历了电池没电、头盔无法识别手部动作等问题。当然,Qian还处于测试阶段,所以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可能会变得更好。 最后是BACtrack的新系列呼气测醉器。这些名为“BACtrack C6”和“BACtrack Skyn”的设备可以分别测量你呼吸中的血液酒精含量以及皮肤中的酒精量。我尝试了BACtrack C6,当然仅仅喝了三杯酒,它显示我已经超过了法律上允许驾车的极限。BACtrack C6可以通过它的数字显示器或应用显示你喝了多少酒。 另一方面,BACtrack Skyn并没有遵循醉酒的法律定义,所以你不能用它来衡量你是否应该开车,但是它会告诉你在一段时间内喝了多少酒。使用BACtrack Skyn应用,也就是戴在手腕上的设备,它也可以告诉你你喝了多少酒,以及还有多少留在你的体内。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1月9日,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 “昆仑万维” )发布公告,宣布公司以全资子公司昆仑集团为主体出资1.52亿美元收购Grindr38.47%的股权,现持有Grindr100%股权。昆仑万维称,截至公告出具日,已完成股权变更登记手续,按照《股权收购协议》的约定完成了付款及交割。 至此,昆仑集团持有Grindr100%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Grindr于2009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 据报道,早在2016年初,昆仑万维就斥资9300万美元投资Grindr,占股达60%。随着此次收购剩余股权,昆仑万维对Grindr的总投入达2.45亿美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日本总务省下属的信息通信研究机构开发出了新型加密技术,连新一代超高速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也难以破解。该技术的原理是将需要保护的信息转换为特殊的数学问题,可代替通信网等现有加密技术来使用。这项技术已入选新一代加密技术的国际标准候选方案,将成为物联网(IoT)的基础技术,为保护网上交易等的机密性发挥重要作用。 现有加密技术广泛应用于信用卡数据发送以及护照防伪等领域,通过计算机分解质因数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原理来确保安全性。有观点指出,如果擅长质因数分解的量子计算机得以运用,现有加密技术就可能会被轻松破解。 此次开发的新型加密技术可按照一定规律将密码和信用卡号等需要保护的数字转换成其他数字。只要拥有解码“密钥”就能马上解开,但如果第三方通过计算机计算来强行破解密码,只要解不开数学上的难题,就无法破解。 要通过计算来破解密码,即便使用目前性能最高的超级计算机,也至少需要10的50次方年才能解开。预计这项加密技术也能确保足够的安全性来防范量子计算机破解。现有的各种通信系统只需更换软件,就能直接使用这项技术。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一直在针对量子计算机也无法破解的新一代加密技术推进标准化工作,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的新技术已成为候选方案之一。预计未来将花费3年多的时间确定标准。如果这项新技术获得采用,很可能会在国际上推广普及。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这是一双 “救命鞋”,专门为独自一人的老人、建筑工人和背包客设计。 在 2018 年的 CES 大会上,除了手机黑科技、无人车和智能家居会吸引众人的目光,还有一些产品凭借人性化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你将看到一双可以 “发送摔倒提醒的智能鞋”。 E-Vone 智能鞋 这双智能鞋的创造者是一家叫做 E-Vone 的法国创业公司。该公司称,这是针对容易遇险的人群设计的产品,如独自在家的老人、独自一人的建筑工人或徒步旅行者等。 只要穿上这双鞋,当人摔倒时,他的朋友、家人或附近的医疗门诊处就会收到“摔倒”的讯息,从而能保证及时救助。 那么问题来了,E-Vone 的智能鞋究竟是怎样检测到 “摔倒的讯号” 并发送出去的呢? 实际上,“卧底” 于鞋底夹层的传感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包括 GPS、加速度计、陀螺仪和压力系统。每次当脚踩上鞋底,整个警报系统都能自动感应并开始运行。 E-Vone 智能鞋鞋底 根据 E-Vone 的说法,它们不需要与移动设备配对,因为该鞋可以自行处理所有信息。这就要归功于 GSM 芯片、GPS 和 LoRa 天线,这些装置能让这双鞋成功发送出摔倒时超精确的地理位置。 遗憾的是,在 CES 上展示的样品并不是产品原型。但 E-Vone 的公司代表称,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将会展示小样。 据称,这款智能鞋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售,定价预估在 100 - 150 美元之间。另外,每月的“摔倒提醒”服务费为 20 美元。 当然,这并不是 CES 大会上第一次出现此类产品。早在 2016 年,人们就在大会现场体验到了 Digital Sole 运动鞋的“神奇”。这款智能鞋改变了“手系鞋带”的传统,它支持使用智能手机来系鞋带。 Digital Sole 智能鞋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据外媒报道,亚马逊申请了一项AR镜子专利,可以让你试穿虚拟衣服。 这项专利可以让你在各种虚拟的环境中试穿衣服,并看到 “混合现实” 效果。这个AR镜子上面的摄像头可以跟踪捕捉用户身体的动作,发射面板后的屏幕则用投影仪来显示人像。例如,你可以来到一个虚拟的海滩漫步,然后让AR镜子给你试穿虚拟体恤衫与短裤。 更重要的是,这项专利宣称采用了比以往更先进的技术。它通过用几个投影仪来调节光线可以产生更真实的效果。 这个概念是亚马逊家用智能摄像头Echo Look的逻辑发展。Echo Look可以拍摄你的着装,从而给你提供有关着装的建议。它可以简化你购买衣服的过程,即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帮助你挑选衣服。毫无疑问,亚马逊还能够给你提供一些购买衣服的建议。但是,这样的产品要走进人们的家庭可能尚需时日。Echo Look现在也仅处于邀请试用阶段。 AR镜子整合了纽约公司Body Labs的技术,该公司已在去年被亚马逊收购。该团队利用电脑视觉技术来创造人的化身,从而用于试穿衣服。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SpaceX第二代龙飞船和波音星际客机载人飞行器。 美国航天局1月4日说,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各自研制的商业飞船将于今年实施载人首飞测试。这是美国自航天飞机退役以来第一次从美国境内实施载人发射。 美国航天局当天发表声明介绍了商业载人项目的进展情况。按计划,波音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41号发射台利用“宇宙神V型”火箭发射“星际客机”飞船,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号发射台利用“猎鹰9”火箭发射载人“龙”飞船。 “星际客机”的第一次测试飞行不载人,将前往国际空间站并与之对接两周,然后返回地球并在降落伞的帮助下在美国西部着陆。之后,“星际客机”将进行第一次载人飞行,携带两名宇航员前往空间站,最终飞船同样将返回美国西部。 声明没有透露“星际客机”的具体发射时间,但美国航天局去年10月曾透露,不载人飞行将在今年8月,而载人飞行于今年11月实施。 载人“龙”飞船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实施一次不载人示范飞行,同样将前往国际空间站。之后,该飞船将于第三季度进行第一次载人示范飞行,携带两名美国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 声明说,两次载人试飞将代表着 “载人航天重返美国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美国航天局说,如果一切顺利,两家公司将从2019年开始正式执行空间站载人飞行任务,到2024年空间站退役前将各自执行6次载人任务。 自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全部依赖俄罗斯飞船。为改变这一尴尬局面,美国大力发展商业载人航天,希望今后向空间站运货和运人都依靠商业飞船完成,并于2014年选择波音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载人飞船,合同总额68亿美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2017年12月6日,IEEE 802.3以太网工作组正式批准了新的IEEE 802.3bs以太网定义标准,包括200G以太网(200GbE)、400G以太网(400GbE)所需要的媒体访问控制参数、物理层、管理参与。 以太网联盟(Ethernet Alliance)联盟今天表示,已经做好准备将新批准的200/400GbE标准投入到商业部署应用中。 200/400GbE标准覆盖各种互连应用,超高带宽可完全满足云扩展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主机托管服务、服务供应商网络等各种带宽密集型应用的需求,并大大降低端口成本。 华为高级首席工程师、IEEE P802.3bs特别工作组主席John D‘Ambrosia表示,802.3bs代表了下一代移动网络的转型时刻,200/400GbE的到来正好赶上不同领域和应用对于可靠、高速连接的需求,测试和验证多供应商互操作性的真正工作开始了,以太网联盟已经准备就绪。 2017年3月,以太网联盟成功展示了400GbE。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摘要: 机器视觉的错觉,往往要比人类的有趣得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AI技术构建出的未来世界蓝图中,有大量装置是通过机器视觉这一最基础的技术实现的。GPU的广泛应用给了机器快速处理图片的能力,神经网络让机器可以理解图片。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够通过摄像头分辨眼前这张脸是不是iPhone X的主人、从监控录像中找到犯罪分子的身影,以及自动分辨社交网站上的某张照片是否涉嫌有色情内容。 不过机器视觉和人类视觉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说在出现误差方面,机器和人类就有很多不同。比如人类视觉往往会因为线条的排列分布而分不清究竟是直线还是曲线。 (著名的黑林错觉) 但机器视觉的错觉,往往要比人类的有趣得多。 如何欺骗愚蠢的机器视觉? 大家一定听说过一个“欺骗”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例子,只需改变几个像素,就能得到差异巨大的结果。 就像这张照片,前一秒神经网络还有57.7%的把握认为它是一只熊猫,可在经历过一点点处理后,神经网络竟然99.3%的把握认为这是一只长臂猿。可对人类来说,这两张照片几乎没有区别。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人类和机器有关“视觉”的概念是很不一样的。人类的视觉来自于对事物的整体理解,建立于长久以来对世界的认识之上。我们看到毛茸茸的东西就会认为是动物,看到羽毛就会认为是鸟。这样的模式让我们的视觉是感性甚至模糊的,不光可以分辨我们认识的物品,甚至可以去分辨我们从没见过的物品。 但机器的视觉模式就很不同了,机器学习算法本质上是一个分类器,通过层层神经网络去分辨一张图片是不是猴子、是不是水杯、是不是电脑、是不是……最后输出结果,告诉人们这张照片有90%的可能是水杯,还有40%的可能是一颗树。 这时要想让机器产生错觉就很容易了。假如我们想要让机器把水杯“看成”树,就要找到机器眼中两种物品的临界点。一张图片在机器眼中,只是无数像素点的排列,如果轻微的改变这些像素的排列,让他们越过这个临界点,机器就会犯错。 结果就是,要不机器会把两张人眼中完全一样的图片看成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要不会把一张不知所云的图片看成物品或动物。 对抗样本:让机器变糊涂的新病毒 这种能欺骗机器的图片还有个名字,叫对抗样本。我们可以把对抗样本理解为一种攻击机器视觉的“病毒”,面对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会有不同的样本生成方式,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混淆机器的视觉。 可怕的是,目前还没有什么好的方式去解决这种病毒。只能不断的自己生成样本进行对抗,或者不断压缩模型类别标签的大小,让攻击者难以找到其中的临界点。 不过我们也不必对这种病毒太过恐惧,目前大部分对抗样本为了加强机器视觉的精确度而特地生成的。很难自然发生在现实应用场景中,毕竟你不能改变自己脸上的像素点分布。 尤其当对方不能直接访问算法模型时,制造出对抗样本的成本也会很高。举个例子说,如果有博主想依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色情内容来盈利,就要首先训练出一个能对所有图片进行微调,并且还能欺骗过社交媒体审核算法的对抗模型。再对每天需要发布的图片进行处理。有这个时间、金钱成本和技术,早就可以去AI初创企业拿百万年薪了。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对抗样本会对现实产生什么影响。直到一群来自Google的专家又想出了产生对抗样本的新方法。 让AI一秒变傻的迷幻药 看到以上的几个图案,人类会有什么感觉?或许会认为是哪个新锐艺术家的“迷幻大作”吧。 可机器看到这些图案,会立刻被迷的晕头转向,分不清眼前的图案是什么了。Google的专家做了一组实验,把这些小圆图案放到机器能分辨的图片上,机器就会立刻给出不同的答案。 如图所示,前一秒机器还能看出这是一根香蕉,加上这个小圆片之后,机器就笃定这是一台吐司机。 其中的原理是,神经网络识别物体依靠的是图片中的特征,只要某一分类的特征浓度够高,神经网络就会忽略其他因素,直接给出答案。这些迷幻的小圆片,可以被理解为某一种物体特征的高度浓缩,出现在图片中时,神经网络就会立刻被这些特征吸引,忽略图片中的其他信息。 也就是说,过去我们需要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让某一张图片欺骗神经网络,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些小圆片批量加入到图片当中,让他们去批量欺骗神经网络。 想逃过AI的眼睛,只需一张神奇的小贴纸 这样一来,事情的发展就变得很恐怖了。 首先,制作对抗样本一下子变成了一种成本极低的事情,可能只要一张贴片,就能欺骗过整个模型。在上述的色情图片审核案例中,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更可怕的是,如果用机器视觉来检测毒品、武器等等,是不是也能用这种方式逃之夭夭? 更可怕的是,这种方式可能让对抗样本进入物理世界。以往我们不能改变真实世界中的像素点,但如果把这些小图案变成贴纸粘在各个地方,或许就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例如自动驾驶通过摄像头来识别交通标示,如果在限速、停止牌上都贴上贴纸,驾驶系统会不会将其视若无物,让整个世界乱套?而犯罪分子想要让自己的面孔从天网中逃离,也不必像《换脸》中一样动刀整容,只要在脸上贴张贴纸,就变成了行走的吐司机。 当然了,这几张贴纸也无非是提出了一种可能而已,并不是现在就可以利用它们做什么坏事。但这场实验告诉了我们,AI的安全程度比我们想象中要更低。让AI进入物理世界,恐怕还要再多做点准备呢。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