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打印界又迎来了一次重大突破。4 月 15 日,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患者自己的细胞和生物材料「打印」了世界上第一个 3D 血管化心脏,并在《Advanced Science》中发表了研究成果。这也是第一次有人成功设计和「打印」了充满细胞、血管、心室的完整心脏。据世卫组织(WTO)数据,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造成死亡最多的病因,而心脏移植是目前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唯一可用的治疗方法,但心脏捐献者严重短缺。这次的成果意味着,心脏移植将能够人工完成,心脏病患者未来也不会在死亡倒计时一天天临近时,只能等待着心脏捐献带来的渺茫希望。在这之前,再生医学领域的科学家只能通过 3D 技术打印出没有血管的简单组织,以促进心脏更完全地愈合。▲ 生物医学工程副教授 Brenda Ogle(右)和博士生 Molly Kupfer,给老鼠加上打印出的心脏贴片而这次是人体细胞和患者特异性生物材料制成的一个完整心脏。研究人员通过从志愿患者身体取出一份脂肪样本,然后将脂肪分离成细胞和非细胞材料,随后细胞被编程为多能干细胞(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能分化成任何类型的体细胞),而非细胞材料(主要由胶原蛋白和糖蛋白组成)就被制成水凝胶,相当于印刷的「墨水」。▲ 图片来自:特拉维夫大学官网在与水凝胶混合后,细胞被分化成心脏或内皮细胞(后者是排列血管内表面的细胞),随后 3D 生物打印机就能够逐层构建生物组织,产生与患者特异性免疫相容的心脏贴片,通过CT 扫描技术勾勒心脏形状、血管结构,最后,「打印」出整个心脏。▲ 3D 打印心脏过程(APP用户请在浏览器中打开文章链接查看动图)虽然目前打印的器官还只有兔子心脏大小,但它拥有与人类心脏相同的腔室和血管,后续可以利用相同的过程创建真正的人类心脏。而这次使用患者自己「原生」的生物材料,消除了植入物被免疫系统排斥的风险,也是研究成功至关重要和创新的一点。主导该研究的 Tal Dvir 教授表示:过去人们已经设法对心脏结构进行三维打印,但不能用细胞或血管进行三维打印。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了我们在未来设计个性化组织和器官的方法的潜力。所以,这也为未来的器官和组织移植铺平了道路。尽管 3D 打印被认为是用于设计整个器官的有前景的方法,但仍存在着很多艰难的挑战,主要在于器官的高细胞数、长期培养、生化生长,以及科研和商业化的价格高昂等方面。这颗「印刷心脏」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发,比如抽水能力、搏动泵血与身体的协作能力等等。▲ Tal Dvir 教授研究人员正在实验室中继续培养印刷的心脏,也计划在动物模型中移植 3D 打印的心脏,证明它确实可行且能够普及,并希望测试在 1-2 年内完成。病魔总是无法预料地出现在一个又一个家庭,而人们在心脏病这种重大疾病面前更显无力和脆弱。但此刻,未来医院都将有器官打印机的那一天,或许离我们又更近了一些。...
导读“现在我们内部业务是全部暂停了,都在开展股东交接的相关工作,律所、审计机构在进行资产审计。”一位中江信托内部人士透露。一边是股权变动,一边是50亿爆雷项目谁来接手,中江信托近期的动向备受关注。2018年11月底,银保监会发布中江信托股权变更的批复公告称,同意雪松控股受让领锐资管、大连昱辉、天津瀚晟同创和深圳市振辉利合计持有的中江信托71.3005%股权。此次股权变更完成后,雪松控股将成为中江信托的第一大股东。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中江信托人士处获悉,目前双方正处于股权交接的过程中,根据近期召开的内部会议,将于5月底之前完成股权交割。“现在我们内部业务是全部暂停了,都在开展股东交接的相关工作,律所、审计机构在进行资产审计。”一位中江信托内部人士透露。收购价格200亿元?关于雪松控股收购中江信托一事,市场有颇多关注点,其中之一是收购价格。此前,市场曾有100亿、150亿等不同版本的传闻。4月16日,上述中江信托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收购价格为200亿,首批按照30%支付60亿,后续资金将陆续进入。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雪松控股方面的确认。根据中江信托披露的未经审计的2018年经营数据,其2018年的业绩继2017年大幅下降之后,进一步下降。截至去年底,公司业务收入3.5亿,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25亿,净利润仅4700万,投资收益仅为950万,净资产为69.63亿。对比2017年报,中江信托年实现营业收入9.45亿元,较2016年同比下降73.9%,其中投资收益由上一年的26.82亿元猛降至2.61亿元,仅为上年数额的10%。2017年共计实现1.7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90.99%。爆雷项目如何处置?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江信托在此前数年中由于业务增速迅猛,被业内视作“黑马”。但去年以来,却频繁曝出项目违约问题,备受市场关注,从“黑马”成了“网红”。在这次收购中,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项目,也是一大焦点。上述中江信托内部人士透露,200亿的收购资金中,包括妥善处理这些问题项目。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江信托有二十多个项目存在到期不能兑付问题,其中包括金鹤系列、金马系列、金海马系列以及金龙系列,涉及金额超过50亿。一位代理销售中江信托多款产品的理财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去年以来频繁曝出逾期问题的产品中,有数个产品已经解决了兑付问题,但更多的产品问题尚未解决,并且在产品违约后承诺的还款方案也未能如期落实,“根据公司给出的说法,是运用了信保基金进行刚兑,但是信保基金额度远远不够。”一位中江信托项目经理表示,目前有3亿信保基金资金在账户中,但由于新股东与原股东正在开展交接事宜,这些资金未兑付出去,等到新股东及资金到位,会对这些问题项目确定一个解决方案。据一位信托业内人士称,中江信托之所以频繁爆雷,与其内部风控有关。中江信托此前主要开展政信业务,但业务所在地资质较差,风险较大;随后又从政信业务向工商企业的融资业务延伸,“从他们发行的信托产品命名中就可以发现这一规律,不同的产品系列名称代表的是不同的融资主体,这些融资项目集中于资金需求量较大的网红上市公司,融资方债务比较多,收益率和管理费都比行业其他同类项目要略高一些,所以卖得也还可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的二十多只违约产品中,绝大部分为“金鹤”系列。根据上述人士的说法,其代表的是融资方为工商企业的产品。“收购完成之后,管理层大概率会更替,但是新的管理层将是何种经营风格,现在谁都不知道。”上述接近中江信托的人士称。雪松控股被视作“广州市第一民企”,旗下控制6大产业板块和两家上市公司,6大集团为大宗商品供应链集团、化工集团、文化旅游集团、地产集团、社区生态运营集团和金融服务集团。据雪松控股相关人士透露,在新的战略规划中有意淡化金融板块业务,专注实业板块,将六大产业集团整合为五大产业集团。而在此时收购中江信托获取信托牌照也颇耐人寻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收购中江信托的进展以及针对问题产品的处理问题询问雪松控股,公司方面表示,暂时没有相关信息可以公布。...
科创板冲刺以目前申报企业的情况来看,数量排名第一的中信建投和企业融资总规模排名第一的中金公司或将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保荐跟投制度终于落定。4月16日下午,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下称《业务指引》),券商保荐跟投制度的细则也得以明确。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比对发现,《业务指引》中明确的保荐机构跟投细节和此前监管层向券商透露的信息并无差异,仅进一步明晰了一些细节问题。“这一次发布的就是此前沟通的版本,没有什么超出预期的内容。实际上,各家券商基本上也都是在按照这些信息作为参照来准备。” 4月16日,北京地区一家中小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与此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无论头部还是中小券商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积极为承担跟投任务的另类子公司输送炮弹。中信建投、中金跟投或承压《业务指引》的第一个要点是券商保荐跟投的比例为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2%-5%的股票,具体分为四档,即:发行规模不足10亿元的,跟投比例为5%,但不超过人民币4000万元;发行规模10亿元以上、不足20亿元的,跟投比例为4%,但不超过人民币6000万元;发行规模20亿元以上、不足50亿元的,跟投比例为3%,但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发行规模50亿元以上的,跟投比例为2%,但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以目前申报企业的情况来看,数量排名第一的中信建投和企业融资总规模排名第一的中金公司或将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中信建投目前有14个申报企业,其中11家的融资规模小于10亿,有3家企业的融资规模在10亿-20亿这一区间,按最大跟投额估计,中信建投目前最多需要准备超过5亿的资金跟投。中金公司申报企业数量并不多,仅有7家,是中信建投的一半,但中金公司有一单融资规模超过50亿的项目,一单融资规模在20亿-50亿区间的项目(48亿),其余项目的融资规模均在10亿以下,按照目前最大跟投额计算,中金也需要准备近5亿的资金。其中,4月16日晚间中金公司亮相上交所的项目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其融资金额高达105亿,跟投金额直接超过2亿元。其次则是市场关注的跟投持股的锁定期。《业务指引》明确,跟投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期限长于除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外的其他发行前股东所持股份。对此,前述券商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于券商来说,两年的锁定期不算长不算短,但从持有时间来说,足以从利益层面对券商形成约束。”“保荐机构是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跟投,但还承担了核查把关责任。因此其锁定期应长于一般战略投资者,短于实际控制人的锁定期,三类主体的限售期应保持一定间隔,以形成义务的有效区分。”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另外,由于证券公司的跟投并非主动投资,且对资本金形成了一定占用,因此预计股份解禁后会尽快减持股份。在此情况下,如果将限售期定为上市当年及其后一个或两个完整会计年度,则每年初会出现大量跟投股票的集中解禁,对二级市场造成明显冲击。”增资应对跟投值得关注的是,《业务指引》规定,保荐机构参与跟投主体须是旗下另类子公司。至于为何要选择另类投资子公司,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监管层处了解到,核心原因是只有另类投资子公司投资的资金来源完全为自有资金,以其为实施主体符合相关要求。规则明确,粮草也要跟上。记者获悉,目前多家券商的子公司都在增资以应对跟投一事,包括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等券商都在积极向子公司输送炮弹。此前,根据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张芳测算,科创板试行保荐机构“跟投”制度,考验券商投行与直投业务的综合能力。她预计,2019年科创板公司IPO融资规模约为665亿元,券商子公司参与配售的比例约为2%-5%,取中位数3.5%,则券商跟投规模约为23.28亿元。日前,国泰君安证券审议通过了《关于提请审议公司向国泰君安证裕投资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其中提到,为补充公司全资子公司国泰君安证裕投资有限公司的资本金和营运资金,积极把握科创板机遇,进一步发挥其协同构筑公司买方生态布局的作用,同意向国泰君安证裕投资有限公司增资20亿元人民币。中信建投证券近期表示,将对中信建投投资有限公司增资人民币15亿元。此外,国金证券在3月底向董事会提交了《关于审议向国金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而第一创业证券拟将全资子公司深圳第一创业创新资本注册资本增加18亿元至人民币30亿元。也有券商在近期火线“补短板”,新设另类投资子公司。据统计,目前境内共98家保荐机构,其中59家已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记者了解,余下的多家保荐机构也正在抓紧申请设立。如南京证券在3月底通过了《关于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的议案》,拟以自有资金5亿元,设立另类投资全资子公司。浙商证券近期也准备出资10亿元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不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同一些券商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各家券商均较为谨慎对待跟投一事,并不会拿出太多资金跟投,另一方面,项目的数量也将在前期直接制约券商的跟投规模。华中地区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小券商前期可能想多投一点钱也有难度,对于多数券商来说,近两年可能也没多少项目过会。”...
摘要:在口碑崩塌、竞争加剧、变现困难等重压下,头部婚恋平台均高开低走。2015年12月,百合网全资子公司收购世纪佳缘;2017年11月,珍爱网控制权被太盟亚洲资本收购;2018年5月,百合网作价40亿出让70%股权。至此,婚恋网站市场份额占比超65%的三大平台悉数易主。“所有女性都曾幻想过穿上婚纱的那一刻,所有男性都曾期待过被戒指套上的那只左手。婚姻、恋爱,是永不过时的热门话题。但婚恋社交赛道并不受资本关注。据铅笔道不完全统计,已获融资的婚恋社交项目共有72个,公开披露的融资额达千万以上的项目有13个,去年获投的项目仅有2个。在珍爱网、百合网、世纪佳缘三大平台相继高开低走后,婚恋社交市场开始遇冷,所幸近期扎堆的婚恋综艺又让新生项目顺势而起。有别以往,一线城市的老大难问题不再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下沉的三四线城市,开始“受宠”。有创业者认为,传统的“红娘”平台已渐离纯线上产品,开始偏向一对一相亲的“猎头模式”,且抓不住有着极强婚恋需求的90后年轻用户,直面诈骗信任危机。由此,新生的社交力量相继涌现。他将机会总结为三点:有趣、高效、品牌。多样化的恋爱机制,可让用户拥有更强的沉浸感;精准匹配婚恋数据,可大幅缩短时间成本,提升配对成功率;在大众对传统婚恋平台抱持怀疑态度时,建立让其认可为正经恋爱平台的品牌。婚恋社交赛道的空白市场,或将是资本蓄势待发的注口。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传统婚恋平台抓不住年轻群体“北京女生,86年2月,身高162,本科香港理工大学……择偶条件:年龄在29~40岁之间,身高172以上,硕士以上学历且在美国东部工作。”这是一则被钉在天坛公园的“招亲贴”。类似的小广告在各个公园随处可见,被优秀“耽误”婚恋的大龄青年比比皆是,愈演愈烈的单身潮让婚恋平台成了强需求产品。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人士已达2.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3%,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的人口总和。但以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为首的婚恋社交平台,早已不能切合当代85后、90后的婚恋观。有用户直言,在相亲网站不被骗,已经成为比“找到真爱”更紧迫的事了。杭州有一小伙,曾在世纪佳缘交了10800元会员费,平台方给其介绍了一位父亲为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北大毕业生。认识仅3天,他就为女孩花了近3万,于是持着怀疑态度调查。在得知女方为带着两个孩子的离异母亲,且以大专学历冒充北大学生时,他状告世纪佳缘涉嫌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2月25日,世纪佳缘在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确认相亲女性提供虚假信息,决定对其提起诉讼,并按3倍合同金对该先生进行补偿。而此前满城风雨的“苏享茂翟欣欣事件”时至今日依旧没有下文,世纪佳缘未核实并披露翟欣欣曾有短暂婚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婚恋平台直面信任危机。无独有偶,搜狐财经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14日,21CN聚投诉共受理全国消费者关于珍爱网的有效投诉共2997件,位列婚恋交友行业第一,较2017年增长了85%。在口碑崩塌、竞争加剧、变现困难等重压下,头部婚恋平台均高开低走。2015年12月,百合网全资子公司收购世纪佳缘;2017年11月,珍爱网控制权被太盟亚洲资本收购;2018年5月,百合网作价40亿出让70%股权。至此,婚恋网站市场份额占比超65%的三大平台悉数易主。自“线下相亲”成为主流模式起,婚恋网站就面临着巨额人力运维成本,因无法规模化盈利,会员费水涨船高,令不少大龄“问题”青年望而却步。艾瑞数据显示,中国网络婚恋交友用户主要集中于25~34岁人群,其中百合网和珍爱网分别占比58.8%和58.3%,世纪佳缘则达72.8%。在18~24岁的用户群中,用户占比最高的百合网仅为14.3%,90后年轻群体是潜在的市场增量。数据来源:艾瑞智云洞察,10万用户样本。随着短视频社交迅猛的DAU增势,为贴合年轻用户,珍爱网上线了直播、短视频等新型玩法。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传统婚恋平台会员费用虚高,依然无法解决大部分单身人群的真正需求。这些平台手握大部分有着婚恋需求的用户,但留存率不高,且多为替子女操办的父母。婚恋市场看似饱和,实则还未出现一个真正切合年轻需求群体与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平台。一笔拯救单身的生意有人说,婚姻就好比两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产、家庭、教育背景等是否门当户对,都是先决考察条件。毋庸置疑,每次“资产重组”都是市场中一笔潜在的生意。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网络婚恋交友行业规模已达49.9亿元,较上年增长24.9%;同时,网络婚恋渗透率升至49.1%。此外,走低的结婚率及高涨的离婚率也给行业创造了需求,结婚率从2010年的9.3‰降至2018年的7.3‰,离婚率由2010年的2.0‰升至2018年的2.7‰。大环境下,虽婚恋行业市场广阔,但珍爱网、百合佳缘的双寡头局面已经形成。据悉,珍爱网目前拥有直营店68家,遍布全国41城,90后单身用户占比达43%。从事婚恋八字测算的创业者梅骏骑认为,与业内头部玩家抗衡并不是以卵击石,而是差异化竞争。“就像京东起步时淘宝已经做得很大了,由于它的产品定位与淘宝不一样,很快脱颖而出。淘宝中存在不少假冒伪劣产品,京东注重品质,假一罚十,以自营模式把讲究品质的用户吸引走了。”即便珍爱网于春节期间连续7天霸屏App Store社交下载类排行榜第三位,其营收仍不容乐观。据德奥通航公告显示,珍爱网2015年和2016年的营收额为6.84亿元、10.51亿元,分别亏损1.42亿元、1.25亿元;2017年1~5月营收额为6.04亿元,净利润0.62亿元,勉强扭亏为盈。再观百合网,则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通过大额融资刚改善业绩,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就跌至-6569.54万元,开始由盈转亏。由此,觊觎婚恋市场的玩家们有了趁虚而入的时机。“恋爱圈”创始人姜宁和“有一对象”创始人欧建丰皆在去年入局,前者定位于女性主导的两性恋爱社交,后者定位于年轻群体的交互及情感培养,二者都更为注重用户的恋爱过程,不强求结果。姜宁透露,产品目前有20多万用户,日活达2~3万,男女比例为3:4,平均每周有10%的增长。其同名的抖音帐号,运营2个多月有近100万粉丝,约获取了1500万点赞,还有几十万条评论。欧建丰也表示,“有一对象”约有13万用户,付费用户的转化率近10%,会员费在60~500元间,月营收约为10万元。而梅骏骑的“绝配伴侣”也已累积了4余万用户。数据表明,婚恋产品并不乏需求人群。由于接踵而至的诈骗案持续发酵,大众对整个婚恋市场的认可度极低,但这也成为了新兴婚恋社交产品杀入的切口。婚恋市场等待掘金者在天眼查上搜索“婚恋”,显示有8249家相关公司,近一年内成立的有971家,遍布全国各大城小镇,婚恋市场热度不减。据铅笔道不完全统计,婚恋社交赛道已获融资的项目共有72个,公开披露的融资额达千万以上的项目有13个,去年更新融资进度的项目仅有2个。或许受到头部玩家的并购影响,婚恋行业似乎不受资本青睐。但于刚起步的创业者们而言,这是绝佳的布阵时机。公开披露的融资额达千万以上的项目。姜宁认为,珍爱网、百合网已渐离纯线上产品,开始偏向一对一的“猎头模式”。他想囊获的不仅是一线城市的高端人群,更具野心紧抓下沉城市的需求用户。低线城市有着更为庞大的适龄未婚人群,且他们的需求简单而明确,以结果为导向。在欧建丰看来,三四线城市单身男女的婚恋需求与先前并无二致,随着婚恋渠道的递增,自主权更多了,但也因此导致试错的次数变多。“三四线城市的需求一直都是最大最深的,只是需要一种新的方式去扭转。”他则认为,一二线城市的单身人群交友需求大于婚恋需求,而三四线城市的单身人群婚恋需求大于交友需求。“如今下沉城市里的年轻人恋爱结婚,多依赖传统的亲友介绍方式。婚恋需求是持续性的强刚需,但目前市面上还未出现可以较好解决这个需求的线上产品。”在姜宁眼中,三四线城市的机会巨大,只要找准产品的氛围与调性定位,进一步满足用户的婚恋需求,得到信赖,便能度过信任难关。让线上恋爱变得靠谱,提高用户的接受程度,成为婚恋行业必须面对的棘手考验。“就像网购和线上教育,起初质疑它是否可靠、是否是骗子的人众多,只要打磨好产品,接受它的人慢慢就多了。”用户需要培育,需要“被教育”。姜宁在这张产品考卷中列了三点答案:一是更为有趣,在玩法上新奇,设计多样化的恋爱机制,让用户拥有更强的沉浸感;二是更为高效,将收集到的婚恋数据精准推荐给与之相匹配的用户,缩短时间成本,提升配对成功率;三是建立品牌,与现有的其他产品区分,让用户认可其为一个正经的恋爱平台。自《非诚勿扰》经历火爆又沉寂后,年初一众综艺重拾“婚恋”话题,再寻收视路径。《心动的信号》邀来杨超越助阵,《我家那闺女》演变为婚恋介绍所,《恋梦空间》《女儿们的恋爱》《遇见你真好》《新相亲大会》《中国新相亲》排着长队。各式催婚综艺频出,显露了当前大众市场的需求信号。2019年,垂直社交野蛮生长,刚冒头的婚恋社交产品,正酝酿着一场市占率争夺战。小而美的婚恋市场,也一直等待着慧眼识珠的掘金者。...
一枚小小的“螺丝钉”,利润空间之大令人咋舌。种一颗牙到底花多少钱合适?“我跑了6家医院和民营口腔医院,被搞得一头雾水,从几千元到几万元的都有,”4月13日,在北京口腔医院准备种植牙的52岁的房旭东对经济观察报记者感叹,“还是打消念头吧。”房旭东所言或许代表了很多牙疾患者的心声。“一口牙一辆宝马”的戏言,反映着种植牙行业的暴利。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家公立口腔医院和民营口腔医院时发现,这些机构给出的单颗种植牙价格范围区别较大,有的6000多元,贵的超过30000元。翻阅各家口腔机构的价目表不难发现,在植牙的费用里,“种植体”是大头。更重要的是,这种形似“螺丝钉”的纯钛种植体,目前只能进口,成为很多牙疾患者被说服支付高昂费用的理由。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标价万元的进口种植体,出厂价几乎只有千把块。种植体只是很多口腔医疗器械设备耗材高利润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进货渠道及自身机构成本的不同,不同口腔机构种植牙的利润差异也非常大。但整体而言,种植牙高利润的背后既有流通环节的加价,也有口腔治疗机构将运营成本和技术服务成本通过医疗器械的转嫁。近年来口腔医疗市场成为快速成长的一片蓝海,利润高,投资回报高,回报周期短等特点,也引来各路资本的追逐。其中种植牙业务更是领涨口腔行业,尽管目前国内种植牙市场的渗透率还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由于未来市场空间大,利润高,以致种植牙成为各口腔医院的主打项目。口腔龙头企业通策医疗(SH.600763)3月28日发布的2018年度报告显示,企业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增长53.34%,净利润率21%;公司营业收入15.46亿元,其中种植医疗服务2.32亿元,同比增长39.7%。近几年来该企业各项指标都一直处于稳增态势。通策医疗、拜博口腔等快速成长的企业,也正是口腔行业高速发展的缩影。天价种植牙记者在一家民营口腔医院发现,单颗种植牙5000元到6000元的价格,只是店内最低的种植体价格,而口腔医院实际会建议患者使用价格高端的种植体,称质量更有保证。据悉,目前在中国市场流通的有十多种种植体,多是从外国进口。其中瑞士、瑞典、德国、韩国种植体分别盘踞着高中低端市场,但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口腔医院的售价也有差别。北京拜博口腔医院总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店内瑞士ITI(现名为Strau-mann)、瑞典Astra、瑞典Nobel的种植体为高端价位,“种植体+基台”的价格分别在12800元到23900元不等,单个种植体价格在6800元到17900元不等;中端价位是ICK、Camlog等德国品牌的种植体,“种植体+基台”的价格在9980元到11800元不等,单个种植体价格在4000元到5800元不等;韩国Dentium(登腾)种植体是低端价位,“种植体+基台”的价格是8800元,单个种植体的价格是5800元。同样是瑞士ITI(现名为Strau-mann)种植体,在北京固德金冠口腔门诊部的价格区间却是16800元到20000元;瑞典Astra种植体的价格区间却是18000元到20000元。在北京口腔医院,一位医生向记者表示,种植牙的价格区间是15000元到25000元,医院没有韩国品牌种植体,而是以德国和瑞士的高端产品为主。德国Bego的价格为7000元到8000元左右,瑞士ITI(现名为Straumann)的价格为10000元到12000元左右,同样也都只是“种植体+基台”的价格。牙冠均是进口,分烤瓷和全瓷两种,价格分别为3000多元、5600元左右。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单独支付价格为300多元的CT费以及麻醉费。“医保只能报销CT和麻醉的费用,而主要的种植等医疗费用不参与医保报销。”该医生说。种植体和基台还不是植牙者需要购买的全部植牙原料,他们还要根据材质的不同选择价格不同的牙冠,如上述拜博工作人员称,其牙冠价格从3000多元、6000多元、8000多元不等。除此之外,一些口腔机构特别是大多公立口腔医院还会单独收取CT、麻醉、手术、器械以及术后种植体保养等费用。韩国种植体厂商——登腾(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该公司上海区销售人员安泰经向记者表示,韩国登腾种植体的公司直销价格是700多元,公司会直销到一些地区城市的口腔医疗机构,不在直销列表范围内的城市区域则通过代理经销的方式销售。纽百特(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华南区销售主管邓冬云告诉记者,韩国纽百特种植体的销售价格是1000元左右。上海华景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朱经理向记者透露,公司销售的瑞士ITI(现名为Straumann)种植体型号不同价格也不同,平均销售价格2000元;瑞典Nobel种植体均价则1500元以上;登腾等韩国品牌的种植体最低价600元左右。“厂家通常不直接与口腔医院或诊所产生交易,只通过代理商和经销商销售,中间会加价或连带一些服务,但目前利润不多。”朱经理表示。北京口腔医学会民营口腔医疗分会主任委员程铮向记者表示,韩国企业的销售模式是以直销为主,是为了减少成本。而多数其他种植体企业都是通过代理经销的模式,即“厂家—经销商—口腔医院或口腔诊所”,但不至于层层代理。经销商将种植体卖给口腔机构的同时,还有连带培训等服务,民营口腔医院和诊所们需要这些服务。“代理经销商还存在给口腔机构返利等情况。”在北京经营过个体口腔诊所,又在民营口腔机构从事治疗的于医生告诉记者。由此看,一枚小小的“螺丝钉”,利润空间之大令人咋舌。成长的烦恼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称,去除人工成本和医疗器械的成本,植牙很大程度属于暴利,特别是一些民营口腔医疗机构不受价格管控。在几位口腔医院领域的人士看来,仅仅这么看待种植牙的成本链条不够全面。因为,国内多数口腔机构的价目表,没有列出医生的人力成本、器械设备成本与折旧费等,但这些成本很高。比如,医疗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器械的耗材,如麻药、漱口水、放射线、植骨(如有需要)、刀片、缝线等都有成本。上述口腔医院人士称,多数时候口腔医院和诊所不明确表达这些费用很大程度是为了便于医患沟通。除此之外,还有门店选址租赁及水电费等经营成本都会计入其中。一位医生告诉记者,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口腔医疗机构还实现不了运营成本和技术服务性成本费用的明码标价,只能通过植体等医疗服务项目转嫁给消费者。记者从国内多家上市及挂牌口腔机构发布的数据观察到,以2017年为例,口腔医疗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约95%到100%;口腔医疗服务平均毛利率40%到50%;与此同时,行业人工费用率亦高达35%到45%。口腔行业仍然是一门赚钱的生意。据鲸准研究院发布的《2018医疗健康行业大报告》显示,在专科医院中,口腔医院利润率高达12.5%,高于整形外科医院的11.3%,仅次于眼科医院14.7%排名第二。与此同时,口腔医院人力成本占收入比例高达44.3%,位居所有医院首位。据《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口腔就诊数据及市场的估算,2018年中国口腔服务行业规模约1035亿元到1215亿元。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口腔医疗市场以每年250亿元左右的速度增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口腔机构在不断加速进行业务拓展。2017年到2018年,口腔行业融资事件达11起,融资超35亿元。据不完全工商数据统计,2017年到2018年中国民营口腔机构的数量由47033家增长至54479家(仅指在工商有注册登记的数量,市场中民营口腔机构数量超过8万家),新增7746家。种植牙等口腔医疗服务业务已经成为驱动民营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业务支柱。从价格来看,种植牙的价格要远高于其他口腔医疗服务项目。以口腔龙头企业A股上市公司通策医疗为例,种植牙领跑各业务板块,是其业务增长的重要来源。目前,整个口腔产业已经建立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以“设备、耗材供应商+信息化服务+终端服务”为体系的产业链。其中上游为口腔医疗设备制造、口腔耗材、医用药品;中游为口腔信息化软件供应商或平台;下游为口腔医院、口腔医疗服务机构、诊所等。口腔行业基础生态已经形成,但业态模式未定。在整条产业链中,各参与方也在不断寻找业务的边界,业态的探索从未停止。中华口腔医学会副秘书长韩亮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口腔市场的暴利问题不是由市场供需造成的,是由采购体系模式造成,也就是由所谓的招标、流通环节推高的。而且由于服务和技术无法从价格上体现,无奈转而通过医疗器械、药品价格反映出来,只能让最终的结果越来越贵。《2018口腔行业白皮书》指出,口腔医疗行业的上游企业开始突围,将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盈利增长点。未来上游企业向服务端发展,在种植牙、正畸领域,部分耗材厂商已经慢慢形成了影响力,利用自身设备及耗材的成本优势,整合多方行业资源,开始往诊所经营和医疗服务领域渗透。...
(原标题:50天内2次提醒!证监会再度表态严打场外配资!非法平台具备三个特征,重点提到的"贝格富"是何来头)50天,证监会2次在晚间答记者问,都和场外配资相关。证监会发布答记者问,最新回应对场外配资的态度。近日证券时报报道了场外配资平台海南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疑似跑路一事,证监会16日晚间表示已关注到相关报道,并在第一时间组织核查,经查,海南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不具备经营证券业务资质。证监会表示,高度关注资本市场场外配资情况,坚定不移地打击违法违规的场外配资行为,坚决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资本市场正常秩序,并提醒投资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远离场外配资,以免遭受财产损失。如因参与场外配资被骗,请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深夜提醒投资者,远离场外配资证监会深夜表示,高度关注资本市场场外配资情况,坚定不移地打击违法违规的场外配资行为,坚决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资本市场正常秩序。并提醒广大投资者,所谓的场外配资平台均不具备经营证券业务资质,有的涉嫌从事非法证券业务活动,有的甚至采用“虚拟盘”等方式涉嫌从事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请广大投资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远离场外配资,以免遭受财产损失。如因参与场外配资被骗,请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在谈及本报报道的配资平台海南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疑似跑路一事时,证监会表示,已关注到相关报道,并在第一时间组织核查。经查,海南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不具备经营证券业务资质。目前,公安机关已经接到多名投资者报案,反映海南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以场外配资为名实施诈骗。证监会将密切关注案件进展情况,积极配合案件查处,严惩不法分子。海南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为何方神圣?谈及这次答记者问的主角,海南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4月12日证券时报就进行了报道,当时场外配资平台海南贝格富疑似跑路,交易软件无法登陆,网站关闭,客服无人应答,至少数百位投资人本金被埋。这家配资平台,和其他线上平台相比手续费较低,如说10万本金,配资8倍杠杆,利息只要8000元/月。网站的宣传语为:国内公认最大实盘配资平台。里面还写道:贝格富股票配资平台与美国华尔街著名投资大师PeterLynch旗下投资团队洽谈3年共同出巨资创办,贝格富前身是已有16年历史的配资公司。天眼查显示,海南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3日,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人民币,江俊为最大股东,出资3000万元,持股比例为60%,另一大股东为庄宇航,出资2000万元,持股40%。根据“12345海口智慧联动平台”反馈的情况显示,2019年4月10日起,海口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高新区派出所接到全国各地群众电话举报称:其通过海南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配资平台投资理财,现网站无法进入,客服人员也无法联系到的情況,怀疑该公司涉嫌诈骗。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后,高新区派出所立即向开发区分局领导报告,分局领导高度重视,指令高新区派出所及开发区分局刑警大队对海南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查,经民警初查,海南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为海市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A楼5层,但实际不在该地址办公。经开发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调查核实,海南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涉嫌诈骗一案,河南省禹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已于2019年3月20日立案侦查,该公司账户已经被河南省禹州市公安局冻结。证监会屡次提醒场外配资风险随着行情的好转,违法违规的场外配资有所露头。今年3月中旬,监管层召集部分券商召开有关规范信息系统外部接入、防范场外配资风险的专题会议,有监管人士提出,要深刻反思并吸取2015年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的教训,证券公司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要勤勉尽责,外部接入要严格规范,排查风险,营业部及从业人员不得为场外配资提供便利。为了清理配资,证监会在2015年发布了多项举措,受《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等监管规则的约束,当年通过券商和第三方的接口已被切断,利用程序化交易、分仓系统账户进入市场的场外配资资金大幅减少,当前场外配资多是通过自然人开立的账户吸引中小投资者资金,金额小且分散,与4年前的高杠杆、大量的场外资金入场相比,资金量难以形成规模。从规范市场秩序、防患于未然的角度出发,监管层自2月份开始就紧盯场外配资情况,从就重启券商交易接口向市场征求意见,在规则制定层面引量化活水,同时截配资乱流,到呼吁投资者理性投资,防范投资风险,要求各证券公司严格执行经纪业务及融资融券客户适当性管理,加强异常交易监控,认真做好技术系统安全,再到各地方证监局召开座谈会了解场外配资情况,强化经营机构增强合规风控意识等,监管层有意通过规则制定、客户适当性管理、机构勤勉尽责、投资者教育等方式堵住场外配资进入市场的路径。50天前,2月25日,证监会同样在晚间以答记者问的形式,针对市场反映近日场外配资有所抬头,可能加大投资者交易风险的情况,证监会作出了回应。证监会表示,注意到近期有关场外配资的报道增多。对此,证监会密切关注,指导有关方面依法加强对交易的全过程监管。各证券公司要严格执行经纪业务及融资融券客户适当性管理,加强异常交易监控,认真做好技术系统安全防护。同时,也希望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防范投资风险。今年以来沪市涨幅超30%,深成指涨超41.7%,创业板涨超35.76%,股市的回暖让融资客们跃跃欲试,高杠杆的场外配资开始招揽“生意”,配资公司通过电话营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软件、邮箱群发、财经网站广告页、自媒体等多种渠道向普通投资者介绍配资业务。市场的稳定健康,需要市场参与各方来共同维护,投资者也要提高风险意识。与券商的融资业务比较,开通券商的融资融券业务需要不低于50万的个人资产,杠杆为1倍,而民间配资则没有硬性资金指标要求,杠杆1~10倍甚至更高,对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度也没有预判,只要有开通股票账户,在配资门槛低到100元起步时,几乎任何人都能参与配资,存在的风险极大,加之账户需要由投资者和配资公司共同掌握,账户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由于配资机构并非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合法机构,没有内控、风控和外部监督,因而游离在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与个人投资者风险承受力明显不匹配,投资者需自觉远离。今年证监会的重点任务中也提到,要精准做好包括场外配资、股票质押等在内的重点领域风险处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在最新的一集《我和我的经纪人》中,艺人乔欣主动去找经纪人杨天真,提出解约。很多观众说,没想到明星在经纪人面前的态度那么谨小慎微,甚至唯唯诺诺,“还以为明星是经纪人的老板呢!”我同事漂亮说。经纪人也不是万能的。白宇因为一部电视剧,从默默无闻到爆红,他的经纪人琪仔工作量骤增,经验不足处理不了,压力大到去机场的路上哭鼻子。当然,还有活在热搜里的那些经纪人:年薪百万、和明星谈恋爱、权力大到能指挥宇宙。经纪人,实在是谜一样的存在,但今天,我们打算把部分经纪人的秘密撕开给你看。我们找来了三位。他们是:小O,34岁,入行四年,带过一线女明星。Cindy,30岁,入行一年,刚签下第一个艺人,事无巨细为艺人安排一切。袁哥,2009年做经纪人,做了6年后创业。给很多一线明星、老牌戏骨做过经纪人。一、做经纪人可以赚大钱吗?小O:现在能挣 24-30万年薪,还有绩效。我入行四年了,原来干媒体干了六年,当时从月薪4000挣到一万,差不多到头了。跟媒体比,经纪人年薪24-30万算翻倍了,而且带项目有分红。但这个行业差值很大,头部经纪人赚到年入百万也不是不可能。这钱看着多,花销也不小:出去谈事需要钱,一天开三个会起码三杯咖啡;晚上跟人喝酒谈事要钱,还不能去太吵档次太低的酒吧,在静吧一杯酒就得快一百;买大牌需要钱,不是虚荣,而是艺人去品牌活动,为表示对品牌的尊重,经纪人起码得有一件单品。不过买大牌我们有省钱的经验:跟随艺人去时装周时,品牌会给七、八折的优惠,买包最值,花几万块买、能背好久,包跟衣服比起来贬值慢。买完还能去机场退税,又省一笔。Cindy:每个月一万不到吧。我入行一年多,带的艺人是从微博发现的,一个没有演艺经验的新人。这个发掘方法,就是你们理解的“星探”。艺人没工作,我就没钱。前不久艺人拍宣传照还是我自己求摄影师朋友免费拍的,有时没法免费,就只能自己贴钱呗。之前我是做财务的,如果毕业一直干财务,干到今年第十年,月薪能到两万了吧。出来做经纪人本来想发展更好,谁想到现在还不如干财务。前一阵我替明星去见投资人,必须得穿好点,为了省钱,我去品牌店看好合适的衣服,去淘宝找代购。代购也要上万,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我就分成12期来支付,三件衣服一共两万多,要还一年。袁哥:2009年那会,我一个月赚6000到一万。我干过房产中介,带过模特队,因为想找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就去干了经纪人。没我想象得多,一个月6000到一万。现在我去创业当CEO了,挣得比当经纪人多。二、出现明星黑料,经纪人如何危机公关?小O:第一步,找艺人确认。因为艺人平时想什么、干什么,不可能完全告诉经纪人。然后看黑料的性质,如果是吸毒这类触犯法律的,团队没法控制,艺人要自己承担,去牢里忏悔。如果是其他,看具体问题,有的需要承认错误,子虚乌有的黑料不回应比较好。袁哥:我没遇见过,如果我的艺人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肯定是不回答的,一定要回应的话,就是承担呗。危机公关,就是停止事件的分享传播。三、遇到过影视圈的潜规则吗?小O:早年是说潜规则,现在也还是会有。潜规则也不是演艺圈专供,但如今,也有很多人做了“价值交换”,没有逼不得已,是选择而已,别赖行业。有人愿意走捷径,别做了就说被逼无奈。不过踩低捧高很常见。举个例子,一个剧组里有新人和大咖,碰到风气不好的剧组,不把新人当人看,给新人排凌晨三四点的场,等了一整天,结果大牌不来了,导演说不拍了。新人回到酒店十一点了,刚卸完妆,导演说大牌又来了,还得回片场。最后收工,新人回去都要凌晨两点了,但第二天给排的戏还是凌晨四点的。袁哥:必要的应酬嘛,饭局、酒局很常见,出入娱乐场所确实要多一些。四、明星过的生活,经纪人也过同样的生活吗?袁哥:光鲜亮丽的仅仅只有头部经纪人,不超过10个。遇到开机仪式,经纪人永远是穿得最土的,因为摄影师是去拍明星的,你光鲜亮丽的是要抢谁的风头?小O:风光都是明星的。明星参加时装周、走红毯,越风光的时候经纪人越累。手机里十几个微信群不停地亮红点、有人@你,哪个回慢了都不合适。收工回家还得收邮件,后半夜才能爬上床。有时候睡前还得看剧本,写一个分析的意见,再让艺人看。我当经纪人之后就开始吃保健品,维生素、鱼油、护肝药,不喝酒也得吃,晚睡伤肝。跟组也累,我这辈子所有的抗寒经验都是在剧组获得的。最贵的大鹅羽绒服要买,这钱不能省,羽绒服外面再套军大衣,片场没地方坐,裹成球只能蹲在小马扎上,没戏就裹着军大衣去墙角躲风。早饭去打粥,路远点的,端回来上面都带冰碴子了。什么经纪人?看起来就是个盲流。经纪人还得24小时保持警惕。有一天我跟艺人在剧组候场时闲聊,突然看见艺人别着麦,检查发现麦还处在收音状态,当时就吓出一身汗,立马回忆刚才都说过什么。幸好只是闲聊最近行程,但那几天我看到录音的老师都绕着走。Cindy:我现在还没体会过。因为我签的艺人是新人,我就跟她妈似的。艺人在北京住的房子都是我找的。我每天早上七点打电话叫她起床,监督她在家上早课,一般是练台词和锻炼身体,练完她在微信上跟我打卡。监督完她学习,下午我就开始坐地铁出门投简历。在北京,有剧组驻扎的地方我都去过,望京漂HOME酒店,酒仙桥的星城国际,朝阳区的各大影视公司等等。和我一起投简历的,都是刚大学毕业的小姑娘,我是传媒大学毕业的三十多岁的姐姐,脸上有点挂不住。投完简历到家都十一点多了。我那出租屋很小,十平米,被拒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放空一会,然后就开始想怎么能喂饱我家艺人。第二天面对艺人还得笑呵呵。导演一天会见很多人,不理人是经常的。我受委屈没事,有一次我带着艺人去,导演当着我俩的面,粗暴地说“这戏不行啊”,我担心艺人自信心受挫,挺难受。不管是明星还是经纪人,前面几年都会很苦,艺人要相信自己一定能红,作为她的经纪人,你要比艺人还相信,她能红。五、明星胖了,经纪人督促减肥吗?小O:明星哪怕只胖了一点点,上镜都会很明显。经纪人没发现,导演也会督促的。六、经常被粉丝骂,经纪人觉得委屈吗?小O:我经常逛豆瓣和微博,有时会看其他粉丝控诉经纪人的微博,那种九宫格,每张图都特长,上面用红色标粗字体,一条条说经纪人不管艺人,艺人权益没到位,我家哥哥好无辜啊。别傻了,大家醒醒吧!当然我肯定理解粉丝的爱护之心,但现在信息这么透明,艺人被坑一次有可能,如果你感觉艺人次次都被坑,那艺人是知情的。至于骂到自己经纪团队头上,我看过,不生气,因为我知道真相。骂的对,就去解决,不是真的,骂呗。Cindy:这个我还真没经验,我们家艺人还没火。七、明星会和经纪人做朋友吗?小O:初期带新人,会成为朋友的可能性比较大。经纪人一开始像产品经理,工作内容是怎么把艺人打造成一款成功的产品,当艺人进入发展期之后,和经纪人的关系像同事或者合作伙伴一样,两个人共同奋斗。艺人一般会比经纪人成长得快,后期艺人变成老板,他主导你。这就是看谁进步得快。但作为经纪人,我们很难判断艺人的精神状态。因为你没法跟艺人感同身受,不能想象这辈子有这么多人喜欢你,这么多人无缘无故地骂你。我们能做的,就只是把工作安排好。袁哥:类似于客户关系吧。首先艺人很忙,能见到的也就是剧组和见面会。他们去外地拍戏,我们也会安排好一切,比如太冷的地方寄暖宝宝、蚊子多的地方寄驱蚊剂。这些就是我们的工作,要为艺人想到一切。我和艺人私下接触不多,连和明星的合照都没有。八、艺人红不红,经纪人怎么判断?小O:如果经纪团队工作量锐减,你还能不知道?Cindy:等哪天别人递剧本给我,说明我的艺人红了。九、明星会找经纪人谈恋爱吗?小O:有可能,毕竟身边没有别人。Cindy:没想过,在大城市大家对于一份感情都不会太专注,谈恋爱其实也没有安全感,就没有太去想。袁哥:明星和经纪人谈恋爱很常见啊,但是我个人很抵触。十、有过不做经纪人的念头吗?小O:我过了三十岁就开始困惑,经纪人的未来在哪里?我在这个圈子里待了四年,听过不少例子:一个经纪人把新人带起来了,花费好多年,最后拆伙了。现在中国明星和经纪人的合作,是依托于人品,合同捆不住任何人,对于艺人、经纪人、经纪团队都是这样。这让我很缺乏安全感。再加上工作超负荷运转,我经常会想“我他X到底在干什么”,负面情绪到达顶点就会困惑,我到底要不要继续干。虽然有抱怨,有疑惑,但我还是挺喜欢这份职业的。它让我保持着与时代的同步,没把自己的人生越过越窄。袁哥:我是已经离职了。主要原因就是遇到职业瓶颈期了,经纪人后期可以转制片、统筹,但这要走的路太长了,可能还要花十年的时间。而当时经纪人琐碎的工作,让我比较烦。说得不恰当,感觉自己已经碰到了职业的天花板,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就离职出来,自己做了。结语有一年春节的热搜是这样的:董子健给经纪团队发七位数年终奖。听了以后真羡慕啊,我问的这些经纪人朋友也跟我说:真羡慕啊。在任何行业,达到顶端都不容易,你需要克服世界,更要克服自己。每一份光鲜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苦,每一种“妖魔化”背后,也一定有被曲解的真实。他们没什么不一样。截止到发稿时,我得知,Cindy四处投简历,跑了三个月,终于为艺人签下第一部戏,是一部网络大电影中的小角色,几乎也没有片酬,但还是很兴奋,终于有戏拍了。小O最近遇到了对表演非常有热情的小朋友,说俗点,“我觉得她谈到表演时,眼里都有光,照得我也年轻了。”希望在奋斗的你,有机会和成功相逢,始终和梦想相伴。...
周二优信集团两度熔断,股价一度跌超50%至1.44美元,最终收跌36%,至1.95美元。J Capital Research分析师Anne Stevenson-Yang认为,优信将汽车销量夸大了至多40%。在与经销商、前高管和竞争对手的销售人员交谈后,这位分析师认为,优信“基本上是一个汽车分类广告网站”,列出多个网站免费提供的汽车。此外,Anne Stevenson-Yang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告诉投资者,优信的财务报表“显示出惊人的债务水平,使该公司面临倒闭的风险”。Anne Stevenson-Yang称,由于该公司“非常不诚实”,她不知道如何对该股估值。她建议,投资者应该“争先恐后地退出”。而就在去年年底,阿里巴巴与优信达成战略合作,此后股价从不足3美元一度升破10美元。去年12月,优信集团与淘宝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在二手车B2C、B2B、金融及整合供应链方面,展开战略合作,共建二手车在线交易商城。当时,优信集团创始人兼CEO戴琨表示,近年来,国民对二手车消费热情越来越高,特别是大量位于三四线地区的用户,在线购买二手车的需求更为迫切。优信在二手车垂直领域的专业能力,将成为阿里生态体系的有益补充。淘宝总裁蒋凡也强调,在过去七年的时间里,优信打造了二手车行业超级供应链系统,接入阿里的超级流量入口之后,一定会产生“化学反应”。上月,优信公布财报显示,优信2018年第四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11.367亿元(约合1.656亿美元),同比增长61.6%;2018年全年总营收为人民币33.154亿元(约合4.831亿美元),同比增长69.9%;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2018年全年调整后净亏损为人民币16.713亿元(约合2.435亿美元),与去年相比,净亏损同比下降1.4%。2018年第四季度,优信2C成交车辆16.8万辆,同比增长93.6%;2C交易收入3.2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63.2%。第四季度毛利率增长至68.9%,刷新优信上市以来单季毛利率的纪录。2018年全年优信整体GMV超550亿元,整体成交量超80万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9.9%至33.2亿元元,全年毛利率达到65.6%。优信第四季度2B交易车辆7.2万辆,同比下降37.1%;2B交易收入1.46亿,同比下降16.4%。2B业务被外界视为优信的高毛利业务,其佣金比例约为2C的三倍,但从增长情况看,2B业务在交易量和收入贡献连续下滑。...
摘要:汉堡王的广告里,那些自称是皇堡 20 年粉丝的人感叹,吃不出来这肉是「假」的。不管听没听过人造肉,最近这个概念开始走向了主流。两周前,汉堡王在美国推出了人造肉新品「不可能皇堡」(Impossible Whopper),外观看不出任何区别,只是真的一点牛肉都没放。「这他*是牛肉吧。」「不,没有他*的牛肉。」汉堡王的广告里,那些自称是皇堡 20 年粉丝的人感叹,吃不出来这肉是「假」的。这中间的人造肉肉饼,来自加州红木城的初创公司 Impossible Foods。材料全是大豆,还有从大豆根部提取的红色血红质。它不仅让肉饼看着像真肉,闻着像煎肉,一口咬下去,还有嚼肉的劲儿,甚至跟半熟牛肉饼一样,还流着红色血水。这期合作现在美国圣路易斯市的 59 家汉堡王启动,如果顺利,它将会在一两年间成为汉堡王全美 7200 家门店的固定菜单。还不知道人造肉是什么,突然美国人就吃起来了这不是第一个在菜单里加上人造肉选择的全球连锁了。麦当劳最近两天也是尴尬,因为汉堡王最近的新闻。Twitter 上开启了 1.6 万美国人吐槽,要求增加在美国餐厅的菜单里加入素食的选项。2017 年,麦当劳其实上线了素肉汉堡 McVegan,不过只有芬兰、瑞典还有美国芝加哥总部的店里测试。▲ 麦当劳在芬兰推出的 McVegan,中间是大豆和蘑菇做成的「肉饼」在它之前,White Castle 和卡乐星两家美国快餐连锁也推出了人造肉版本汉堡,后者是跟美国另外一家人造肉公司 BeyondMeat 合作,肯德基计划今年在英国推出素食炸鸡新品。▲ 卡乐星和 BeyondMeat 联手推出的 Beyond Burger就这么一两年间,「人造动物替代食品」在美国走入主流。从 2015 年开始,食品领域成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之外的新投资热点。从李嘉诚、比尔盖茨到 KPMG,全球的资本开始盯上了食品产业。人造蜂蜜、人造鸡胸肉、素食牛奶,人造蛋黄酱、人造虾,植物人造肉等人类「改造食物」也因为拿到了大量的融资,加速了产品研发上市。而上述提到的 Impossible Foods 和 BeyondMeat 是拿钱最多的两大公司,不仅拿下累计 5 亿和 1 亿美元的投资,后者今年准备在纽交所上市。根据 BeyondMeat 提供的招股书看来,从 2016 年开始在美国超市大规模铺货以来,2017 年已经卖出了 3620 万美元的人造肉。无论用植物蛋白合成的新肉,还是在实验室用牛羊鸡细胞「繁殖」的实验室肉,怎么制造新肉,人造肉公司都以食品行业新「一站式救世主」角色出现:「吃人造肉味道跟真肉差不多,但对人健康更好,对动物更好,同时也是对地球环境未来更友好的选择。」这听起来有点「too good to be true」,但是:人们为什么要放弃吃真正的肉而选择人工合成的肉类?这么多家人造肉,都一样吗?好吃吗?贵吗?这些人造肉制造者只是找了一个新花样赚钱吗?国内已经好几百年制造「素肉」,这些新的「科学制造」食品有更加优越吗?在把人造肉塞到嘴里大口咀嚼之前,花一点点时间了解这些想要改变你吃肉方式的人,以及这些炫酷的新科技,也许是对我们脑子和肚子更负责的选择。密苏里牛仔、斯坦福老学究和荷兰实验室的环保主义大冒险事实上,「人造肉」是个非常中文的词汇。在英文语境里,更多人称之为「清洁肉」,比起传统动物养殖更干净的意思,而「清洁肉」有两条支线剧情,第一条是用植物骗过你的味觉,第二条是,从实验室长真肉。全球最大的两家人造肉公司 Beyond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 都是走的第一条路。BeyondMeat 的创始人伊森·布朗(Ethan Brown)是个从小在密苏里州农场长大的「牛仔」,他连公司的 logo 都改成了带着帽子的牛。在一个早期采访中,他透露自己从小就看着鸡鸭鹅猪长大,童年里最好的朋友除了人还有农场里的一只猪,因为感情太好,家里一直不舍得宰。18 岁的时候成为素食者,也主要是因为这件事。如果不是两位环保学家 Robert Goodland 和 Jeff Anhang 的论文,估计伊森·布朗现在还在琢磨他的本职专业——燃料电池工程。2009 年,伊森·布朗在这篇论文中看到了自己专业的局限性:51%的温室气体排放并不来自于汽车和发电厂,而是来自于肉类屠宰和生产业。继续往下讲故事之前,我们必须讲清楚的是,51% 这个数字目前还存争议。如果根据美国公共健康领域最权威的大学 John Hoking 给出的数据,动物肉类制品占了温室气体排放的 17%-34%。伊森·布朗觉得,肉不过就是氨基酸、脂肪、水、微量元素和碳水化合物的组合,这些东西植物界也有,不一定要用到动物的,只要做起来吃起来像,不就可以吸引人来买了。于是伊森·布朗决定改行,他找到了密苏里州的谢富弘博士,后者是个台湾旅美学者,已经研究植物蛋白重组十多年了,还拿到了美国政府的研究资助。这听起来很玄乎,所谓植物蛋白重组,真的跟我们常吃的素肉的制作流程很像——通过碾磨,捣碎,浸泡,挤压,加酶等,诱导大豆、小麦蛋白质形状变质,本来大豆蛋白质往往是球状的,通过加温加压,表现得像纤维状的动物蛋白质。▲ 这是 BeyondMeat 肉饼按压的过程花了 3 年时间,他们 2012 年开始把第一款素鸡肉条产品上市了。它外观看着像是美国沙拉店里买的鸡胸肉条,谢富弘还很聪明地在这假鸡肉条上烙了褐色的烧烤印,让他看起来更像是刚刚烙好的真肉一样。如果用手撕开,这款鸡肉条看起来很像广东人爱吃的「手撕鸡」。吃起来也像,不过没有皮,而且吃起来口感比较硬,像是熟过头的手撕鸡。在伊森·布朗还捣鼓燃料电池的时候,美国西边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帕德里克·布朗(Patrick O. Brown)已经研究了 2 年人造肉了。他是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教授,研究了 25 年的基因和细胞工程,本来就很喜欢做学术,没有什么心思从商。但一次学术休假中,他开始往后整理职业生涯,想了这么一个问题:都做这么多年研究了,世界上还有什么大难题,自己可以尽力帮点小忙的?跟伊森·布朗一样,他也是个环保主义者。看了几篇论文,他发现动物养殖、屠宰和加工成食品的这个行业,比起采矿、建筑等任何工业,都更破坏地球的环境。休完假回来,他马上就决定了,从斯坦福辞职,现在就做商业计划书,拿钱。很巧,他家就在加州红木城,开车 5 分钟旁边就是风险投资一条街了。跟汉堡王合作的 Impossible Foods 就是这么来的。产品逻辑跟 BeyondMeat 的「手撕鸡」差不多,不过 Impossible Foods 一开始就在做牛肉饼——因为帕德里克·布朗自己是个牛肉汉堡爱好者。除了上述说的,将大豆蛋白重新加工组合的过程,帕德里克·布朗还在大豆根部找到了一种特殊材料:Heme(血红质),我们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也是因为血红蛋白里的这种物质。他把这种红色加到自己做的素肉饼里,看起来就很像是真的牛肉碎肉饼了。在一个哈佛的演讲中,布朗透露的激进的想法「要把动物制品从整个食品加工行业中去除。」他说,如果 VC 不接受他做这生意首先是为了改变环境问题,那么钱他也不想拿。「这是个大的环境问题,我改变了它的话,它同时也是大商机,这两者一点都不冲突。」帕德里克·布朗说,他的目标是,让以后的小朋友一边吃人造肉汉堡,一边跟自己的父辈感叹「wow,你们原来的汉堡都是动物肉做的?太惊人了!」两个科学和工程学背景的创业者,思考肉的方式都极其相似:吃肉到底是吃的什么呢?「不过就是一些带有特殊口感的蛋白质组合,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吃植物蛋白质的组合,要养牛养猪鸡鸭鹅,让它们过得不好,造成这么多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然后再来吃肉?」帕德里克·布朗说。跟这两位担心动物的创业者想法不同,马克·波斯特(Mark Post)走了另外一条支线——实验室造肉。如果说上面两位布朗都在做「假肉」骗过人的味蕾,马克·波斯特是动真格的。2013 年,他在活动在伦敦办了一个「实验室养殖肉发布会」,让大厨 Richard McGeown 煎了这价值 25 万欧元的人造牛肉汉堡,两位美食评论家 Hanni Ruetzler 和 Josh Schonwald 品尝,台下 200 个记者只能看着拍照。这个项目最早是 2005 年开始,荷兰政府做了 4 年「人工养殖肉」的学术资助,当时埃因霍温技术大学的兼职教授的马克·波斯特中途接手了这个项目,项目资助结束了之后,他还在自己研究。▲这是马克·波斯特用的培养皿,人造肉的肌肉细胞就是这么长出来的2011 年,Google 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家族基金会注意到了这个新项目,并且愿意提供后续研究和活动的成本,这也有了刚刚这场人造肉发布会。「确实像肉,只是没那么多汁。」2013 年,两位英国的美食评论家们给出这样的反馈。不是像,是真的。在实验室产肉,具体是这样做的——第一步,先从活牛上收获肌肉组织。然后,对肌肉细胞进行解剖,分割和培养,肌肉组织里有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而马克·波斯特主要工作,是让肌肉细胞进行繁殖,让表面积增大,一个肌细胞中,可能长出一万亿个肌肉细胞。然后,细胞在肌管中合并,用于产生肌肉组织。也因为这场发布会,马克·波斯特被称为是「养殖肉第一人」,他也在这次之后,成立了 Mosa Meat 公司。但最近几年,Mosa Meat 的声势并没有他在美国的竞争对手 Memphis Meat 公司这么大。这家已经拿了将近 2000 万美元融资的美国公司,同样也做实验室养殖肉,并且正在快速的降低成本,它的原始肉价一磅 1.8 万美元,但到 2018 年 1 月,该公司的成本已降至每磅 2400 美元。该公司还声称,与肉类生产企业相比,它只使用 1% 的土地和 1% 的水。2021 年,Memphis Meat 将实验室产的鸡肉和鸭肉送到超市里卖。更有「效率」,最终会更便宜,但不一定更健康?「养一整只鸡就为了吃鸡胸或鸡翅是我们应该逃离的荒谬,我们应该在培养皿里只培育可食用部分。」1932 年,丘吉尔号召人们拥抱科学,并且预测未来 50 年科技发展的时候,写下了这句话。现在,这成了人造肉公司最爱引用的逻辑。无论是 BeyondMeat、Impossible Foods、Mosa Meat 还是其他从事海鲜、禽类人造肉研发的公司,似乎在「商业和地球未来」的利益吻合的制高点上站的很稳。2025 年全球人口预计 80 亿,到 2050 年,人口将会接近 100 亿。目前,全球 60% 的粮食作物要用来养殖牲畜——也就是猪、羊、牛。虽然肉类价格目前看起来并不高,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把环境成本算进去:而平均来说,我们需要 1000kg 净水生产 1 kg 粮食,所以理论上,生产 1kg 牛肉需要消耗超过 7000kg 净水。BeyondMeat CEO 伊森·布朗最爱引用的数据是 51%,生产、养殖这些肉食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的占比。这个数据目前仍有争议,但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给出的数据,最少有 23% 的温室气体来自肉类生产,而牛的屁(对,你没看错)占了全球甲烷排放的 41%,甲烷也是温室气体的另外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到 2050 年,重肉的饮食方式只能养活 30-40 亿人,重植物的饮食方式 95-100 亿人。更不用说工业化养殖被诟病已久的问题——养殖场密集暗无天日的环境让动物生存的非常糟糕,动物本身的健康状况堪忧(不仅是从动物福利的角度讲),也就是我们嘴里吃的肉营养价值和安全打折。「跟传统的肉类生产厂商不同,我们欢迎任何人来看、拍摄我们的工厂。我们相信他们看完会对这样的未来更有信心。」伊森·布朗在不同的演讲和采访中说过好几次。他们还把自己工厂的内部视频放到了 YouTube 上。所以如果人造肉取代集约化农业作为行业标准,对环境的好处将是巨大的。而且理论上,只用植物生产的肉,技术和产能提高后,价格也会比「真肉」更廉价。比起去火星建立下一个人类文明,人造肉运动听起来像是一剂来得更快的药,可以缓解人类眼前的紧迫挑战。▲ 图片来自 CB Insights,ifanr 做了中文翻译但这些新产品目前还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因为说白了,无论是什么食物,多么环境友好,人们做购买决定的因素不外乎这几个:价格、好吃程度、方便购买程度、食品安全。对于「实验室养殖肉」如 Mosa Meat、Memphis Meat 等公司来说,至少有好几年的时间价格居高不下。即使是植物肉如 Beyond Meat 新研发的牛肉饼,目前价格也在 11-12 美元,也比美国一般超市的牛肉要贵一些。贵还不是最大挑战,健康和安全问题才是。就这次 Impossible Foods 和汉堡王合作的皇堡,就有 630 卡路里,而牛肉汉堡包含 660 卡路里。为了增味,植物版本其实比与牛肉版本相比下了更多的盐,含有 1,240 毫克盐,含有 980 毫克钠。Impossible Foods 之前还因为他们最特色「血红质」翻了车。2017 年 7 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公布了一份文件,称 Impossible Foods 里面的用来给人造肉上色的亚铁血红素,可能是潜在的过敏原。而李嘉诚投资的人造蛋公司 JUST 也出现过问题。▲ 图片来自彭博社,记者在质疑 JUST 怎么给硅谷售卖了一个虚假的未来2017 年,他们有员工质疑公司还没有实现大规模量产人造蛋黄酱,但因为拿了投资也铺了渠道,为了快速达到产能,按照印刷在产品外包装的原料表来操作。至于实验室培养肉,尽管因为太贵还没进入市场,但根据农业研究机构 New Harvest 早前透露:培养组织要使用胎牛血清,与其他动物产品一样,批次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供应不稳定,也有污染的可能性,要非常注意安全和过敏问题。离「天然」越来越远的未来「我们不是要教人们吃什么,我们只是想给人们提供一个新的选择。」担心人造肉会有「说教感」因此反效果,伊森·布朗一直都很注意自己的用词。伊森·布朗和马克·波斯特等创业者相信,人们会越来越意识到「吃」带来的全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但从 10 年的维度来看又如何呢?根据国际食物信息组织的统计,尽管 70% 的称自己「愿意」为了气候变化的影响调整饮食方式。但实际上,这么多年来,人们考虑购买食物因素里,第一位的依然是「口味」,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在中国,情况也差不多。根据联合国 2013 年的统计,中国平均每人每年食用肉、蛋、奶等动物制品总和是 130-140kg,大约每天 770g 左右,这个数据还在增长。不仅是我们,全球来看也这样。对比 1961 年,从全球范围看,人类人均年吃肉量从 1961 年的 39 斤,增长到现在的 87 斤。尽管《柳叶刀》推荐的量是每天 79 克肉食,大概是一副扑克牌这么大。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也许更容易被人感知到的,是文化、记忆……也就是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在美国,吃肉还跟「男子气概」这个文化因素结合在一起在吃这件事情上,我们人,也是动物。但正如过去几十年的食品工业一样,代表着最新科技学的人造肉公司相信,口味与饮食习惯是可以被教育的,尽管这批最新的食物长得没那么天然。人造肉的主流化,也许是个开启「食物意识」思考的契机:因为工业化养殖,全球化物流、跨国公司和科技实验室,我们可能很难像过去一样,回到那个直接从土地到餐桌的简单食物系统了。▲ 这是哥斯达尼加的咖啡种植场,你每天喝的星巴克咖啡,就是这些农民们的生计其实这件事,早在有薯片、汉堡和咖啡的时代就是如此,只不过现在更加凸显了。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我们每天三餐吃的食物,喝的咖啡,能影响世界另外一端千万农户的生计、工厂的规模和污染。尽管无法回到传统的食物系统,但如果对每次消费和食物选择更有意识,通过科技获取更多的了解,从食物的生产、配送、烹调、消费再到环境代价和影响。我们也许能迈进人与土地、食物和世界的新关系未来——不只是好吃,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在吃什么。知识胶囊:1. 约翰普金斯线上课程:美国食品系统概论:从公共卫生的观点出发这门 Coursera 课程很简单的讲述了美国食物系统是怎样变成:「大规模集约式农业、工业生产食物、重肉、浪费多」的现状,同时还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会让美国人肥胖和糖尿病几率高企。中国真的需要走一次美国人走的路吗?2.《吃的美德》看科技看够了吗?有机就是好?就应该吃本地的食物?来看看关于吃和科技背后,我们应该怎样遵循一套前后合理的道德和生活逻辑。3.《盐糖脂》食品工业怎么用这三种原料,让你欲罢不能?也许我们未来的肉食也要转给食品工业「创造」,提前看看可能的风险吧。...
近年来,伴随国内实体经济进入下行阶段,以高净值客户为主体的LP面临着投资组合调整以及资金流动性的需求。此外,资管新规的出台也使得银行的资金无法再以结构化的形式进入股权投资中,因此目前众多私募股权基金正面临着募资困难即“断供”的严峻挑战;同时,很多股权基金成立于市场高点,面对资本寒冬中大幅下降企业估值,一些LP不得不低价转让基金份额即“断腕”。“断供”从“断供”角度来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过去一年经历了什么?他们如何看待未来行业走势?“‘断供’是去年到现在为止整个行业面对的最大难题。过去一年,甚至到现在的一段时间,上游的水源出现了极大的问题,最大的一个挑战可能就是资管新规。过去虽然募资难,但我们都知道没有哪个时候募资是容易的,但是去年所有的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搞到钱了吗?’,都有种冰冻的感觉。”在4月12日举办的“展恒第二届引导基金发展论坛”上,信中利资本集团联合执行总裁、高级合伙人陈丹对过去一年遭遇的“断供”问题感受颇深。陈丹从私募股权机构的资金来源进一步分析指出,在资管新规下,资金最大来源方银行“断供”,对PE/VC产生的冲击不容小觑;而保险资金、政府资金近年来也受相关因素影响,致进入股权投资中的资金规模下降;其他诸如来自第三方机构的资金,受去年P2P行业“爆雷潮”等影响,个人投资者不再相信第三方机构推荐产品,以致PE的产品也受到波及,后半年资金募集相当困难。在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形成了去年整个行业的“寒冬”。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寒冬”下,部分机构开始改变“打法”。“‘断供’之后,我们只能去开源,开拓新的投资策略、产品策略,以解决当时的问题。去年的情况是投资往两头移,一头是早期投资,依托于整个团队早期的项目,早期布局,用时间换空间;另外一头是IPO企业。”金沙江资本董事总经理邢丽喆强调,同时通过投资地图的一系列方式布局我们能覆盖的行业和赛道,增强各个合伙人的强跟投限制,合伙人要对自己的项目负责才能保证LP的收益。“断腕”从“断腕”角度看,在面临退出难等问题时,机构又如何应对?是否存在新的机会?展恒R基金合伙人高岩表示,一些具备长远眼光的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布局PE二级市场。“成规模的、专业的从事国内股权份额(R基金,Relay fund)交易开发和研究的机构也在稳步推进。每年通过R基金退出的规模在200亿左右,远远低于按照2%的市场渗透率和8万亿的市场规模所计算出来的正常份额转让需求,因此未来这一领域将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谈到国内股权基金份额交易市场的实践,展恒董事长闫振杰在分享实际经验时认为,相比较于新成立的股权投资基金,转让来的股权份额有着更短的投资时间、更高的投资收益和更低的盲池风险等诸多优势。但是,该领域也充满挑战,比如信息不对称,定价及估值难度大,LP认可程度低,GP的配合度等问题都影响了股权基金份额交易市场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份额接收方应至少采取3种估值方式,关注GP的业绩背景及治理结构、交易结构的法律风险,倾向每只基金至少参与两只或以上的子基金的份额转让投资。与此同时,今年科创板的落地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退出来说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PE、VC的从业者,科创板是乐见其成的一件事情,对我们来讲,多了一个退出通道,多了一个流动性很好的市场。”陈丹说,自己对科创板的态度是谨慎乐观。提及科创板投资的尽调重点,久友资本董事长、首席管理合伙人李阳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科创板强调核心技术,所以对技术来源、技术领先性和壁垒(要属于世界前沿科技,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技术保护(知识产权布局)、技术应用(产品/业务/市场)等方面在尽调中会着重关注;二是首次实行注册制,退市制度和追责制度较严格,所以会更关注对创始团队背景的尽调,关注团队过往经历和周围人的评价,同时科技型企业最重要的也是人才,看重创始团队对自己的创业项目是否有足够的激情和百分之百的投入,另外还有团队的稳定性、协调性以及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