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亚马逊推出了快递员自己打开用户家的大门,送货上门的服务,这一服务引发了舆论关注,尤其是是否安全。据外媒最新消息,亚马逊日前推出一个新服务,快递员将把货物送到用户的车上,消费者授权后可以打开车门或后备箱。 据国外科技媒体报道,亚马逊之前推出的服务名为“Amazon Key”,如今亚马逊新推出了“Amazon Key In-Car”。 这一服务已经覆盖了多个城市,暂时面向亚马逊Prime包邮会员,消费者可以选择特定城市以及送货到车服务。 亚马逊表示,这一服务并不收取额外的费用,但是目前暂时支持的车辆型号有限,其中包括了雪弗莱、别克、通用、卡迪拉克、沃尔沃。消费者可以查看自己的车辆是否匹配,并且下载一个手机客户端完成设置过程。 据报道,在购买之后,亚马逊给消费者提供了四个小时的时间窗口完成送货到车,另外车辆停泊位置和消费者选择的地址距离不得超过两个街区。 亚马逊表示,快递员将商品送到车辆附近时,系统将向快递员提供开车门的授权,快递员不需要特别的钥匙或密码来开门或后备箱。消费者的手机软件将会自动提示商品已经在车辆中,车辆已经锁上后备箱。 去年底,亚马逊推出了快递员打开用户家门的送货服务,这一有趣的创新引发了美国媒体密集报道,但消费者也担心是否足够安全。后来有消息称这一服务可能让快递员在稍后重新返回消费者家中,即存在技术漏洞。 不过亚马逊官方表示,自从推出快递员开门送货的服务之后,亚马逊已经递送了各种重要货物,比如相机或是收藏的钱币等,一些消费者也表示很喜欢这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几年中,亚马逊正在构建自身的物流和快递服务,不过规模还十分有限,亚马逊主要依靠美国邮政局、联邦快递、UPS等公司来递送商品包裹。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还曾经在推特上多次批评亚马逊,指控其损害了零售业导致许多人失去就业机会,特朗普还批评亚马逊“剥削”了美国邮政局,低廉的快递费导致了美国邮政局的亏损。 面对自家线上和实体店网络零售规模的扩大,以及特朗普政府的压力,未来亚马逊预计将会大力发展自有的快递服务。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日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第四季度,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由5年前的20%降到了——0.8%。 ▲左: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三星中国市场份额跌至0.8%,右:GFK公布的2017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数据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约为14.72亿台,三星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3.17亿台,市场份额高达21.6%,占据全球第一。而根据GFK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约为4.49亿台,换算过来约为全球市场的30%,而2017年三星总共在中国卖出了1107万台手机,市场份额仅占2%。 ▲今年2月IDC发布的2016/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报告 三星,这个安卓时代的智能机王者,这个从功能机时代一路厮杀前进、造就市场传奇的传奇品牌;其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中国市场第一(超过20%)一路滑落到仅剩2%,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 那么三星是如何做到的呢? 1988-2013:广泛技术布局+精准营销战略, 一路攀升至市场老大 2018年除了是三星集团成立80周年外,还是三星手机推出30周年纪念。三星的第一款手机于1988年推出,跟摩托罗拉在1973年推出首部重达1.1kg的大哥大比起来,晚了15年时间。 因此,在1988年三星手机进入手机市场的初期,其实处在弱势阶段,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相比,既没有品牌优势、又缺少手机打造经验。不过由于对市场营销及品牌定位的敏锐捕捉,三星在功能机时代录序推出了超薄手机SH700、女性手机A408、MP3手机M188、彩屏手机T108、以及集蓝牙与视频等尖端技术的“商务时尚”手机D508,在功能机时代打下一片江山,2007年第二季度,三星取代摩托罗拉,占领了全球第二大手机品牌的位置。 而在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换潮流之中,才是三星真正一战成名的市场。 前文提到,三星集团的前身是创始人李秉哲于1938年成立的“协同精米所”的粮食加工厂,卖鱼干、蔬菜水果、面条等。随着战后韩国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扶持,三星企业开始快速发展,三星电子于1969年成立,随后从家电制造开始逐渐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逐渐掌握了内存、处理器、显像管、液晶面板等核心技术。 ▲三星Galaxy S i9000 因此,在智能手机时代,三星几乎拥有智能手机上所有配件的研发技术,于是它陆续将自己多年的技术积累整合起来,保证三星手机拥有一流的屏幕、芯片、内存、CMOS、镜头。2010年3月,三星推出旗舰手机Galaxy S i9000,这款配备了4英寸800*480分辨率显示屏、搭载Exynos 3110处理器、后置500万像素+前置3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可谓一鸣惊人,在当时的智能手机界引起了不小轰动。 而在2011年,三星顺势推出Galaxy S2(GT-I9100),这是三星第一款双核手机,在短短85天内达到了500万台出货纪录,一举成为当时销量最高的手机。 2011年12月,三星以全球第一市占率甩开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等老对手,登顶全球最大手机最大制造商宝座。此后,三星又陆续尝试了大屏、曲面屏、光学变焦、安卓/塞班系统等多种技术,在发现市场突破口后集中资源轰炸,一时在全球市场风光无限。 2013年,三星通过优质产品+大规模广告与营销轰炸,推动其手机销量节节攀升,在当年的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了将近20%,成为中国最大手机品牌商,这也是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巅峰时刻。 与此同时,三星的因其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的优势也开始凸显,但同时也埋下了隐忧——后来的HTC总裁王雪红曾经在当年的采访中表示,三星的屏幕等产品会由于要给自家手机的优先供货,导致HTC产品上市受限:导致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HTC、金立等不少手机厂商都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优先采购三星配件。 2014-2018:四大原因致节节败退,Note 7爆炸成最后一根稻草 在经过了2013年的“登顶”之后,三星虽然在全球市场一直维持着领先的地位,在中国市场却呈现出巅峰之后却持续下跌,落入节节败退的窘境。 1)国产竞争品牌快速崛起 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开始显露出进入成熟期的迹象,各厂商间的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产品开始走向同质化的开端。 上图是来自市场咨询机构Sigmaintell在2017年上半年的研究数据,我们从图中可以看见,自从2013年以来,华为、小米、vivo、OPPO这四大国产品牌都在快速崛起,尤其是华为、vivo和OPPO,自2013年以来都几乎是以直线抬升的涨势在掠夺中国市场。 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孙琦认为,而在这些国产竞争品牌中,对三星冲击最大的恐怕要数华为了。由于三星手机一直主打的高端商务形象已经被华为替代,消费者对三星品牌的认识度在不断下降。 通信产业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则认为,在同定位的产品竞争中,三星手机的品质不一定比其他品牌强上很多,但是价格却比竞争品牌高出很多。 2)本土化能力缺失:产品体验与渠道运营 在智东西对手机爱好者的随机走访中发现,手机产品的本土化能力薄弱是被一众消费者吐槽得最多的一点。三星手机的中文操作系统被他们调侃为“负优化”,“手机特别明显的越用越卡,如果其他手机用一年就卡,它只用半年。” 此外,三星手机的系统功能和易用性也被评价为“不符合中国人审美和使用习惯”,很多界面功能的安排逻辑、一些针对中国用户的小功能都不如华为、小米等品牌贴心,不过据称从2016年三星推出的Galaxy S7开始,三星已经针对这点有所改良。 另一位通讯业资深分析师则认为,三星的本土化做得不好,在应用市场、逻辑功能等方面都采用全球视角,没有像很多本土品牌那样针对中国消费者去做优化,这一点与摩托罗拉没落的原因非常相似。 此外还有,早在2014年,正是4G时代火热的萌芽期,不少中国手机品牌都在积极推出4G手机,运营商在加大对4G手机的补贴,但是据手机行业人士表示,由于三星对中国市场的把握偏差,彼时还在集中销售3G手机,导致分销渠道库存堆积,影响利润。 与这类似的还有三星对中国线下分销渠道掌控的薄弱。正如众多行业分析者指出的,vivo与OPPO的“逆袭神话”不得不归功于向对线下渠道的强大掌控能力与对潜在市场人群的深度挖掘、精准营销,从积极邀请流量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再到重点突出美颜、时尚等手机功能,不一而足。与之对应的,小米与华为荣耀则在此前重点布局了互联网营销模式渠道,打造了不少小而美的爆品。 反观三星,由于中高端市场受到苹果和华为的挤压,中低端产品却在性价比上弱于同行,在产品体验与渠道运营上本土化能力又较为薄弱。 3)人工智能时代的落后者 目前,排名全球前三的另外两位玩家——苹果和华为,都已经开始积极进军人工智能,从芯片、应用、生态等多方面发力。相对而言,三星在AI布局中属于最不激进的一方。 先拿芯片为例,在今年1月的CES 2018上,三星发布了最新旗舰处理器Exynos 9810,不过并没有搭载专用AI模块。与三星的“AI芯片”至今悬而未发相比,华为的麒麟970和苹果A11都已在其品牌机型中发布了将近半年。 在AI应用方面,三星打造集中在以Bixby为入口的语音、视觉、提醒、主页等功能。2016年10月7日,三星以2.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I虚拟助手创企Viv Labs,它就是Bixby的前身。但即便如此,一直到2017年11月,三星才在北京推出了Bixby的中文版。 总的来说,三星在手机AI应用生态打造方面相对不太激进,其围绕智能手机所构建的生态主要是以内容、资源整合为主,并没有集中打造一个可供开发者接入的AI平台。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三星的硬件能力非常强大,但是AI能力确实是落后了。虽然三星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正在努力追赶,但此时再要超越苹果和华为已经有难度了。 4)Note 7爆炸事件成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说起三星手机,Note 7爆炸至今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负面事件。 从2016年8月末开始,三星在月初推出的年度旗舰机三星Note 7开始陆续在欧洲地区报出手机电池爆炸事件,造成用户损伤与财产损失,同期欧洲地区开始对这款手机进行召回。 9月2日,三星宣布开放全球召回,召回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共250万部Note7手机——中国除外。8月26日,三星Glalxy Note7国行版在北京正常发售。 随着9月国行Note 7的发售,还有一份三星企业的声明,声明中表示目前在中国大陆销售的Note 7使用的是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电池供应商,并不存在安全隐患。半个月后,三星公告首次召回国行1858台产品,但再次重申国行版不存在安全隐患。 然而从9月18日开始,中国用户陆续曝出了两出三星Note 7爆炸的新闻,但三星在经过调查分析后对此的回应是“为外部加热导致”,一直到同年10月11日,在国行版Note 7爆炸新闻接二连三曝出后,三星才宣布暂停Note 7生产,并召回全部国行版本。 在发生爆炸事件后,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形象一直不佳,在安抚消费者与复苏国内品牌形象方面动作较为迟缓,可以说是致使三星失去中国市场份额的最后一根稻草。至今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要求航班飞行期间禁用或者托运三星Note7手机。 印度市场已被超越,其他新兴市场也已受到冲击 说完中国市场,我们来说说印度。 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宣布完成了一项壮举——在印度市场正式超越三星,成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这是三星六年以来首次丢掉这项桂冠。 而根据IDC数据,在2017年印度销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只有三星一家是海外品牌,其余四家均来自中国:小米、vivo、联想(摩托罗拉)、OPPO。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趋近饱和、甚至逼近负增长的当下,印度等新兴市场已经成为不少手机厂商寻求增长点的重要市场。根据IDC研究显示,2017年印度市场智能手机销量增幅高达14%,成为世界第一大快速增长的手机市场——其中53%的出货量来自中国手机品牌,2016年这一数字为仅34%。 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孙琦认为,三星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中的地位会受到冲击,因为从性价比方面三星品牌不占优势,生态也没有强大的抓手,所以三星的壁垒太低,在新兴市场份额会萎缩。中国手机品牌性价比较高,而市场份额主要受低端压制。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印度只是一个开头,未来凭借着高品质、低价位战略,三星等手机品牌在每一个地方市场都会面临中国企业竞争,被超过或者挤掉市场份额。 但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三星在中国的“风光登顶”与“陆续下滑”正是中国手机厂商出海需要深刻借鉴的经历:一方面,你能否拿出适合本土化市场的产品?另一方面,当新兴市场的本土品牌崛起后,你能不能保持巅峰?一旦受到冲击、销量下滑时该如何及时处理? 韩国最大企业集团,李氏家族掌权80年 其实,我们所熟知的手机业务只是三星电子业务的一部分,而三星电子也只是三星集团的一部分。 三星电子主营业务包括四大板块(以下数据来自三星电子2017年12月Q4财报): 三星电子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为65.98万亿韩元(约合613.61亿美元),同比去年53.33万亿韩元增长24%;营业利润为15.15万亿韩元(约合141.3亿美元),同比去年9.22万亿韩元增长64%。 * 器件解决方案,营收占比48.6%,包括半导体和显示屏业务; * 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营收占比38.6%,包括手机、电脑和网络系统业务; * 消费电子,包括电视、空调、冰箱等,营收占比19.3%。 * 三星曾以80亿美元收购了Harman集团,获得汽车音响、专业音频、音响等业务,营收占比3.5%。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也是一间家族企业,由李秉哲于1938年创办——他是现任实际控制人李在镕的祖父——三星集团旗下拥有85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涉足电子、医疗、人寿、金融、建筑、酒店等领域,全球员工总数超过20万人,这种家族企业在韩国被称为“财阀”。 三星集团的发展史,可以看做了一部李氏家族的动荡史。三星集团——或者说李氏家族——在过去这整整80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一连串的嫡长争权、遗产争夺、政商暧昧、牢狱之灾、总统特赦、“老主”中风、“少主”继位等风波,跟TVB八点档点的家族争权桥段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三星电子副会长(副董事长)李在镕 而目前的三星“少主”,集团实际控制人、三星电子副会长(副董事长)李在镕曾在去年2月因贿赂朴槿惠及其亲信崔顺实而被拘押监禁。2017年8月,一家韩国低等法庭对他判处5年监禁,但他此后在今年2月被判缓刑,当庭释放,预计韩国最高法院最早在今年8月宣布最终审判结果。 然而“少主”的牢狱风波似乎并没有对三星集团的业务造成影响,相反,三星集团在2017年业绩大增,仅拿三星电子为例,2017年全年,三星电子预计总运营利润将达53.6万亿韩元,较之2016年的利润29.24万亿韩元相比翻了将近一倍,内存和OLED屏幕两大强劲需求对此贡献甚多。 不过,相较起三星集团的蒸蒸日上,三星在中国的手机业务,则是既跌宕起伏,又冰火两重天的另一个故事了。 结语:丢掉中国市场,然后呢? 虽然对于三星集团来说,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败退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但是作为曾经的中国手机市场王者,在短短5年内下滑到这种地步,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败退,说明了国产手机品牌的全面胜利,至此我们看到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在前沿技术、用户体验、本土服务等多方面已经全面领先于日韩欧美品牌。如果说目前这场较量还只停留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手机市场上——那么这场较量有可能随着中国手机品牌出海而逐渐蔓延到全球。 也许很快,三星手机丢掉将并不仅仅是中国市场这一块蛋糕。 此外,三星在中国市场的败退也对国内手机品牌商出海提供了教训,在产品、服务、用户体验等方面要进行深度本土化,当新兴市场的本土品牌崛起后,仍要保持竞争力。 对于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如此夸张的份额下降,三星移动部门总监DJ Koh曾经在今年3月23日的股东大会上向股东道歉,并表示将会重整中国三星组织架构来加快决策速度,以改善这种情况。而根据韩国先驱报网站报道称,三星为了拯救在华份额,可能会在中国推出一款中端手机,属于S高端手机的迷你版本。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近日已有多家中小型券商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与同行业券商面临着相同的尴尬,长城证券在2017年的经营业绩也出现了显著下滑,甚至还不及2015年全年净利润的一半,客观来看,长城证券的业绩下滑幅度,在券商当中并不算最大的,但是隐藏在该公司账面利润之下还有“地雷”,却非常值得投资者关注。 长城证券的投行业务优势主要在于中小企业私募债领域,招股书对此披露为“2012 年,公司准确抓住了市场 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这一新业务品种的机会(2015 年后为私募公司债),大力开展该项新业务,实现了公司在债券承销业务的突围,该项业务连续多年位于行业排名 前列”。但是从该公司以往承销的中小企业私募债来看,其中不乏有爆发违约兑付风险事件的案例。 在长城证券承销债券中,标志性项目包括15 洲际 01(125999.SH)发行主体为上市公司洲际油气,此前因控股股东无力进行补充质押,导致所质押股份被长江证券强制平仓。这令投资者怀疑,在上述债券发行过程中,长城证券是否尽到了充分核查指责? 再给前述私募债投资者带来了较大投资损失的同时,长城证券自己也深陷其中。根据招股书披露,长城证券旗下投资的多个债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均存在重仓券种出现违约的风险事件。典型者如长城证券投资的“北信利通债券投资集合资产信托计划第118期投资组合”认购了“15机床MTN001”私募债,该私募债已发生实质性违约;与此类似的还有,长城证券投资的“长盛1号债券分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认购的“15云峰PPN005”私募债,以及“长城证券岁岁尊享4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认购的“15东特钢PPN002”私募债,也均已发生实质性违约。 针对上述三个债权项目,长城证券已计提坏账比例分别为60.28%、35.99%和36.11%,但是计提比例并不高,加之上述涉及违约风险事件的债券发行主体,如昆明机床、东北特钢等,其债务重整均尚未有实质性进展,则长城证券投资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是否将面临更大幅度的计提,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风险点,并成为长城证券未来业绩表现的重要隐患。 不仅如此,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长城证券的多名高管人员在最近一年内遭到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其中包括: 1、证监会在2017年初公布,因存在内幕交易和短线交易的行为,对长城证券的独立董事宋常采取了10年的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并处以合计110万元的罚款; 2、广东证监局于2017年4月发布对长城证券职员赵成违法买卖股票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经调查发现赵成自2013年7月2日至调查日为长城证券贵阳某营业部的证券从业人员,非法盈利近19.83万元; 3、北京证监局又在2017年8月18日公布了关于长城证券原总裁助理黄钦来违法炒股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黄钦来在长城证券就职期间,被任命为总裁助理兼金融研究所所长,并利用多个证券账户买卖股票,共计交易金额1.08亿,盈利363.59万元。 另据媒体报道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区曲志航于也处于被调查状态,然而针对上述关键信息,长城证券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却只字未提,令力场君强烈质疑该公司涉嫌隐瞒重大信息。 此外,长城证券的控股股东为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51.53%,招股书披露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8亿元、2017年末净资产为469.81亿元。 根据日前监管部门发布的《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规定,证券公司的控股股东需满足净资产不低于1000亿元、最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累计不低于1000亿元、最近5年连续盈利等条件。 从上述新规的征求意见稿来看,长城证券的控股股东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至少不符合净资产下限规定,力场君不得不打个问号:这是否会导致长城证券控股权易主?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北京时间4月25日早间消息,纽约检察官表示,美国法庭已判决,一家私募股权公司在尝试收购莱迪斯半导体的过程中存在内幕交易行为。 美国检察官吉奥夫·伯曼(Geoffrey Berman)办公室表示,曼哈顿联邦法院的陪审团已裁定,Canyon Bridge Capital Partners联合创始人本杰明·周(Benjamin Chow)的证券欺诈和共谋罪名成立。美国地方法官格雷高利·伍兹(Gregory Woods)将于8月20日宣判。 本杰明·周的代理律师尚未对此做出回应。 Canyon Bridge在电子邮件中表示:“尽管我们已经知晓这个结论,但还没有机会去评估法庭的判决。我们将对情况进行评估。” 检方指控称,作为在中国出生的美国公民,本杰明·周2016年曾告知一位好友,Canyon Bridge计划收购俄勒冈州的莱迪斯半导体。当时这笔交易尚未宣布。这位好友因此获利约500万美元。 在去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起的另一起诉讼中,本杰明·周的这位好友被曝光是迈克尔·尹(Michael Yin)。后者曾是香港一家私募股权基金的高管,随后成为一只对冲基金的经理。 去年9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叫停了Canyon Bridge收购莱迪斯半导体的交易。 随后,Canyon Bridge将目光对准了美国以外的收购目标。去年,该基金以5.5亿英镑(约合7.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芯片厂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不过,这笔交易中并不包括Imagination的子公司、美国芯片设计公司MIPS。MIPS此前被出售给另一家投资公司。 根据Canyon Bridge的网站,本杰明·周此前曾负责私募股权公司华平投资在亚洲的半导体行业投资。两名商业伙伴表示,本杰明·周是天津人。 ...
上海信托圈消息:近日,西部信托主动表态暂停通道类业务!4月19日,银监会信信托监管会议,监管重点:严控通道 三年内清理非标资金池。信托业通道业务压降已经在动真格了! 信托业通道业务压降已经在动真格了 上海信托网消息,西部信托主动表态暂停通道类业务!这是继中信信托、华鑫信托、紫金信托之后又一家信托公司主动表态暂停通道类业务! 在监管层面多次明确表态压降信托通道业务的背景下,西部信托结合自身业务结构,在通道业务占比高情况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通道业务增长,目前已暂缓受理新报送的通道业务项目。 信托监管重点:严控通道 三年内清理非标资金池! 上海信托圈消息,4月19日,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主持召开了信托监管会议,会议采取了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各家信托公司董事长、总裁参会。 上海信托圈获悉,会议除了强调:严监管、去通道、控房地产、控政府平台 等四个方面外,还对于信托业存在的诸多乱象提出整改时间表要求。 其中,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在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限期三年内清理信托公司非标资金池业务。 此前已一大波信托公司表态暂停通道业务! 中信信托 例如,信托业一哥、中信信托主动发承诺函,表态2018年银信通道业务规模只减不增,争取提前终止部分业务。 华鑫信托 央企华鑫信托亦内部发文要求,对银信合作业务进行节点规模控制,确保银信合作业务规模不新增。 紫金信托 此后,紫金信托也下发《关于暂停通道类业务的通知》,暂停了通道类业务。 经公司办公室决定:即日起暂停各业务部门通道类业务申报和受理! 该公司要求,下一步鼓励业务部门在符合监管要求和风控标准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主动管理业务,以及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公益信托等创新型事务类信托业务和发挥信托制度优势的本源业务。 压通道主要压新增 某信托高管表示:通道压缩存续项目很难提前结束,主要从新增入手,降低新增规模和增速。具体有三方面措施: 一是严把合规、风控关,提升新增业务门槛; 二是到期结束,不再延续; 三是一些平台类通道项目,可以通过置换债替换出来。 2018年信托业的外部环境关键是压,就是压通道。 通道业务推高的信托资产规模高达26万亿,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在金融去杠杆、防风险、降成本的政策导向下,通道业务的高速增长预计难以为继,信托资产规模拐点隐现。 上海信托网认为:规模可能负增长,不过对信托业务收入的冲击不会特别明显。因为信托业务收入贡献中,通道业务要远低于主动管理业务。 压通道也是倒逼信托公司加强主动管理业务开发、促进转型发展的契机。这方面空间巨大,比如投行业务、资管业务、投贷联动等。其实提升主动管理早已成为业内共识,不过在更易赚钱的方式出现时偶有放松。 主动管理能力才是信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4月23日晚间,凡普金科向香港联交所正式递交招股书,申请赴港上市。根据招股书内容,凡普金科在2017年净盈利为11.9亿元,相对2016年的-5.38亿元暴增了近2倍有余。此外,虽然凡普金科声称是一家领先的科技赋能型普惠金融平台,但却拥有超万名的线下服务人员,不禁令市场质疑其线上获客能力。 暴增近2倍净盈利 据招股书公开信息显示,凡普金科在2015、2016、2017年营收规模分别为2.6亿元、9.9亿元、4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49亿元、-6.75亿元和4.88亿元,经调整净盈利分别为-4.71亿元、-5.38亿元和11.9亿元。 换句话说,短短一年时间,凡普金科的净盈利暴增了2倍有余。 新金融深度发现,根据招股书,凡普金科再2017年42.2亿元的营收中,信息及咨询服务费高达36亿元。 新金融深度还注意到,信息及咨询服务费中,借款撮合服务在2017年约为34亿元,撮合后服务约为2亿余元。此外,招股书还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自动投资工具服务费4亿余元,向客户提供融资的利息收入为7亿余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招股书中透露的借款撮合服务收入应该与借款人相关,而自动投资工具服务费的收取对象应该是投资人。 线下人数是风险管理雇员的38倍:人海战术支撑获客?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末,凡普金科线下有208个线下网点,覆盖中国4个直辖市及26个省和自治区的165个城市。 截至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末,凡普金科雇员人数分别为4952名、7110名和12399名。 值得注意的是,从雇员的职能划分来看,9651人为线下服务人员,占比77.8%,招股书中注明此类人负责借款人获取、客户服务及应用评估,是凡普金科人员最多的部分。其次是1046名催收,占比8.4%。线下服务人员与催收合计10697人,占比高达86.3%。 另外,招股书中指明了,凡普金科在近几年的雇员福利开支、办公室租赁开支、办公室及行政开支上不断上涨。 而在获客能力上,招股书中表明,一方面依靠精准的技术驱动营销、搜索引擎优化以及与业务合作伙伴合作,使其能够得到长远潜力的投资人及借款人,一方面设立一个策略性位于中国各地的广泛线下网络,用于获取次级城市客户等。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凡普金科在招股书中说明,其是一家领先的科技赋能型普惠金融平台,但庞大的线下团队,不禁使人质疑其线上获客能力乏术,只能依靠线下获取一些非网络或者我智能电话的重度使用者特别是次级城市的客户。 “催收团队的存在说明凡普金科的这方面需求不小。“,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凡普金科是在现金贷上获客无力,只能探索线下获取客户。 旗下平台钱站负面累累 根据招股书显示,在个人借款服务中,凡普金科提供:1、个人信用借款;2、POS消费分期服务;3、汽车融资服务。 截至2017年末,凡普金科累计为90万名借款人撮合或提供总计510亿元借款或融资。这些借款或融资的平均合同金额约为3.7万元,平均合同期限为32个月。 而钱站作为旗下平台却是负面累累。聚投诉资料显示,关于钱站投资量为759,解决量为6,解决率为0.79%。 新金融深度注意到,关于钱站问题主要集中在高利率和暴力催收之上。 据一位借款人表示,2017年5月26日,其在钱站借款8万元,借款期数36。其中,每期应还款3725.76元,包含本金2242.14元、利息557.91元、服务费925.71元。 如此算来,借款8万元,期限36期,每期还款3725.76元,共还款134127.36元,年化利率已超法律规定范围。 钱站官网资料显示,钱站是凡普金科旗下消费借款服务平台,于2015年4月上线。官网底部注明,借款均来自出借人,钱站仅仅提供信息服务。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美国最新一轮制裁打击俄罗斯卢布跌至16个月新低后不到两周,一些全球基金就已经回过头来买入以卢布计价的主权债,借卢布汇率下跌之机捞金了。 本月月初,美国政府对24名俄罗斯人实施新制裁措施,通过打击俄总统普京的盟友来惩罚莫斯科,因后者据称干涉了2016年美国大选,并采取了其他“恶意行动”。 此次制裁引发俄罗斯资产大跌,是俄罗斯入侵克里米亚以来该国实体遭受的最新一轮惩罚。 但在最初的市场震惊使卢比贬值逾10%之后,投资资金似乎又回到了卢布计价的公债——至少根据国有银行投行部门和政府主要一级交易商俄罗斯外贸银行(VTB)提供的数据来看是这样。 “从资本流动来看,我们注意到中长期投资大户在本周初谨慎买入。”VTB Capital的策略师Maxim Korovin说,本地公司和对冲基金仍为净卖出。 俄罗斯央行只偶尔发布实际资本流动数据。但一直青睐高收益卢布公债(OFZ)的海外基金经理人表示,他们仍愿意为了获取收益而忽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俄罗斯的基本面以及部分特定资产——卢布公债,更具体地说是卢布——目前提供合理的风险收益或风险补偿。”基金公司Aviva Investors的新兴市场债负责人Liam Spillane说。该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为4,770亿美元。 “我们一直藉市场波动之机增加部分头寸。。。卢布跌掉了这么多,但基本面不错,且估值具有吸引力,我们乐意在这个时候多冒一点风险。” 周末的新闻可能刚好增添了乐观氛围,此前七国集团(G7)外长矛头一致,反对俄罗斯的颠覆行为,但同意与莫斯科的对话大门敞开。 外资在OFZ市场占比将近三分之一,他们长期超配俄罗斯公债。俄国公债实质收益率为4.7%,南非为4.3%、土耳其为2.2%。 制裁实施后,俄罗斯公债收益率触及近五个月高点,上涨超过60个基点,但之后回吐约一半涨幅。 不过受近期举措冲击最大者为俄罗斯卢布。 卢布一直是表现最差的新兴货币之一,2018年卢布兑美元下挫逾6%,兑欧元跌逾8%。此一跌幅几乎与土耳其里拉相当,里拉被视为最弱势的新兴货币之一。 自2017年初以来,俄罗斯卢布兑美元大多数时间都处在60关口下方。受最新一轮制裁影响,卢布来到远高于该关口处。 资产管理公司GAM London Limited的新兴市场投资主管Paul McNamara自最近一轮制裁以来也买入了卢布。该公司管理着1,660亿美元资产。 “这标志着其成为人气最弱的新兴市场之一。”他说。“但该消息传出以来,我们买入了一些卢布。油价上涨触及70美元,让人不得不觉得美元兑卢布应当在60之下。” 其他人则持怀疑态度。摩根大通在近期报告中承认,若从实际有效汇率(REER)来看,“资产价格较便宜”。但该行补充说,在当前条件下,基本估值模型鲜有提供支撑。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4月24日,春和集团在上交所公告称,“12春和债”应于2018年4月24日兑付本息,受外部环境影响及行业市场影响,目前春和集团资金链紧张,无法在到期兑付日按期足额兑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 ...
4月24日晚间,ST龙力发布业绩修正预告,将2017年度净利润预期由盈利1.17亿元至1.76亿元,下调至亏损34.83亿元! 要知道,ST龙力现在的市值也仅有31.4亿元,把整个公司卖了都不够填补亏损的! 怪不得股吧里的投资者会惊呼:简直太疯狂了! 公司解释称,今年1月11日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后,公司配合证监会及审计机构的调查与审计开展了财务自查。结果盘查后发现: 1、经自查计入营业外支出与上年相比增加27.37亿元; 2、补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4.11亿元,主要为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3、报告期内,由于受到流动资金压力、债务违约风波影响,公司融资成本不断增加,财务费用较上年增加3.66亿元。 ST龙力自去年年底曝出债务违约后就怪事连连! 简单梳理一下: 2017年12月中旬,公司被卷入债务违约事件的漩涡,通过大同证券资管计划、陆金所代销获得的一笔1.37亿元借款突然出现兑付危机。 这笔1.37亿元债务违约,导致大股东程少博所持有的1.10亿股公司股份被冻结,公司在四个银行的合计八个账户共被冻结441万。 今年1月初,公司又公告称,截至目前,对外担保余额达到105654万元。但是大部分对外担保信息,在此前都没有披露过。 此后,根据ST龙力保荐人、财务顾问华英证券出具的专项现场检查报告,公司又被明确查实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况。 根据该报告,截至1月2日,公司处于冻结状态的11个银行账户中包括4个募集资金专户。2017年公司从募集资金专户中累计划转走2.83亿元至上市公司其他银行账户。 1月19日开市起,龙力生物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龙力生物”变更为“ST龙力”。 不可思议的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还宣称要推进收购,并且是现金收购。 4月10日,ST龙力发布公告称,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两个标的资产涉及网络营销和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公司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述标的51%-100%股权。 4月19日,公司再次公告称,程少博所质押的部分公司股份已触及或将要触及平仓线,面临被强制平仓的风险。但该部分股份此前已被司法冻结,在诉讼相关事宜处理完毕之前暂不会被强制平仓。 结果,这出连环炸发展到现在终于引爆了34.83亿元巨亏的地雷。 自4月11日至今,ST龙力已经连续10个跌停,要问后面还要多少个跌停,有股吧网友猜是.....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宣布赴港上市的互金企业再添一家,爱钱进母公司凡普金科4月23日向港交所正式递交招股书,申请赴港上市。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不同于去年的赴美上市热潮,今年,多家互金公司转道港股上市。在分析人士看来,随着香港市场修改上市规则,对内地公司态度更加积极,互金企业赴港上市通道开启。 互金不再青睐美股 据招股书显示,凡普金科在2015-2017年营收规模分别为2.6亿元、9.9亿元、42.2亿元,经调整净盈利分别为-4.71亿元、-5377万元和11.9亿元。 在业绩规模上, 凡普金科招股书称,根据奥纬咨询报告,截至2017年末,按照撮合借款未偿还余额看,凡普金科排名市场第四,市场份额是2.6%;交易量排名第三,份额是2.4%。成立以来,该公司90万借款人撮合借款510亿元,笔均借款3.7万元,期限32个月。 公开资料显示,凡普金科创始于2013年,作为科技赋能型普惠金融平台,专注于借款撮合业务,同时也提供各种其他个人借款服务,包括POS消费分期服务及汽车融资服务。目前,凡普金科旗下拥有爱钱进、钱站、凡普信、任买、凡普快车、会牛等品牌。 此外,在网贷备案当口,凡普金科也披露了相关风险。招股书披露,P2P网贷备案存不可控性;存管银行是华夏银行,尚未知道该行是否能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实施的资质测评;监管部门要求单一自然人在同一平台上的借款上线为20万元,在多个平台的借款上线为100万元,但由于行业缺乏共享信息系统,所以无法确认是否完全合规。 去年下半年,趣店、和信贷、拍拍贷、乐信等互金平台纷纷上市,不过均集中在美股市场。从今年的趋势来看,互金企业更加倾向于港股市场。 对于网贷平台港股上市,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接近市场的原则来看,A股优于港股,港股优于美股,对网贷平台而言,目前A股上市难度很大,在背后没有美元“金主”的情况下,应该会更倾向于选择港股上市。 组团赴港上市 在市场人士看来,今年港股红利不断以及美股上市企业股价表现不佳等因素,都推升了互金平台赴港上市的热情。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今年已有维信金科、汇付天下、51信用卡、凡普金科4家企业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在美股方面,仅有微贷网等平台传出赴美上市消息。 有机构人士表示,香港上市标准放开,如允许“同股不同权”等利好政策出台,使得上市门槛降低,是互金赴港上市的动因之一。4月24日,港交所宣布,4月30日正式接受同股不同权新经济公司、未有盈收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今年以来,随着香港股市修改上市规则,对内地公司的态度更加积极,相信后续还会有公司提交IPO申请。从今年来看,互金公司目标市场明显有向港股转移的趋势。 但有香港投行人士表示,网贷平台很难被港交所认定为创新型公司。对此,麻袋研究院研究总监路南表示,虽然内地网贷平台不一定能享受港股创新板政策。但受到监管和政策的局限,一些网贷平台在A股上市无望的情况下,仍会选择赴港上市,港股市场与内地更接近,政策红利和声誉红利等各方面的利好和利空因素传导会更快。 港股受捧的另一面是美股性价比打折。在美股上市成本方面,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金融与资本市场部资深律师沈萍介绍, 9家美股上市的中国互金公司,平均上市成本约为384万美元。其中上市成本最高者为趣店——696万美元,最低者为点牛金融——108万美元(以上成本尚未包括承销商费用,一般为IPO融资额的7%)。分析人士表示,目前赴美上市,市场估值水平不高,经过去年中国互金股密集上市,品牌宣传价值也有所下降,时机并不理想。 估值不确定 此外,有分析认为,近期平台密集抢筹IPO,是想抢在备案前上市,给监管备案施压。 于百程表示,香港在上市审查方面比美股要严格,从估值看,目前港股互金公司众安在线和易鑫集团利润还不稳定,还未形成比较明确的估值区间,不过总体来看,估值应该是介于美股和A股之间。上市需要通过多道审核和考验,同时会增加平台的综合实力和透明性,对于备案显然有所帮助。 在路南看来,上市将受到交易所监管及股民的关注,业务及财报也将更加公开、透明化,这与行业监管政策也不谋而合。不过,据了解,目前更多的平台倾向先备案后上市,因为在没完成备案的情况下就上市,可能对上市估值、市值管理等方面都不利。路南建议网贷平台争取IPO上市机会,一方面通过上市融资获得资金注入、夯实资本实力,另外一方面向监管层提供足够的业务透明度和信心。 “互金行业整改结束会提供一个很好的机遇窗口,预计今年下半年会再次迎来一波上市潮。”薛洪言分析,一方面,备案之后,平台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消除,拿到备案的平台还能享受一波合规红利,此时上市有助于做大估值;另一方面,整改结束后,行业进入加速分化期,也会产生大量的并购重组机会,头部平台会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具有内在的融资需求。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