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离婚事件牵扯的利益方越来越多,其作为首席体验官的P2P理财平台团贷网也在昨日陷入风波。 据了解,微信公众号“P2P内幕”在8月15日发布《王宝强离婚了!他代言的团贷网,你还投吗?》一文,文中对团贷网提出多项质疑。 随后,多家网站也转载了这一文章。 文章一出,激起了各方的关注讨论。 微信公众号“新金融总裁圈”在文章中称,团贷网董事长唐军对其表示,“人家宝宝那么苦了,还去消费人家,确实不道德。” 而有的网友则认为,团贷网在王宝强离婚事件中占得便宜,广告费在这一波就赚回来了。 网民分为两大阵营,一方因文中列举的种种尚未证实的“事实”对团贷网口诛笔伐。从文中来看,团贷网面临的质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平台盈利状况令人担忧; (2)总裁唐军傍名人吸睛,团贷网背后资本名不副实; (3)参与创立的山寨协会、咖啡店都倒闭,资产股权状况令人担忧。 但是另一方面,又有许多网友对P2P内幕这一发布平台表达怀疑,认为其以揭露企业负面信息来向企业谋取利益。看似言之凿凿,实则制造恐慌,抓住互联网金融转型时间节点,有预谋有目的地进行恶意散播。 不少被其“揭幕”过的企业在论坛上发表类似“P2P内幕君别再作恶”的帖子。 事后,记者向团贷网求证,希望其对文中的几点质疑作出回应。团贷网品牌公关某负责人向记者出示刚签发不久的律师函,要求发布该文的自媒体立即删除上述侵权文章,立即停止侵犯团贷网的任何合法权益;立即向团贷网赔礼道歉;还有立即赔偿团贷网经济损失1000万元。 律师函称该文报道内容信息已严重歪曲事实,其文章内容是将团贷网公开披露的信息擅自断章取义并加以恶意评论。 律师函中对该文的几项指证分别予以反驳,如: 对于文章中所描述“今年3月-7月正合普惠累计购买了1.13亿元银行理财,累计收益10.52万元,其1.13亿带来的收益就只有10.52万元,那团贷网如何支付投资者17.52的年化收益?”团贷网方面认为,上述描述存在严重错误。平台投资者的收益是由线下借款人承担的,且“正合普惠”的经营范围不含贷款及股权投资,“正合普惠”仅作为团贷网中介平台的资产端,其以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属于合理。 团贷网方面还认为,在其B轮融资发布会,九鼎投资合伙人康清山、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零点咨询创始人袁岳、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以及九信金融高级副总裁王宁等人都出席了发布会,也为团贷网真实的投资人,其投资真实存在,不存在以赞助费换股情况。 团贷网方面还称,其创始人唐军先生拍下史玉柱午餐的款项也均用于公益事业,并非以饭换股。 律师函如下: 然而团贷网披露信息出现问题,却是不争的事实。有投资者在第三方平台上发帖质疑团贷网,称其所公布的借款人年龄竟出现了2岁、5岁这样让人难以理解的情况。随后,团贷网向媒体承认了问题的确存在,并表示这是由于系统默认识别企业注册年限所造成的问题,“当然也不排除存在个别识别错误的情况”。另外,团贷网表示会进行研究,并处理妥善,避免此类这类情形再次发生。 《王宝强离婚了!他代言的团贷网,你还投吗?》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待查清,但是团贷网的名誉却受到了该文的影响。一位资深公关向记者表示,此类负面信息对金融机构的伤害性极大,一旦出现不良信息,企业盈利会立即受到影响。因此团贷网对此次事件反应迅速,能在一定程度遏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此次团贷网事件结局如何,如王宝强的离婚事件一样,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
李克强总理在8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表示,深港通相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国务院已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提出,要“适时启动深港通”,各方对此普遍期待并寄予厚望。2014年底沪港通试点启动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有序。 “在沪港通试点成功基础上推出深港通,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在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李克强指出,启动深港通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共享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成果,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深港区位优势,推动内地与香港更紧密合作。 沪股通连续八日净流入 近日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对深港通开启预期强烈升温,在此刺激下,本周一A股出现久违的大幅上涨,券商股在业务拓展提振预期下冲击涨停。今日(8月16日)虽然大盘在猛涨之后有所回落,但港资借道一直以来较为冷清的沪股通北上,单日净流入50.70亿元,创自2015年8月26日以来的高点。 截至16日下午,当日沪股通每日额度130亿元剩余79.81亿元,余额占总额度61%。港股通当日可用余额95.81亿元,目前港股通整体余额不到452亿元,相比总额度2500亿元已使用八成。相比A股昨日的突然爆发,沪股通已连续八天净流入。港股恒生指数自6月底开始持续震荡上扬,涨多跌少,明显跑赢A股沪指。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日沪股通额度使用创新高原因与市场与深港通获批有直接关系,短期资金憧憬沪港通开通时的A股行情,因此造就“北上”资金今天增多。但在过去,市场主要是出于人民币贬值担忧,“南下”资金多于“北上”。 沪股通是连接香港资金北上投资中国内地上交所A股的特殊通道,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在沪港通平稳运行一年多之后,深港通的开启逐渐提上议程。上周五,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两地监管部门、交易所正在密切合作,证监会成立了深港通专项工作小组,待各项工作完成后今年将择机开通。 中金公司最新报告表示,深港通投资范围方面,预计新深证成指成分股以及深圳香港两地上市公司,或许成为深股通的北向投资标的。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指出,深港通宣布开通,香港投资者可能会选择配置深交所中小板及中小创中的优质个股,港股中稀缺的白酒股或将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个股在深港通几次开通预期升温的过程中已被资金炒作追捧,投资者需要谨慎追高。 ...
财新网报道,成立仅2年多的证监会创新部正式解散,成为证监会最短命的部门。 据报道,原证监会创新部人员陆续履新他职,编制归内审部。近日,证监会宣布了创新部副主任刘洁的任命通知,刘洁任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并被提名为证金公司副总经理人选,这是创新部最后一位局级干部的离任通知。此前几个月,证监会领导陆续从创新部调离,其中创新部主任张思宁履新打非局局长;副主任欧阳昌琼(正局级)履新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副主任黄明履新投保局副局长。除了创新部局级干部履新他职,其他大部分创新部人员被吸收合并到证监会7月初新成立的内审部。 创新部是在2014年2月证监会机构大调整时与债券部、私募部和打非局一起新设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金融监管形势,解决监管真空等问题。此前,证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承担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有关政策研究、实施协调等工作;研究证券期货市场创新发展,推 动证券期货市场业务创新试点,拟订相关工作指引;研究资本市场互联网创新活动;协调制定证券期货市场中跨市场创新业务和产品的监管规则;牵头会内各部门支 持各地重大经济金融改革和试点工作;承担金融创新领域的部际协调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8月,互联网金融的众筹被正式划到证监会的监管范畴,归创新部监管,但目前仍未出台相应的股权众筹监管细则。如今,创新部解散,众筹是否会再次陷入无人监管的状态? 财新网报道称,多位证监会人士向财新记者证实,证监会创新部解散,创新部原有的监管工作,可能会被分散到证监会其他部门。 ...
互联网金融近年在我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广发银行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不仅最早改组行内组织架构、成立网络金融部,试水互联网金融业务,而且率先将网络金融上升为全行战略重点,大胆布局移动支付、直销银行等领域,站在互联网金融“风口”展翅腾飞。 率先布局抢占先机 广发银行早在2000年便推出个人网上银行,现已建成涵盖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银行等多个门类,线上线下协同、桌面移动一体化的电子渠道体系。 目前,广发银行个人网银产品服务持续创新升级,功能点已达570余项,全面覆盖投资理财、现金管理、信用卡、生活缴费、个人贷款等业务。个人手机银行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手机银行功能点已达430多项,全面覆盖信用卡业务和个人储蓄业务。已累计推出业内首创金融产品及服务达34项,97%的金融交易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完成,在同业中稳居第一梯队。 仅2015年一年,广发银行电子渠道销售理财产品约4700亿元,占全渠道比例达74.41%。信用卡方面,电子渠道全年申请信用卡近600万张,已超过线下万余人的业务拓展团队。 以网络金融为重心的全行战略 2013年5月,广发银行率先将网络金融提升为全行战略,与小微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场业务并列为该行“四轮驱动”战略业务。同年10月,调整原电子银行部的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成立网络金融部。2014年,广发银行推出网络金融子品牌——“网络金融,有智慧、无边界”,以及金融网销平台及“攒钱神器”月光宝盒App等系统产品。 2015年6月,广发银行正式推出其自营自建的直销银行产品——广发有米直销银行。客户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甚至不受必须在广发开户的限制,轻而易举通过广发金融服务实现财富增值。有米直销银行上线半年来,已经拥有了超200万注册用户。广发银行还在探索线上投融资信息中介平台、尝试搭建跨界合作网络信贷平台、打造电商服务平台。据了解,广发银行目前正积极与各类市场主体开展跨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建设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链。 网络金融上升为全行战略后,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广发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纵横捭阖,不仅逐渐适应新的金融生态,更孕育出全新的生命力和想象空间,互联网时代的智慧银行已然成型。 加速O2O布局 虽然金融行为偏好正由线下向线上转移,但银行实体网点的不少功能目前仍难替代。广发银行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利用O2O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2年7月,广发银行在业内首推24小时智能银行(VTM),率先实现远程一对多服务;2015年,广发银行领先同业推出了基于HCE技术、云端支付技术的“云闪付”服务。近日,备受瞩目的Apple Pay上线,广发银行作为首批支持该功能的银行之一。 广发银行网络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广发银行会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扎实推进业务创新与转型,为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作出更大的贡献。 ...
摩根士丹利集团将于2016年9月进入中国市场开发私人投资互联网金融业务。国际金融公司进入中国,这并不是新鲜的事。 自改革开放以来,就纷纷有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与各大银行开展合作,更多的是为企业和单位提供服务。摩根士丹利集团也是最早全球化的金融集团之一,在亚太区有雇员2,000余人,其中有约1,500在大中华区工作,并设有多个办事处。1995年8月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建设银行合资组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也因此成为首家在中国内地建立合资投资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通过在中国的合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得以为许多中国公司提供在海外上市的服务,包括中国联通、中石化和中国电信等,筹得的总资金超过100亿美元。 而此次摩根士丹利全球私人财富俱乐部进入中国为什么会引起高度关注呢? 据悉,MS全球私人财富俱乐部是该公司全新投资部门,直属总部私人财富管理部管理。他的区别是转变该公司对于投资管理的重新定位,该俱乐部的定位区别于该集团公司过去定位只服务大公司、金融机构和政府的角色不同,全球私人投资俱乐部主要服务私人投资者、个体投资者,致力于为全球私人投资者创造财富价值。 MS全球私人俱乐部为什么选择中国作为第一个试点市场呢? 报道指出:“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蚂蚁金服、陆金所、众安保险、京东金融为世界前十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国实际上领先着互联网金融业,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无限的市场潜力。 MS团队的眼光与我国某电商大亨的观点基本一致,该大佬曾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支持和开放程度是当今世界排第一的,全世界除中国以外并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诞生真正的互联网金融。” 中国互联网金融离不开政府的规范和支持,更离不开全世界金融业的参与,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也许才刚刚开始. ...
贷者说:网贷财经 wdcj.cn 专栏作者 笔者今天就以网贷平台风险为研究对象,谈一谈评估平台风险的十大参考因素。 一、平台安全保障措施。对于任何一个求发展求生存的平台而言,安全保障措施从来都是平台的重中之重,也是投资人挑选平台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虽然这些措施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地存在着,但一旦启动绝对是平台的“救命药”。这里讲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是事前风控措施,比如平台在资产端精选债权,分散投资,不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第二个是事中安全保障,平台在投资过程中进行动态优化债权,及时调整;第三个是事后安全保障,平台设置风险保障金以及劣后保障金等。当然在事前,事中,事后的过程中还伴随着平台对投资者账户安全保障采取的措施,比如为账户投保,用户信息多重备份,数据传输加密存储加密,实名认证同卡进出等方式。 平台的安全保障措施很重要。很多平台都宣称自己设置了风险保障金,能够抵抗可能出现的逾期以及坏账,但不少平台都只是一说,并没有将风险保障金的账户资金情况公之于众。 二、平台背景以及平台与相关背景的关联度。平台背景主要是看平台是否有某个行业大佬或者机构支持、撑腰。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银行背景、国资背景、上市公司背景、风投背景、互金协会背景、民营六大类。其中前4类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而投资者对此类平台也比较倚重,平台可能单靠这一点能提升可信度。但比较戏谑的是,很多宣传有银行、国资、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实际上与平台关联度并不大。就好像一个普通人与某一领域权威人士认识,但私下并无过多交往,而这位普通人却打着名人的旗号招摇过市,甚是滑稽。 虽然有一定背景的平台安全系数更高,仍需注意平台与所宣称背景的关联度,至少要有具体的合作资料、照片作为依据,重点是到工商局查询股东是否和前4类有关联。否则那都是平台单方面的傍大腿了。前4类平台虽有一定含金量,但也不能盲目信赖,影响平台的因素很多,此类平台已有兑付危机案例。 三、平台的真实融资状况。上文我们也提到风投背景,但没有具体说明,将其单独列出足见对此因素的重视程度。一般来说,有过风投的平台大多较为规范,而且由于风投机构都是为了利益进行投资,对平台的盈利模式以及经营状况做过专业的研究与分析,注资后,平台可以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也相当于给平台的相关工作人员一颗定心丸,因此平台能够走得更稳更久,平台出现恶性事件的风险也就更低。一般而言,平台的融资情况可以分为天使轮,A轮融资,B轮融资,C轮融资,D轮融资,能够达到C、D轮融资的平台一般都是有一定规模,成立时间较长的老平台,资历老,抗风险能力也较强。但也并非就是说平台自称有风投投资就真的确有其事,应进行多方考证,防止平台给投资人以及媒体人“烟雾弹”。 四、平台对接资产端的安全性。一般来说网贷平台对接的资产端债权有实物抵押、实物质押、担保、信用、货币基金、票据理财、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就安全性来讲实物抵押、实物质押、货币基金最为靠谱。就模式来讲,由债权打包重组的产品具有分散风险的优势,而单一债权的系统性风险较大,除非有抵押、质押物。 五、平台合法合规运营的法律保障。我们都清楚国人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反应在网贷平台上也是如此。原来网贷平台还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打擦边球也能得过且过。但最近一两年随着监管的不断升级与加强,平台的合法合规运营显得越来越重要。不少平台已经开始与律所合作确保平台在过渡期之后能够安然无恙。因此,对于没有一点法律咨询与法律保障的平台可能遇到的系统性风险也是存在的,因此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这也是减分项。 六、平台资产流动性大小。对平台而言资金流动性越大,平台所要承担的挤兑风险也越大。因此对于有做活期产品的平台,一定看看平台有无产品限额限购,提现有无限制等措施。虽然对于投资大户而言,提现限制会造成不便,但相对于出现集中提现给平台造成的致命性风险,小小的不便也可理解了。 七、平台透明度。透明度越高的平台风险越低。如果平台对投资者无需隐藏,只想实事求是经营,那么提高平台信息透明度,有利于平台征信。反之,对于那些信息有所保留(不包括涉及商业机密的信息)的平台,发生恶性事件的风险肯定更高,因为债权风险高、坏账率高,怕投资者不投资,所以才会隐藏。 八、平台团队的专业程度。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半壶水的团队可能在运营造势上不会差,但真正在对资产端进行考察审核时劣势毕露无疑。主要在于不清楚行业的审核标准与关键点并且经验不足对核心的风险防控措施不够及时、严谨。而风控出现问题对应的就是平台坏账,一旦坏账上升到一定比例,平台离倒闭就不远了。所以,一般风险低的平台都极其重视平台风控,重视团队的金融专业素养。 九、平台的发展基调。一般靠谱安全的平台都是持续而稳定的,每个月的月度成交量不会有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但如果一个平台上一个月的成交量还非常低迷,这个月却出现了巨幅增长,那么这个平台有可能是准备高息诱惑,大博弈一场,然后提钱走人。这不是危言耸听,很多跑路的平台在跑路前利用天标或者短期标吸金的事件在网贷界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当然,判断网贷平台风险的参考因素还有很多,上述9个只是其中比较核心的部分。在以后的日子中,笔者还将就平台的风险评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最近,有媒体爆出了银监会7月发布的《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通知里透露了一个信息:银行要开始大力整顿票据业务了! 文中提出要“重点检查开票、承兑、贴现等环节中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授信调查和统一授信管理是否到位;票据转贴现和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环节中,是否存在为他行‘做通道’‘消规模’等行为; 是否与‘票据中介’‘资金掮客’等开展票据交易等。 今年,票据市场确实出了几个大案,就在上周,媒体曝出工行被不法分子虚假材料骗签13亿元票据。在这些大案的背后,是一个并不完善的票据贴现业务市,借款人、银行、贴现方、票据中介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了这个市场。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完善,票据中介们也开始干起了互联网金融的活。咱们也来说说目前互联网票据贴现业务成交量最高的平台——票据宝。 这家平台成立于2014年6月16日,两个月前刚过完两周年庆,目前成交额已经突破120亿元。 按照上文的这个通知,票据宝也属于票据中介。 在测评前,咱们先来科普一下“互联网+票据业务”的操作模式。 先从传统的票据贴现业务模式说起:假设A公司要向B公司购买10万元的原料,但A只有5万元现金,于是找到银行A,以公司做抵押或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开出5万元汇票,半年后兑现。于是,B拿到5万元现金和银行A开具的5万元汇票后,将10万元的原料卖给A。 由于B急需现金,想要贴现,原先他会去找掮客,也就是票据贩子把钱提前套出来,票据贩子收取一定的利差。 现在他可以直接找P2P平台,把票据抵押的平台,然后P2P平台拿到票之后,发标融资,投资人投钱,到期之后,票据贴现拿到钱就还给投资人。 接下来,咱们进入正题,谈谈票据宝这家平台。 基本面:又一家人人网投资的平台,前身是中国票据网 票据宝号称是中国最大在线商业票据运营商,成立于2014年6月,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中国票据网。 曾经的中国票据网是一个专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票据服务和票据资讯的行业平台,票据宝是中国票据网的转型之作。此前,在票据领域,它已用10年时间积累了大量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数据。 据介绍,票据宝创始人李华军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硕士,清华-巴黎九大工商管理博士,曾任某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支行行长。 2015年6月,票据宝举行A融资发布会,宣布获得人人网2000万美元投资。之前,咱们测评过的金斧子也拿到了人人网的投资,人人网其实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投资很广泛。 咱们再来看下平台的产品。 票票宝:定期产品,根据期限不同而利率不同,起投门槛低,1元起投。目前布谷君看到的期限最短的产品为37天,利率为6.5%,期限最长的产品为229天,利率为7.45%。去年,在整个P2P市场利率超过10%的大环境下,布谷君觉得票据宝的利率不高,但今年普遍降息的大环境下,票据宝的收益其实可以算是中等水平了。 天天宝:活期产品,利率为6%。有一点体验比较好,投资人可以使用天天宝里的资金直接购买票票宝产品。 玩赚宝:在“票票宝”产品基础上引入随机红包元素的一款票据理财产品。产品使用了浮动收益的设计,抽取随机的红包利率,获得最终收益利率,利率浮动范围在6%-9.8%。抽红包决定收益,这个玩法很新鲜,不过每个人购买限额为项目的10%。 平台不支持债权转让,流动性一般。 实测:做银行承兑汇票,活期产品限额投资 常用票据分两种,第一种银行承兑汇票,第二种商业承兑汇票。前者就是企业缺钱,在银行开张票,然后,无论是谁只要拿了这张票,就可以跑银行去拿钱,银行必须无理由的给你钱。后者就是一般的商业公司自己开了一张票,任何人拿到这张票,到期后都可以跑这家公司去要钱,这家公司必须无条件给钱。 由此可见,商业承兑汇票依靠的是企业的信用,银行承兑汇票依靠的是银行的信用,很显然,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要小的多。当然,商业承兑汇票也可以去银行贴现,但是要看开票方在银行的信用情况。 据介绍,票据宝平台上的汇票全部都是银行承兑汇票,电子票、纸质票都有。 为了保证票据的真实性,票据宝会进行两次审核,第一重审核,专业筛选 -机器验票-手工二次验票,合作银行第二重审核,向票据承兑银行发出查询请求- 机器验票-银行专员手工二次验票-登录人民银行系统进行查验。票据宝平台的汇票统一托管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 在测评的过程中,根据观察,有几家公司在票据宝处于核心地位: 深圳市票据宝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票据宝的运营公司。 深圳市益安保理有限公司:平台上的票据产品都是抵押给这家公司。 深圳市仁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活期产品通过委托投资的方式进行,这家公司是受托人。 这三家公司的办公地址是同一个地方,企业工作人员之间也有一定的重合,应该属于关联企业。 定期产品:汇票具体信息不公开 在投资之前,投资人只能看到产品的投资期限,年化收益率,以及承兑银行等信息。在投资以后,布谷君收到了一份委托协议以及一份质押借款协议。委托协议的受托人是以上提到的深圳市益安保理有限公司,布谷君投资的标的借款人为承德承钢物流有限公司。 不过两份协议中,都无法查看汇票的具体信息。客服解释称,即使把汇票给到投资人,他也很难辨别。平台初期是公开票面的,后因此收到持票企业的投诉并且为了避免不法分子克隆票据,票据宝改成了协议形式,在协议内写明了持票企业、承兑行等等票据信息。 另外,京东、陆金所等也是没有公开票面的。 这个说法也确实是一个合理的理由,但对于投资人来说,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相信平台的风控能力,再没别的途径可以了解到该票据是否可靠。 活期产品:每天限额投资 根据介绍,天天宝的原理是利用多张票据不同的期限,不断结清老票据;增加新票据,实现一直的延续,是一款银票资产管理计划产品。 利用票据的一个期限,今天有到期的票据就要结出,再放进一张新的票据。 定期理财对应的是单张票据,而活期理财对应的是多张票据。投资人投资活期理财相当于投了很多张票据的一部分, 当赎回的时候下一个客户会接盘赎回的部分。 平台每天的活期产品是有一定额度的,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投资的,这个额度取决于:a、平台每天将不定期增开额度; b、当其他用户进行赎回操作后,将空出相应金额的额度供大家抢购。 举个例子,平台有10张价值10万元的票,把这10张票当成活期产品的资产,让投资人投资,那么这100万是指平台每天不定期增开的额度;空出的余额指的是,前一个投资人赎回后空出来的额度,将由下一个投资人来接盘。 这个是票据宝活期产品的逻辑。 票据理财的几个风险点 很多做票据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宣传,这种业务“惟一风险是银行倒闭”,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事实并不是这样。 互联网平台开展票据业务的风险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风险。文章开头,咱们提到的银监会7月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其中涉及到了“票据中介”。目前还未有明确的政策对此作出界定,未来走向也并不明朗。 道德风险。部分票据中介非法经营,形成风险隐患:伪造票据;在票据交费托管的过程中设资金池,非法集资;资金流向壳公司,增加监控风险;票据各要素风险均由中介把控,放大操作风险等。 2014年12月底位于深圳的票据理财平台中汇在线突然无法兑付,该平台利用票据循环套现,一票多卖导致资金链断了,该公司老板卷款潜逃后虽被抓,但不少投资者资金已无法足额偿还。 兑付风险。票据本身就存在假票、克隆票等虚假票据风险,即使票据本身是真实的,承兑行认为票据存在瑕疵或者出于自身经营需要不及时兑付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
记者获悉,分众传媒发布公告,称拟设立全资子公司重庆市分众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分众小贷,注册资本为5000万美元,由分众传媒下属全资子公司FMHI自有资金进行出资,占注册资本的100%。 据公告披露,分众小贷将根据个人信用情况,面向个人用户提供信用卡代偿等信贷服务。经营范围还包括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以自有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和市金融办批准的其他业务,其中各项贷款和票据贴现业务可通过线上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另外,分众传媒在公告中表示,分众小贷的设立为公司金融产业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公司深化生活圈垂直服务的提供,拓展公司在金融领域相关业务的展开。同时,公司将组建具备多年金融行业经验的管理团队、营销团队、风控团队及运营团队,通过数据建模、前中后台系统设计、制度建设等措施有效防范、识别及控制各种风险。 ...
独立直播平台拐点已至,要么站队,要么跌落 成本和营收的困境对于独立直播平台更显艰难。目前来讲,直播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广告和分成,但这二者又必须建立在流量和打赏基础上。高流量意味着在新用户获取和带宽成本方面增加,高打赏则需要付出更多的主播推荐资源和宣传资源。 “情况比你说的要糟糕许多。”移动直播从业者华成向笔者感叹道。 华成的直播平台曾在A轮拿到近亿元融资,但不到半年,这位曾经希望独立壮大的创业者早已失掉了那份壮志雄心——现实面前不得不妥协。他说独立直播平台已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要么站队巨头继续发展,要么等着风停完全跌落。 “这终究是个生意,风口正劲时大家豪情汹涌,但风不会一直吹下去。”华成说。 回归生意本质 生意的本质是盈收,但目前为止直播仍旧是互联网创投领域里最烧钱的行业。随着去年一大批O2O项目在资本寒冬里“冻死”,创投圈内对烧钱补贴市场的行为开始了新一轮反思,而这种反思的表现,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滴滴对优步的并购。 “遥遥无期的补贴厮杀,对于投资人会是极大的损伤,创业者有愿景有远方可以不苟且,但投资人的天然使命是追求回报,而且是在规定的时限内收获回报。”一位参与滴滴优步合并案的投资人解释说。 曾经畅通无阻的补贴理论正在失效。越来越多投资人对于不能盈亏平衡的模式和项目感到警惕。 经纬中国管理合伙人张颖甚至言辞恳切地要求被投项目尽快摆脱烧钱亏损状态,在今年面向330家被投项目的全员信中,张颖写道:“我得承认现在的世界完全不一样了,投资人想要知道的都是你如何收支平衡,别再跟我说太多增长和GMV。不管是什么行业,如果你能处理好增长和收支平衡,过了那个点,你就是赢家。” 但是增长和收支平衡对于目前的直播市场来讲太过艰难。背靠社交巨头的某直播CE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条件下勉强能够实现成本和营收的勉强打平——这还是在流量获取成本很低的情况下。 成本和营收的困境对于独立直播平台更显艰难,这和直播的特殊性有关。目前来讲,直播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广告和分成,但这二者又必须建立在流量和打赏的基础上。高流量意味着在新用户获取和带宽成本方面的增加,高打赏则需要付出更多的主播推荐资源和宣传资源。 代表性事件来说,在奥运会上以“洪荒之力”迅速走红后的傅园慧在映客的直播取得了空前的关注度。据统计,在一小时的直播里,傅园慧获得了320万映票支持,按照1元=10钻石=10映票的换算,产生营收32万元,其中傅园慧按照分成比例拿到10万元。 这是一个之前难以想象的收益数字,但如果对比映客首屏广告链接小尾巴接连3天的推广费用,以及在社交媒体上无休止地宣传成本,这个营收则显得不值一提。 “首屏推了3天,直播观看人数破千万,最终产出30多万流水,这还不算观看人数造假和礼物造假,直播的泡沫有多大你知道吗?”在傅园慧直播数据公布后,长期关注直播的资深记者何凡告诉笔者。 实际上,对于映客等独立直播平台来说,主播资源正在成为流量的关键,一方面是吸引新用户,另一方面是留住老用户,因为映客等平台如果希望存活下来,就必须从无到有打造一个社区出来,而主播就是这个社区建造过程中的中心点,于是这些独立直播平台不惜、甚至不得不在主播们身上耗费高额花费,以及难以数计的资源。 如果傅园慧的直播只是个例,那更普遍的现象则可以从映客投资人的行动中窥见一斑。在参与映客数千万元A轮投资后,紫辉创投管理合伙人郑刚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帮映客找主播,他不断参与到其他直播平台的直播中,目的是给主播留言,邀请其去映客进行直播,或者告诉正在观看直播的受众,在映客某某房间号,这个主播也在进行相同的直播。 防范“紫辉创投刚蜀黍”甚至成为了一些直播平台监测任务的一部分,主打模特和小明星直播的颜值直播CEO马月还为此在朋友圈专门发文称:我们不欢迎郑刚。 纯直播并非好生意 投资人亲自上一线肉搏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如果考虑到映客等面临的困境则不难理解。直播归根到底是流量生意,直白来说便是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占有尽可能多的人的时间。 但目前来讲,这种“尽可能”面临三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流量规模有上限。在人口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口数量和智能设备决定了流量的总规模。如果说映客等刚上线时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市场,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直播标配化的加剧,用户红利期不仅早已结束,还正在不断被分食。 其次是自建社区道阻且长。独立直播平台的野心是通过直播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社区,在留下老用户的同时不断吸引新用户,但随着腾讯、微博、陌陌和人人等社交平台切入直播,这种野心看起来愈加难以成真,甚至在直播结束后,出现最为自然真实的一幕,主播们不断呼吁粉丝前往微博或公众号关注自己——主播们都很清楚,只有把粉丝圈在自己的“领地”内,自己对于这个直播平台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价值。 最后是主播们希望获得更多,但独立直播平台提供有限。虽然不少主播认为自己生逢其时,靠着脸蛋和才艺坐在手机前便能获得不菲的收益,但在大部分主播眼里,这种赚钱方式并不能收获成就感。对TA们而言,网红只是进入演艺圈的跳板,希望通过直播的方式,引起制片和导演的注意,并由此成为明星。哪个平台更能引起关注,TA们就会更多考虑这个平台,包括那些签约公会的网红,多半都怀揣一颗成为综艺明星的心。 自媒体人老秩不无玩笑地谈到泡网红的方法,这位经常与网红和公会打交道的自媒体人说最简单直白的方式是:“证明”自己是制片人\导演或者是潜在的制片人\导演,“现在的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生可比以前更值钱了,至少说自己正在学习成为导演就可能顺利带网红回家。” 于是为解决上述三个挑战,独立直播平台只能寄希望于资本,在竞争几近白热化的情况下,只有拿出真金白银签约独家主播、花费巨额出场费买下明星“处女播”、补贴用户充值送礼物创造活跃度,才能维持住欣欣向荣的社区氛围。 然而这中间创造的营收却只是流水营收,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盈利,更不用谈所谓的“收支平衡点”。以前,创业者还能拿用户数和活跃度向投资人讲故事,换来一轮新的融资继续创造数据和流水。 但随着经济大环境的下行趋势,以及投资机构口袋的日益收紧,这种流水和数据的故事越来越不管用,而且对于那些估值较高的平台,每向前寻求新一轮融资,所需要的金额就更加巨大,融资节奏也就变得沉重而艰难。 独立直播命运已定 这种困境如何破?回到华成的感叹:要么站队巨头继续发展,要么等到风停完全跌落。这位独立直播的创业者曾经有过万丈雄心,认为直播领域能够跑出一家巨头,但今年下半年以来,每往前走一步,就感觉举步维艰。 他向笔者分析说:“生意的本质是盈利赚钱,但现在光景最好的时候也只能勉强打平,这还不算社交巨头们完全发力的情况。而作为流量生意,独立直播平台一方面要解决流量从哪里来、怎么来,另一方面要思考已经进来的流量如何留下来、用起来。在这两方面,社交巨头让独立直播平台显得不堪一击。” 按照华成的想法,独立直播平台命运早已注定,最好的情况是依附巨头,或成为其战略生态中的一环,不仅解决流量获取的问题,也能实现多种商业模式的拓展;或在巨头的庇护支持下,在某个垂直领域纵深发展。 还有最后一种可能,依靠投资方源源不断的补给烧出未来,“但投资人不会这么傻,这归根结底是个生意,风停了却没有长好翅膀,就只能跌落下去,粉身碎骨。” 靠谱众投kp899.com:您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
泉州市互联网金融整治启动 重点排查P2P、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等 日前,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泉州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泉州市互联网金融整治工作启动。 根据《方案》,整治工作将重点排查开展P2P网络借贷和股权众筹业务、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和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等行为的企业,全面形成多方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底线。 金融工商联手 持续关注+重点监管 《方案》严格行业准入管理,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者备案,不得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违法违规从事金融活动的,由金融管理部门予以认定和查处;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取缔,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上依法予以公示;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非金融机构、不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原则上不得使用“交易所”“交易中心”“金融”“资产管理”“理财”“基金”“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财富管理”“股权投资基金”“网贷”“网络借贷”“P2P”“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支付”“互助”“相互”“养老保险”“小额贷款”“网络小贷”“网络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典当”等字样。市工商局筛选名称和经营范围中选择使用上述字样的企业(包括存量企业和在整治过程中新注册企业),将此类企业注册信息及时推送至审批信息共享平台,金融管理部门和工商部门予以持续关注,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及时发现识别企业未经批准和备案从事金融活动的风险,视情况采取整治措施。 《方案》要求我市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落实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存管银行要加强对相关资金账户的监督。金融管理部门和各级金融工作部门监管的机构应当对机构自身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的业务进行清理排查,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与未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的互联企业开展合作,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跨界金融活动进行监管套利。同时,《方案》提出建立举报制度,实施分类处置,整治行业内不正当竞争,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做好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和安全防护服务。 P2P及众筹平台 不得非法变相乱集资 《方案》指出,P2P网络借贷平台应守住法律底线和政策红线,落实信息中介性质,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发放贷款,不得非法集资,不得自融自保、代替客户承诺保本保息、期限错配、期限拆分、虚假宣传、虚构标的,不得通过虚构、夸大融资项目收益前景等方法误导出借人,除信用信息采集及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业务外,不得从事线下营销。 股权众筹平台不能发布虚假标的,不能自筹,不能“明股实债”或变相乱集资,应强化对融资者、股权众筹平台的信息披露义务和股东权益保护要求,不能进行虚假陈述和误导性宣传。 P2P网络借贷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未经批准不得从事资产管理、债权或股权转让、高风险证券市场配资等金融业务。P2P网络借贷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客户资金与自有资金应分账管理,遵循专业化运营原则,严格落实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保护客户资金安全,不得挪用或占用客户资金。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等,未取得相关金融资质的,不得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取得相关金融资质的,不得违规开展房地产金融相关业务。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的企业应遵守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金融管理相关规定。规范互联网“众筹买房”等行为,严禁各类机构开展“首付贷”性质的业务。 互联网企业 开展业务应与资质相符 《方案》指出,互联网企业未取得相关金融业务资质不得依托互联网开展相应业务,开展业务的实质应符合取得的业务资质。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企业平等竞争,行为规则和监管要求保持一致。 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不得将私募发行的多类金融产品通过打包、拆分等形式向公众销售。销售金融产品应严格执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标准,披露信息和提示风险,不得将产品销售给与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客户。金融机构不得依托互联网通过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嵌套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规避监管要求。 同一集团内取得多项金融业务资质的,不得违反关联交易等相关业务规范。按照与传统金融企业一致的监管规则,集团应建立“防火墙”制度,遵循关联交易等方面的监管规定,切实防范风险交叉感染。 第三方支付 不能靠“吃利差”为生 在第三方支付业务方面,《方案》指出,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客户备付金账户应开立在人民银行或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人民银行或商业银行不向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计付利息,防止支付机构以“吃利差”为主要盈利模式,理顺支付机构业务发展激励机制,引导非银行支付机构回归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 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应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连接多家银行系统,变相开展跨行清算业务。开展支付业务的机构应依法取得相应业务资质,不得无证经营支付业务,开展商户资金结算、个人POS机收付款、发行多用途预付卡、网络支付等业务。 《方案》强调,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等宣传行为应依法合规、真实准确,不得对金融产品和业务进行不当宣传。未取得相关金融业务资质的从业机构,不得对金融业务或公司形象进行宣传。取得相关业务资质的,宣传内容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需经部门许可的,应当与许可的内容相符合,不得进行误导性、虚假违法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