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9日,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 “昆仑万维” )发布公告,宣布公司以全资子公司昆仑集团为主体出资1.52亿美元收购Grindr38.47%的股权,现持有Grindr100%股权。昆仑万维称,截至公告出具日,已完成股权变更登记手续,按照《股权收购协议》的约定完成了付款及交割。 至此,昆仑集团持有Grindr100%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Grindr于2009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 据报道,早在2016年初,昆仑万维就斥资9300万美元投资Grindr,占股达60%。随着此次收购剩余股权,昆仑万维对Grindr的总投入达2.45亿美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日本总务省下属的信息通信研究机构开发出了新型加密技术,连新一代超高速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也难以破解。该技术的原理是将需要保护的信息转换为特殊的数学问题,可代替通信网等现有加密技术来使用。这项技术已入选新一代加密技术的国际标准候选方案,将成为物联网(IoT)的基础技术,为保护网上交易等的机密性发挥重要作用。 现有加密技术广泛应用于信用卡数据发送以及护照防伪等领域,通过计算机分解质因数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原理来确保安全性。有观点指出,如果擅长质因数分解的量子计算机得以运用,现有加密技术就可能会被轻松破解。 此次开发的新型加密技术可按照一定规律将密码和信用卡号等需要保护的数字转换成其他数字。只要拥有解码“密钥”就能马上解开,但如果第三方通过计算机计算来强行破解密码,只要解不开数学上的难题,就无法破解。 要通过计算来破解密码,即便使用目前性能最高的超级计算机,也至少需要10的50次方年才能解开。预计这项加密技术也能确保足够的安全性来防范量子计算机破解。现有的各种通信系统只需更换软件,就能直接使用这项技术。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一直在针对量子计算机也无法破解的新一代加密技术推进标准化工作,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的新技术已成为候选方案之一。预计未来将花费3年多的时间确定标准。如果这项新技术获得采用,很可能会在国际上推广普及。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这是一双 “救命鞋”,专门为独自一人的老人、建筑工人和背包客设计。 在 2018 年的 CES 大会上,除了手机黑科技、无人车和智能家居会吸引众人的目光,还有一些产品凭借人性化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你将看到一双可以 “发送摔倒提醒的智能鞋”。 E-Vone 智能鞋 这双智能鞋的创造者是一家叫做 E-Vone 的法国创业公司。该公司称,这是针对容易遇险的人群设计的产品,如独自在家的老人、独自一人的建筑工人或徒步旅行者等。 只要穿上这双鞋,当人摔倒时,他的朋友、家人或附近的医疗门诊处就会收到“摔倒”的讯息,从而能保证及时救助。 那么问题来了,E-Vone 的智能鞋究竟是怎样检测到 “摔倒的讯号” 并发送出去的呢? 实际上,“卧底” 于鞋底夹层的传感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包括 GPS、加速度计、陀螺仪和压力系统。每次当脚踩上鞋底,整个警报系统都能自动感应并开始运行。 E-Vone 智能鞋鞋底 根据 E-Vone 的说法,它们不需要与移动设备配对,因为该鞋可以自行处理所有信息。这就要归功于 GSM 芯片、GPS 和 LoRa 天线,这些装置能让这双鞋成功发送出摔倒时超精确的地理位置。 遗憾的是,在 CES 上展示的样品并不是产品原型。但 E-Vone 的公司代表称,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将会展示小样。 据称,这款智能鞋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售,定价预估在 100 - 150 美元之间。另外,每月的“摔倒提醒”服务费为 20 美元。 当然,这并不是 CES 大会上第一次出现此类产品。早在 2016 年,人们就在大会现场体验到了 Digital Sole 运动鞋的“神奇”。这款智能鞋改变了“手系鞋带”的传统,它支持使用智能手机来系鞋带。 Digital Sole 智能鞋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据外媒报道,亚马逊申请了一项AR镜子专利,可以让你试穿虚拟衣服。 这项专利可以让你在各种虚拟的环境中试穿衣服,并看到 “混合现实” 效果。这个AR镜子上面的摄像头可以跟踪捕捉用户身体的动作,发射面板后的屏幕则用投影仪来显示人像。例如,你可以来到一个虚拟的海滩漫步,然后让AR镜子给你试穿虚拟体恤衫与短裤。 更重要的是,这项专利宣称采用了比以往更先进的技术。它通过用几个投影仪来调节光线可以产生更真实的效果。 这个概念是亚马逊家用智能摄像头Echo Look的逻辑发展。Echo Look可以拍摄你的着装,从而给你提供有关着装的建议。它可以简化你购买衣服的过程,即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帮助你挑选衣服。毫无疑问,亚马逊还能够给你提供一些购买衣服的建议。但是,这样的产品要走进人们的家庭可能尚需时日。Echo Look现在也仅处于邀请试用阶段。 AR镜子整合了纽约公司Body Labs的技术,该公司已在去年被亚马逊收购。该团队利用电脑视觉技术来创造人的化身,从而用于试穿衣服。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SpaceX第二代龙飞船和波音星际客机载人飞行器。 美国航天局1月4日说,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各自研制的商业飞船将于今年实施载人首飞测试。这是美国自航天飞机退役以来第一次从美国境内实施载人发射。 美国航天局当天发表声明介绍了商业载人项目的进展情况。按计划,波音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41号发射台利用“宇宙神V型”火箭发射“星际客机”飞船,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号发射台利用“猎鹰9”火箭发射载人“龙”飞船。 “星际客机”的第一次测试飞行不载人,将前往国际空间站并与之对接两周,然后返回地球并在降落伞的帮助下在美国西部着陆。之后,“星际客机”将进行第一次载人飞行,携带两名宇航员前往空间站,最终飞船同样将返回美国西部。 声明没有透露“星际客机”的具体发射时间,但美国航天局去年10月曾透露,不载人飞行将在今年8月,而载人飞行于今年11月实施。 载人“龙”飞船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实施一次不载人示范飞行,同样将前往国际空间站。之后,该飞船将于第三季度进行第一次载人示范飞行,携带两名美国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 声明说,两次载人试飞将代表着 “载人航天重返美国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美国航天局说,如果一切顺利,两家公司将从2019年开始正式执行空间站载人飞行任务,到2024年空间站退役前将各自执行6次载人任务。 自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全部依赖俄罗斯飞船。为改变这一尴尬局面,美国大力发展商业载人航天,希望今后向空间站运货和运人都依靠商业飞船完成,并于2014年选择波音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载人飞船,合同总额68亿美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2017年12月6日,IEEE 802.3以太网工作组正式批准了新的IEEE 802.3bs以太网定义标准,包括200G以太网(200GbE)、400G以太网(400GbE)所需要的媒体访问控制参数、物理层、管理参与。 以太网联盟(Ethernet Alliance)联盟今天表示,已经做好准备将新批准的200/400GbE标准投入到商业部署应用中。 200/400GbE标准覆盖各种互连应用,超高带宽可完全满足云扩展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主机托管服务、服务供应商网络等各种带宽密集型应用的需求,并大大降低端口成本。 华为高级首席工程师、IEEE P802.3bs特别工作组主席John D‘Ambrosia表示,802.3bs代表了下一代移动网络的转型时刻,200/400GbE的到来正好赶上不同领域和应用对于可靠、高速连接的需求,测试和验证多供应商互操作性的真正工作开始了,以太网联盟已经准备就绪。 2017年3月,以太网联盟成功展示了400GbE。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摘要: 机器视觉的错觉,往往要比人类的有趣得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AI技术构建出的未来世界蓝图中,有大量装置是通过机器视觉这一最基础的技术实现的。GPU的广泛应用给了机器快速处理图片的能力,神经网络让机器可以理解图片。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够通过摄像头分辨眼前这张脸是不是iPhone X的主人、从监控录像中找到犯罪分子的身影,以及自动分辨社交网站上的某张照片是否涉嫌有色情内容。 不过机器视觉和人类视觉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说在出现误差方面,机器和人类就有很多不同。比如人类视觉往往会因为线条的排列分布而分不清究竟是直线还是曲线。 (著名的黑林错觉) 但机器视觉的错觉,往往要比人类的有趣得多。 如何欺骗愚蠢的机器视觉? 大家一定听说过一个“欺骗”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例子,只需改变几个像素,就能得到差异巨大的结果。 就像这张照片,前一秒神经网络还有57.7%的把握认为它是一只熊猫,可在经历过一点点处理后,神经网络竟然99.3%的把握认为这是一只长臂猿。可对人类来说,这两张照片几乎没有区别。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人类和机器有关“视觉”的概念是很不一样的。人类的视觉来自于对事物的整体理解,建立于长久以来对世界的认识之上。我们看到毛茸茸的东西就会认为是动物,看到羽毛就会认为是鸟。这样的模式让我们的视觉是感性甚至模糊的,不光可以分辨我们认识的物品,甚至可以去分辨我们从没见过的物品。 但机器的视觉模式就很不同了,机器学习算法本质上是一个分类器,通过层层神经网络去分辨一张图片是不是猴子、是不是水杯、是不是电脑、是不是……最后输出结果,告诉人们这张照片有90%的可能是水杯,还有40%的可能是一颗树。 这时要想让机器产生错觉就很容易了。假如我们想要让机器把水杯“看成”树,就要找到机器眼中两种物品的临界点。一张图片在机器眼中,只是无数像素点的排列,如果轻微的改变这些像素的排列,让他们越过这个临界点,机器就会犯错。 结果就是,要不机器会把两张人眼中完全一样的图片看成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要不会把一张不知所云的图片看成物品或动物。 对抗样本:让机器变糊涂的新病毒 这种能欺骗机器的图片还有个名字,叫对抗样本。我们可以把对抗样本理解为一种攻击机器视觉的“病毒”,面对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会有不同的样本生成方式,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混淆机器的视觉。 可怕的是,目前还没有什么好的方式去解决这种病毒。只能不断的自己生成样本进行对抗,或者不断压缩模型类别标签的大小,让攻击者难以找到其中的临界点。 不过我们也不必对这种病毒太过恐惧,目前大部分对抗样本为了加强机器视觉的精确度而特地生成的。很难自然发生在现实应用场景中,毕竟你不能改变自己脸上的像素点分布。 尤其当对方不能直接访问算法模型时,制造出对抗样本的成本也会很高。举个例子说,如果有博主想依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色情内容来盈利,就要首先训练出一个能对所有图片进行微调,并且还能欺骗过社交媒体审核算法的对抗模型。再对每天需要发布的图片进行处理。有这个时间、金钱成本和技术,早就可以去AI初创企业拿百万年薪了。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对抗样本会对现实产生什么影响。直到一群来自Google的专家又想出了产生对抗样本的新方法。 让AI一秒变傻的迷幻药 看到以上的几个图案,人类会有什么感觉?或许会认为是哪个新锐艺术家的“迷幻大作”吧。 可机器看到这些图案,会立刻被迷的晕头转向,分不清眼前的图案是什么了。Google的专家做了一组实验,把这些小圆图案放到机器能分辨的图片上,机器就会立刻给出不同的答案。 如图所示,前一秒机器还能看出这是一根香蕉,加上这个小圆片之后,机器就笃定这是一台吐司机。 其中的原理是,神经网络识别物体依靠的是图片中的特征,只要某一分类的特征浓度够高,神经网络就会忽略其他因素,直接给出答案。这些迷幻的小圆片,可以被理解为某一种物体特征的高度浓缩,出现在图片中时,神经网络就会立刻被这些特征吸引,忽略图片中的其他信息。 也就是说,过去我们需要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让某一张图片欺骗神经网络,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些小圆片批量加入到图片当中,让他们去批量欺骗神经网络。 想逃过AI的眼睛,只需一张神奇的小贴纸 这样一来,事情的发展就变得很恐怖了。 首先,制作对抗样本一下子变成了一种成本极低的事情,可能只要一张贴片,就能欺骗过整个模型。在上述的色情图片审核案例中,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更可怕的是,如果用机器视觉来检测毒品、武器等等,是不是也能用这种方式逃之夭夭? 更可怕的是,这种方式可能让对抗样本进入物理世界。以往我们不能改变真实世界中的像素点,但如果把这些小图案变成贴纸粘在各个地方,或许就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例如自动驾驶通过摄像头来识别交通标示,如果在限速、停止牌上都贴上贴纸,驾驶系统会不会将其视若无物,让整个世界乱套?而犯罪分子想要让自己的面孔从天网中逃离,也不必像《换脸》中一样动刀整容,只要在脸上贴张贴纸,就变成了行走的吐司机。 当然了,这几张贴纸也无非是提出了一种可能而已,并不是现在就可以利用它们做什么坏事。但这场实验告诉了我们,AI的安全程度比我们想象中要更低。让AI进入物理世界,恐怕还要再多做点准备呢。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3D 打印和增材制造是国务院“中国制造 2025”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3D 增材制造的技术,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可以给我们起到我们能够制造多品种、小批量,甚至个性化的模式。增材技术既做到多品种、小批量,甚至个性化,但是它不增加成本,不降低生产速度。 而对于这项技术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设备和材料,于是在政策的扶持下,西安建立了增材制造研究院,确定为国内增材制造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当然,除了制造之外,医疗,建筑以及教育也是这项技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 近日,由北京丰台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一场 3D 打印产业高峰论坛,分享了这项技术在行业内的具体应用场景。钛媒体记者根据各方专家和学者的分享汇总整理出了以下观点: 义肢器械打印:可定制性更强,更安全 在医学领域,3D 打印由于其可定制性高,在无需模具的情况下,可以用来打印诸如义眼,牙齿等等器官。这些都是完全定制化的,能做到立等可取,如果增加效率仅仅需要增加打印设备即可。同时,也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可能未来器官打印也能通过 App 进行预约。 除了打印这种义肢之外,3D 打印技术更重要的一项用途在于辅助规划手术。这并不是打印一个模型那么简单,需要一定的精细度,因为它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给医生,进行高难度手术的规划。在骨科,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打印骨头和打印用于固定骨头的倒板。 过去使用石膏,现在使用轻巧的支架。低温塑料板能很好兼顾固定的紧凑性和轻便性。比如颈椎部分的支撑,过去是常规的像海面一样贴着,现在可以用 3D 打印做个性化支撑;烧伤的病人过去疤痕会扩展,现在可以用一个工具固定,防止疤痕蔓延。 软组织外科也非常积极的进入到这个领域应用,比如母子脾肝技术,没有 3D 打印,光靠影像数字很难支持。有了它,就可以知道血管之间的吻合状态。通过 3D 打印看到血管的关系,可以减少对无关血管的伤害,直接把伤害肿瘤切除。 现在 3D 打印模型已经能从简单的到复杂了,为了这个复杂科研人员做了很多器官的测试,开发了与人类皮肤肌肉几乎一致的材料。这些打印器官还可以组合成完整的人体模型支持医院使用,特别是高难度手术的训练——比如在脊柱微创方面的仿真人体,在普通外科的仿真人体,介入治疗的仿真人体。 在齿科,患者口腔里使用的材料则成了最大的问题:必须具备生物亲和性,同时还有抗菌。因为口腔中间抗菌特别重要,口腔里面戴一些东西会引发其它疾病,矫正牙齿的时候如果刷不干净,很容易造成牙齿的损坏。 制作口腔内材料的设备主要是光敏树脂,而国内用的所有的光敏树脂材料全部都是进口的,这个树脂要求是低黏度、低收缩。树脂的收缩率在口腔中的应用特别重要。国内已经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了。目前,研究人员通过树脂配方的调控,做出来一种接近树脂的自制树脂,添加了载银抗菌剂。 在 3D 打印领域各国都缺乏医疗应用领域的法规,都在摸索的阶段,但是这个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是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都在推动技术的应用和医疗领域的法规建设。今年 12 月月初 FDA 正式发布的增材制造技术的技术考量,相当于中国的技术审评的指导原则,里面特别详细的把 3D 打印技术,考虑到哪些风险点和要求,非常详细。 标准化工作重要性毋庸置疑,首先确立标准,行业有据可依,审评也是有据可依。现阶段特别缺乏 3D 打印用于医疗领域的质量标准。 建筑行业:初步探索阶段 人类的建筑历史是从石头木头开始的,到了近代才出现当前的主流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再就是上世纪 20 年代的“玻璃摩天轮”——以钢结构和玻璃结构为基础建造的。那么建筑物有没有可能被打印出来? 国内外已有不少的建筑事务所和建筑公司采用 3D 打印制造技术,为建筑设计项目,关键的像钢结构的构建,定制结构的连接,以及专门的外墙面板等等,设计整体打印建筑,其应用范围的扩展越来越广。 目前在世界范围以内,对 3D 打印建筑都处于非常初步的探索阶段。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材料问题。目前打印出来的混凝土的强度和安全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混凝土材料最好的性能是受压,能够承受压力,不会垮,但并不能弯曲——这是依靠钢筋实现的。 3D 混凝土打印不可能打印出钢筋,仅仅打印出混凝土,这个是它最大的缺陷。要么先放好钢筋再打印混凝土,或者反之,先打印再插入钢筋。这与我们传统建筑的方式相差不远。 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始探索无需钢筋做支撑,又能实现这样功能材料了。纳米混凝土是当下的答案。基于智能打印的方式,通过这种材料,还能实现多维度的打印,它就能打印各种不同形式的,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形态,通过机械臂实现多维的空中打印,还有更多的方式,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房屋的建造,这种不规则形状将会成为可能。 房屋是一个系统,包含着各种结构,需要经过各道工序,比如防水,保温,装饰等等如何将之结合到一块,才能实现房屋的建造,最终才能走向建筑的工业化。最重要的是房屋打印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设备。现在通过 3D 打印建造构筑物的时候,无论大小都需要门式框架,上面有打印头,如果打一层两层,框架可以通过结构做出来。如果要打印高层,或者打印更高的建筑,这个门式的框架就非常高,这就需要考虑机械上的可能性。 3D 打印与铸锻结合:降低成本,提升强度 回顾一下古代的铸锻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先铸锭再去打,而且不是锻打就能完成,需要反复锻打。反复的锻打才能够消除铸造的缺陷,使晶粒细小均匀。现代工艺也是如此,同时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加热,保证金属处于可锻造状态。 开放式的加工过程热量消耗很大,而且是重污染的过程。在这种生产方式是全世界通用的,先铸后锻,流程很长,反复锻造加热能耗大,污染重,需要整体轻量化制造的趋势下,依赖大型锻机且越来越大(8-15 万吨),投资巨大。首先要铸锭,包括零件所有的尺寸,最后得出的零件要削掉很多部分,特别在航空航天器件,材料利用率很低。同时一个零件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采用不同的材料。 3D 打印技术能缩短制作流程,但是它在工业化应用的最大障碍,就是其自身的缺陷——有铸无锻,性能及可能性难及锻件,抑制变形和破裂难度大,同时目前效率不及传统工艺,成本也还降不下来。 突破技术自身缺陷的方式在于改变国内外传统制造铸锻分离的制作方式,实现铸锻合一,边熔边锻。用一台设备、金属丝及很小压力得到锻件,实现短流程、单机轻载、节能省材的绿色制造。攻克传统铸锻无法沿轮廓数字化成形的难题,实现铸锻铣一体数字化。过去需要长流程、多台设备的铸锻,现在只用一台设备输入金属丝就可以得到。 在过去铸造过程中,普通铸锻的零件在冷却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裂纹,成品率不到 10%。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百分之百的做出来,并且没有缺陷。千百年来发展起来的铸锻技术,通过与 3D 打印技术的结合,获得了新生。 轿车翼子板的冲压成型模具也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这种模具实现了模具表面为模具钢,内部大部分是铸钢,大大降低了成本——大部分用一般材料,少部分用很好的材料。不光是模具,用材料非常昂贵的阀方面,仅仅在材料上就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将 3D 打印固有的住装晶变成均匀等轴细晶,形与质并行创制,性能超过传统锻件。 3D 打印是一个高度依赖材料和设备的技术领域,整个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如何找到成本更低,易于使用的材料。在行业发展的初期 3D 打印应该做减法,集中专注于几个领域,才能更多地发展。同时也要用工业手段解决个性化问题,使 3D 打印行业变成正常的行业,有前途的行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3D 打印还处于发展初期,在很多领域都还没建立行之有效的标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日报道,英国D3O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凝胶材料,具有液体和固体物质的双重特性。如果只是轻轻揉捏这种凝胶材料制成的橙色黏球,它很软,柔韧性也很好。 不过橙色黏球遭到撞击时,会在瞬间变得很硬。该公司材料研发人员博伊斯在演示视频里说,“我可以用它包裹手指,它很软。但是如果你用力撞击,它就会表现得像一个坚固的保护套,可以吸收冲击,保护我的手不受伤害”。 通过精妙的原料配比,这种凝胶可以用在各种头盔、手机套、手套以及足球运动员和军人的装备上。据称,这些凝胶类物质早在1999年就被研发出来,2006年多伦多冬奥会期间受到关注。当时这种保护性凝胶被用来为美国和加拿大的滑雪队制作比赛服装。 2016年,牙买加短跑名将博尔特在里约奥运会穿的运动鞋鞋底也使用了这种凝胶。报道称,美式橄榄球已经成为D3O公司的巨大市场。他们生产的头盔混合有凝胶,可以吸收橄榄球运动员受到的任何撞击。 除了运动员防护外,英美防务部门、警方和急救部门也可以利用这种凝胶,制造既有保护性又舒适的衣服。据称,该公司开始着眼于如何保护士兵免受冲击,改进从鞋到护膝,再到肘肩部位的士兵身体护具。虽然还没有研发出可以挡子弹的物质,但是“一旦被枪击,这种产品可减少受伤的程度。”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据日媒报道,近日,日本大型信用卡公司JCB开发出扫描手掌即可完成本人确认和信用卡付款的机制。 报道称,由此,只需使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事先拍摄手掌照片完成登录即可,支付时无需使用信用卡和智能手机。JCB通过提高本人确认技术的精确度实现了刷手支付。商家也无需安装专用终端。 2月,将先以JCB的员工等为对象实施实证试验。力争筛查出安全等层面的课题,尽早推向实用化。使用面部(刷脸)和指纹等信息代替密码的服务目前已经走向应用。此次JCB开发的机制实现了用手掌代替密码、信用卡和ID。 据了解,JCB借助Universal Robots公司通过手相和手掌静脉分布图进行确认的技术,提高了认证的精确度。目前该技术在分辨用户本人与他人的手掌等时的识别出错概率为1千亿分之1。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