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小川表示,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技术提供商与传统金融机构在技术路径选择上存在部分分歧。部分技术应用提供商没有将潜在的金融服务能力发挥出来,而是把眼睛瞄向圈钱,“看中存款账户的钱,模仿银行吸收公众储蓄”。在“双11”各大支付机构赚得盆满钵满时,支付行业的乱象问题再次引起监管高层的重视。近日,监管部门高层密集发声,强调支付行业应回归本源。11月18日,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表态称,部分第三方支付只看重预付款,模仿银行吸收公众储蓄,并强调市场应实现竞争性发展,使得最好的技术能够凸显出来。不止周小川表态支付乱象,两天前,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也表示有些市场主体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还在为非法活动提供支付服务,并强调支付领域的严监管是一以贯之的,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常态化的。三大乱象犹存11月18日,周小川公开出席活动时表示,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技术提供商与传统金融机构在技术路径选择上存在部分分歧。部分技术应用提供商没有将潜在的金融服务能力发挥出来,而是把眼睛瞄向圈钱,“看中存款账户的钱,模仿银行吸收公众储蓄”。具体到第三方支付,周小川举例称,在已经发放的200多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当中,“有一部分牌照领取者实际上对于支付科技,(提升)支付的效率、降低成本不是太感兴趣,真正感兴趣的就是能收预付款,收到预付款好像就行了。这样的扭曲有时候会出问题,最近类似P2P搞资金池也出了不少类似的问题,这也是一种扭曲”。“部分技术提供商将新产品、新技术当成投机赚钱的主要工具”,周小川认为,特别早地就推到市场上进行买卖,而且认为市场交易可能会在金钱上大有收获,这样的话会产生扭曲,而且甚至会产生一些损坏。他还担心IT行业、互联网行业会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并强调,市场应实现竞争性发展,使得最好的技术能够凸显出来,最终被加以使用。除了监管高层密集表态外,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邵伏军日前也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对支付通道的安全提出了挑战。虽然经过多轮的整治以后,互联网金融隐患还是没有完全消除,支付通道作为互联网金融的资金出入口,必须进一步筑牢底线,守住防线。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分析认为,监管的表态说明了支付行业还是要回归本源,支付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商业效率。支付重罚不断在监管从严的态势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罚单不断。11月15日,央行长沙中心支行对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作出行政处罚,该公司因违反支付结算业务相关规定被处以罚款2万元。10月29日,央行上海分行公示了4张罚单,安付宝商务有限公司、通联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盛付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4家机构均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央行点名,合计被罚66万元。除了常态化的罚单,被罚千万元的案例也频繁出现。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开出2000万元以上罚单已超6张,包括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卡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友支付”)、银盛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杉德支付网络服务发展有限公司、智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也有收单机构因多次违规被央行“摘牌”。据了解,通联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杉德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已于2017年被列入已注销许可机构名单。此外,7月30日,央行发布公告要求卡友支付在一年之内退出25个严重违规区域,付临门支付有限公司退出四川省的银行卡收单业务。从严趋势不改事实上,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第三方支付行业一直保持从严的态势,先后出台了“断直连”、按比例上交备付金等举措。近期,中国银联各地分公司还下发《关于开展无卡支付客户端真实交易场景的排查和整治工作通知》给辖区内各个收单机构,对无卡支付软件进行整顿。谈及支付行业存在的乱象,范一飞强调,从事支付业务不能没有规矩,需要恪守法律法规,不能为黄赌毒和其他违法活动提供支付服务,已经涉足的要停下来。部分机构出现的违规行为,其他机构也要对照检查,查漏补缺。“支付领域的严监管是一以贯之的,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常态化的,这不仅是支付业务发展规律所决定,也是央行作为支付产业监管者的使命所在。”对于下一步如何推动支付产业实现新跨越发展,范一飞提出四方面建议:首先要正确处理银行和支付机构之间的共同发展关系;第二,要正确处理清算设施之间的发展关系;第三,要正确处理监管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第四,要正确处理城乡支付服务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王蓬博指出,未来的监管趋势可能在检查的力度上进一步加强,同时更加注重追溯资金的最终流向,明晰整个资金的循环、链条是怎样的,也就是说未来的监管可能更加的动态、技术性,而且强调追根溯源。...
摘要: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私募产品清盘总数达到4045只,涉及机构1942家,创出5年来的新高。而在这些清盘的私募产品中,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就有2087只,占比达51.59%。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王亚伟旗下的中铁宝盈祥云3号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也提前清盘。 随着股市的低迷,不少股票型私募基金的净值持续下跌,并出现大量的私募清盘。火山君注意到,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私募产品清盘总数达到4045只,涉及机构1942家,创出5年来的新高。而在这些清盘的私募产品中,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就有2087只,占比达51.59%。 令火山君惊讶的是,“一哥”王亚伟也未能逃脱清盘的厄运,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王亚伟旗下的中铁宝盈祥云3号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提前清盘。 今年前三季度私募产品清盘达4045只 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场私募产品清盘达到4045只,涉及机构1942家,最多的共清盘旗下产品44只。从历史数据来看,2014~2017年全市场私募产品清盘数分别为782只、1824只、2288只、3572只,而今年前三季度总清盘数已创出了5年来新高。在这些清盘的私募产品中,股票策略私募产品清盘数就有2087只。 火山君注意到,格上理财还根据净值将产品风险划分等级,目前私募行业平均清盘线在0.7左右,净值数据在0.7元以下不包含已清盘的产品合计有1116只,涉及619家私募机构,清盘风险较高。另外,净值在0.71~0.75之间的私募产品有346只,涉及246家私募机构;净值数据在0.76~0.8之间的私募产品有471只,涉及私募机构339家。也就是说,目前仍然处于清盘高风险以上的私募产品合计达1933只。 当前A股市场的流动性较为脆弱,私募基金集中清盘容易产生“雪上加霜”效应。私募基金集中清盘对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首先是A股市场流动性不断下降与投资者消极预期发生恶性循环,私募基金集中清盘将使得资金不断退出A股,加剧A股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另外私募集中清盘,加剧个人投资者的恐慌,导致个人投资者赎回行为发生,使得股票型私募产品的资金从股市撤离,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冲击。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告诉火山君,私募集中清盘可能的原因有:首先是市场的原因,今年市场出现连续下跌行情,不少的私募基金面临止损清盘的压力,导致今年不少的私募基金被动提前清算。其次是过去几年发行的私募基金,今年陆陆续续有不少的基金到期清算。 王亚伟旗下私募产品被提前清盘 在清盘的私募里,火山君惊讶地发现,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千合资本旗下的中铁宝盈祥云3号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提前清盘。据火山君查阅资料显示,中铁宝盈祥云3号成立于2016年3月25日,基金类型为基金子公司,在协会的运作状态为提前清盘。而该基金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18年9月4日,据第三方数据显示,该产品清盘时间为2018年9月12日。 截自基金业协会官网 火山君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单从今年来看,千合资本旗下的千合紫荆系列产品的市场表现稍微好点,在金斧子展示业绩数据的产品有11只,今年以来平均亏损为7.2%,其中,千合紫荆精选A期收益为亏损11.11%,千合紫荆1号收益为亏损9.12%,千合紫荆精选B期收益为亏损11.1%,千合紫荆精选D期收益为亏损11.10%,千合紫荆精选C期收益为亏损11.12%,千合紫荆精选E期收益为亏损11.10%,千合紫荆精选G期收益为亏损11.10%,千合紫荆精选F期收益为亏损11.11%。而这些产品的基金经理是崔同魁。 基金经理显示为王亚伟的昀沣系列基金今年市场表现却有点惨,平均亏损逾24%。 据金斧子数据显示,王亚伟旗下的产品有最新净值展示的合计有19只,平均收益为亏损14.5%。今年以来,昀沣系列6只有净值数据的基金平均亏损达24.035%,其中昀沣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亏损32.96%,昀沣4号收益为亏损20.37%,昀沣2号今年以来收益为亏损26.45%,昀沣5号收益为亏损14.78%,昀沣9号收益为亏损15.34%,昀沣3号收益为亏损34.31%。另外,王亚伟的千纸鹤1号今年以来收益为亏损29.32%,云豹三号收益为亏损23.21%。 数据来源:金斧子 “踩雷”两只个股昀沣今年亏损逾三成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火山君梳理三季报注意到,千合资本旗下的昀沣5号三季度买进易联众(8.00 -1.23%,诊股)228万股,占流通股的0.61%,成为第9大流通股东;昀沣9号继续持有经纬纺机(14.44 +1.98%,诊股)300.01万股,为第5大流通股东。值得一提的是,王亚伟在三季度大幅减持了曾经重仓持有的北京城乡(7.49 +0.81%,诊股)、广电网络(5.97 -0.17%,诊股),已退出这两家上市公司的前10大流通股东。 10月12日,三聚环保(12.22 -2.00%,诊股)发布业绩预告,前三个季度净利润为12.20亿~14亿元,同比下降29.82%~38.84%。再加上三聚环保的大额解禁压力,10月15日到17日,三聚环保差点出现连续三个跌停板的情况。但从2013年以来,王亚伟对三聚环保却是5年不离不弃。 三季报数据显示,王亚伟的千合资本旗下昀沣基金期末持有三聚环保4810万股,而另外一只产品昀沣3号却减持该股1530万股,退出前10大流通股股东。三聚环保2018年以来,截至11月19日,期间下跌达54.66%。据金斧子的数据显示,王亚伟的昀沣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亏损32.96%,另外昀沣3号今年以来收益为亏损34.31%。 数据来源:金斧子 让火山君叹息的是,“一哥”王亚伟今年“踩雷”的个股还不止三聚环保,经纬纺机也是麻烦缠身。11月11日晚间,经纬纺机公告称终止收购中融信托32.99%的股权,公司股票自11月12日起复牌,距3月12日经纬纺机宣布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已过去8个月时间。复牌后,经纬纺机股价就出现两个“一字板”跌停。...
图为警方抓捕嫌疑人现场。王旭东/摄图为案件宣判现场。王旭东/摄图为涉案“校园贷”公司的宣传海报。王旭东/摄图为涉案“校园贷”公司逼债时在受害人家中涂抹的标语。王旭东/摄法制网记者 刘志月 法制网通讯员 杨槐柳 黄赤橙一年前,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一所高校的大一新生小杨在“梦想分期”借贷公司借款4000元后,被该公司以各种理由收取手续费、逾期费,甚至被介绍到其他公司“转贷”。 短短两个月,小杨的债务就变成了5万元。为逼迫小杨还钱,这些借贷公司动用各种“软暴力”,甚至还跑到小杨老家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采取“泼油漆”等方式讨债。和小杨经历类似的受害者还有十余名。武汉警方接到举报,调查发现“梦想分期”等公司打着校园贷的幌子,实际干着敲诈勒索的勾当。在掌握充足证据后,武汉警方出动将这伙不法分子一网打尽。今年11月12日,洪山区人民法院对龚某、何某等5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做出一审判决,5人被分别判处11个月至3年不等有期徒刑。4000元债务两个月变5万龚某与何某相识于2015年,两人都曾在借贷公司工作过,并经常有业务往来。2017年7月,龚、何二人在未取得任何放贷资质的情况下,合伙租下武汉市广埠屯一座写字楼的一间办公室,以“梦想分期”为公司名开展校园贷款业务。两人商定:由龚某负责放款、收款;何某负责在校园内贴广告和催收,贷款对象大都为大学一、二年级非武汉本市户籍的统招类学生。贷款学生找到“梦想分期”后,龚、何二人先是让学生签订“梦想分期”贷款合同。学生贷款到手后,他们再以各种理由肆意认定学生逾期、违约,并让“马仔”余某、赵某到寝室找到学生并将他们带回公司。龚某、何某则通过哄骗、恐吓的方式让学生立即归还本金和高额利息,并强行收取“催收费”“中介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否则不让学生离开公司。办案民警介绍,当学生表示无力还款的时候,龚某就会叫来另一家校园贷公司的负责人汪某,迫使学生向他借款来偿还自己的债务,这在他们的行当里叫“洗单子”。汪某放贷时也会收取高额的“手续费”。2017年9月10日,被害人小杨通过校园内张贴的“梦想分期”小广告联系上了何某,并签订了借贷合同。在经过“手续费”“服务费”等盘剥后,小杨实际到手4000元,却被要求分12期偿还9500元。两个多月后的一天,因小杨当期还款到帐时间超过了约定的中午12点,龚某、何某单方面认定小杨逾期违约,让他立即归还剩余本息7900元,并另付2000元的“逾期费”。小杨没钱还,他们就强迫他“洗单子”还债,该欠款经过转贷后,最终变成了5万多元。小杨的遭遇经媒体报道,在校园中引起强烈反响。各方呼吁,要对这伙危害校园治安的不法之徒必须尽快绳之以法。恶势力团伙被一锅端接到小杨的举报后,武汉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李义龙专门组织研究案情,并成立以经侦支队牵头的专案组,对该案展开侦查。2017年12月20日,专案组民警赶到“梦想分期”校园贷的办公地点,控制主要嫌疑人龚某。得知龚某被抓后,何某等其他嫌疑人望风逃窜。专案组牢牢盯住团伙成员的动向,先后奔赴荆门、杭州、上海开展抓捕工作,截至今年8月2日,该案的主要嫌疑人全部被追抓到案。民警在侦查中发现,龚、何等嫌疑人作案时手段隐蔽。他们与受害人都签有正式合同,但当中有诸多陷阱,巧立各种收费名目,且合同一式一份,签完后就被“公司”收回存放。“如果有受害学生报警,他们就拿出合同坚称这是普通债务纠纷。也有的学生被催收欠债时反而产生自己违反合同的错觉,不敢报警。”办案民警透露,这个作案团伙催收债务时,不使用捆绑、殴打、非法拘禁等暴力方式,而是通过言语威胁、聚众造势等软暴力,对借款人形成心理压迫与恫吓。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龚、何二人屡屡得手,马仔赵某、余某也愈发嚣张,有时跑到学生家里催收,甚至与学生家长起冲突。在要不到钱的时候,他们还会用红油漆在学生家门口写字,让他们“欠债还钱”。受害学生和家长对于龚、何等人的行为深恶痛绝。为了不让嫌疑人逃脱法律的制裁,专案组下足了功夫。该案在侦查之初以非法经营立案,但随着侦查的深入,龚、何等人涉嫌敲诈勒索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在武汉市公安局法制部门指导下,专案组积极与检察机关沟通,最终使该案成为武汉市首例以敲诈勒索罪追究法律责任的“校园贷”案件。2名主犯获刑3年11月12日,该案在洪山区法院进行一审宣判。法院认为,被告人龚某、何某、余某、赵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要挟手段,多次勒索他人财物,其行为均已构成敲诈勒索罪,属共同犯罪。本案中,龚某、何某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应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被告人龚某、何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被告人赵某、余某和汪某被判处11个月到2年不等有期徒刑。据了解,该案是武汉市判决的首起涉及“校园贷”案件。武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一大队负责人介绍,公安机关的雷霆出击,对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形成强烈震慑。“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对‘校园贷’易于藏身的重点地区加强清理整顿,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对于侵害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武汉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说。办案民警也特别提示广大师生,要主动抵制“校园贷”,发现可疑人员和相关线索要尽快向公安机关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近日,深陷兑付危机已有月余的北京海象世纪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象理财”)通过APP发布《海象理财网贷存量业务兑付方案》公告,最新兑付方案显示,海象理财APP不再发行网贷新标,集中完成现有网贷存量业务的本金及利息兑付工作,兑付方案将分为过渡期和分期兑付两个阶段。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兑付方案中,复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华控股”)全资子公司北京复华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华文旅”)被称为海象理财平台的间接股东,并对其进行兜底。公告称,作为兜底方的复华文旅,从正式发布兜底函开始,全面启动各项筹资。通过资产变现、股权融资、战略合作、经营回款等方式,全方位落实对海象理财还款的兜底承诺。 但记者发现,网上仍有大量海象理财未按照兑付承诺履行的投诉。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烽对此表示,股东以出资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但并非连带责任。股东出资以后,不对公司业务承担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复华文旅为海象理财兜底的同时,其背后复华集团资金也非常紧张,兜底能力有待考量。 “化身”金服 海象理财成立于2014年,其运营公司为北京海象世纪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恒银中嘉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银中嘉”)持股85%,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持股15%。根据海象理财APP7月运营报告显示,截至7月底,累计成交492亿元。 今年8月,海象理财出现兑付困难后,海象理财大股东恒银中嘉与间接股东复华文旅均提出了兜底承诺,但目前来看兑付方案履行似乎不如预期。截至发稿,仍然不断有用户在网上投诉海象理财方案未履行。 10月29日,海象理财发布了海象金服发展战略说明,表示自2016年7月以来公司就提出海象金服战略,随着监管政策发布,网贷平台不能混业经营其他理财的规定已经明确。新网贷平台的相关信息、股权变更工作及合规本案进展将于11月正式发布,同时海象金服独立产品加快开发、备案、基金、众筹、保险等模块在海象金服陆续上线,打造一站式理财超市。 11月以来,除了公布兜底方承诺函与兑付方案外,海象理财未有其他动作。在11月10日给出的最新兑付方案中,“过渡期内每人兑付不低于1000元,在投金额低于1000元的,兑付全部在投本金。” 投资者告诉记者目前还未收到。 “带出”复华 在海象理财兑付危机后,复华控股子公司复华文旅自愿出现在了这场危机的对应解决方案中。 8月底,海象理财公布的《致海象用户的承诺书》显示,恒银中嘉作为平台大股东,复华文旅作为平台间接股东。同时复华文旅与恒银中嘉对海象理财用户作出自愿以各自自有资产,共同对平台全部借款人的债务向平台全部出借人承担代偿责任,即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承诺。 复华文旅为何要帮P2P平台海象理财进行兜底? 张烽表示,上述承诺书应该不是基于股东身份出具的承诺,是作为独立第三方,愿意承担兜底责任。不过复华文旅也有可能是作为恒银中嘉的有限合伙人,这个实体在法律上属于私募基金,这个基金有可能是海象理财的直接股东。 记者调查发现,海象理财与复华文旅及其背后的复华控股有一定关联性。 根据天眼查显示,海象理财股东恒银中嘉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与北京瀚亚世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亚资本”)监事同为李建萍。而天眼查同时显示,瀚亚资本是复华控股成员企业中专业从事地产金融投资的公司。 复华文旅工商变更记录显示,2014年7月,北京瀚亚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复华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7年3月公司名称再由北京复华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变为复华文旅,即北京复华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4年7月法人代表由王新变更为李宝芹,2016年9月法人代表再由李宝芹变更为杨波。管理人员由李宝芹(执行董事、经理)、王新(监事)变更为杨波(执行董事、经理)、刘素君(监事)。股东由王新、复华控股有限公司变更为复华控股有限公司。 海象理财工商变更记录显示,2016年6月海象理财由当时的“北京瀚亚中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变为目前的“北京海象世纪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目前工商资料显示,复华控股有限公司共两个自然人股东,其中王新持股90%、王龙棠持股10%。 从法律上来看,复华文旅究竟有没有连带清偿责任的义务? “一般来说,平台为提升其信用度,会寻求第三方提供担保,或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投资人提供一定的利益保障。从法律上,复华文旅所称的间接股东与直接大股东恒银中嘉均无担保义务,首先,股东以出资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而并非连带责任。其次,股东出资以后,不对公司业务承担责任。但是P2P平台为提高自身可信度,需要寻找一些有实力的机构作为自身的兜底人。具体还要看兜底方有没有能力为平台进行兜底。”张烽补充道。 复华“危机”? 尽管复华文旅自愿为海象理财兜底,但记者发现复华文旅及其母公司也陷入了资金风波之中。 根据海象理财官方提供的兜底方复华文旅介绍显示,复华文旅拥有黄山复华度假世界、丽江复华度假世界等项目。 而与复华文旅同为复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华控股”)子公司北京复华卓越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其旗下北京爱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建筑承包商向记者表示已被拖欠工程款数月,并出具了协议双方尚未签署的工程偿付协议。记者注意到,协议中可供选择的偿付方案有以甲方母公司位于丽江、南京、黄龙的房产作为甲方上述货款的抵款,“我们现在在打官司。”建筑承包商表示。 北京复华卓越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下有地球港、全时便利店等项目。据调查,北京地区一共4家地球港,但记者走访发现,其中2家已经停业,余下2家还未开业。门口通知称,由于集团业务调整,公司决定从2018年11月13日起暂停营业,并表示后续将办理超市卡退款。超市内走出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地球港停业整顿。另一名地球港的常客说,地球港停业跟欠债太多有关。随后记者询问商场内安保人员,他称该超市不会再开业。 据媒体报道,位于青岛的2家地球港也已停业,正在办理退费事宜。 另外,北京全时便利店也出现了停止营业、畅销品下架、货架商品大部分空置的现象。 同时,记者在网上看到多位投资者对复华相关私募产品被强制性单方面延期的投诉。知情士人表示确有延期情况,根据该人士提供复华文旅私募基金延期提案显示,原因为所投资丽江红树林旅游文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运营情况良好,时间为2018年9月。但天眼查显示该标的公司股东北京复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18年9月被法院强制执行,该标的公司周边风险25条,预警提示91条。 北京复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复华控股全资子公司,记者查阅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公示信息发现,其已被列为异常机构。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私募基金行业自律管理的决定》和《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公告》规定,私募管理人出现异常经营需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若未按要求提交法律意见书将被注销。 记者分别向海象理财、复华控股发去采访函进一步求证,截至发稿,对方未予回应。 海象理财为什么会出现兑付难题?后续如何兑付?记者将进一步核实调查。...
摘要:借呗如果只是依靠支付宝获客,长远而言,不排除被其他机构赶超的风险。作为蚂蚁金服旗下规模最大的信贷平台,借呗似乎从未有过“获客难”的问题,毕竟,它背靠着拥有7亿年度活跃用户的支付宝。但最近新流财经发现,在华为手机和三星手机内,均出现了“借呗”的身影。华为手机“钱包”应用“借钱”栏目里,目前正为三款信贷产品导流,蚂蚁借呗就在其中。另外两款是百度有钱花、苏宁任性贷。无独有偶,在三星手机sumsang pay里,“蚂蚁借呗”直接出现在了首页位置。点击后,系统提示会直接跳转到支付宝。华为手机截图三星手机截图不管是华为还是三星手机,均需要用户注册登录会员才可进入到钱包页面。也就是说,借呗导流的目标客户是华为和三星手机会员。这一举动比较罕见。多位消费金融从业者表示,从未在外部平台、比如“今日头条”等App上看到过借呗的广告。背靠阿里和蚂蚁金服庞大的生态体系,借呗的营销一直略显低调。相比而言,从度小满(原百度)有钱花、到360借条、京东金条,都纷纷加码对外部流量采购,在多个热门网剧或App上,都能见到这些平台的广告。“每一个体系的流量都有边际,当自身流量不够用了之后,在体系外采购或合作流量,是需要考虑的做法。”一位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员向新流财经表示,“阿里起家于电商,本身的基因里,就一直擅长流量的购买和变现。借呗用户到了一定程度后,增加外部流量采买,是应当考虑的事情。”当下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从互联网系,如百度有钱花、360借条等;到持牌机构系,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以及各种非持牌机构等,都在全渠道抢占流量。借呗如果只是依靠支付宝获客,长远而言,不排除被上述这些机构超越的风险。借呗的用户主要来源于支付宝App,因为多年以来的数据沉淀,用户质量十分优质。多家银行从业者表示,他们正在或者希望借助借呗产品的庞大流量,来增强零售业务。在去年12月1日监管层出台《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前,借呗主要通过发行ABS来获取融资,当时借呗累计放款已达3000亿元,杠杆接近80倍,杠杆率远超监管要求。在现金贷新政下发后,为了满足监管层对小贷公司的杠杆要求,蚂蚁金服一方面紧急增加借呗主体公司的注册资本,另一方面也走向“开放”,与越来越多的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展开联合贷款。今年4月,新流财经曾报道,借呗的合作方除了马上、招联、中邮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还包括广发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传统银行,同时也在积极接洽全国多家城商行。有了庞大的银行等持牌机构资金后,借呗除了不断向老用户提额、向更多的用户开放服务,如今在获取新用户上也开始有了想法,开始尝试通过华为、三星手机等渠道获客。当借呗这样的巨头都在尝试引入外部流量时,可以预见的是,消费金融流量市场或将迎来一波涨价风潮。...
警惕壳资源炒作“末日行情” ——专访无锡方万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霞 《红周刊》作者 赵康杰 10月底以来,壳资源再掀炒作风潮,ST板块也被游资追捧。2015年“股灾”至今,严监管之下的打击壳资源炒作是否已经出现了方向上的转变?本周,无锡方万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霞在接受《红周刊》专访时认为,壳资源炒作将扭曲市场估值体系,如果不加以抑制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逆向化、劣币驱逐良币等乱象以及财富分配不公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但他同时表示,当前市场对于壳资源的炒作只是阶段性的,并购重组政策的“松绑”并没有为壳资源带来太多炒作的空间,渐行渐近的注册制也让壳资源贬值成为大势所趋。 壳资源炒作上演“末日行情” 《红周刊》:您怎么看恒立实业的11个连板? 陈绍霞:最近一段时间,壳资源炒作确实比较厉害,我觉得其中有政策面调整所导致的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实际上,A股市场从年初至今已经低迷了有大半年,监管层可能比较担心触发系统性风险,作为救市“组合拳”,在政策层面自上而下地做了调整。前段时间,证监会出台新规,被否IPO企业再重组上市间隔由此前的3年缩短为6个月。原来相比于重新申报IPO,政策对借壳上市的要求更加严格,现在将两者执行统一标准,我觉得这也是正常的。 《红周刊》:本轮壳资源炒作会不会持续下去? 陈绍霞:我觉得当前市场对于壳资源的炒作是阶段性的。2015年“股灾”之后,壳资源持续贬值,其中有很多坐庄的机构被套牢,这次应该是趁着政策面松动寻求出逃的机会。壳资源炒作不太可能会回到2015年之前的状态。 对于A股市场来说,注册制是大势所趋,如果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进展顺利,A股市场其他板块都会效法实施。在未来注册制落地的大背景下,IPO或许就不需要排队了。甚至有可能像香港市场那样,一天有数家公司敲钟上市,壳资源贬值也将成为一个大趋势。同时,被否IPO企业再重组上市与被否IPO企业重新申报IPO的时间间隔调整一致,以及重组上市与IPO上市的标准等同,也意味着借壳不再是有融资需求企业的首选上市方式,壳资源也就无法像先前那样待价而沽。 壳资源炒作扭曲市场估值体系 《红周刊》:壳资源炒作风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陈绍霞:壳资源炒作最大的负面影响是扭曲了市场的估值体系与价格机制。在一个正常的股票市场中,估值体系是唯一的:在持续经营的状态下,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沛、能够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这样的股票才是有价值的。但在壳资源估值过高的背景下,A股市场有两个估值体系——企业持续经营的价值,以及壳资源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小市值股票来说,很大一部分价值在于其所拥有的壳资源的价值。 这种炒作风气如果不加以抑制会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很多已上市企业的管理层不是在忙着做好企业经营,而是在忙着玩“忽悠式”重组,配合企业大小非减持;其次,还会导致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紊乱——在整个市场的估值体系与价格机制扭曲之后,价值跟经营脱钩,导致好企业并不一定能融到资,反而是一些盈利能力差的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圈几十个亿的资金。像全通教育这种公司,股价炒到数百元,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融到很多钱,但融到的资金并没有为股东创造价值,反而毁灭了股东的财富,也导致整个市场的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 炒作包括壳资源炒作还会导致财富分配的不公。很多没有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可能已经资不抵债,但大小非一减持就套现了数亿元。他们没有为社会创造财富,也没有为资本市场创造价值,大股东的所得与付出就是不匹配的。他们在二级市场炒高股价、减持套现之后,接盘的都是中小投资者,就像那些每股400多元买入全通教育的投资者,现在90%多的财富已经蒸发。 此外,壳资源炒作无形中对于IPO造假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壳资源估值高企对于未上市企业的诱惑力太大了,资不抵债的公司在市场上最少都有几个亿的价值,这会诱惑一些未上市垃圾企业不择手段地谋求上市。所以,只有二级市场壳资源的不合理估值破灭,造假上市的直接动因才会消失。近两年,随着壳资源估值不断下移以及IPO审核严格,很多排队的IPO企业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辛辛苦苦上市,没有业绩,也没有壳资源“光环”的加持,到了股市上也值不了多少钱。...
在11月18日的财新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要弄清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概念,目前主要有三点区分:第一,数字货币是数字的还是物理的,现在的货币很多都是数字形式的,大家所说的数字货币只适用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第二,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是基于token(通证)还是基于账户;第三,是为零售服务,还是为批发服务。 周小川表示,数字货币可以是中央银行的,也可以是私营部门的,也可能是两方面合作。央行更注重币值稳定,私营部门若不建立相关法规条例等,币值可能不稳定。目前,针对数字货币的多种发展方案正在竞争中并行,这对央行和监管部门都提出了挑战,央行已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表明央行可以组织这方面的研究,但无法确保方案最优。应鼓励多渠道研发,相互竞争的体制,但在投入使用时要保证不会造成大的伤害,要以对后果能够可控的方式进行研发。...
摘要:证监会发行部统计的数据表明,截止11月7日共有187家企业撤回了IPO申请,已超过去年全年的146家。A股市场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游戏公司IPO的消息了。上一次关于IPO的重磅动态,还要追溯到一年前,游戏公司尼毕鲁(下称“Tap4fun”)A股IPO被否一事。2017年11月7日,Tap4fun的过会申请遭到了新一届发审委的拒绝,这家主营海外业务,曾推出《野蛮时代》等产品的游戏公司未能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消息一出,不少从业者为之惋惜。而除Tap4Fun之外,当天剩余5家非游戏企业仅有1家过会,过审率之低引起了A股市场内外所有人的注意。随后的一年中,申请A股IPO的游戏公司再无过会消息,其中一部分主动撤退,瞄准了其他资本市场,希望尽快踏上上市之路,而另一部分则还在A股市场上坚持着。就前者来说,过去一年已经有5家正在IPO排队的游戏公司逃离A股市场,寻求下一步出路。6家还在排队,5家已经逃离Tap4fun上市受阻后,游戏从业者的普遍反应是“A股市场的门槛高了很多”。首先,发审委换了一批新班子,最初新上任的63名发审委员无论是提问问题数量还是专业性都有了明显提升,游戏公司的任何细节上的疏漏或者造假行为都会收到发审委的进一步问询,想瞒天过海已经几乎不太可能。此外,政策还对包括游戏版号在内的资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很明显,在今年版号暂停审核的大环境下,版号资质成了准备IPO的游戏厂商身上的硬伤。其次,在财务数据之外,A股市场开始重视游戏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以往游戏公司可能靠一个爆款就可以轻松达成财务指标,但A股市场并不推崇一波流的打法,而是会考虑公司内部是否有足够的技术驱动力,来将盈利的状态持续下去。然后,海外市场业务为主的游戏公司面临的审核更为严苛。这些公司基本采用一套相同的组织架构,即母公司为国内公司,全资子公司为海外或香港公司,以此获取海外市场的收入的同时还尽可能实现减税。而其中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间的关联交易也将是证监会审查的重点对象。最后是高昂的时间成本。A股的发审周期一般在2年或以上,但游戏公司想维持2年的稳定业绩的风险也不小,相比之下港股注册制背后9-10个月的周期就体现出其更为高效的优势。与此同时,A股规定IPO被否后3年内不得借壳重组,这意味着所有想过会的公司必须做好准备条件,否则将承担相当高的时间成本。这些条件下,部分正在排队IPO的公司已经悄然离开了队列。根据大象IPO统计,截止到11月8日,绿岸网络、多益网络、波克城市、无端科技、蜗牛游戏5家游戏公司已经决定终止审查,其中苏州蜗牛、波克城市均在10月份刚刚撤离,前者从预先披露更新到终止状态,后者则是从已反馈到终止状态。整体来看,这股撤退浪潮规模并不小。今年3月,曾有财经媒体报道称,A股排队上市的企业迎来了新的业绩指引要求,主要变动就是“要求拟上市企业过去3年的累计利润要达到1亿元以上”,未达到3年1亿总利润的企业,已在被劝退、撤回上市申请。对于剩余在排队IPO的企业,证监会的说法是“过会率变高了”,但原因并不是审核标准放宽,而是“问题前期已经解决,很多企业已经撤材料了”。同期证监会发行部统计的数据表明,截止11月7日共有187家企业撤回了IPO申请,已超过去年全年的146家。可见,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少企业主动选择退出了A股市场。那么,前文提到的5家游戏公司又去了哪?其中,多益网络在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很快做出了调整,不过暂未得到回应。绿岸网络则还处在新三板阵营中,无端科技、苏州蜗牛、波克城市还没有公布下一步的动向。再来看A股IPO队列,游戏公司只剩下了米哈游、趣炫网络、乐元素、柠檬微趣、4399、华清飞扬6家。最早加入的4399于2014年就披露招股书,至今等待了四年;米哈游、乐元素、柠檬微趣、趣炫网络均在2017年提交招股书,华清飞扬则是在今年3月才加入到队列中。一直以来,他们还在坚持着A股市场。港股+美股,A股之外的上市之路由于A股上市排队时间长,审核严格,整体难度较大,这一年港股和美股成了游戏公司迅速进入资本市场的首选。统计区间内,有12家游戏公司尝试登陆港股,3家成功上市,分别为游莱互动、指尖悦动和第七大道;此外玩咖传媒已过上市聆讯,剩余8家已提交招股书,他们包括创梦天地、汇量科技、多益网络、诗悦集团、微屏软件、中手游、家乡互动、禅游科技。另外也有3家公司走向美股,哔哩哔哩成功上市纳斯达克,虎牙最终在纽交所挂了牌,曾推二次元MOBA《300英雄》的跳跃网络在10月31日晚间也披露,已通过上市批准,拟在纳斯达克挂牌。统计截止到11月13日抛开A股和港股、美股间的门槛差异,游戏公司选择向外走,也是结合自身的业务情况所作出的决策。比如第七大道尝试扩大出海业务,其上半年财报也指出海外市场收入增加,代理游戏数量增多,净利润环比增长76.9%;游莱互动公司90%收入都来自海外。那么上市港股一定程度上能做到提升公司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更广的海外投资者。当然队列中不乏棋牌业务为主的游戏公司,如微屏软件、家乡互动、禅游科技。对于他们来说,国内严厉打压棋牌游戏涉赌的环境下,棋牌公司想得到A股市场的认可似乎更加困难。因此,这些公司要想借助资本的力量,港股便成了相对合适的选择。A股市场行不通?或许还有机会上一家上市A股的游戏公司还要追溯到2017年1月挂牌交易的吉比特,在此之后,游戏公司便踏上了无比艰难的上市之路。根据证监会“预先披露”页面所提供的信息,有关游戏企业的最新披露停留在4月23日,柠檬微趣的招股书更新之上。也就是说,半年多的时间里也没有游戏公司的任何披露更新。这期间,国内游戏备案入口在6月份因机构调整关闭,与此同时,版号审批也陷入僵局,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游戏市场新产品数量锐减,厂商营收缩减。此前葡萄君汇总的上半年54家上市公司的财报显示,多达22家遇到了净利润下跌的局面,近一半跌幅超50%。对于其它非上市公司来说,他们应该也在面临这种严峻的形势。研发、推广、美术外包、买量,不断提升的成本一直是摆在游戏公司面前的难题,正如《在2018年,游戏公司有多缺钱?》一文中所说,2018年的游戏公司,或许将成为最缺钱的一届游戏公司。这种条件下,游戏厂商就急需资本的支持来渡过难关,然而,以目前的状态他们又很难跨过A股市场这道门槛,所以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循环。正在排队的多益网络主动放弃了A股转投港股,也有一部分公司选择不再排队,进一步观察加以准备,当然也包括一部分看重A股高估值和市盈率的公司,下定决心继续等下去。不过在尚未上市的游戏厂商眼中,看似冷漠的A股市场也并不代表没有机会。上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打出了一张和传统发审制截然不同的牌。众所周知,港交所一直采用注册制,流程较短,步骤简单,A股市场此举也是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其中。或许当游戏版号恢复审核、游戏行业经济环境回暖的那一天来临,游戏厂商有机会成为A股市场的新生力量。...
11月12日晚间,扬杰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此前认购的东融汇稳惠1号基金第二十四期存续期限届满,而浙江东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出现流动性危机,无法按时兑付,涉及投资金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 11月14日,扬杰科技再度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江苏扬杰投资有限公司承诺:如扬杰科技在2018年12月31日前未能收回全部投资本金,自2018年度起,扬杰投资每年度对扬杰科技就该项投资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向扬杰科技进行等额补偿。 上市公司直接踩雷理财平台非常少见,扬杰科技也可谓上市公司里的理财“老司机”。让上市公司甘心的掏出真金白金进行非标投资,侧面诉说着“东融系”与普通跑路P2P公司相比的与众不同。 上述东融汇稳惠1号非是一款“高收益”产品,公告显示该产品期限为一年,收益率为8%。杨杰科技公告称,具体情况公司已诉讼至法院,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扬杰科技的公告显示,东融基金产品的底层资产为不良债权,而东融集团旗下东融资产所从事的正是不良债权处置业务。 图片来源:扬杰科技公告 不良资产处置被认为是一个靠资源,靠关系,靠胆识的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的空间,似乎大到非从业者难以想像。所以关于民营AMC东融垮掉的原因,一直被认为“内有乾坤”。 据了解,“东融系”是一家由诸多业内知名媒体人、草根金主多年悉心扶植,长三角地区的知名不良资产处置+理财渠道一体化的“理财帝国”。而在其创始人们看来,“东融系”兑付危机的引发,不是流动性而问题,而是“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行业性系统风险”。 “肥差”也爆雷 今年8月,东融系理财平台集体陷入兑付危机之中,从合家金融24亿投资款,再到朝阳永续代销的东融基金产品,东融集团兑付危机全面爆发,涉及金额逾74亿。 为了“解围光明顶”,东融资产前董事长兼创始人,一度辞职并以“类借壳”重组摩恩电气不良资产业务的叶振,也从摩恩电气辞职,加入“东融应急小组”。随后不久,东融基金元老张惟也卸任摩恩电气总经理职位。 兑付迷雾一片混沌,通过注册主体为东融基金的公众号“东融说”,叶振发出数篇文章,揭开东融集团整体资产概况与此次东融集团兑付危机所涉整体金额。 目前东融拥有资产价值总计91.88亿元,包括资产包债权79.14亿元、网签抵押类债权7.46亿元、自有物业价值5.28亿元。需要付出的资金共计74.54亿元,其中包括付给国有AMC的延付款10.57亿元、欢乐合家投资额23.93亿元、凯胜基金投资额20.73亿元、昶旭金融投资额6.6亿元、其他平台投资额4.73亿元、国有渠道和其他基金投资额5.29亿元、物权类抵押借款2.69亿元。 与很多P2P的传销性质类似,东融员工及亲威家属在集团的投资额达3.984亿元,在合作伙伴线上投资为1.026亿元,合计有5个亿左。 而后,受连累的合家金融旗下公众号“合家金融”,与“东融说”合并更名为“振在打工”,并定期更新东融集团债务还款进度。 截至11月15日,距离东融逾期已过106天,据一位东融投资者公众号“大难不死”更新数据显示,东融系目前累计还款金额仅为0.586541%。 从杭州出发的不良资产“玩家” 根据天眼查资料显示,叶振的东融集团的雏形为“速贷邦”。2010年9月3日,杭州速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叶振作为最初的股东出资40.4万,包海峰出资60.5万。 一年后,杭州速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开始在杭州的丽水、黄岩、台州等地与上海诞生。彼时的速贷邦的业务多数于线下开展。 2012年,叶振开始涉足资产管理,着手银行特殊资产清收项目,年底时承接民生银行杭州分行、宁波分行1.1亿特殊资产。紧接着,2013年3月,东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于速贷邦之外,“东融”系列公司始现。根据东融集团官网中对东融资产的描述,东融资产以银行特殊资产收购、管理、处置的外包服务为核心产业,所谓特殊资产即为银行不良资产。 到了2014年,上海速代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原名为上海速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线网站“www.sudaibang.com”。在网站的介绍中,速贷邦称自身成立于2010年9月,与杭州速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时间吻合。 图片来源:天眼查 2014年7月11日,杭州东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东融基金诞生。2015年2月,东融基金拿下“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牌照。截止2017年6月,东融基金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已发行36只私募基金产品,管理资金规模达12亿元人民币。 2015年4月22日,杭州东融集团注册,叶振整合了他所开展的多种业务于东融集团旗下,却也由此开始极力“撇清”与P2P平台速贷邦的关系。 图片来源:东融集团官网 2015年6月18日,运营速贷邦线上平台的上海公司法人由叶振变更为万剑钧,杭州速贷网络科技从股权关系中退出。 为何叶振会选择在此时“抛弃”速贷邦?其似乎于彼时的行业整风有关。2015年,P2P行业就已经历过一次“黑暗时期”,e租宝、泛亚、大大集团等互金公司相继爆雷。而通过叶振此后的种种举措则显示,抛弃“糟糠”之举显然是事出有因。事实上,尽管股权关系已脱离,速贷邦与叶振及东融之间的联系并未因此而切断。 2016年1月29日,根据速代金融平台一位员工当时的朋友圈截图,东融集团发布了一份《员工持股计划书》集团员工可申请购买集团公司上市原始股。该员工表示,幸福来得太突然。 图片来源:东融集团前员工 在2016年3月,东融集团旗下还推出了一款名为“东融汇”的T+0产品,年化收益达到8%,当日起息。据东融汇最后发布的6月运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东融汇平台累计注册用户5478人,累计交易金额达15.34亿。 图片来源:东融集团前员工 2016年对于整体东融集团而言,仍然是顺风顺水的一年。通过东融集团的官网页面,以叶振的线索,可整理得到彼时东融系列公司的整体包括了东融资产、东融资本爱客仕、庙街、承道,以及并未在网站中显示的东融基金、速代金融(速贷邦线上平台)、合家金融(欢乐合家)、东融汇理财。 融屏信息溢价50%进入“妖股”摩恩电气 2016年7月,叶振“突然”辞掉了在东融基金的所有职位并转让全部60%股份。2016年11月25日,东融基金入主了宁波盈领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80%。 进入到2017年,一家名为摩恩电气的上市公司于2017年2月2日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问泽鸿以协议转让方式将439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10.00%)转让给融屏信息,转让价格为22.77元/股,转让价款总额为10亿元。未来12个月内,问泽鸿不排除继续减持,融屏信息不排除继续增持。 22.77元/股的转让价格较摩恩电气彼时15.16元的股价溢价50.20%一度引发市场关注。 转让完成后,融屏信息持股10%成为摩恩电气二股东。3个月后,融屏信息再次溢价接盘问泽鸿。 天眼查显示,融屏信息的股东除了甘肃中利商贸有限公司外,还有自然人林斌与宁波盈领。 图片来源:天眼查 宁波盈领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2016年11至2017年3月间密集进行了多次工商信息的变更,正是在此期间,东融基金“闪现”其中。 图片来源:天眼查 接下来的,就是东融资产创始人叶振进入摩恩电气担任副总职位,东融基金原团队负责人张惟出任摩恩电气总经理职位。摩恩电气则设立了名为摩安投资的子公司,转型进入不良资产处置行业。 2017年10月25日,已为摩恩电气高管的叶振承诺增持5%至10%。从2017年11月开始,伴随着问泽鑫的减持,叶振也确实开始不断增持摩恩电气。截至2018年摩恩电气三季报数据显示,叶振共计持有摩恩电气239万股,持股比例为0.54%。 图片来源:choice数据 进入到2018年后,摩恩电气股价断崖式下跌,东融集团的“噩梦”也逐步上演。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在《东融集团应急小组组长叶振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叶振表示,东融集团这一次出现的流动性危机,是因为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行业性系统风险。 2017年12月4日,东融集团旗下P2P平台速代金融发布《速贷邦平台关闭公告》称,其将于2017年12月23日前按期兑付完毕所有在线待兑付标的。 颇为巧合的是,摩恩电气从12月4日开始连跌了3天,跌去12.99%。 图片来源:choice数据 2018年7月28日,东融汇理财发布提现公告称其平台产品均已如期兑付,并提醒客户于7月28日前尽快提现。 2018年8月2日,合家金融微博发布逾期公告。 2018年8月6日晚间,摩恩电气公告称,叶振因个人原因辞去其所担任的摩恩电气副总经理职务。 2018年8月9日,朝阳永续代销产品现逾期。 2018年11月13日,扬杰科技发布理财踩雷东融基金的公告,并表示称已报警。 在不少投资人心中,只要叶振还在,东融就还“活着”。他们用旧东融与新东融来划分东融的两个时代。也许,“新东融”的名字能够给予他们一点安慰,也许三年的时间里叶振能够还上所有的欠款,也许他们所拥有的债权对应资产能够完整的得到处置变现,也许前期投入的本金得以全身而退…… 也有人已不再相信叶振任何解释,他们言辞激烈的表示,所谓三年兑付只是缓兵之计,而诉讼期只有两年。...
每一个人一出生就成了纳税人,喝奶粉、用尿布在纳税,涂护肤品、买服装也在纳税,旅行度假也在纳税,本来,纳税对于穷人和富人都是生而平等的,然而有一类“穷人税”却很难逃掉,很多人还甘之如饴。 分享一篇文章,来自财蜜@赵小姐,愿我们少交点穷人税,用钱买点实在的保障。 11月9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网站发布了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原主任鲍学全、王素英,原副主任王云戈、冯立志等4名原负责人的忏悔视频。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念头,怪不得自己连续几年买彩票,都没有中过奖,天知道那些钱哪去了。 福利彩票的资金来源,就是咱们广大彩民2块2块的买出来的,福利彩票的资金用途,就是给中奖的人发奖、还有各种福利事业。 我一直不买彩票的,因为彩票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穷人税”,我钱少我可不想交税~ 为什么这么说呢,研究表明,越欠发达、越穷的地方,人们对彩票的兴趣越浓,因为这是他们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范围以内能够实现财富剧增的少有机会。 但现实是实现的可能极低。比如,双色球头奖的中奖概率是1772万分之一,这个概率相当于小行星连续撞击地球6次,而且,你还得保证开奖背后没有手脚,是“公平”的。 明知概率那么低,却还是主动自愿的把金钱浪费在买彩票上,可以说是主动上缴“穷人税”了。 一、彩票是怎样的原理呢? 2块钱一注,500万个人买,就是500万*2=1000万元。其中一等奖一个500万,二等奖两个100万,三等奖10个10万,合计发出去800万。还剩下200万,其中100万去做福利,100万作为各种费用,比如投注站的佣金等等。 曾经互联网彩票一度很火爆,占当年彩票销售的20%,后来紧急被叫停,因为“吃票”。 吃票可以理解为卖彩票的没有给你真彩票,而是给了你一个随便的号码,他们赌定这个号码一定不会中奖,所以你也感觉不到。这样子2块钱就稳稳的落入他的口袋了。 因为踏踏实实卖彩票不挣钱。比如一个彩票站一年卖出去1亿彩票,每天需要卖出27万,也就是13.5万张,2块钱的彩票,一年的收入在1000万左右,扣除牌照费用,水电房租人员工资,一年也就赚个百八十万。 但如果吃票呢?1个亿的销售额,怎么也的赚个七八千万,细思极恐。 二、买保险会不会被“吃票”呢? 很多财蜜会说,彩票这么多猫腻,买的保险会不会被吃票? 首先,买保险和买彩票是一样的道理,都是大数法则,赌一个概率。 比如30岁的男性,死亡率是1/100。如果死亡1万人需要赔偿20万,那么这100个购买寿险的30岁男性,就需要每人负担20万/100=2000元。因为还有各种运营费用,所以每个人需要负担2500 的保费。 2500的保费就好比2块钱的彩票钱;死亡的那一个人拿走了20万,就是中奖的那个人拿走的那500万,剩余的掏了保费的人就觉得自己的钱被保险公司“坑了” 真实的保费厘算比这个要复杂的多,有人买20年,有人买30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其次,放一百个心,真的保险不会被“吃票”。 1、保险公司比卖彩票的彩票站挣钱多的多,多到你想象不到; 2、保险公司牌照比彩票站难申请一亿倍,值钱一亿倍; 3、保险公司卖保险就够挣钱的了,不差“吃票”这一点钱; 4、保监会不是吃素的,保费是要放到专用帐户的,受监管的。 这里有一个特例,需要注意: 各种互助平台的互助,就是“吃票”的“保险”,因为你的钱是没有监管的,你每年的三五十也好,三五百也好,都是交给互助平台的,他们在发给“出险”的人。 最后,网上买保险靠谱吗? 1、这个问题就好像十五年前大家都在问京东淘宝买东西靠谱吗?一样的道理。 2、中国的保险是受监管限制的,不是咱家门口的水果店,谁都能开,谁都能卖。我国不论是生产保险的保险公司,还是卖保险的保险经纪都需要保监会批准的。 3、无论你从哪里买的保险,都只是一个销售渠道,代理人也好,网上也好,最终你买的产品都是保险公司生产的保险产品。最终理赔也是保险公司赔钱给你。 能不能赔钱,是看你的疾病有没有达到合同里面规定的标准,达到了就给钱,达不到就不给钱。所有的理赔申请都会到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每天都有很多份资料一个一个的处理,他们并不会区分你是在代理人哪里买的我就多赔你一些钱,你是在网上买的就少赔你点钱。 4、代理人和网络销售、电话销售、银行销售,就像保险公司的四个儿子一样,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以放心。 三、一样的原理,为什么大家愿意买彩票而不是买保险呢? 买了彩票:是希望自己越来越好,自己有钱有命花这笔钱,大家都期待发生在自己生上; 买了保险:只有自己死了、病了才能得到钱,有钱拿没命花。 但是你在乎的人得到了保障呀。比如我万一我死了,我的女儿有保障了,我的父母有钱养老了;万一我得了重疾,医药费保险公司出了,不用给家庭造成大负担。 保险,究其本质是保障。购买保险就是为了买经济上的保障。可能有人会说,没钱,买不起保险。 没钱就不需要买保险了么?本来就家底薄弱,一旦天有不测风云,很有可能病无所医,老无所养,幼无所依。如果有了保险的保障,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才不会被疾病上了“穷人税”。 所以说,少交点穷人税,把钱用来买点踏实的保障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