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连续亏损的*ST昌鱼(600275.SH)日前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鄂州大鹏畜禽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大鹏畜禽”)99.9%股权,以1.0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霍尔果斯融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转让完成后,*ST昌鱼将获得投资溢价收益4293万元。 常年游走在退市边缘的*ST昌鱼为保壳而突击出售资产的做法并非首次,而这样的上市公司也远不止*ST昌鱼一家。每逢年末,一些上市公司便使出全身解数,通过重组、变卖资产、会计调整等花样百出的方式调节利润,有些交易甚至还涉及关联交易,这也让交易的真实性打上了一个问号。而交易目的则大多为规避戴帽(ST)或保壳续命。 证监会已注意到上述问题,发言人常德鹏日前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强化对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进行利润调节行为的监管力度。此外,交易所正在研究完善退市财务类指标,优化退市制度,促进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充分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功能。 有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的表态可能是为了完善退市制度,“对于年末进行利润突击调节的上市公司现在要加大业绩调节成本,还原上市公司真实财务情况,这些将为后续进一步探讨完善退市制度打下基础”。 多方业内人士认为,应从三点突破解决“退市难”:打开IPO大门、堵住壳资源买卖、取消暂停上市等缓冲环节。 利润调节方式花样百出 为了规避戴帽或保壳续命,上市公司的业绩调整“大法”可谓五花八门,一石数鸟的资产甩卖、会计调整扮靓业绩等在A股早已司空见惯,*ST昌鱼、海虹控股(000503.SZ)等多家公司均有此嫌疑。 自从上市后,*ST昌鱼多次游走在退市、扭亏的边缘。数据显示,2004年,该公司净亏损6200余万元,2006年到2007年,又连续两年亏损,徘徊在退市边缘。此后,到了2012年、2013年,该公司净利润再次为-512万元、-3906万元,可2014年却突然实现净利润576万元,随后的2015年、2016年再次出现亏损。 巧合的是,该公司2014年实现盈利的方式和日前的公告如出一辙,同样是出售资产。2014年12月,该公司将全资子公司三山湖渔业开发有限公司、鄂州市武昌鱼出口基地渔业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北京华普馨园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普馨园”),从中获利约3100万元,从而扭亏为盈,避免了暂停上市的命运。 不少上市公司出售资产扭亏,都是通过关联交易实现,*ST昌鱼2014年出售资产亦是如此。根据当时披露,华普馨园的实际控制人翦英海,同时也是*ST昌鱼的实际控制人。此外,*ST沈机(000410.SZ)、*ST万里当前出售资产的接盘方,均是相关公司关联方。这一定程度上也让交易真实性存疑。 与*ST昌鱼一样,*ST沈机出售资产,不仅是为了保壳,还试图实现甩包袱的目的。*ST沈机10月28日公告称,将所持子公司中捷机床、进出口公司、加拿大公司等三家公司100%股权,以及所属分支机构机床一厂等全部资产、负债出售给沈机集团,而交易作价仅为1元。 2015年、2016年持续亏损的情况下,*ST沈机今年前三季度亏损幅度还在扩大。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ST沈机净利润亏损额为7.82亿元,扣非后亏损7.85亿元。而前两个年度,该公司分别巨亏6.4亿元、14亿元。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累计亏损已高达28.3亿元。 在此背景下,拟出售资产已成为*ST沈机的沉重负担。数据显示,上述拟转让资产评估值约为70亿元,总负债评估值则为71亿元,处于资不抵债状态。 除了ST公司,其他上市公司也通过出售资产调节利润,因控股股东“仲裁式”卖壳,广受市场关注的同洲电子(002052.SZ)就是如此。2014年、2016年,同洲电子巨亏4.16亿元、6.1亿元,2017年前三个季度,亦亏损2836万元,只有2015年盈利6713万元。 2014年亏损之后,同洲电子就不断甩卖资产。2015年12月,该公司将持有的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同洲信息港有限公司9.0243%、51%股份转让,交易作价2050万元、2900万元。2017年4月,该公司又以1.5亿元的价格,转让共青城猎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7.05%股权。根据披露信息,前两个被甩卖的资产在2015年前11个月、2014年均处于亏损状态。 用会计手段调整业绩,使得财务报表部分数据 “看起来很美”,这个招数在上市公司内部并不少见,但因此重新追溯调整后便出现业绩大幅缩水。 “有序进退” 常态化 日前有迹象表明,对于上市公司年尾突击调节利润的行为,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强化。 “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进行利润调节,会导致企业财务报告无法真实、完整地反映公司报告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常德鹏日前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如果上市公司利用缺乏商业实质的资产出售、突击性债务重组等特定交易制造利润,通过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人为价值量调整等方式操纵利润,甚至配合二级市场炒作,会严重损害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常德鹏表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真实完整、客观公允的财务信息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基础;上市公司应充分认识依法合规披露财务信息、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意义,切实履行依法合规进行财务信息披露的义务,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披露规则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地反映公司报告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一位资深基金经理表示:“监管层的表态可能是基于完善退市制度的角度去考虑,对于年末进行利润突击调节的上市公司现在要加大业绩调节成本,还原上市公司真实财务情况,这些将为后续进一步探讨完善退市制度打下基础。” 业内人士认为,退市制度一旦优化,那些常年依靠财技等手段侥幸逃过戴帽、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绩差股今后多数将现出原形。 以高度依赖年末业绩“保命”的ST类股票为例,每到年尾,为了避免退市,*ST和ST股都会各显身手,通过重组、变卖资产、会计调整等方式扭亏为盈,而市场投资者也押注博弈“乌鸡变凤凰”。以Wind概念板块中的ST概念指数行情看,2016年末至2017年一季度前,该概念指数有一轮上涨行情,但此后便一路走向下坡行情,并震荡盘整。 常德鹏表示,交易所将聚焦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进行利润调节行为,加大“刨根问底”式问询力度,强化与二级市场交易核查的监管联动;证监局将视情况开展现场检查,发现违法违规情况,依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达到立案标准的,坚决启动立案稽查程序。 证监会近4年每年都会发布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其中2015年度和2016年度的报告均分析指出,部分上市公司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向市场传递这些方面的监管标准,引导上市公司切实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并按有关监管安排处理存在违反会计准则和内控规范要求的上市公司;针对会计准则具体规范不明确、实务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加强调研,推动准则制定部门制定指引。 事实上,监管层已多次强调要推进退市制度常态化。在7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上,证监会公布下半年工作要点,退市改革成为一大具体落点,下一步要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 上述基金经理表示,未来退市的口子应该会放大,目前监管层正在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未来对业绩造假等方面的惩治力度会加大,从而做到“有序进退”常态化。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芸芸众生,被电视剧中高风险理财和高利贷广告 “忽悠” 潜移默化,网贷平台和高利贷平台们借助电视剧和电视台又一场 “带血” 的饕餮之宴,而这些被高风险理财和高利贷忽悠的 “社会大众 / 菜鸟” 们,在被 “忽悠” 的道路上何去何从?E租宝等电视广告惨痛教训历历在目!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10家网贷平台参与《猎场》广告植入。 近日,电视剧《猎场》新进开播,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多次亮相。 据了解,《猎场》与互联网金融的交融不仅停于此。准备潜心研读商业的胡歌,也开启了对金融的探秘与互联网金融的学习。而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忙着冲在流量的最前方,包围《猎场》,抢占最佳广告位置。 10余家网贷包围《猎场》 当前,视频网站频频联手互联网金融平台,玩起新花样。热门电视剧、网剧、网络综艺等IP均被投资理财或借贷广告占领。 此前,也有超过16部影视剧出现互联网金融平台广告,涉及平台10余家。而《猎场》一部电视剧则已经超过之前总数,参与《猎场》广告植入的平台已超过10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0家网贷平台参与《猎场》广告植入,分别是拍拍贷、掌众财富、宜信普惠、网利宝、小赢理财、麦子金服财富、海融易、爱钱进、麻袋理财与信和大金融等。 拍拍贷与爱钱进等网贷平台广告植入以创意中插等形式出现,而掌众财富等选择结合播放平台合作原创贴与对话引导提示将广告等融入电视剧中。 《猎场》剧中人物定制情景为网贷平台推广,也已经屡见不鲜。以《猎场》为例,郑秋冬前女友罗伊人等人结合场景适时为植入拍拍贷等平台。此外,网剧《春风十里不如你》中插“小剧场”植入PPmoney;《河神》、《楚乔传》和《醉玲珑》等多部热播剧中也植入了向上金服相关广告;网剧《白夜追凶》中出现了爱钱进的身影;《司马懿只大军师联盟》、《欢乐颂2》等也纷纷呈现悟空理财等相关植入。 有业内人士表示,具体的植入费用需要考虑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类型、档次等诸多因素。目前,由电视剧原班人马演广告,在电视剧里面中插播出的创意广告,报价一般在150万元/条-200万元/条。 而冠名费一般和平台及剧目相关,网络视频上的热剧报价在千万元级(费用包含了前贴片等资源);压屏条的热剧报价在15万元/个-20万元/个,且起售数量有要求。 芸芸众生,被电视剧中高风险理财和高利贷广告 “忽悠” 潜移默化,网贷平台和高利贷平台们借助电视剧和电视台又一场 “带血” 的饕餮之宴,而这些被高风险理财和高利贷忽悠的 “社会大众 / 菜鸟” 们,在被 “忽悠” 的道路上何去何从?E租宝等电视广告惨痛教训历历在目! ...
解码“南下北上”资金 互联互通之下,“南下北上” 资金正平分秋色。2017年以来,港股持续走强,恒生指数前10个月累计上涨近30%,其中内地资金强势挺进,愈来愈多的南下资金涌入港股市场。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中资还远非港股主角,内资关于港股的炒作并非主流现象。另外,今年以来,外资和北上资金对新兴市场的配置需求对 A 股价值投资风格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北上资金配置最多的前五个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家电、非银金融、电子和医药生物。其中,大消费板块(食品饮料、家电和医药生物)最受青睐。 招商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白海峰认为,在港股市场,中资还远非主角。南下资金一定要注意国际成熟市场的原则和标准,才能更加适应这个市场。 恒生指数2017年以来已经上涨了超30%,完胜其他主要市场股指,港股大牛市的呼声日渐浓厚。 热烈氛围之下,部分港股中资股在港IPO引发的上涨潮也备受瞩目,上市不足一周的阅文集团(00772.HK),近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诸如阅文集团这样受爆炒的众多港股中资股的狂欢背后,中资扮演的是何种角色?愈来愈多的南下资金,又是否会加重港股的炒作氛围? 阅文集团跌破百元关 上市首日大涨86%,创下港股十年来最火IPO纪录的阅文集团目前已走出三连阴。 11月13日,阅文集团开盘后迅速跳水,盘中最大跌幅逾6%。截至收盘,阅文集团股价下跌3.83%,报价96.55港元,跌破百元股价大关。当日其成交额为15.75亿港元,收盘时市值为875.1亿港元。 不过,尽管阅文集团连收三阴,但相对于上市首日的涨幅而言,这样的下跌程度并不足畏。与其55港元的发行价相比,当前其股价涨幅仍高达75.55%。 网络文学前景被看好,是此次阅文集团受到资金爆炒的原因之一,腾讯系的背景,则是其吸引资本注意力的重要加持项。那么,股价冲高回落,是否意味着前期的暴涨有虚高的成分? 对此,华南一位港股基金经理分析指出,“我觉得阅文集团上市后的飙涨不完全是虚高,主要在于投资人对腾讯流量的估值溢价。如果看港股整体的打新收益率,其实并不高,若参与全部新股打新甚至可能是负收益。前段时间上市后大幅高开的众安在线(06060.HK)也是因为有BAT背景才受到资金关注,这些股票背后都有股东的估值溢价在里面,更多还是看重股东的背景,以及平台和流量的优势,并不存在盲目的炒作。” 不过,亦有机构人士认为,阅文集团短期存在股价回落的可能。中金国瑞基金投资总监李洋昇表示,“阅文集团受资金追捧的原因除其本身是由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整合形成外,还跟腾讯控股有关。腾讯股价一直上行使得其相关资产估值也水涨船高。虚高是存在的,因此后续恐有短期回落压力。” 事实上,前述众安在线(06060.HK)近期已经出现连续回调。9月28日上市的众安在线在10月9日达到最高值97.8港元后,股价就开启了下跌之势,截至11月13日其最新收盘价为77.95港元,较最高值下降了20.3%,不过较其59.7港元的发行价仍有30.57%的涨幅。 深圳一位私募副总经理指出,诸如阅文集团这类票受到资金的爆炒,还和港股市场当前的环境有关,但泡沫化如若积累也会有破灭的时候。 他表示,“现在香港是牛市,在大牛市里,任何股票都可能被炒起来,如果是优质资产就更会受到资金的爆炒。但归根结底企业本身的基本面是最重要的。” 泡沫化炒作难持久 中金分析师王汉锋等报告称,互联互通下港股通上周日均净买入金额38亿港元,创下年内新高,几乎是年迄今均值的3倍。其中,腾讯与金融股仍是内地投资者上周首选。 无论是阅文集团,抑或是众安在线,事实上很多中资股目前在香港市场的受关注程度都非常高,市值也屡创新高。但另一方面,今年掀起的港股科技股做空潮中,部分中资股也成为被攻击的目标,亦有内地公司股价在疯狂飙高后惨遭腰斩。 这背后,内地资金是否是引发中资股爆炒的主导者?A股市场炒作之风又是否会对港股市场造成影响? 对此,深圳一位受访机构人士指出,“内地部分企业在港上市后,短期估值迅速走高,从资金的角度来看,内地散户投资者借道港股通参与炒作或是原因之一。不过对于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港股市场,缺乏业绩支撑的泡沫估值也容易诱发做空风险。虽然正常,但AH两市参股投资结构不同、交易机制不一样,参与估值高企的公司需在业绩线明确的前提下布局,追涨杀跌不利于在港股市场获得稳健收益。” 不少受访人士认为,内资关于港股的炒作并非主流现象,只是片面存在。另外,诸如阅文集团这样的标的,不仅仅是南下资金关注,股价的推高是全市场各种资金的行为。 李洋昇指出,“资金南下炒作港股的风气,2017年上半年一直存在。原因在于当时A股持续低迷,压力显现。现在随着A股权重蓝筹轮动上行,而且接近年底,获利了结的卖压会增加,短期资金再南下炒作的诉求应该趋缓。随着内资不断南下,港股市场的投资风格偏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大。港股市场毕竟是一个相对完善的资本市场。参与者多以机构为主,相对理性。个别股票会被炒作,但覆盖其它或使得整个投资风格偏好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可能性不大。 招商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白海峰亦认为,由于内地投资机构对港股中资股比较了解,且这类标的调研覆盖往往比较充分,同时很多港股中资股在AH股都有挂牌,存在一定折价,很多南下资金本身也已经买过这些标的同股同权的A股,因此内地资金对这类股票的关注度和持有度自然会比较高,投资也会相对活跃一些。 但白海峰认为,在港股市场,中资还远非主角。白海峰表示,“港股一直都有全世界的各种资金进行投资,目前更多的资金还是来自欧美国家,南下资金只是在最近一两年边际增长上显得比较快,实际上在香港市场的资金占比还是较低的。香港股市的投资主体并不是内地资金,所以炒作之风影响香港市场投资的风险并不大,因为香港主要还是机构投资者,以长期稳定的价值投资策略为主,新来的资金想做单纯的炒作,而对手都是价值投资者,是很难继续下去的。” 白海峰进一步补充道,“南下资金一定要注意国际成熟市场的原则和标准,才能更加适应这个市场。目前南下资金配置比例较多的还是一些低估值的大蓝筹,或是有业绩护城河的成长股,可能有部分资金流入一些香港仙股或是讲故事、炒概念的股票,但这并不是主流,未来也不会是主流。”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高通正式否决博通1300亿美元的收购为科技产业历史上规模最大并购战拉开了帷幕。未来数周内,一场“门口的野蛮人”式的激烈厮杀将在这两家芯片巨头之间展开。 11月6日,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的博通对高通提出以每股70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总价值为1300亿美元。 而不足一周后,纽约当地时间11月13日开市前,高通宣布,董事会一致否决了博通此前的高达1300亿美元的收购提案。 “董事会一致认为,博通的提议显然低估了高通公司在移动技术和未来发展前景方面的领先地位。”高通公司执行主席兼董事会主席保罗·雅各布表示。 高通的拒绝使得这场最大规模的收购案马上面临下一个环节:博通CEO Hock Tan在本月早些时候曾表示,如果高通拒绝,博通仍然有意进行恶意收购。根据路透社报道,在12月8日截止日期的来临之前,博通已经在物色新的高通管理层人选。 仅就交易价格而言,博通拟收购高通一案也成为半导体行业乃至整个科技产业历史上的最大并购案。若合并成功,新公司将成为仅次于英特尔和三星电子的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商。 高通正式拒绝后,狙击战已经正式拉开帷幕。博通将如何出招,是向管理层提高收购价格还是恶意收购,而高通将会采取除了毒丸防御、白骑士、双层股权、自残或哪些常用策略等成为本案最大的看点。 更为重要的是,在5G转型与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刻,这一芯片并购大案不但将定义未来科技反垄断问题,其对产业的格局塑造更将最终影响未来人们的科技生活。 恶意收购胜算几何? 估值是本次高通拒绝的主要理由之一。 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莫伦科夫认为,在半导体行业内,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更好地定位于移动、物联网、汽车、边缘计算和网络,高通有能力为股东创造显著的附加价值,“因为我们在这些吸引人的细分市场继续保持增长”,并引导向5G过渡。 高通方面表示,董事会和管理层很重视为高通股东创造价值。“经过与我们的财务和法律顾问进行全面的审查后,董事会得出结论认为,博通的提案大大低估了高通,并带来了严重的监管不确定性。” 根据此前路透社表示,博通方面在考虑通过增加债券融资等方式提高对高通报价的可能性。 在不排除协商提高价格的可能之外,恶意收购仍然是更大的一种可能。 恶意收购指收购公司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当事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并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权,成为大股东。 具体的收购方式包括直接向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发交易邀约(tender offer),以高价收购该企业的普通股股票,从而在小股东手中逐渐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从目前双方互不相让的架势来看,高通即将展开一次强烈的防御措施。这两大芯片巨头的精彩攻防即将拉开帷幕。 高通潜力不可小觑 市场普遍认为,博通之所以可以提出这样的收购,是因为高通在逐渐增加的监管压力和科技转型中相对落后。曾在3G时代一枝独秀的高通,到了4G时代优势不再;而在刚刚才开始布局的5G时代,高通还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在11月2日刚刚公布的上季度财报中,高通传统业务模式受到挑战,专利纠纷拖累业绩。11月2日,高通发布截止于9月24日第四财季的财报,营收同比下滑5%,至59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滑89%,至2亿美元。 从今年年初开始,苹果在美国、英国、中国相继对高通发起诉讼。随后,高通也在美国、德国、中国等地反诉苹果。 经营的困境显示在财务状况中,在博通对高通的收购提议中,包含250亿美元的净负债。 但在13日的收购提案拒绝中,高通仍然表示,在半导体行业内,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更好地定位于移动、物联网、汽车、边缘计算和网络,并将融合5G的演变。 尽管略逊于英伟达不断释放的芯片创新,但高通事实上得到了很多业界的认可。自动驾驶创新企业纵目科技创始人兼CEO唐锐表示,与英伟达等芯片相比,高通的芯片在能耗非常低的嵌入式平台上仍然可以完整地运用深度学习,实现了复杂的场景感知计算。 “未来只是单纯强调计算能力或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芯片不太可能成为汽车行业大规模应用的产品。但高通在手机端积累的产业化优势,类似高通820A,在一块电路板上集成了5G通信模块、神经网络处理引擎、GPS、DSRC、无线WiFi等诸多功能的芯片,是适应未来智能互联/自动驾驶汽车发展趋势的产品。” “毫无疑问,深度学习的尝试已经在服务器上尝试了多年,而深度学习在我们新的芯片的表现是目前产业的一个奇迹。”高通科技自动及辅助驾驶产品总监Anshuman Saxena此前美国消费电子展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高通的手机业务也继续获得青睐。在11月9日举行的中美企业家对话会上,参会的中美两国企业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其中,高通与小米、OPPO和vivo三家中国手机制造商签订了非约束性采购意向备忘录,将在今后三年向这三家手机制造商销售零部件,金额高达120亿美元。 而从博通来看,其提供的集成电路主要客户有谷歌、苹果等,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其营收已经超越高通,成为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全球第一名。 2017财年三季度,博通实现净利润5.07亿美元,环比增长4300万美元,同比去年同期的3.15亿美元的亏损,增长了8.22亿美元。 一旦合并,高通与博通旗下的业务2017年营收总和将达到510亿美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总和预计将达到230亿美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刚刚过去的 “双十一” 让网购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对很多消费者来说,选择在哪个店购物很多时候是以货品销量和顾客评价为参考,由此也产生了职业 “刷单” 或职业 “炒信” 这一行业。日前,顺德区法院审理了一宗职业 “炒信” 案,一名淘宝卖家彭某将自己委托的“刷单”方告上法庭,要求对方退还自己支付的 “刷单” 款。最终,法院判决彭某败诉,但被委托 “刷单” 一方也没有 “落好”,剩余的35万元 “刷单” 款最终被裁定收归国家所有。 41万元找人 “刷单” 遭 “违约” 彭某经营着电商平台的一家网店,为吸引顾客他委托方某找刷手 “刷单”,并将刷单所需货款共计41万元转至方某指定支付宝账户,再由方某安排“刷手”在彭某网店中购买商品并支付货款。不过,彭某将41万元转给方某后,方某并未按照约定完成刷单。 彭某说,2017年1月15日,双方签订还款协议,约定由被告方某分期向原告彭某退还上述款项,逾期则支付违约金。但协议签订后,方某仅支付了60000元,后未再支付任何款项。由于本案债务发生于方某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应为夫妻共同债务。因此,彭某起诉至顺德法院,要求方某及其妻子朱某(夫妻共同债务承担者)退还原告淘宝刷单货款本金并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认定的事实如下:彭某委托方某雇请“刷手”为其经营的网店“刷单”,以达成提高其经营网店的销量、信誉等。因未达到约定刷单效果,双方就偿还刷单款项事宜签订《还款协议》一份……原告自认被告于2017年3月14日、5月19日分别还款30000元,即目前尚有35万元未付。 法院:“刷单” 扰乱网购市场秩序 经过审理,顺德法院认为,“刷单”并不产生真实的交易,而是原被告通过恶意串通,由原告承担有关费用,再由被告雇请刷手,购买原告经营网店的商品,以达到提高原告经营网店的销量或信誉的目的。在网购交易平台上,消费者往往倾向于选择向销量高、信誉好的商家购买商品,这样选择通过“刷单”等不诚信的经营手段虚假提高自己销量、信誉的商家则会因此受益,而恪守公平、诚信、自愿、守信等公开市场准则的商家则会因此受到市场无情挤压,反而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劣币驱除良币”的互联网营销生态,严重扰乱了网购市场的公开竞争秩序。 法院还提到,“刷单”行为还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刷单”产生的成本必然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让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商家的“刷单”行为买单,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同时,“刷单”制造了商家不真实的销量、信誉,必然妨碍了消费者对商家销量、信誉等的正确选择和判断,也侵害了消费者对商家信誉等的合理知情权。 判决:没收35万元归国家所有 顺德法院认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原告委托被告刷单,并向被告支付刷单货款,应属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的行为,因此原、被告之间有关委托刷单的相关合同关系应为无效。原告依该所谓“合同”约定向被告支付货款应属不法给付。该不法给付,不应受到法律保护并得到司法权的救济。因此,法院的判决驳回了原告彭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网店卖家的“刷单钱”要不回来了,那剩下的35万元岂不是由被委托“刷单”的一方侵占?顺德法院在判决中分析,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原被告串通通过“刷单”获取不真实的商誉、销量,不但不应得到保护,还需受到惩罚,以阻吓同类意图萌生。因此,应施以收缴财产归国家所有的惩罚措施。 最终,顺德法院在出具民事判决书,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之外,还出具了民事制裁决定书,决定收缴被制裁人依无效民事行为取得的35万元归国家所有。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官网今日公布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乐信集团递交的IPO(首次公开招股)招股书。乐信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LX”;乐信此次拟融资5亿美元,承销商为高盛、美银美林、德银以及华兴资本。 招股书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乐信集团营收39.87亿(人民币,下同)。基于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息税前利润为3.89亿人民币。 ...
据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最新公示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及申请企业情况,截至11月9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538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448家,其中新三板企业占25.67%。业内人士指出,大型券商项目储备充足,资源优势明显。由于监管部门审核标准趋严,精选储备项目成为券商投行业务制胜的关键。 大型券商资源优势明显 证监会公开信息显示,截至11月9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538家,已过会31家,未过会507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448家,其中新三板企业占比25.67%。 中国证券报记者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数据统计发现,13家券商承接的IPO在审项目超过10个,其中仅两家是非上市券商。这13家券商的IPO在审项目共255个,占正常待审企业的50%以上。总体来看,大型券商的IPO储备项目较多,中小券商的项目整体较少。 分券商看,中信建投证券的IPO在审项目最多,共36家。紧随其后的是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分别为29家和28家。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以27个在审项目并列第四位。上述5家券商的IPO在审企业数量合计占总量的32.8%。此外,国金证券和中金公司承揽的IPO在审项目分别为18个和17个。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在各地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的拟上市企业达1398家。其中,招商证券目前辅导备案登记的项目最多,共76个;紧随其后的是广发证券,共72个;中信建投以70个名列第三。此外,国金证券、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兴业证券、国信证券和光大证券的辅导备案登记项目数量均超过40个。上述9家券商合计占据36.8%的市场份额。 山西证券分析师刘丽认为,大型券商在手的IPO项目储备充足,资源优势明显。国内大型企业大多已上市,IPO企业逐渐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监管部门审核标准趋严,精选储备项目成为券商投行业务制胜的关键。 天风证券分析师陆韵婷表示,不同券商对于投行项目的标准不同。大型券商的立项标准较高,它们的社会资源、品牌优势保证了大量的优质项目来源,因此项目储备较多,助力券商的营业收入增长。 中小券商瞄准新三板企业 Wind数据显示,在正常排队待审企业中,新三板企业占比25.9%。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的IPO申报共187家,其中“已受理”状态共29家,“已反馈”状态共77家,“已预披露更新”共9家。此外,已进行辅导备案登记的新三板企业共452家。 具体来看,在中信证券、国金证券、海通证券、国元证券、光大证券等上市券商在手的新三板企业IPO项目数量排在全部券商前列,但新三板企业项目在这些券商的项目总储备量中占比较低,而其他一些中小券商的占比较高。 IPO储备项目中新三板企业占比逾50%的券商共29家。其中,11家小型券商的全部保荐项目均来自新三板挂牌企业。天风证券、长城证券、中山证券、太平洋证券、东海证券、西部证券、浙商证券的IPO储备项目中,新三板企业占比均在50%以上。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小型券商难以获得大型企业的IPO项目,转而集中精力跟踪培育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项目。陈雳表示,小券商提供的IPO相关服务具有价格优势,对于拟上市的新三板企业来说有一定吸引力。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不久前被指“伪造拒签信”的中青旅,又遭消费者在网上吐槽代办入台证时可能出现申报资料“造假”。11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名为“AsyncFlow”的个人微博账号发布了文章《感谢中青旅,我再也去不成台湾了》。该文章作者直指中青旅在代办入台证时,伪造顾客的个人材料,致使再次递交申请材料时,因信息与之前不符被台湾移民署退回。同时,消费者还晒出多项与中青旅客服之间模棱两可的对话图片。对此,中青旅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消费者有所误解,目前企业已与消费者进行联系沟通,商讨解决方法。业内人士则表示,旅游企业希望借助签证业务争夺出境旅游市场的同时,如何避免因服务问题与沟通不畅等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业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当事人在文中称,于2016年底通过淘宝中青旅旗舰店购买了价值650元的入台证代办加急套餐,彼时当事人并未察觉有何不妥,直至2017年9月,因出差需要再次办理赴台时,却收到了退回补件通知,称此次申请信息与2016年的不一致。当事人随后与中青旅淘宝旗舰店方面进行了联系,然而客服在回答办理加急套餐是否需要提供财力证明一事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且不愿意提供彼时为当事人办理业务的相关材料供当事人查阅。据此,当事人质疑中青旅方面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伪造个人材料,并担心无法再度入境台湾。 对于消费者的质疑,中青旅客服随后在当事人的微博下方留言,表示将致电消费者进行沟通。而中青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台湾地区的变动,新旧办法衔接导致的操作流程变化,影响到入台证的办理,进而导致消费者的误解。该负责人同时强调,已于11月11日下午与当事人取得联系,沟通事情的解决方法。北京商报记者在联系到当事人后也获悉,中青旅方面确实已安排人员与当事人沟通。 就在10月31日,中青旅刚经历了一轮声势浩大的口水战,一篇名为《中青旅伪造拒签:反正你查不到拒签记录》的文章引发了业界对中青旅签证业务的讨论。涉事双方各执一词,中青旅方面更指责文章与事实严重不符,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争端。对此,中青旅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公众号及原帖作者已经删除之前的相关内容,中青旅方面关于证据的收集、损失的统计已基本告一段落,预计会尽快进入诉讼程序。 业内人士分析,中青旅此番因签证问题屡屡遭遇争端,也折射出企业在签证业务板块仍有欠缺。尤其是当前众多旅游企业希望通过签证业务来破局出境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往往让作为出境第一环的签证业务问题频发,而因企业业务流程缺失造成的服务缺失以及对客沟通不畅等,极易给企业带来损失,事实上这也是让消费者颇多诟病的一环,应引起业界关注。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随着监管层的明令禁止,“校园贷”已经趋于沉寂。然而,早前“校园贷”乱象的后续影响至今还在持续。青岛一名大学生因为陷入“做单”贷款陷阱,如今欠债四十多万元却无力偿还。 “昨天高利贷的人已经找到我家门上了,找我爸妈要钱,然后就一直逼我……” 小王是青岛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提起自己的遭遇,小王便泪流不止。这件事还要从2016年说起,当时在室友的介绍下,小王认识了同校师哥小郑,并得知一种名叫“做单”的赚钱方式,“就是说从APP平台上借款,借出来之后直接转给他,都是由他来还,一千块钱的报酬。” 一听不用自己还贷,还有报酬可以拿。小王没考虑多久,便答应了小郑的请求。2016年5月,小王以自己的身份信息在一个名叫“名校贷”的借款平台上,借款2万2千元。随后,她便把钱打给了小郑,自己也拿到了相应的报酬。在之后时间里,贷款也确实都是由小郑偿还的,直到2017年7月份,事情发生了变化。 “他说名校贷出现了一些问题,要还全款,所以让我们再注册别的平台。”小王告诉记者,当时小郑的意思是“名校贷”平台剩余款项必须一下还清,但自己手里并没有现钱,所以需要她从别的平台借款,补上这个窟窿。 由于小郑态度很诚恳,而且小王也担心自己的信誉受到影响,无奈便答应了小郑的请求,又从“快贷”借贷平台上借款3000元。与此同时,小郑向小王提出了正式的工作邀请。 小王:“他说去他们公司做兼职,把他的营业执照、身份信息什么的都发给我了。” 有实体公司,还有营业执照,并且从事的工作也和之前的一模一样,每借成一笔,自己便能够得到五六百元的报酬。这对于还是大学生的小王来说诱惑很大,她便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从2017年7月底至今,小王共在40多个借款平台上借款,总额高达17多万元,加上利息共44万元。而问题就在今年9月份,由于所借款项过多,小郑方面无法及时偿还,便让小王去济南清帐。 小王说:“清帐的意思就是把我现在所有的债务,让那家清帐公司出钱还了,只欠清帐公司的钱。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清帐公司告诉我,这是操纵学生挣钱,告诉我被骗了。” 清帐公司的一番话,让小王彻底起了疑心,立马打电话给小郑,然而对方的答复,却让她大吃一惊。“他承认这个事情,但是他只承认是我借给他钱,并不承认是他操作我从这些平台上借钱,并不承认利息这些问题。”小王说。 面对对方的翻脸不认人,小王彻底慌了神。这个时候的她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而之后想要再联系对方,手机却始终无法打通。 随后,记者咨询了山东亚和太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胜帅。 刘律师表示:“如果王小姐向APP借款,她能够提供包括微信聊天记录在内的证据能够证明她是接受郑先生的委托代为借款的。王小姐和郑先生之间形成的是一个委托合同关系,APP借款平台可以选择向王小姐或者是郑先生主张上述借款。” 另外,律师还表示如果APP借款平台继续选择向小王主张上述借款,那么小王在偿还上述借款之后,可以依据双方的委托合同,向小郑追偿。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原标题:被抛弃的中国 "纳斯达克":数千亿套死,巨亏80%,多少券商公募私募泪流干!) 大家都假装忘了有这样一个市场存在: 今天,新三板做市指数(899002)盘中一度跌破基点1000点至999.18,最终报收1001.12点,创下做市指数推出以来的新低。这个曾叱咤A股、引不少投资者疯狂涌入的市场,如今跌回原点,引来不少人的唏嘘: @华尔街环卫工人:三板做市指数重新跌破1000点,上市两年以来新低。如果说主板是赌场,中小板是劳改场,创业板是屠宰场,那么新三板应该就是火葬场,因为进去的都只剩那么一点渣了。但并不代表它就没有前途,就像创业板指刚上市前两年更惨直接腰斩到五百多点,现在呢?谁敢保证呢?不过新三板投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啊。 @股海老炮儿:股市是一个很公平的地方,它既能让富人变穷,也能让穷人变得更穷,它也给予了一个穷人富人都可以平等跳楼的机会。 @买买提X:热的时候成立了很多新三板基金,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马丽w:哦,开了眼界,第一次见到新三板周K线图,好失败啊! 那么,这个被称作“火葬场”的指数是什么?曾经到底有多风光?当初涌入的投资者目前情况如何?基金君给你一一介绍一下。 新三板做市指数是什么? 也许有人对新三板不大了解,毕竟这是一个门槛比较高的市场,投资者至少需要500万的金融资产、具有两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才可以进场。因此,目前主要是券商自营资金、资管产品、私募基金和公募专户产品投资新三板。 新三板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简称,在法律地位上与深交所、上交所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新三板是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门槛比较低,采用注册制而不是审批制,因此半年时间积聚了3000多家企业(目前11647家挂牌),超过主板、创业板之和,曾经被认为可能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新三板做市,即在交易过程中加入“做市商”这一角色,指券商每天按规定每天给一个企业报价,也就是报对企业的估值,并履行报价范围内的证券买卖义务。做市指数是“新三板”的晴雨表。 做市指数2015年3月18日发布,以2014年12月31日为基准,首批成分股公司105家,以1000点为基点。正式发布后做市指数一路上涨,而在2015年4月7日,做市指数最高达2673.17点,成为做市指数历史最高位。 而3年后的今天,新三板做市指数包含624家挂牌公司,包含神州优车、联讯证券、新东方网、天地壹号、华强方特、贝特瑞等知名公司;但目前仅279股发生交易,新三板做市指数为1001.12点。 阴跌63%,新三板做市指数是怎么跌回1000点 那么新三板指数是如何从2015年4月7日的2673.17点跌回1000点的?基金君给你们几个直观的截图看看,什么叫做阴跌。 2673.17点后,3个月的时间里迅速跌去1569.39点,至1103.78点: 在2016年熔断时是这么跌的: 2016年4月到9月继续跌: 今年3月至今: 数千亿资金被套,某产品大跌近80% 触目惊心的阴跌惨状,是当初疯狂涌入市场的投资者难以预料的。 2015年投资者参与新三板定增资金达1489.71亿元,2016年达1051.67亿元。据部分基金分析人士不完全统计,2014年底至2015年初,兴业全球、招商、财通、前海开源、长安、九泰、国泰安保、上投摩根等诸多基金公司先后通过旗下专户或子公司,设立了新三板产品。从发行规模来看,这些产品的发行规模大多在几千万至1个亿之间。 其中2014年,宝盈基金在推出首只新三板资管产品时曾半年大赚超50%。2014年4月30日,宝盈基金通过子公司设立了基金行业首只新三板产品:宝盈新三板1期。随后宝盈基金公开该产品2014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的管理报告,晒出其半年获得51%的浮动盈利。 而目前,1388家做市企业,446家有成交,其中170家上涨、199家下跌、77家平价,合计成交额2.25亿元,平均换手率0.15%。这是新三板11月10日做市股票的交易情况,也是新三板市场低迷的缩影。 而私募方面,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目前存续的新三板私募产品有122只,其中有82只在前10个月中录得负收益。 最惨的一只私募产品,2015年3月高位成立之后,便跟着新三板做市指数一起阴跌,净值从未上过1元,目前最新净值为0.22元,成立以来跌幅达77.56%,其中今年跌幅68.44%。 也有在2016年市场稍微退潮后成立私募产品,但净值表现也十分惨淡。虽然曾勉强爬上1元净值,但在2016年12月时大跌60%,今年继续跌去21.99%,最新净值为0.32。 专业投资者:重回原点是机会 虽然新三板做市指数重回千点,但不少专业投资者却表示,目前是投资者进场扫货的千载难逢机会。 新鼎资本总经理张驰告诉记者,新三板指数重回原点,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的确是到了低点,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考虑,是投资者扫货的千载难逢机会。 “三板指数重回原点,指的是回到了2015年那波行情的起点。回到点位确实是因为新的政策推出太慢导致股价下跌,导致估值回到2015年1月1号的水平。 但是2015年1月1号的新三板市场和现在的新三板市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 15年1月1号的新三板市场,只有不到2000家企业,现在是11000家; 15年1月1号的新三板市场是没有分层的,现在是有分层的; 15年1月1号的新三板市场没有做市制度只有协议转让,现在有做事制度的; 15年1月1号的新三板市场,所有的新政基本都没有推出、也没有并购重组办法、也没有定向增发办法、也没有募集资金管理办法,是一片起步阶段。 市场已经完善那么多,指数却和当年一样,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指数跌太多,新三板企业的价值被再次严重低估的。” 因此张弛表示,他们肯定要继续投资新三板,甚至加大力度去布局新三板企业或者新三板优质标的。因为既然都回归到了15年1月1号的点位,那么意味着大量的新三板优质标的被严重低估了,现在很明显是一个价值洼地最黄金的阶段。在新三板新政15年1月1号的新三板市场和现在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市场。不管从体量从规范程度等等,但是估值却是一样的。只能说明,要么当年估值太高,要么现在估值太低。但是当年新三板市场还没起来,估值并不高,只能得到一个结论,现在新三板企业的估值被严重低估了。 他坚定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市场一定不会是现在的点位。就和A股跌多了一定会涨是一样的道理。“现在的1000点和15年的1000点概念也不一样,这个时候的1000点是好的企业被低估,差的企业被市场抛弃,回归到最初始的状态,15年当时有一些差的是被炒高了,有一点虚高。所以说在现在这个阶段,现在的新三板是一个更加理性客观市场,优质的企业被严重低估了,所以是布局的好时机。” 他告诉记者,新鼎资本发了20多只私募基金,投出去将近15亿,大多数都投的是新三板企业。因为我们投资标的都不错,都是行业龙头企业,这些基金虽然有个别浮亏,但大部分是有浮盈的。也就是说新三板虽然指数跌到一千点,但优质企业的价格是没有跌,甚至在涨的。超跌的都是一般的企业,或者说当时被认定为不是那么优质的企业。 不过他也表示,新三板跌破一千点,从市场来说肯定对新三板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毕竟跌破一千点,那么也意味着这个市场交易很惨淡、估值下调。那么从市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是悲观的。 红土创新新三板投资部总监张剑斌表示,新三板跌破1000点很正常,无论哪个板块都会有熊市,这是很正常的。就像创业板在12年年底的时候跌破700点。 在他看来,新三板是一个两极分化的一个市场,也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市场,里边一定有一些好企业。所以这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是好事,可以以低成本找到大量的低价格标的。“个人而言我是非常喜欢这种状态。而对于我们专业投资者而言,熊市是最好的投资机会,只是熊市募资非常困难。从我个人角度,我肯定希望在这个机会上投新三板,并且非常乐意去投,因为投资成本很低。”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