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达海外项目再起波澜!昨日,有媒体报道称,开发伙伴AthensGroup退出万达一个位于美国加州比华利山庄(BeverlyHills)的豪华公寓与酒店综合项目,该地产项目涉资12亿美元。 上述报道称,Athens首席运营官JayNewman表示,作为开发伙伴,公司把OneBeverlyHills项目带给了万达,工作包括万达酒店的开发、建设和开业,以及公寓的销售和营销。 WandaBeverlyHillsPropertiesLLC的副总经理Rohana’Beckett表示,“我们正自己推进这个项目,我可以确认Athens不再参与该项目了。”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致电万达相关人士获悉,由于上述项目是境外项目,所以尚无法第一时间证实该消息的真假。 值得关注的是,有业内声音认为,Athens的退出并非因为中国遏制海外高风险投资直接导致。至于具体退出原因,上述万达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还不知道。 简言之,目前,万达和Athens都未就分手原因作任何评论。 据记者了解,万达洛杉矶项目位于比佛利山市高档居住区的黄金地段,占地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约8万平方米、地下约3万平方米。距全美著名商业街之一的罗迪欧大道步行仅10分钟,距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车程5分钟,距好莱坞车程10分钟。项目西侧紧邻著名的洛杉矶乡村俱乐部,有一个36洞的高尔夫球场,周边有半岛等国际顶级酒店。 2014年8月份,万达集团宣布中标洛杉矶比佛利山市威尔谢尔大道9900号项目地块,将投资12亿美元,建设高端综合性地标项目。这也是万达集团在2014年内的第三宗大型海外投资。此前,万达于6月份斥资2.65亿欧元收购了西班牙马德里一宗酒店项目,又于7月份斥资9亿美元在美国芝加哥投建五星级酒店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万达旗下传奇影业昨日遭遇高管出走。在接任传奇影业临时首席执行官一职9个月之后,大连万达集团高级副总裁高群耀从万达集团以及万达集团旗下的传奇影业离职了。 据称,万达文化集团高级副总裁、万达电影董事、总裁曾茂军将出任传奇影业临时首席执行官,传奇影业的制片主管MaryParent将留在该公司。对此,万达方面拒绝评论此事。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相关报道显示,截至今年9月上旬,已有900多家A股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累计规模达近万亿元,市场上时有资金 “脱实向虚” 的质疑之声发出。而规模相对较小的新三板市场,一些公司的理财额度也逐步攀升。近日,大运汽车披露22亿元理财额度,这算不算 “脱实向虚”? 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大运汽车,证券代码:870012.OC)9月29日公告披露了两项理财计划,拟使用不超过12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和不超过10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产品。高达22亿的理财额度,如此大手笔的规模并不多见。 值得注意的是,大运汽车上述12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来源于公司9月份刚完成的定增,其中募集到资金17亿元(原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前脚募集17亿 后脚就用来理财 算不算资金 “脱实就虚”? 大运汽车9月20日公告披露的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显示,公司以每股8元的价格,发行了22,125万股股票,共募集到资金17.7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前脚因补充流动资金刚拿到17亿元的募集资金,后脚就拟使用不超过12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大运汽车算不算“脱实向虚”? 我们先来看看大运汽车的基本情况。 大运汽车主要从事重卡、中卡、轻卡以及其他专用车辆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16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开始投产新能源汽车。2017年上半年,公司重卡、中卡、轻卡业务规模增长较快,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8.58亿元,净利润达2.3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2.10亿元。其中,重型卡车属于公司核心业务,上半年贡献收入32.96亿元。新能源汽车尚未开始销售。 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30日,大运汽车货币资金余额为10.05亿元。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41.8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出45.34亿元,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7亿元。 从公司上半年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来看,大运汽车平均每个月的流动资金缺口在6000万元左右。从公司的经营范围来看,随着传统卡车和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传统卡车的更新和改进包括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全面展开,大运汽车的资金需求量也将非常大。为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募集资金很有必要。 也是因为如此,公司在9月份刚刚完成的17亿元融资,拟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用以扩大公司生产、销售和研发规模,加快主营业务发展。 以此看来,就大运汽车来说,因为生产经营的需要而募集资金,又因为一些募投项目的投入需要分批逐步进行,公司将暂时不用的闲置资金用于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提升资金利用率,看起来比较合理,也符合现行监管规则。 但因为与目前流动资金的缺口相比,募集资金显得过多,用来理财的额度也非常大,何况理财额度中还有自己的闲置资金,即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然难以避免给人“避实就虚”的感觉。 理财热情高涨,规模巨大 ,市场呼吁 “弃虚从实” 新三板挂牌公司大手笔理财也非个案,不仅是大运汽车,还有很多公司越来越热衷于将大额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属于创新层的医药制造业公司成大生物(831550.OC)、准备上市的传智播客(839976.OC)等在今年都曾披露上亿元额度的理财计划。 据相关报道显示,截止9月中旬,今年以来新三板有485家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累计理财次数1701次,购买理财产品的总金额达到2402.2亿元。接近去年购买理财产品的新三板公司总和。理财规模自然是不能跟上市公司相比,但整体趋势上涨明显。 对于这种行为,市场有观点称,因需要投资其他项目向市场大笔募集资金,但同时又将大额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而不是投向公司的日常经营、生产,可能造成资金“脱实向虚”,资源配置不平衡,将不利于市场的长久健康发展。也有人认为,越来越多的公司热衷于理财,部分原因在于企业过度融资,融资来了,募投项目不一定即刻需要投入资金,因此募集资金可能会暂时闲置,将这些闲置资金用来购买短期理财,能获取高于银行利息的收入。 可以发现,善于投资理财的这类公司,其融资能力也比较强,虽其行为符合相关规定,但若长期靠此来获取收益,主营业务长期荒废,最终也是走不远的。这也会导致另外一种可能,另外一批因融不到资金,无法扩充业务规模的公司长时间成长不起来。 对于长期热衷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而非发展主营业务的行为,市场和很多主流媒体也纷纷发声,呼吁资金“弃虚从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财产保险公司备案产品自主注册平台运行已有一年之久。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财产保险公司自主注册产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共有82家财产保险公司注册了162278个产品。其中,在售的新产品数量为13123个,停售的产品数量为437个,其中强制停售的产品数量为378个。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共有82家财产保险公司注册了162278个产品,其中包括补录的历史产品148718个,新产品13560个,平台运行10个半月,平均每月新增加产品1291个。总体来看,主险新产品注册数量为2008个,附加险新产品注册数量为11552个。主险注册数量居前十位的公司为平安、太保、安心、泰康在线、海峡金桥、华海、建信、新疆前海、人保和易安,合计724个,占主险注册总量的36%;附加险注册数量居前十位的公司为安诚、久隆、海峡金桥、建信、史带、中远海运、新疆前海联合、珠峰、安达和中路,合计5827个,占附加险注册总量的50%。 从险种来看,企财险、责任保险和工程保险注册新产品数量最多,分别为4254个、3919个和1936个,合计10109个,占比75%;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注册产品数量最少。从产品属性来看,个人产品注册数量2333个,占比17%;非个人产品注册数量11227个,占比83%。从开发方式来看,新产品中自主开发产品12193个,存在示范条款未使用的产品412个,使用示范条款且参考纯风险损失率的产品941个,仅使用示范条款的产品14个。从销售状态来看,在售的新产品数量为13123个,停售的产品数量为437个。停售产品中,强制停售的产品数量为378个,公司主动停售的产品数量为59个。 据了解,自2016年8月15日起,财险公司备案产品自主注册平台正式启用,标志着财险公司备案产品自主注册改革正式实施。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自主注册平台的正式启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公司从价格竞争向产品创新竞争转变,释放和激发行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活力,增强保险产品创新能力;有利于产品监管从重事前转向事中事后,在放开前端的同时管住后端,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有利于强化信息披露,增强财产保险产品透明度,更加有效地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过,在放开前端的同时,保监会也正在对财产险公司备案产品进行专项整治。根据保监会7月4日公布的《关于开展财产保险公司备案产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9月15日至10月31日为监管检查阶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产品,保监会将严格依法责令停止使用,限期修改;情节严重的,在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而本次检查,更多是落实此前保监会发布的“1+4”系列防控风险的文件。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此次香港IPO 监管改革方案通过后,香港证监会或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视觉中国) 9月15日傍晚,香港证监会发布《证监会及联交所发表有关上市监管的联合咨询总结》文件(下称“总结文件”)。此“总结文件”也被市场人士称为新方案。 新方案显示,香港证监会今后将有权在拟上市公司递交上市申请表格后,直接根据《证券及期货(在证券市场上市)规则》决定是否较有可能提出反对意见,并会于必要时,在提出意见前直接向申请者寻求澄清,不再经过港交所下属的联交所。 自去年11月18日结束咨询期后,这场历时一年、被外界戏称的“夺权”大战终于落下帷幕。根据新发布的总结文件,香港证监会的职责将不再限于过去的后方监管,而是有权参与到更为直接的“前置式监管”。原本计划设立“上市监管委员会”“上市政策委员会”的建议则被一个独立于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之外的“上市政策小组”取代。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新政出台后,监管架构不会是市场的障碍,原有的工具还在那里,只是调整了用法。市场质量的提升需要香港证监会、港交所和市场一起努力。” >> 香港证监会将拥有更大话语权? 本轮香港IPO制度改革始于近几年外界对香港市场质量的质疑。 最近两年,港股市场上频繁出现“妖股”“仙股”,不少公司上市后出现大幅下滑,出现做假账、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也令壳公司在混乱中“大行其道”。香港创业板一度被嘲讽为“壳股梦工场”。彭博数据显示,在2013年初至2015年底,香港资本市场上有860家上市公司股票市值曾在6个月内变动幅度逾100%;56家上市公司6个月内股票市值变动幅度超过1000%。在这56家上市公司中,有39家处于亏损状态,10家市盈率大于50倍。这些变动损害了投资人利益的同时,香港的上市制度也受到外界质疑。 面对市场要求加强监管的呼吁,去年6月17日,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联合发布了建议改善联交所上市监管决策及管治架构的联合咨询文件。SFC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何贤通当时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10年来,在港上市的公司数目大幅增加,其中多数为境外公司,为香港股市带来了挑战。过去制定的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推出新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监管机构的决策水平、简化程序等。 这份当时发布的咨询文件对香港股票市场现行的上市规管架构提出修改建议,拟在港交所成立两个新委员会——上市政策委员会以及上市监管委员会。这份建议一出台就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不少香港金融界知名人士出面反对,指责这一作为将伤害香港金融市场的自由,质疑香港证监会借此“夺权”港交所。 港股市场长期实行“双重监管”架构,即由港交所扮演前线监管和审批职责,香港证监会负责后方监管。其中,港交所的上市科负责执行具体、职能性上市事宜;由28名业界人士组成的上市委员会,则负责对各项上市事宜以及上市后事宜的合适性问题作出决策。香港证监会主要负责相关条例修订以及对各类文件进行“双重存档”,可对任何发表虚假或具有误导性企业资料的人士行使执法权。 根据此前公布的咨询文件所建议的新架构,是在维持港交所上市科主要职能不变的情况下,增设上市监管委员会及上市政策委员会,承担部分上市委员会的职能。其中,绝大部分首次上市申请及上市后事宜,即不存在合适性问题或更广泛政策影响的上市申请,仍由现在的上市委员会作决定。上市监管委员会负责对涉及合适性问题或更受广泛政策影响的日常上市事宜作出决定,并将作为上市委员会以及上市科部分上市决策的复核机关。上市政策委员会则负责提出、督导及决定港交所在上市监管方面的整体政策工作,并监督上市监管工作。 “从2016年6月的咨询文件来看,负责处理具有争议性企业上市申请的将是上市监管委员会,这无疑意味着(香港)证监会未来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再加上原本建议的6名组成成员有一半都来自(香港)证监会,其中有两人则是(香港)证监会有权否决委任的上市委员会正、副主席,这与完全由(香港)证监会主导有什么区别?”香港上市商会的一名成员向记者表示,如此一来,等同于将原本属于港交所的部分上市审批权交给香港证监会。 尽管香港证监会很快就市场的质疑进行了公开回应,但并没有平息这一争论。原定于去年9月19日结束的公开咨询也推迟了两个月。而目前能查阅到的香港政府提交立法会的文件显示,大部分上市公司、券商、企业融资顾问及保荐人、律师事务所、立法会议员都对这一架构调整表示反对,主要理由是在现行制度行之有效的情况下,这一机构改革将使上市委员会闲置,也会使得原本“双重监管”的架构失效。 >> 方案微调,香港证监会让步? 面对业内的反对声音,在9月15日最终公布的总结文件中,引起巨大争议的“上市政策委员会”“上市监管委员会”的建议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独立于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的“上市政策小组”来充当一个建议、咨询及督导的平台。根据港交所的解释,该平台不具有决策权,最终政策制定仍将由上市委员会负责。有市场人士认为,香港证监会无疑在这一方面做出了让步。 香港证监会主席唐家成针对这一问题回应媒体时表示,香港证监会并不存在让步一说。“(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权力,现在的结论是成功的结果,双方携手合作的精神最重要。”他补充道,香港政府新成立的政府金融领导委员会,将是未来讨论影响大方向的平台,(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都会参与。 一名接近香港证监会的人士认为,目前香港市场需要香港证监会以及港交所联合监管。而且在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些案例中,上市委员会在进行审批程序时也会征询香港证监会的建议。“尤其是在眼下的市场环境中,随着来港上市的境外企业越来越多,监管难度日益增加。香港证监会参与到上市的前置监管流程中,无疑使得双方的对接和沟通更加通畅。”该人士表示。 曾任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的港铁董事局非执行主席马时亨则指出,此次的咨询建议并非“翻天覆地”,只是“合理调校”。在他看来,香港证监会一向拥有新股审批的最终否决权,“如果说咨询扼杀新股市场,今日就可以扼杀,不需要等新架构通过。” 尽管此前香港证监会并不具备前置监管权,但是过去几年来曾多次在港交所已经批准公司上市的情况下,提出延后上市或反对上市的意见,甚至在公司上市当日便勒令其停牌。2013年,阿里巴巴计划由香港上市,面对港交所提出的“同股不同权”咨询建议,香港证监会认为这与监管原则相违背,行使一票否决权拒绝阿里巴巴在港IPO,阿里巴巴最终转向赴纽交所。 >> 专家称加强监管才是长远做法 尽管最终总结文件出台,但是仍然有不少香港金融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出了对香港金融市场未来的担忧。 前述香港上市商会的成员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就在上市审批权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双方最激烈的争斗爆发在2002年,当时的香港也饱受“妖股”困扰。曾有专家建议港交所交出上市审批的职能,让香港证监会成为唯一监管上市公司的法定机构,理由是港交所从事上市审核存在“利益冲突”,自己批准自己的客户。最终,港交所让步,确立了今日“双重存档”的制度。而上一次两家监管机构“剑拔弩张”,则是由于香港证监会的坚决反对,港交所吸引阿里巴巴集团赴港上市的努力宣告失败。 该商会成员表示,按照香港证监会的一贯思路,如果为了防范风险,可能会青睐房地产公司、银行金融这类重资产企业,而对互联网、高科技公司这类轻资产公司审批更加严格。“由(香港)证监会扮演前线监管角色,其保守和尽量避免风险的思维容易把新形态的公司和投资产品拒之门外,从而影响市场健康发展以及削弱香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一直以来(香港)政府都标榜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尽量不干预金融市场的运作,如果偏向严格监管,无疑会打击市场参与者的士气。” 今年港交所的市场表现也不乐观。德勤9月21日发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内地和香港新股市场回顾及展望报告中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香港新股上市共融资850亿港元,同比下跌约37%。德勤预计,香港交易所今年底前能够完成140至150只新股上市,集资总额在1300亿港元至1500亿港元之间。而在过去两年,港交所均位列全球IPO集资额榜首。 目前港交所正在积极推动成立创新板,目的是为了吸引内地的新兴科技创业公司赴港上市。专业人士指出,香港证监会加强监管或许会对市场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留下优质企业,剔除“垃圾股”才是更长远的目标。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对于亚洲高净值人群而言,他们的消费模式正在悄然改变。 体验式消费兴起 根据贝恩公司(Bain Company)联合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协会Fondazione Altagamma于今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奢侈品市场交易总额达1.08万亿欧元,同比增长4%,而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跌至2490亿欧元(2645亿美元),同比下降1%,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 尽管传统奢侈品消费市场增长停滞,但以高端定制旅行、美食美酒和艺术品收藏等为代表的高端体验型消费正在快速崛起。 数据显示,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家庭在商品上的支出比例不断下降,而在服务方面的花费则有所上升。以中国家庭为例,服务类的支出在家庭收入的占比大约达到30%。同时,2013-2015年期间,中国内地城市家庭在餐厅就餐、娱乐、旅游、教育方面的开支达到年均双位数的增长。 同时,随着千禧世代正在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模式的改变亦将重塑零售业。在全球23亿千禧世代的人口中,约有83%居住于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一个国家便有4亿千禧世代的人口,超过美国人口总数,而中国的千禧世代的人口亦接近4亿。 Laxminarayan表示,千禧世代投资亦由过往倾向固定收益的债券,转向收益较高的股票,“在另类资产中,他们更偏爱私募股权投资,因为他们本身很多也有参与创业,接触天使投资者的经验较多。”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了拍拍贷招股说明书。根据招股说明书,其计划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PPDF”,最高筹资金额3.5亿美元。 这个来自上海的P2P元老级平台将成为继宜人贷、信而富、趣店之后,第四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互金平台,也是今年第二家赴美上市的互金公司。 当《国际金融报》记者向拍拍贷方面问询更多细节时,相关负责人仅表示,我们已正式向SEC递交了IPO申请,关于拍拍贷IPO相关的具体事项及问题,我们在SEC网站上公开的招股书有详细的披露。 记者梳理发现,从大幅亏损到半年赚10亿,拍拍贷靠着现金贷业务完成 “逆袭”。 只是,前有靠现金贷 “媳妇熬成婆” 的信而富、趣店,后有靠现金贷起死回生的量化派、闪银时刻准备接力赴美上市,“科技、普惠金融、用户流量”的故事讲多了,还会有人买单吗? 1、CTO持股最多 谁是拍拍贷最大股东? 根据招股说明书,拍拍贷最大股东为PPD,持股比例达到28.2%,而PPD为拍拍贷首席技术官(CTO)顾少丰(Shaofeng Gu)所有,因此顾少丰才是拍拍贷的最大股东。 拍拍贷CEO张俊则持有公司770098股普通股,占总股本的5.5%;首席风险官李铁铮持有公司279879股普通股,占总股本的2%;拍拍贷首席营销官胡宏辉持有公司748834股普通股,占总股本的5.4%。 投资机构方面,紧随PPD之后的是红杉资本,其占拍拍贷总股本的25.5%;光速安振中国创业投资(Lightspeed China Partners)及其子公司占拍拍贷总股本的10.4%;SIG中国持有6.5%的拍拍贷股权。 上海某金融科技公司CEO戴飞(化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创始团队股份一般会受限制,资本基本都会有要求,比如不能随便转卖,主要看当时投资协议是怎么签的,CTO占股比例大可能是当时出钱多。根据拍拍贷VIE协议控制架构,其于2012年6月在开曼群岛注册了PPDAI Group Inc作为控股公司,并在香港注册PPDAI (HK) LIMITED子公司,用其控股国内架构。 国内股权构架方面,拍拍贷在北京注册拍拍融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把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拍拍融信的全资控股母公司。 招股说明书中提到,拍拍融信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股东为5名自然人,其中拍拍贷张俊持股11.58%;李铁铮持股4.21%;胡宏辉持股11.26%;顾少丰为最大股东,持股59.37%;天使投资人罗薇持股13.58%。 2、逆袭靠现金贷 拍拍贷业绩如何? 根据招股说明书,2015年,拍拍贷营业收入为1.97亿元,净利润亏损7214万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已成功逆袭,营业收入为17.33亿元,净利润为10.49亿元。 完成这样的逆袭,真的靠的是他们在华尔街讲的故事吗? 拍拍贷宣称,其依靠平台自身专业前沿的科技技术,利用高度自动化的借贷交易流程,增强用户体验,这些都可以从日益扩大的用户群体看出。 “实际上,目前拍拍贷的主营P2P业务并不赚钱。而是靠着流量,抓紧现金贷风口一夜逆袭。”戴飞指出。 招股说明书显示,其利润主要来源于Loan facilitation service fees(借贷服务费)和Post-facilitation service fees(贷后服务费)。 一位曾使用过拍拍贷借贷产品的借款用户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拍拍贷旗下有三类可供选择的借贷渠道:曹操贷、拍拍借款和拍拍贷APP。 据公开信息,安卓系统中现金贷类APP中,曹操贷排名第11,总计下载量13106561次。 记者注意到,靠着现金贷冲上市也并不是拍拍贷独一家,最近提交IPO申请不久的趣店也是被现金贷的风口吹大的。 根据趣店此前的招股说明书,2014年其净亏损4个多亿,2015年亏损2.33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盈利约9.74亿元。3可持续发展吗?“很多现金贷公司其实都不愿意上市。”上海某中型现金贷平台高管傅力(化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为何不愿上市? 原因很简单:对大部分现金贷公司来说,现在躺着数钱还来不及。而上市就意味着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 傅力告诉记者,如今这些平台急于上市或来自投资方压力。“前期拿了风投的钱,现在到了回报的时候。就算创始团队不想上市,也会被推着上市,不然投资人怎么退出? ” 上市是一些投资人的终点,也是一家公司的起点。但是,依靠现金贷支撑的业务模式和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吗? 拍拍贷在招股说明书的风险提示中指出,其风险一部分来自于中国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如果政策调整方向不利于发展,有可能影响平台现有的商业模式。 而在戴飞看来,除了政策风险外,来自于现金贷业务自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他对记者坦言,在他们可得的数据中,目前现金贷多头借贷现象很严重,很多借贷人群装了10个以上的现金贷APP。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近日,来自IBM Hursley创新中心一位高级发明家John McNamara表示:20年后,AI纳米机器人将会植入人脑或其他身体器官,创造 “半机械人”。届时,人类将能有超能力,并能用意念控制小工具。 McNamara在向英国上议院人工智能委员会(House of L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mittee)提交证据时表示:科技将会创造新一代的“半机械人类“,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类意念的能力将会迈出很大一步。 他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的采访时表示:我们将会看到AI纳米机器人植入到我们的身体,这就意味着我们能够“用意念和手势来控制环境”。同时,这将为医学界带来诸多益处,比如修复损坏细菌、肌肉与骨骼,甚至可以强化它们。 McNamara表示:这种科技将让人类身体与机器融合,也就是说它能够 “直接增强人类意识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心理健康程度,并能利用增强计算能力来增强人类思维”。 但是,他表示因纳米机器人高昂的费用,也许只有富人才能享有使用它的权利。这句意味着富人将会变强、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健康程度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拉开与穷人的差距。 其他专家教授也纷纷表示了对于这种科技应用的担忧。 来自谢菲尔德大学AI和机器人方向的名誉教授Noel Sharkey也向英国上议院人工智能委员会提供了此项科技实现的证据,但他也表示了植入人体的机器将带来的风险:我们将人类意识写进机器代码里,这样人类可能会开始接受机器的决定是正确的或优于人类的,久而久之,人类将会被机器掌控。 哈佛大学的Miles Brundage和Allan Dafoe则有另一种担忧,那就是AI将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将来,AI将会在大多数的认知领域中超越人类,这就会为人类带来持续不断的失业风险。 Thomson Reuters研究所负责人Jochen Leidner博士则担心系统出现的语言问题:老年人或是只会讲地区方言的人也许会在使用系统语音识别时遇到困难,因为如果该公司在伦敦开发此系统,它应该是用英国伦敦口音进行训练的。 在各方专家学者陈述了实现此项科技的证据,并表达了对于此项科技的担忧之后,英国政府做了一个名为“发展英国AI产业”的报告。该报告指出:英国应该公开人民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基本信息,这样才能方便此领域的AI研究取得长足进步。 该报告围绕 “英国如何成为AI世界领头国” 的议题,并提出了18种方案,包括通过开展AI行业支持的硕士项目来提高AI方面的研究能力、增加AI行业的多样性等。同时,报告建议图灵研究院(Alan Turing Institute)担任AI国家研究中心,并表示政府应该加大对于AI行业的投资与支持。 行业专业建议政府建立数据分享的安全系统, 并表示最敏感的领域也许就是最能带来益处的领域。其中一位专家提到一款名叫Your.MD的健康app,其旨在获取用户的个人健康数据,来提高健康服务质量。Your.MD公司CEO Matteo Berlucchi说到:我们需要获得每一位用户的健康医疗数据,因此,如果政府能以匿名的方式开放国人的健康记录数据,将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英国政府表示会加大AI产业的投资,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政府对于AI的投资将会增加63亿美元。 英国文化部秘书Karen Bradley 表达了对AI产业的肯定,并表示:从健康医疗到救援机器人,AI能实实在在提高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想让英国成为AI产业的领航者。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中国消费分期平台趣店在美IPO每ADS定价24美元,超过此前的19-22美元区间;公司发行3750万股,拟筹资超过9亿美元。这将是今年中国公司在美最大IPO。 按照每股融资24美元来算,趣店市值将达到79亿美元,按汇率换算逾520亿人民币,远超此前300亿人民币的估值。 按照趣店2016年5.77亿人民币(约合8700万美元)的盈利状况,趣店在美上市市盈率将达到90.8倍。 图中2017年营收盈利数据截止6月30日,为上半年数据(图片数据来源:洪偌馨) “现金贷”在美上市受热捧蚂蚁金服亦参与其中 P2P“现金贷”自今年上半年开始就已掀起在美上市的热潮,2017年将成为新金融行业的上市“大年”,而趣店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家公司。 趣店创立于2014年,初期做校园贷起家。2016年,由于社会因素考量,校园贷被禁,趣店做出业务转型,开始往面向蓝领的现金贷发展。蓝领工人通过趣店现金贷,可以按月分期购买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其他电子消费品。 同样受到关注的,是趣店背后蚂蚁金服的鼎力支持。资料显示,2015年8月,趣店获得蚂蚁金服和老股东的2亿美元E轮融资,数月后,趣店集团旗下产品接入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同时,获得支付宝提供的流量入口。 趣店在IPO文件中承认,“我们通过支付宝用户界面上的不同渠道来获取主要用户”。 我们通过支付宝用户界面上的’公共服务’推广产品和活动,这个渠道是免费的,而且对第三方开放。从2016年以来,我们就能够获得主要的活跃借款人,尤其是重复借款的用户。 招股书显示,蚂蚁金服子公司目前对趣店的持股比例为12.8%。趣店在美上市。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最新根据金融办方面消息调整的网络小贷牌照名单: 一、已经完成工商注册的209张网络小贷牌照 二、7家金融办批复但尚未完成工商注册的网络小贷 ...
知情人士透露,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亿阳集团”)已存信用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亿阳集团是以 IT、能源、资源、新材料和生化科技为主要业务领域的高科技产业集团,也是上市公司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亿阳信通”)的控股股东,持有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32.89%。其中 207522613 股股票已经办理质押登记手续,占其持有公司股票的比例99.98%。 上市公司亿阳信通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从事电信与广电网络管理系统、企业IT运营支撑系统、信息安全、电信及互联网增值业务、智能交通、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及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方面的行业应用软件开发、解决方案提供和技术服务。是中国最大的应用软件开发和集成商之一。 目前亿阳信通于2017年9月26日起至今处于停牌阶段,其最新公告称正在筹划涉及资产交易的重大事项。 北京富国天启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富国天启”)的官网显示,9月28日和10月12日分别公告了《富国天启-亿阳集团流动资金贷款资产管理计划》这款产品从第八期一直到第十一期的兑付情况说明。 富国天启官网显示,其成立于2015年8月,注册资金5000万元,是以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为核心,以并购基金为投资主题的投融资一体化资产管理公司。为高净值投资者提供优秀的与上市公司合作的一级一级半市场股权投资产品。目前公司已和大通集团(旗下红日药业、大通燃气)亿阳集团(旗下亿阳信通)暴风科技、健盛集团、中地乳业等多家上市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富国天启-亿阳集团流动资金贷款资产管理计划》18月的资管计划认购金额大于300万元的利率是9.5%,这款产品的具体情况如下,也就是说9月的时候,亿阳集团的内部流动性就已经有问题了。 9月29日,天涯论坛上已经出现了讨论亿阳集团该产品逾期的事件,发帖者“等一哈三看”表示:“项目今年9月18日到期,但是前几天那个同事说本金兑付不了了?今晚上又跟我说基金公司现在走法律程序,等变卖了资产后再兑付我们本金和利息。” 更可怕的是百度贴吧“亿阳吧”有人爆料亿阳集团内部理财,无法正常返款给员工。不过笔者暂未联系到上述发帖人核实该爆料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9月26日,亿阳信通发布关于控股股东股权被司法冻结的公告,10月15日,亿阳集团也发布了关于2016年公司债券停牌的公告。公告中称,大同证券因与亿阳集团发生债权转让纠纷,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2017年9月21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根据大同证券的申请,将公司持有的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207573483股进行司法冻结。亿阳集团目前已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提交了关于司法冻结的异议,涉及金额5700万元。 根据上述时间节点,从亿阳集团发行最活跃的一只公募公司债(16亿阳03)的K线上看,9月28日,收盘价从95元跌到了91元,节后10月9日价格就直线跳水到82元,之后是79元、76.5元。净价76.5元对应的行权收益率高达30%。 业内人士分析,综合爆料贴、公告和债权暴跌的时间重合度可以判断,该流动资金贷款资产管理计划的通道方就是大同证券。但这次亿阳集团的“非标违约事件”是否触发了交叉条款? 交叉违约是指一项债务合同下的债务人,在其他合同或类似交易中出现了违约,那么本合同也将视为违约。对于投资者而言,交叉违约条款使其在面对风险事件时,可以及时寻求救济措施,与其他债权人处于同等地位。 该业内人士称,在16亿阳03的募集说明书中第七款违约责任及解决措施中第四条写到:本期债券违约的情形包括,发行人及合并范围内子公司任何一笔债券违约;或没有清偿到期应付的任何金融机构贷款、承兑汇票等其他债务融资。“富国天启-亿阳集团流动资金贷款资产管理计划”是否属于第四条之列? 并且,类似的条款并没有在亿阳集团的非公开公司债16亿阳06中找到。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