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获悉(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该院骨科范顺武教授、林贤丰副主任医师团队从牡蛎水中粘附现象获取灵感,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骨02”碎骨黏。这一创新生物材料,有望减少或替代传统金属内固定物的使用。 桡骨远端骨折通过“骨02”治疗病例。科研团队供图 在全球范围内,粉碎性骨折每年新增病例高达数千万。在粉碎性骨折治疗中,传统金属固定方法难以实现解剖复位,固定小骨片过程费时费力,拼接很难严丝合缝,骨碎片在操作中容易丢失或被吸收,造成骨量不可逆损失,进而引发骨愈合延迟或不愈合。近百年来,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从未停止对于骨黏合材料的探索,却始终未能突破生物安全性与液性环境黏合强度这两项关键技术瓶颈。 “骨02”碎骨黏临床操作步骤分解。洪恒飞 摄 位于福建泉州的洛阳桥,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修建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修建时利用牡蛎会在岩礁间密集繁生、分泌天然“黏合剂”的特性,在没有钢筋水泥作为支撑的水环境下稳固石材,让桥墩历经千年潮汐冲刷仍屹立不倒。受到“养牡固基”的启发,科研团队明确了方向,对牡蛎生物粘附机制进行科学分析,历经50余种配方迭代、数百次测试优化,结合大量的鼠、兔、犬等动物实验,成功攻克了骨黏合材料的生物毒性、血液环境黏合性和手术操作便捷性等关键难题。 经过8个月的严谨探索,浙大邵逸夫医院联合浙大二院、上海六院等国内多家权威医疗机构,成功完成全球首个针对粉碎性骨折黏合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入组,“骨02”在150余例受试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各项指标均达到预设标准。 9月9日,“骨02”碎骨黏发布会现场,科研人员进行实物演示。洪恒飞 摄 实验证实,“骨02”能在血液浸润的湿性生理环境下实现2到3分钟即时、强效黏合,最大黏合拉力可达400多斤,材料可完全生物降解,约6个月后随骨愈合而自然吸收,免除手术拆解之苦,几乎适用于全身所有部位、各种尺寸的骨折修复,可大幅提升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创伤。 林贤丰表示,下一步,团队计划同步开展口腔种植牙及脊柱微创内固定替代的临床试验,使“骨02”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治疗体系的革新。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