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及相关文件中,明确了依法合规、符合条件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可以是银行公募理财产品的投顾和私募理财产品的合作机构。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过去在银行委外资金中也采取过用私募做投顾的方式,但是,征求意见稿此次拟允许私募管理人为公募理财产品做投顾,不仅有望开启“私募管公募”新模式,为私募带来可观的潜在增量资金,或许还将加速“公奔私”频率。 有望开启“私募管公募”新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公募理财产品可由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担任投顾,有点类似“阳光私募”,即由合格金融机构担任资管产品发行人和受托人,私募以合作机构身份扮演投资顾问角色。此次征求意见稿提到的做法,有望开启“私募管公募”新模式。 对此,卓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维光表示,因银行理财子公司可发行理财产品,投研能力强、历史业绩可追溯、风控合规的私募有机会通过这种模式分公募基金“一杯羹”。普通中小投资者也可通过这种模式享受到私募高效的运营效率和投资管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阳光公募”。 但他也提到,同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类似,银行公募理财产品同样会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由私募担任投顾的这部分理财产品,预计最开始还会优先选择风险承受力较高、对封闭期太不敏感的客群,主打的依然是绝对收益型产品。 “对私募而言,如能入选银行公募理财投顾,是非常好的信用增信手段,在高净值客户中的美誉度会大大增强,带来另一个维度上的增量资金。”张维光称,“在与银行的新合作模式下,私募管理费是否会有让渡、业绩提成会否提高,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 “公奔私”或加速 同潜在增量资金相比,业内人士认为,新模式给行业生态及格局带来的改变或许更值得重视。 某公募基金投研总监表示,如未来“阳光公募”模式在实践层面走得比较通畅,“公奔私”或变得更普遍和频繁。那些受限于公募基金公司激励机制或更信奉绝对收益文化的“公募大佬”,可能会选择一家知名私募或创设一家私募,专心给银行做投顾,募资渠道扩大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当然,能入选银行投顾名单的私募及基金经理必须久经市场考验。这种情况将倒逼公募基金公司提出更好的股权激励方案,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推动行业环境持续优化。 另外,有业内人士表示,私募做银行公募理财产品投顾的新模式或影响“私转公”现状。受限于牌照等多方面因素,私募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多半会遇到规模瓶颈,在与银行等“大金主”合作方面也会遭遇掣肘。“私转公”似乎是跨越“规模陷阱”的有效路径,符合监管层鼓励专业人士发起设立公募基金的初衷。但是,“私转公”成本通常很高。在现行规定下,“私转公”公司在开展公募业务前,必须将原有私募业务全部剥离或平移至新公司公募专户。如私募打通与银行公募理财产品的连接,或许不必再申请“私转公”。 但是,也有专业人士表达不同观点。一位基金业资深律师表示,公募在制度建设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以《证券投资基金法》为核心,辅以机构管理、投资运作、资产托管、信息披露等各环节的规章,无论在基金管理层面、市场层面还是监管层面,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银行等“大金主”心中的认可度和匹配度更高,“牌照”优势依然明显。公募可面向不同投资者自行募集资金、发行产品,自主权更大,对想做大规模、提升行业影响力的私募管理人而言,“私转公”的意义依然明显。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雪认为,征求意见稿将重启银行理财投资私募的大门。在很大程度上,私募暂时只能对接银行私募理财产品。目前,银行业从整体上还需熟悉如何设计、营销、运营私募产品。经过这一轮市场波动,投资者重拾信心也需时间。因此,像以前那样,直接对接庞大的银行理财资金池,以接近贷款的成本行高杠杆配资,大开大合地攻城略地的“豪迈”时代将不会重现。 专业化细分化或是未来方向 “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无论是直接投资公募,还是与其他符合条件的投资机构合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不亏钱、保牌子,那么私募在新模式下能有多大发展空间,完全取决于各银行发展目标。”某大型股份制银行资管部人士说,“可以预见的是,在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万能’牌照下,无论公募还是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能力一定会越来越专业化、细分化,这也是全球化专业资管机构比较明显的特点。” 上述银行人士还提到,私募当前还处在相对初级发展阶段,在行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品牌还未足够强大、业绩可追溯时间短的情况下,要得到银行、券商或大型国企财务公司等“大金主”的认可仍有不小难度,募资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还得“靠自己”。但是,在行业品牌美誉度、信用度进一步提升情况下,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愈加明朗,私募应利用这个历史性机会加强与银行等大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行业地位。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目前券商只是初步达成意向,最终具体的运作方案仍在探讨中。资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介入,比如投资股权、投资债权,或是并购重组。业内人士认为,何种方式介入要根据标的实际情况,但债权方式流程最快。一场券商的股权质押救助计划正在开展。10月2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11家证券公司达成意向出资210亿元设立母资管计划,用于帮助有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目前,11家券商名单尚未明确公布。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广发、国君、银河、中信建投、招商证券等大券商赫然在列。刚刚上市的天风证券也在11家券商之内。记者了解到,各家券商认缴金额不等。不过,目前券商只是初步达成意向,最终具体的运作方案仍在探讨中。但据了解,资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介入,比如投资股权、投资债权,或是并购重组。业内人士认为,何种方式介入要根据标的实际情况,但债权方式流程最快。各机构不断出手以防范股权质押风险的原因在于,过去几年股权质押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的过程,而随着A股的走低,隐藏的巨大风险正在暴露。其中,以券商作为质押人的股权质押数量更是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10月24日,一位业内研究员给出的估算数据是,证券公司存量股票质押业务跌破平仓线的参考市值所占比例是40.1%。由于股票质押风险不可小觑,近期监管层频频表态要“出手”解决质押问题,给市场“定心丸”。11家认缴券商名单确定在股权质押风险不断加大之下,各方正在积极寻求纾解危机之道。截至目前,证券业协会尚未公布正式名单。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广发、国君、银河、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天风证券等券商在列。各家券商认缴金额各不相同,有券商承诺出资25亿元。此次参与股权质押救援计划的券商大多为业内排名居前的大型券商。“这些券商的资金实力强,股权质押规模也比较大,让中小券商拿出几十亿并不容易。”10月24日,上海一家中型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天风证券也成为名单中仅有的中小券商。此外,大多数中小券商并未参与到此次行动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券商也暂未有类似的救助计划。“我们目前没有采取类似救助行动。”10月24日,多家中小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对于这些出资的大券商来说,动作或许不如外界预期之快。“公司治理有很多流程,认缴这个事还是要走内部程序的,目前只有一两天的时间不可能那么快走完。”华北一家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关键之一是券商资金来源。初始资金是券商自有资金还是外部资金,如果外部资金在当前市场下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根据协会公告,通过210亿元母资管计划形成1000亿元总规模计划,这意味着接近4倍杠杆。然而,在当前市场下募集资金并不容易。深圳一家上市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的高管24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确实存在募资困难的情况。“所以可以跟地方政府一起合作,毕竟地方政府对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最有动力。”他还提出,最好是能把保险资金与银行资金的渠道打开。“目前这些券商只是达成了初步意向,大券商实力强的更倾向于用自营盘资金去接盘而不是资管计划,很多问题大家出现分歧,所以都需要时间去磨合。”10月24日,北京一家券商人士向记者透露。同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人士也向记者表示,“这11家券商目前只是表态出资积极参与,但是具体方案,如何募集资金以及如何运营操作各家券商还没有探讨出统一的方案。”创新化解风险模式据了解,11家券商计划成立的百亿母资管计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介入,比如投资股权、投资债权,或是并购重组。深圳一家上市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的高管24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来看债权方式流程更短。“债权方式可以给上市公司提高质押率,比如原本只能打三折,现在可以打五六折,这就能迅速解决问题。但是股权投资就要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首先要对标的进行选择,比如要考虑上市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券商资金未来如何退出等市场化因素,流程就会很长了。”他说。在券商与地方政府合作化解风险案例中,除了11家券商成立母资管计划以外,东兴证券则是另一起案例,从运作模式来看,显然采用股权投资方式。10月16日,北京证监局公告,海淀区国资和东兴证券发起设立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首期20亿元已完成募资,通过受让不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10%的股权,帮助民营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质押风险等。工商资料显示,该产品名为“北京海国东兴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展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海国东兴基金”),早在9月4日已经成立。一名接近该基金的人士24日表示,目前已初步完成项目储备和部分企业的尽职调查工作。在股东构成中,有券商,有地方政府下的投融资平台,有房企等。具体而言,东兴证券为大股东,认缴10亿,持股比例49.98%;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为第二大股东,认缴金额6亿,持股29.99%。其他小股东有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开房地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海长益投资管理公司(有限合伙)。无论通过股权、债权抑或并购重组方式化解股票质押风险,如何筛选标的以及控制风险成为关键。10月24日,深圳大型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虽然是出于化解风险目的,但还是要找质地比较好、前期可能被“误伤”的一些标的。券商承压与自救目前各机构都把重点放在防范股权质押风险上,原因在于股权质押规模的巨大。随着A股的持续走低,爆仓的风险压力也在逐渐加大。10月24日,一位业内研究员给出的估算数据是,证券公司存量股票质押业务跌破平仓线的参考市值所占比例是40.1%。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 市场质押股数6427.95亿股,市场质押股数占总股本10.01%,市场质押市值为42987.04亿元其中,大股东质押股数6021.75亿股, 大股东质押股数占所持股份比6.62%。大股东未平仓总市值10656.19亿元, 大股东疑似触及平仓市值29692.69亿元。有业内人士调侃到,券商出资缓解股权质押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在救自己。尽管不无戏谑,但也反映了券商在股权质押方面隐藏的巨大风险。从2013年下半年,以券商为主体的股权质押业务开始了爆发式增长。目前,以券商为主体的股权质押几乎占据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全部质押股份2033亿股,其中证券公司作为质押方的质押股份为952亿股,占比47%;质押股份参考市值1.99万亿,其中证券公司为主体的质押参考市值为0.90万亿,占比45%。尤其是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券商在股权质押方面规模尤其巨大。Wind数据显示,交易次数排名的前十家券商累计质押股份515亿股,占93家证券公司全部质押股份的54%;前十家质押参考市值为0.50万亿,占全部的56%。今年以来,共有93家证券公司参与到股权质押业务中。截至10月24日,有92家券商质押股份未完全解押,未解押数量为872万股,未解押股份参考市值8264万亿。按照未解押股份数量排名,前10家券商分别是华泰、申万、海通、中信、国信、中信建投、银河、广发、招商等。业内人士表示,这10家券商大概率会出现在认缴名单中。此外,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以证券公司为质押方未解押交易参考市值超过百亿的券商达到了19家。申万宏源、海通证券、银河证券的未解押参考市值均超过了500亿。平安证券、国元证券、中银证券、东吴证券、国海证券的未解押市值均超过百亿。实际上,今年以来,一些券商已经开始采取了防范股权质押的风险,比如提高股权质押标准、提高质押率、暂停新业务、谨慎开展业务等,股权质押规模也已出现了下降。监管动员“拆雷”由于股票质押风险不可小觑,近期监管层频频表态要“出手”解决质押问题,给市场“定心丸”。国信证券私募基金子公司国信弘盛10月24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正在组织团队研究相关政策,寻找可行的方式推进落实。深圳另一家大型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人士则表示会持续关注。相较“财大气粗”的券商基金子公司而言,中小型私募基金参与积极性不强。深圳一家小型股权私募基金人士10月24日表示,“相当一部分私募对此比较谨慎,毕竟出现质押危机的上市公司,质地很不好。”深圳一家中型股权私募基金人士则谈到“有心无力”,“有抄底的心,但今年募资很困难。”同样可能会出“真金白银”的还有保险资金。10月19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了解,相关政策银保监会有关部门已在研究酝酿中。具体措施包括允许具备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专项产品,面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债券等标的,参与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该产品将设定合理锁定期,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主要采取股东受让、上市公司回购以及其他方式平稳退出。监管层除了动员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外,还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优化。深交所在10月21日表示,全面排查上市公司风险,优化完善股票质押信息披露规则。据了解,在中报监管里,深交所强化信息披露,充分揭示风险。例如针对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超过80%的情况,深交所从可能面临的质押风险、资产状况等入手问询,并着重了解其采取化解质押风险的措施,督促积极应对风险。通过事后监督问询,已督促近70家公司披露补充更正公告,充分披露反映其真实经营情况,全面揭示公司风险隐患,给投资者真实的上市公司。同时,科技监管方面,深交所搭建了股票质押风险监测信息平台,提前预判并督促相关主体化解风险。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贾樟柯电影里的主角,总是跟煤炭相关。他是山西汾阳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煤炭像一个烙印般打在山西身上,自然而然地也印到他的电影里。他曾说,要是不拍电影,自己现在应该就是一个煤老板。他中学的好朋友,好几个都在煤矿焦化行业。上世纪九十年代,贾樟柯和他的小伙伴们分道扬镳,一个走上了文艺之路,一个走上了煤老板之路,一个为了梦,一个为了钱。看似南辕北辙,实则世界是个圆。多年之后,拿着钱的煤老板出现在了编剧、导演的讨论会上。今年7月,编剧汪海林忽然发出这样的感慨:怀念煤老板做投资人的日子。在影视寒冬,当年被集体群嘲的煤老板,如今被集体怀念。煤老板象征着一个符号,代表着粗放、原始的财富积累,这种登上历史舞台的方式注定昙花一现,但煤老板带来的热钱在某个时期确实催热了影视圈,乱象丛生的同时,也搅动了市场。壹“煤老板”这个词作为财富的象征出现,应该是在2002年。那一年,是“煤炭黄金十年”的开启之年。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煤炭需求迅速增加,原煤出口路子打开;2002年1月,国家取消电煤指导价,煤价市场化,煤炭价格爆发式上涨。山西的煤矿主,当时都经历过这样疯狂的场景:电厂和洗煤厂的人用蛇皮袋背着现金到矿厂排队交钱买煤,动作稍微慢一点,就排不上号。在贾樟柯的记忆里,山西空气质量最差的时候,就是2002年前后,黑烟四起,粉尘漫天。但黑烟与粉尘背后,是金钱的味道。2004年1月3日,山西一煤矿正在运煤的工人。©视觉中国2000年,煤炭价格每吨129元,到2007年时,已涨到每吨330元,动力煤的价格甚至被炒到每吨1100元。最疯狂的是2008年的前三个季度,煤价按小时算,每小时不同价。GQ中国曾做过一组关于煤老板的文章,有一位名叫黄治华的煤老板曾回忆当时煤炭市场的疯狂,“那时逃税成风,拉煤不开税票,买通煤检站就能放行。有一次上山拉煤,赶上省里突击检查,各路货车在煤检站外排了几十公里。我的十几辆车等了一天一夜才被放行,没想到却因祸得福,一夜之间,煤价就涨了两成。当年的钱来得实在太容易”。许多矿工出身的煤矿主,前几年还深陷债务泥潭,忽然摇身一变成了腰缠万贯的“煤老板”。2005年胡润能源富豪榜,有11位煤老板入选,其中9位来自山西。人物命运就这样在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走势面前,颠了个个儿。但疯狂过后,是时代的浪潮退去后的沉寂。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全球经济回落,煤炭需求疲软,价格急速下跌。晋煤外运受到严重影响,当年外运出省煤炭5.33亿吨,同比下降0.57%,成为近十年来首次下降。2009年晋煤销售量为4.46亿吨,同比下降16.3%。由于矿难多发、产能过剩等原因,从2009年开始,山西开始了历时2年的煤企大重组。重组过后,全省矿井总数由之前的2598处减少到1053处,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被淘汰。在这次重组改革中,许多煤老板都把煤矿卖给了国企和大企业,成为幕后股东或干脆从煤炭行业退出。2010年底,仅吕梁市,就有245名煤老板从煤炭行业隐退。在此过程中,大部分民营煤矿被兼并入少数整合主体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大型民营煤企被列为整合主体。随着国家对能源结构的调整,煤老板手握着卖矿得来的巨额赔偿金,退出历史舞台。退出历时舞台的煤老板们,进入了彷徨期。他们手中拿着以亿计的钱,不知道该怎么花。除了组团买房,他们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能像挖煤一样超高速地财富增值。迈入转型期的煤老板有过许多尝试。第一代煤老板刘元庆举家迁往了北京,2008年在河北买了块地,准备做房地产开发,但是隔行如隔山,这一次转型以失败告终。后来他投资了文化传媒公司,依旧是隔行如隔山,最后交由表弟运营,他做幕后老板。汾阳“配煤大王”孔祥生投资了汾州府文庙重建工程,创建了孔子研究会。临汾市公务员家庭出身的煤老板黄治华,隐退之后住在北京华清嘉园5号楼,受王兴影响创建了阿丫团购。可最终,阿丫团购在“百团大战”中败下阵来,黄治华说,这样的烧钱法太血腥。2010年,吕梁周边的30多名煤老板,共同出资50亿赞助了吕梁市重点栽培的汾酒工程,杏花村就是该工程培养的品牌之一。除此之外,煤老板转行做小额贷的,卖红酒开超市的,建酒店的,皆有之。投资影视,也是他们的选择之一。贰2009年,贾樟柯在北京的办公室常常门庭若市,山西的老乡经常找上门来问他:“贾樟柯我们怎么办?煤矿不让办了,手里都是现金。”有一个县政府的官儿带着他们的企业家来找贾樟柯,在他的办公室办了一场小型座谈会,他们当中实力最差的一位年轻企业家,手上都有3个亿。贾樟柯给他们说了半天电影行业的票房分账,没有一个人懂。可他们还是蹚进了影视圈。第一个把煤炭和文化事业联系起来的人,应该是赵本山。早在1993年,赵本山便做起了煤炭+的生意。当时他开了一家艺术开发公司,主要业务是文化、广告、影视和煤炭。这是一个很妙的业务组合。在其他业务还不挣钱时,赵本山靠着卖煤炭的钱掘到了第一桶金,养着自己的文艺梦。十几年后涌进影视圈的煤老板们,大多没有赵本山的文艺梦,他们是冲着挣钱来的,顺便洗一洗“煤老板”这一社会标签所带有的负面信息。香港导演尔冬升曾经遇到过一个煤老板,提着一整箱现金找到他,要给他投资拍电影,他给拒了。尔冬升不是不缺钱,而是煤老板的钱他不敢要。煤老板投资片子,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往剧组里塞人,俗称带资进组。2012年,山西太原出身的导演宁浩拍了部《黄金大劫案》,雷佳音、陶虹、范伟、郭涛一众主演中,混着名不见经传的程媛媛。当时观众挺纳闷儿,觉得女主角的分量轻了点儿,但后来程媛媛传出与曾经的山西首富、“煤二代”李兆会的绯闻,大家便嗅到了蛛丝马迹。拍了《志明与春娇》的香港导演彭浩翔也很受煤老板青睐。曾有一位煤老板找到他,愿意投资一部艺术电影,多少钱无所谓,只要能够去国际电影节走红地毯。彭浩翔很高兴,但没想到,煤老板还有一个要求——女主角必须是他女朋友。电影《黄金大劫案》剧照煤老板投资片子,也不舍得花太多钱。他们虽然有钱,但不乱花。彭浩翔说,他们投资3000万,希望你给他弄出个《阿凡达》。煤老板投资的大都是500万左右的小成本电影,亏了,亏不了多少,赚了就当捡的。花点小钱,回老家还能在乡亲面前炫耀一下,挺值。煤老板很任性。他们赤裸裸地把影视当做赚钱的工具,对艺术规律充满漠视。他们的介入,引来了影视圈专业人士尤其是导演们的炮轰。但也有良性介入影视市场的煤老板,譬如龙腾艺都影视公司的董事长吴怀玺。当然,他和普通煤老板还有些区别,是由部队转业到河北开滦唐山矿的。2008年,吴怀玺成立龙腾艺都,2015年吸引了范伟、英达和姜武三位明星入股。吴怀玺参照华谊模式,与范伟、英达、姜武签订了独家工作室协议,协议要求:英达每年给龙腾不低于一部影视剧作品,并导演参演公司一部作品;范伟每年向公司提供一部电视剧和一部电影项目,并参演公司一部作品;姜武则要优先导演、主演龙腾的项目。在业务上,龙腾艺都曾主投过电影《绝命岛》《给野兽献花》,参投并发行电影《嘿店》《守株人》,单独发行电影《金陵十三钗》《双城计中计》《无底洞》《饭局也疯狂》《查无此人》等。虽然主投和参投的电影投资回报率都不高,甚至最卖座的电影《绝命岛》最终票房才1450万元,连本都收不回来,龙腾艺都至少摆脱了煤老板粗放式的思维模式,努力在艺术与市场规律里办事。吴怀玺曾说:“电影对我来讲,不是即兴而至的投资,而是我的事业。”但像吴怀玺这样扎扎实实在影视圈打拼的煤老板,仍旧占少数,大部分还是想捞一票就跑的煤老板。他们的存在,使得影视市场虚火旺盛。2010年应该是煤老板入场影视圈的高峰,仅上半年备案的故事片就超过前一年整年的量,当年的票房比前一年同期激增两倍多。但如同煤老板登上历史舞台又匆匆离场般,煤老板在影视领域的尝试注定是昙花一现。2011年,电影行业的投资总额少于2010年,资深电影人认为这是煤老板的退场信号。10个煤老板进来,赔出去9个,就再也没有人傻钱多的煤老板愿意入场了。叁在影视圈撑得最久且混得风生水起的煤老板,应该只有一人——贾跃亭。当然,贾跃亭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煤老板,但他确实跟煤炭有些渊源。1996年,从山西省垣曲县地方税务局辞职的贾跃亭,下海成立了山西垣曲县卓越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50万元,他出一半,老婆出一半,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卖钢材、炼焦、洗煤、印刷等。在租来的办公室里,贾跃亭做起了“倒爷”,利用政府关系,做中间商。他负责联系一些煤矿,将优质煤送到洗煤厂,加工去掉杂质后,再卖给下家。那是那个时代大部分人第一桶金的由来,他们游走在灰色地带,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来牟利。当时有句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王石也是靠着倒卖玉米,8个月赚了三百万,积累了原始资本。积累起本钱后,1999年7月,贾跃亭在太原创立西伯尔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电力配件等电子产品的批发和零售。2002年,也就是煤炭黄金十年的第一年,贾跃亭出资70万元成立了山西西贝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一年后,贾跃亭将公司开到了北京。2004年11月10日,贾跃亭注册成立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乐视网便脱胎于北京西伯尔通信公司移动业务部,起初只是基于PC平台的一款视频软件。同样是这一年,贾跃亭与现任妻子甘薇相识,甘薇将为他在影视圈打拼出一片领土。甘薇,©视觉中国不得不说,这个时期的贾跃亭站在了视频网站发展的风口上。在2004年之前,中国尚未出现专业化的视频网站,乐视网是第一家,是中国网络视频发展的起点。2005年上半年,土豆网、56网、PPTV、PPS等相继上线,中国视频网站混战开始。贾跃亭很快就为这场混战加了一把火,2005年,乐视网开始大量购买版权,打响版权之争第一枪。2010年8月,乐视网在创业板上市,成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视频网站。乐视网上市一度是个谜,有一位投资人评论道:一个排名第 17 位的视频网站,却有业内第一的财务指标,变戏法啊。但这并不妨碍贾跃亭的影视布局。2011年,乐视影业正式成立,隶属于乐视控股集团。贾跃亭和煤老板有个共同爱好——捧自己的女性伴侣。在乐视影业成立之前,乐视网投资过两部电影,一部是刘振伟执导的《机器侠》,主角是孙俪,一部是《决战刹马镇》,主角是孙红雷、林志玲,这两部影片里,都有甘薇的身影。甘薇是贾跃亭进入娱乐圈的一扇门。没有哪一家视频网站公司,与明星艺人关系如此亲密。郭敬明、孙红雷、黄晓明、李小璐、邓超孙俪夫妇、刘涛、秦岚、瞿颖、陈赫、贾乃亮、霍思燕……这些人都直接或间接的持有乐视股份。贾氏夫妇靠着资本与娱乐圈人脉,在这一行站住了脚。在贾跃亭的生态布局中,乐视影业一直靠谱而坚挺,外界给它的角色定位是“单兵救主”。但随着乐视影业改名乐创文娱,孙宏斌的融创中国夺回第一股东位置,很明显乐视影业想与乐视系划清界限,脱主求生。煤老板的影视江湖,最终以贾老板的乐视影业“叛逃”剧终。尾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与《江湖儿女》里,天空中都划过UFO。女主角赵涛相信,这个世上就是有UFO。煤老板们与贾跃亭,可能也见过UFO。对前者而言,UFO是金钱撕裂后的人生,是荒诞的现实主义;对后者而言,UFO是无穷限的欲望,是现实主义的荒诞。最终都导向虚无。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股神巴菲特的最爱、全球市值居前的银行——富国银行曾因“交叉销售”传奇闻名,如今却深受其困扰。 日前,A.G.Underwood宣布与富国银行达成和解,此前双方涉及一单关于在交叉出售上误导消费者的案件。富国银行将支付6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5亿元),就其“交叉销售”业务策略误导投资者的指控达成和解。其实近几年来,富国银行四面楚歌,而这也不是今年内该银行第一次面临罚款,加上今年以来的其他案件的30亿美元,合计付出了34.5亿美元(约240亿人民币) “交叉销售”长期以来是富国银行的镇店之宝,可在近两年却成为富国银行的一大困扰,两年前震惊世界的虚假账户丑闻便是因交叉销售而起,富国银行为之付出昂贵的代价。 “交叉销售”是富国银行的强项策略 交叉销售是富国银行核心的增长战略和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 所谓“交叉销售”,即力图使现有客户购买更多银行产品的做法,也就是银行发现现有客户的多种需求,通过满足其需求而实现销售多种相关的服务或产品的营销方式。 事实上,这一做法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其模式可为利润创造做出巨大贡献。数据显示,富国银行平均可以向1个公司客户推销5.3个金融产品,向个人客户平均推销4.6个产品,均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可以说,富国银行能从美国加州一个地方性银行发展成全球知名的金融机构离不开富国银行对社区网点的广泛分布和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 富国银行董事长兼CEO约翰·斯坦普提出:企业成长有三种方式,从现有的客户手中获得更多的业务(也就是加强交叉销售),从竞争对手那里挖到客户或收购其他企业。约翰·斯坦普认为:如果做不到第一点,也就必然做不到第二点,更不用说做到第三点。因此,富国银行始终把推动交叉销售作为其核心增长战略。在核心增长战略目标的设定上,富国银行提出了“Gr—eight(伟大的8)”战略,即希望实现平均每个客户拥有富国8个产品。 美国可以金融混业经营,富国银行为自己个人客户提供信用卡、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投资、基金、保险、汽车抵押贷款等等金融产品销售,而在企业客户领域,富国银行提供投资银行、商业地产、财务融资、企业年金等等金融业务。 富国银行的交叉销售模式在国内曾备受各家银行的推崇。自2006 年后,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集团、民生银行等一些商业银行或金融集团开始积极探索交叉销售。 “交叉销售”变成冲量冲业绩 然而,富国银行的“交叉销售”还是变了味。 银行工作的重点慢慢转向交叉销售的数量,要求将每个客户在富国的产品数达到8个。为此从上到下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计划,要求销售人员每天、每周、每月达到一定的销售目标。如果达不到,轻罚扣奖金、重罚则开除。在压力极重的营销任务和严格的销售指标下,部分富国银行员工就走偏了,开始“忽悠”现有客户购买更多的富国银行产品。 有人曾这样举例解释变了味的“交叉销售”: 开设了储蓄账户,那就再开设一个活期账户吧亲~ 开设了活期账户,那就再申请一张富国信用卡吧亲~ 申请了富国信用卡,那就再开个410k(美国的养老保险)吧亲~ 上面三项成就都达成啦!那就再来按揭一套大house吧亲~ 办了房贷,那就再开个支票账户吧亲~ 虚假账户丑闻:5年伪造150万个账户被罚1.85亿美元 在激进的销售策略下,富国银行爆发出丑闻。 从2011年起,从2011年起,富国银行有员工未经客户容许私自替客户开立虚假账户(主要是信用卡账户),向客户发送虚假邮件注册网上业务,以及迫使用户为不知情的账户支付费用等,此类虚假账户达到200多万个。 富国银行聘请的一家咨询公司分析称,该银行员工伪造150万个账户和56.5万张信用卡。富国银行还承认,向客户收取他们本不应支付的抵押贷款费用,并强迫他们购买他们不需要的汽车保险。结果,有些人甚至把贷款来的汽车还了回去。 对此,2016年9月,CFPB(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将对富国银行开出了高额处罚: 1.将非法所得返还给用户(至少250万美元); 2.整顿银行的销售行为 3.处以1亿美元罚款。1亿美元是CFPB史上最大的一笔罚款。此外,富国银行还要面临其他机构开出的总共8500万美元的罚款。 富国银行当时对媒体称,过去几年,公司已经因这种不断行为开除了5300名员工。 此后,富国银行撤换了长期担任首席执行官的约翰-斯腾普夫,放弃了导致这种不良行为的不切实际的销售目标,并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员工表示道歉。 该银行聘请了受人尊敬的伊丽莎白-杜克担任新的董事会主席,任命了新的董事,并在一场引人注目的营销活动中承诺整顿其行为。新任CEO蒂姆-斯隆发誓要揭露过去的错误。 然而,这家美国第三大银行仍因虚假账户争议而陷入混乱,其他丑闻也层出不穷。其行为被认为反复损害客户的利益。 今年以来已被罚30亿美元 今年4月, CFPB和美国“银监会”货币监理署(OCC)分别发出公报,富国银行将各向两家监管机构支付5亿美元罚金。这是富国银行史上最高罚单,也创下了CFPB和OCC各自单笔罚单的最高记录,而且是特朗普政府就职以来的最大一笔银行业罚单。 被处罚的原因为富国银行在房贷和车贷方面的不当行为。 事实上,这是富国银行因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今年再次遭到监管方处罚。两个多月前,美联储已经对富国银行下了制裁令。 鉴于富国银行在一系列交叉销售丑闻中侵害消费者利益、滥用优势权利,今年2月初美联储要求,该行的资产规模控制在2017年末的水平,在丑闻解决前不得扩充资产规模,并要求今年底以前撤换四名董事。 8月初,美国司法部宣布,富国银行同意支付20.9亿美元的罚款。 这笔罚款针对的是在2005年至2007年间,富国银行及其附属机构打包与销售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富国银行明知这些证券包含错误的收入信息,且不符合富国银行所代表的质量,却仍将其发放和销售。加上4月的罚款,今年以来富国银行至少已被罚30亿美元。 美国司法部表示,包括联邦保险金融机构在内的投资者,因投资于包含富国银行贷款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而蒙受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据悉,从2005年到2007年,富国银行至少销售了73539笔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其中很大一部分包含了错误的收入信息。 但富国银行并没有披露相关情况,也没有将不良证券排除在银行自身投资组合之外,而是向投资者报告了与其发放的证券相关的虚假债务收入比率。随后,近一半的证券出现了违约。 股价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富国银行的困境使其股价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截至最新收盘,虽然富国银行自两年前丑闻爆发以来上涨了10%,但远低于花旗集团(C)45%的涨幅和摩根大通(JPM)67%的涨幅。美国银行(BAC)的股价在此期间上涨了80%。 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富国银行净利润为60.1亿美元,合每股摊薄收益1.13美元。富国银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45.4亿美元,合每股摊薄收益0.83美元。富国银行第三季度的营收为219亿美元,略高于去年同期的218亿美元。富国银行第三季度营收符合市场预期,但净利润未达预期。 富国银行正致力于削减支出。今年9月,该行宣布作为正在进行的复兴计划的一部分,将在未来3年内裁员5%至10%。富国银行目前的员工总数约为26.5万人。富国银行称,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包括对数字自助服务选项的偏好,是裁员的原因。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300天,21家公司选择做市。连坚守在新三板的某券商做市人员都被惊讶到了。“这么少?”9月份,单月未新增做市公司,这自2014年做市商制度推出以来,还是首次。10月份至今也没有新增做市的公司。与此同时,做市商在不断撤离。今年以来,做市商累计退出做市多达1660次,净退出1448次。一些做市商甚至采取“清盘”行动,只保留几家公司,象征性做市。个别券商的做市部门,早已形同虚设。还在坚守的做市商,则是顶着压力等待市场反转。做市商制度推出的第五个年头里,似乎正经历着它的至暗时刻。毋庸置疑的是,过去几年,做市商在促进价格发现、改善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市商制度何以遭遇当前困境,不能也不该把责任归咎于某一个主体。未来何去何从,才是一个值得当下每个市场参与者深思的问题。01300天,仅21家公司选择做市“如果可以再选择一次,我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公司做市。”早在去年,就有新三板公司的董事长这样对读懂君表示。眼下,“不做市”似乎成了新三板公司们的共识。今年以来,从竞价转为做市的公司只有21家。2017年同期,协议转做市的公司有95家,2016年同期为404家,2015年同期,504家。300天,21家公司选择做市。连坚守在新三板的某券商做市人员都被惊讶到了。“这么少?”最近一家从竞价转为做市的公司是德菱科技(835881.OC),时间还是在8月10日,也就是说,9月、10月都没有新增做市公司。大家对于做市的态度,可见一斑。市场疯狂时,倾巢而出,市场低迷时,避之不及。2015年4月至今,做市指数跌幅已经超过70%。股价跌下来,异议股东问题导致融资、并购、IPO遇阻,很多公司的流动性和融资直接就被堵上了,这也成为公司拒绝做市最直接的理由。现在还敢做市的公司,它们的需求更多是定价,而非追求流动性。除本身流动性就不错的少数公司外,大部分今年转做市的公司,流动性并没有放开。21家今年转做市的公司中,做市后都有过成交。但其中15家公司的成交天数寥寥无几。实际成交天数占可成交天数30%以上的,只有6家公司,占比只有28.57%。如果说这些公司质量太差可不合适。这21家公司,2017年的营收中位数达到了1.23亿元,净利润1500万元,远超新三板整体水平,其中还有8家是创新层的公司。“现在做市还放开流动性的公司,可能是因为机构有退出需求。”某做市商相关人士告诉读懂君,“大部分公司做市并不是为了流动性,主要还是其他需求,可能是为了进入创新层,也可能就是需要一个‘市场价格’。”“虽然现在很多情况下,做市的价格也不被认可,但做市价格相对于不连续竞价,还是更能被接受。有了这个‘市场价格’对于后续的并购等后续业务开展和资本运作还是有一定帮助”,上述做市商相关人士说。02300天,做市商净退出1448次不仅是公司不愿意做市,做市商也不愿意做市了。今年以来,做市商退出的做市的次数达1660次,净退出1448次。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90家做市商,平均每家做市商退出10家公司。目前每家做市商平均为43家公司做市,足见10家这个数字的份量。这还是被平均的情况。一些做市商甚至采取“清盘”行动,年初为大几百家公司做市,目前只保留了几十家。个别券商的做市部门,更是形同虚设,象征性做市。还在坚守的做市商,则是顶着压力等待市场反转。这样的市场行情下,做市商的种种选择都应该被理解。一块业务是否要发展,关键还是要看这块业务的前景。做市业务的发展前景不明朗,做市业务在很多券商都属于风险处置的范畴了,降规模、裁人、合并划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大洋彼岸发展的顺风顺水的做市商制度,在新三板的第五个年头里,似乎正经历着它的至暗时刻:公司不愿意做市,做市商不愿意做市,大家都不玩了。这一切的一切,直观反映在了做市交易的成交额上。昨天,做市交易成交额为4921万元, 10月份的做市成交额中位数为7479万元。1135家做市公司,一天瓜分7479万元,平均每家6.6万元。今年以来因做市商不足2家被强制转为竞价交易的公司多达74家,而去年同期,仅有2家公司被强制转为协议交易。这里有做市商的缘故,也有公司自己的想法。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做市商不足2家后会被强制停牌,若一定时间内凑不足2家做市商,才会被强制转竞价。这个数字,也直观反映了市场各方微妙的心态。03至暗时刻之后,做市商制度何去何从?很多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做市,几无好消息——指数一路跌破1000点、800点,公司退出做市,做市商退出,某某离开了做市岗位……以至于某位前辈感慨,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读懂君听过太多关于做市商的抱怨,也听到了不少做市商的无奈和反思,他们的诉求和建议。显然大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暗时刻之后,到底应该何去何从?8月25日,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发言称,“我们建立的多元交易机制可以为不同流动性股票提供交易支持,但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对于市场大多数小市值股票,做市商制度的效益还是最好的、最优的选择。”莫为浮云遮望眼。做市商制度纵有百般不好,但它是新三板市场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对市场的贡献不可忽视,促进价格发现、改善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做市商制度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需要明确的是,鼓励交易,形成定价促成融资,这是新三板的正路,而非单纯追求交易活跃。隋强指出,交易制度并不是区分交易所和交易场所的可能,但是不同的交易制度是匹配不同流动性需求的股票。“新三板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改革已经把竞价制度要回来了,很多人说是不是可以搞集合竞价、连续竞价,这个是可以的,关键是看股票本身流动性需求在哪里?因此我们就要考虑,市场有一部分相当数量的小市值股票,怎么优化做市制度,扩大做市商队伍,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甚至在减少做市商的交易成本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探索”,隋强曾这样表示。新三板的制度建设与改革不会停止。做市商制度何以遭遇当前困境,不能也不该把责任归咎某一主体。未来何去何从,才是值得当下所有市场参与者深思的问题。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前一段时间,电影《大轰炸》因为被崔永元举报洗钱、取消国内上映等问题而闹得沸沸扬扬。拍《大轰炸》所花的钱(据称超过10亿),其中就有快鹿集团实际控制人施建祥通过P2P骗来的上海老人的血汗钱。实际上,在文化传媒领域,类似P2P诈骗的案例还有很多,甚至连上市公司也难逃魔掌。昨晚(10月23日),华闻传媒公告,已就有关方侵害公司投资款事宜向公安机关报案,涉及投资金额高达13亿元。鉴于上述投资的交易对方及关联方均已失联,华闻传媒这两笔合计13亿的投资恐怕已经“遭遇不测”,让公司本来就羸弱不堪的业绩受到重大打击。10月24日开盘,华闻传媒的股价大跌3.53%,刚刚出现的上升势头很快就被打下去。而华闻传媒之所以会上当受骗,与今年频频爆雷的“阜兴系”有莫大的关联。2年前,“阜兴系”关联方朱金玲以5.26亿的代价,获得华闻传媒股东国广控股50%股权,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随后,华闻传媒以“抓住海南文旅产业发展契机”为由,连续对外大规模投资,交易对方甚至包括阜兴集团实际控制人朱一栋旗下公司。随着2018年以来“阜兴系”百亿私募帝国轰然倒塌,朱金玲黯然退出华闻传媒。也正是因为如此,华闻传媒之前被掩盖的种种问题都集中爆发出来。两笔合计13亿的投资遭侵害,相当于公司2017年净利润的5倍早已是问题缠身的华闻传媒,再次爆发黑天鹅事件。根据公司公告,此次涉案的投资共2笔,都是去年决定投资的。2017年9月20日,华闻传媒以3.33亿元现金出资方式,参与投资义乌商阜创赢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简称商阜创赢);11月10日,公司又出资10亿元,参与设立海南国文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简称文旅基金)。但是,近期华闻传媒从内部风险防控的角度对外部投资项目进行核查,在跟进各项目的投后进展情况过程中,发现上述两笔投资都有问题。其中,文旅基金购买恒琪资管的债权资产包项目中,交易对方恒琪资管存在违约情况,并可能涉嫌刑事犯罪,间接导致公司10亿元投资款无法收回;而债权资产包的原始债权人上海青联宝力及债务人吉林经贸可能涉嫌与恒琪资管共同犯罪。而对于商阜创赢,华闻传媒发现,其至今未根据公司与普通合伙人暨执行事务合伙人商城投资、普通合伙人西尚投资等签署的有限合伙协议,办理将华闻传媒登记为商阜创赢有限合伙人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且公司通过各种途径均无法与上述主体取得联系;上述商阜创赢的其他合伙人可能涉嫌挪用华闻传媒对商阜创赢的投资款3.33亿元。因此,华闻传媒已于近日向海南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报案,截至目前此案尚未立案。华闻传媒进一步表示,文旅基金目前仅收回受让债权收益款项1763.01万元,而交易对方恒琪资管、资产包相关方青联宝力及吉林经贸均已失联。如果恒琪资管、青联宝力及吉林经贸等主体涉嫌的犯罪行为成立,则可能间接导致华闻传媒对文旅基金的10亿元投资款遭受损失;如果商阜创赢其他相关合伙人等主体涉嫌的犯罪行为成立,则可能导致华闻传媒无法全部收回投资款3.33亿元。投资损失体现在财报上,可能导致华闻传媒的业绩大幅下滑。华闻传媒表示,公司投资商阜创赢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投资文旅基金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目前公司未对上述投资计提减值。待后续案件和资金去向等具体情况明朗时,再根据实际减值测试情况进行减值计提。根据华闻传媒2017年年报,公司去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7亿元。此次投资损失高达13亿多,差不多是公司去年净利润的5倍。内部管理失控背后,华闻传媒前实控人与“阜兴系”关系密切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投资了一年后,华闻传媒才发现13亿投资款“不翼而飞”?显然,公司的内部管理严重失控。“公司将组织审计、财务、内控等部门对公司及各子公司进行专项自查,重点核查对外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履行情况等关键因素。公司正在全面梳理并检查相关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加强相关人员的内控培训,严格防范此类风险事件再次发生。”华闻传媒在公告中表示。如果对华闻传媒的股东背景有了解的话,就会明白发生这样离奇的事件,绝非偶然。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的朱金玲,与今年6月下旬P2P平台(意隆财富)爆雷后失联、阜兴集团实际控制人朱一栋有着密切的关系。华闻传媒在2016年11月有过一次重大股权变动,公司实控人国广控股的股东金正源将其持有的国广控股50%股权协议转让给常州兴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简称兴顺文化)。转让完成后,兴顺文化持有国广控股50%股权,与国广控股另一股东国广传媒共同间接控制华闻传媒。华闻传媒披露的信息显示,朱金玲持有兴顺文化100%的股权,为兴顺文化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朱金玲出生于1989年,担任兴顺文化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也就是说,早在2年前华闻传媒的实际控制人之一就变成了朱金玲。而根据当时媒体的调查,发现朱金玲的父亲朱亮,和朱一栋的父亲朱冠成是兄弟关系。尽管华闻传媒在今年7月13日披露,兴顺文化所持国广控股50%股权已被和平财富实控人孙景龙接手,但外界对公司与“阜兴系”是否藕断丝连的兴趣并未消减。7月30日,深交所发出问询函,要求华闻传媒披露其股东名册中3只资管产品的出资方名称、资金来源,并说明是否与“阜兴系”及朱金玲存在关联。资料显示,3只资管产品的名称分别为:前海开源基金-渤海信托·煦沁聚和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前海开源基金-浦发银行-前海开源聚和资产管理计划,前海开源基金-浦发银行-前海开源鲲鹏资产管理计划。3只资管产品共持有华闻传媒1.62亿股,占总股本的8.11%;其普通级委托人、直接或间接劣后方均为常州煦沁,常州煦沁的普通合伙人为朱明华、有限合伙人为徐祯华,朱、徐二人各出资4000万元和1.6亿元。而朱、徐二人,在多家“阜兴系”关联公司担任董事、高管及法人代表。经过数次拉锯,华闻传媒在10月15日最新的回复公告中终于承认,“煦沁聚和1号”属于阜兴集团控制,常州煦沁、朱明华、徐祯华与“阜兴系”存在一定的关联。从时间上看,“阜兴系”朱金玲入主不到一年(2017年9月、11月),华闻传媒就以“抓住海南文旅产业发展契机”为由,连续启动两笔大额投资:第一笔,与商城投资、西尚投资、商阜投资、吉贸郁川签署有限合伙协议,认缴商阜创赢新增出资合计15.68亿元,其中:商阜投资认缴新增出资9.02亿元,吉贸郁川、华闻传媒认缴3.33亿元。当时华闻传媒的公告显示,商城投资的控股股东为阜兴金控,实际控制人为朱一栋,“商城投资与华闻传媒以及华闻传媒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不存在关联关系及利益安排”。第二笔投资,与控股股东国广资产及其控股子公司国文管理,共同发起设立海南国文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主要投向文化娱乐、旅游、“互联网+”等领域。首次总认缴出资额20.01亿元,目标募集规模为不超过100亿元。其中,国广资产、华闻传媒各出资10亿元,出资比例均为49.975%;执行事务合伙人国文管理出资占比0.05%。没想到,2018年以来“阜兴系”接连爆雷,百亿金融帝国就此坍塌。先是今年年初,央视新闻爆出“阜兴系”实际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大连电瓷操控股价,比如朱一栋利用200余个个人账户操纵大连电瓷的股价进行坐庄,到2016年底相关账户的账面获利超过6个亿。6月26日,多位投资者曝料称P2P平台意隆财富已经人去楼空,公司被公安机关查封。意隆财富的声明则称,其多个私募基金产品的相对方阜兴集团实控人朱一栋已经失联。8月29日,潜逃境外的朱一栋被押回国。华闻传媒流年不利:重组失败、业绩暴跌、股价崩盘除了13亿投资款的问题以外,华闻传媒还有更多的麻烦要处理。今年2月,由于将以16.68亿元收购车音智能60%的股权,华闻传媒开始了长达5个月的停牌。但是7月15日晚,公司突然公告,终止筹划上述重组事项,改为采用现金方式购买标的资产部分股权。尽管实控人国广控股宣布将在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5亿元,但华闻传媒的股价复牌后遭遇连续6个跌停,到目前跌幅已经超过2/3。在业绩方面,华闻传媒滑落的速度更是惊人。2018年中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4.4亿元,同比下降2.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85万元,同比下降77.23%。根据公司在10月15日披露的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1至9月公司盈利0—3000万元,同比下降93%—100%;第三季度预计亏损5185万元—8185万元。此外,华闻传媒还发布控股股东质押股份被司法冻结和触及平仓线的公告。截至7月17日,控股股东国广资产直接持有的华闻传媒1.01亿股股份(占比5.04%)被司法冻结;至7月18日收市,其质押的公司股份1.68亿股(占比8.39%)跌破了平仓线。公司提醒,国广资产上述跌破质押平仓线的股份存在被强制平仓的风险,而已被司法冻结的股份则存在被司法处置的可能。接连爆发一连串的利空,导致投资者对华闻传媒非常不满,在东方财富网股吧里,对公司的批评随处可见:“这些事都是阜兴入主之后发生的,华闻估计已经被阜兴掏空,后面不定还有啥更大的利空等着呢?”“华闻是妥妥的阜兴系,负面消息一大堆,证监会几次发函问询,华闻都不能自圆其说,自打复盘以来连续6个交易日巨量封死跌停,说明机构在不计成本地出逃,唯恐爆雷。”“国广环球在跌破合同约定追保线的情况下并未及时提供履约保障或购回,连自己的大股东都疯狂套现,试问这样的股票能涨吗?如阜兴系、爱达财富等事件持续发酵,华闻就是第二个长春生物,必将受到证监会和国家相关部门的严肃处理,到那时华闻的股票将一文不值。”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创始人财富已缩水8成。 中国最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九鼎投资到了一个“拐点”? 10月22日早间,九鼎集团旗下主要从事私募股权投资与管理的上市公司——九鼎投资(600053.SH)发布了一则业绩更正公告,“因工作人员失误”,导致《2018年第三季度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业务经营情况简报》将“2018年第三季度”错写成了“2018年上半年”。 公告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九鼎投资新增5个已经完全退出的项目。 九鼎投资的母公司为九鼎集团。2007年,两个证监会出来的年轻人吴刚与黄晓捷创办,以地推模式做私募股权投资业务,靠着时代红利与精准的投资眼光,业务风生水起。几年时间,其一跃成为中国本土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挂牌新三板后,九鼎市值一度超千亿。随后凭借对监管规则的熟悉和高超财技,大手笔定增、发债募资,再收购金融牌照,借壳重组旗下业务,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民营金控平台。年报显示,2016年九鼎集团营收103亿元,净利润21亿元。 快速成长的九鼎未能完全躲过市场与监管的火眼金睛。2018年3月,停牌30多个月的九鼎集团复牌暴跌,伴随而来的是因涉嫌违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消息。九鼎集团及公司董事长吴刚、董秘王亮亦被全国股转系统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 资金挪用、股权高比例质押、员工讨薪、清仓式减持……种种负面消息接踵而至。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九鼎营收为47亿元,净利为5.99亿元,不仅业绩不及两年前,营收中高达8称的收入来自保险业务,与早期的私募股权投资(PE)大佬身份相去甚远。 近期发布的胡润百富榜显示,九鼎董事长财富缩水幅度高达85%,九鼎投资总裁黄晓捷的财富缩水幅度亦高达84%。 一位投资界人士告诉时间财经,九鼎在投资圈内风评一般,“早期跑马圈地,投出过几个成功项目,后来业绩一般,内部管理比较差”。对于九鼎近期剥离、出售有金融牌照的业务,其表示,应该是“内部有不小的麻烦”。 该人士还表示,九鼎内部管理讲究类似华为的狼性文化,但“学华为又学个半吊子。奖金拖发,欠发甚至不了了之是常态”。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九鼎员工讨薪事件时有发生。2015年九鼎副总裁蔡昌祥通过诉讼追回11万项目开发奖金。近期比较知名的一例,2018年3月,九鼎深圳一名女员工向公司讨薪“融资业绩23亿元对应的4240万元奖金”。 危机又来? 国庆节前,九鼎集团遭遇三连击:因未将实际控制的私募股权基金苏州德晟九鼎、北京夏启九鼎等纳入合并财务,9月27日,九鼎集团收到证监会行政监管警示函。同日,九鼎集团旗下九州证券承认,旗下2.9亿信托计划违约。 9月30日,九鼎旗下PE业务实体九鼎投资参投的Pre-IPO企业车头制药遭遇监管问询,证监会的反馈意见直接指向九鼎及其旗下6支投资基金。这6支基金共持有车头制药12.8%的股份。 据九鼎投资披露的最新业务经营情况简报,2018年以来,九鼎完全退出12个投资项目,回收资金15.71亿元,其中仅第三季度5个,回收资金5.62亿。 资本寒冬加监管风波之下,业绩滑坡的九鼎越来越难融到钱。该简报同时披露,2018年第三季度九鼎新增募集基金仅0.88亿,相对于去年同期的6.02亿元断崖式下跌。 九鼎财报显示,集团负债高达685亿。财新3月份的报道称,证监会对其调查中包括“涉嫌用体外基金来输血体系内紧绷的资金链”。公告显示,为帮助母公司融资,九鼎投资超7成的股权已经质押。 亦有分析认为,这并不是九鼎最大的危机。对于PE机构来说,解禁后迅速套现本就是应有之义。最大的危机在于未来九鼎可能“无米下锅”:数据显示:出去2017年过会,2018年初上市的两家公司,2018年以来,九鼎系上市公司数量为0。 潮起潮落 2012年,九鼎已是国内排名第一的Pre-IPO私募股权基金。 早期的九鼎投资IPO项目,以超高命中率知名。据媒体2012年的报道,九鼎2011年之前所投的60多家企业中,有50家已经上市或在上市通道之中。令人侧目的成绩,为九鼎赢得PE工厂之名。 据财新的报道,这与吴刚的证监会工作经历不无关系。九鼎创立于2007年,彼时吴刚先后任职证监会多个部门,办过保荐人培训班,“接触到大量Pre-IPO项目和进度信息,重点轰炸,迅速成功”。 2012年九鼎遇到第一次退潮。当年11月证监会暂停IPO,行业寒冬,九鼎首当其冲,大量项目无法按时退出。九鼎的激进风格被同行质疑,一场危机似乎即将来临,董事长吴刚确实对媒体坚称“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发生过一旦造成损失的投资”。 危机之下,财技高超的九鼎迅速调整,开创投资人基金份额转为九鼎集团新三板股份的模式,2014年4月23日挂牌新三板,迅速以千亿市值成为新三板第一股。上市后的九鼎开启多轮高转送及定增、融资,操作令人眼花缭乱:2014年4月每股转增190股、2014年8月定增募资22.5亿、同年年报宣布每10股增2股的拆股方案。 2015年九鼎启动业界瞩目的百亿定增,在股灾背景下成功获得证监会核准,以每股20元的价格,增发5亿股,总股本扩大至55亿。同年8月发行10亿元公司债。11月再推出55亿元定增方案,但这次未能成功。 花钱更是九鼎的老本行。2015年,九鼎集团以超51亿元的代价控股A股上市公司中江地产,将旗下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借壳注入,即后来的九鼎投资。 与此同时,九鼎开始了牌照收集游戏。证券、基金、期货、保险、支付牌照均收入囊中,还宣称筹建民营银行。风口上的互联网金融也没错过,布局多家P2P平台,爆发出裸条风波的借贷宝,即为九鼎旗下产品。 就在九鼎金控平台雏形已成之时,另一次沉浮开始。2016年,民营金控迎来强监管,求生心切的九鼎通过各种方式宣称自己仅是一家综合投资平台,并主动抛出整改报告。2017年10月,新三板PE挂牌整改细则出台,九鼎看起来涉险过关。 这一年开始,九鼎在监管层面的运气开始消失。设立寿险公司未获批准,旗下三家子公司遭遇监管问询函。2018年3月24日,九鼎披露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月27日停牌1000多天的九鼎集团复牌,股价暴跌三分之二。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2009年11月11日,是孟凯一生中的荣耀时刻。那一天,他一手创办的高端餐饮品牌湘鄂情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餐饮企业,孟凯也因此以39.37亿元身家,问鼎餐饮界首富。但仅仅四年后,湘鄂情的业绩就一落千丈,在经历了关店、转型和内部纷争等一系列痛苦的波折后,孟凯从与自己相伴23年的湘鄂情黯然出局。1行业首富湘鄂情,因湖北鄂州人孟凯与湖南妻子的一段鄂湘情缘而得名。深圳蛇口一条不起眼的小街,见证了两人1994年起步时的不易:40平米的简陋空间,4张餐台,自己砌的炉子;孟凯一人身兼数职,有时还要亲自挥起大勺炒菜;本钱是从老乡手里借来的。孟凯原本在粮食公司做工程主管,转向开餐馆源于他的一个发现——在蛇口,到处是来自湖南、湖北的淘金者,他们不约而同地吐槽当地的湘菜、鄂菜太难吃。25岁的孟凯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开餐馆的机会,只要做出地道的湘鄂味,就不愁没顾客。事实证明了他的判断。虽然他的店很不起眼,但凭借口味正宗、价格实惠,外加孟凯讲义气,好结交朋友,两湖人很快便将小店当成了蛇口“根据地”。那时候,孟凯有个习惯,每天用电脑统计菜品,每月撤下销量排名靠后的5个菜,更换新品种。用心坚持3年后,小菜馆升级成1000平米的酒楼,还在繁华的东滨路开出了第二家店,“湘鄂情”也正式挂牌。火爆的生意,让孟凯做起了“帝都梦”。1999年,孟凯对北京市场调研发现:在一餐动辄数万的奢华饭局和大众消费之间,缺少一个中间档。这个级别的消费大都是公务、商务宴请。而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都,中档餐饮必会有巨大的市场。基于这一判断,孟凯果断地将装修奢华、富有荆楚文化风的湘鄂情开进了北京。同样瞄准这块市场的还有川菜品牌俏江南。在孟凯进京的第二年,俏江南的第一家店开在了国贸附近。与俏江南不同,孟凯直接把店开到了政府机关的家属聚集区——定慧寺。据孟凯当时的助理回忆,孟凯很自信,常常到各个包厢轮流向顾客敬酒,结识了不少权贵。期间,孟凯还迎合顾客对海鲜的喜好,在湘菜、鄂菜基础上加入了粤菜。正宗菜品、好人缘、满足公务宴请的面子需求,三大要素加持下,湘鄂情无论是千平大厅还是高级包厢,天天爆满,光海鲜每天就能卖8万元。有人形容,孟凯这是在开银行。有了成功模板,湘鄂情很快复制出第二家、第三家……选址如法炮制,家家门庭若市。2009年11月,湘鄂情以14家直营店、9家加盟店登陆深圳中小板。上市当天,收盘总市值超过53亿元,孟凯以39.37亿元身家成为餐饮业首富。2黯然出局上市给湘鄂情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也让孟凯有了更大的野心。2012年,湘鄂情发行4.8亿元债券,以并购方式向快餐、食堂餐饮、盒饭领域进军。然而,就在孟凯春风得意时,命运的闸门却突然从天而降。2012年底,中央出台了遏止“三公消费”的规定,餐饮业遭受重创,每月有15%的餐饮企业阵亡。中高端餐饮更是首当其冲,湘鄂情的业绩急转直下,门可罗雀。孟凯在慌乱中调头,转向竞争激烈的大众餐饮市场。但由于先天基因不同,湘鄂情的各项优势都变成了劣势,仅成本和身为上市公司的税率就被中小同行呃住了喉咙,湘鄂情开一桌赔一桌。尽管孟凯新增了快餐、团膳业务,但短期内的收益很难弥补大幅萎缩的主营业务收入。苦撑数月后,孟凯不得不关闭北京13家门店,没有关闭的则仍在持续亏损。2013年,湘鄂情的财报亏损高达5.64亿元。而就在上一年,净利润还在以30%的速度增长,达1.2亿元。已经陷入绝境的湘鄂情面临两大棘手难题:一是必须在2014年实现扭亏,避免成为ST股;二是在2015年4月前,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回购债券。为了避免坠入深渊,孟凯不得不铤而走险,开始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的跨界转型。2013年3月,孟凯减持1.8亿元湘鄂情股票,转而举牌经营景区索道的三特索道。但经过一系列交锋后,出于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考虑,孟凯放弃了控股,并数次减持该股票。紧接着,湘鄂情又通过收购,相继进入环保、影视领域。2014年,甚至进军大数据业务,与中科院计算所共建大数据与新媒体实验室,并将公司股票更名为中科云网。但孟凯对这些行业并不熟悉,病急乱投医下,公司很快就陷入严重亏损,被ST。面对舆论一边倒的质疑,孟凯倒是挺想得开:“任何一个最好的企业一定不是大家之前都看好的。我知道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曾经都不被认可,所以有舆论质疑也没有关系。”但孟凯的行为已经远不止媒体质疑那么简单,证监会后来发现,其有利用市场热点进行炒作之嫌。2014年底,证监会以涉嫌违反《证券法》为由,对孟凯立案调查。此时的孟凯已远赴澳洲,消失在公众视线,给出的理由是筹集偿债资金。在国外期间,孟凯辞去ST云网一切职务,将其股东权利先后授予帮他解决债务问题的两家公司控制人王禹皓、陈继,致使ST云网董事会上演了长达3年的控制权争斗罗生门。2015年4月7日公司债回购到期日,ST云网仍有2.41亿资金缺口,构成实质违约。这是孟凯继成为餐饮首富之后,创造的另一个新纪录——国内首个本金违约的公司债纪录。为了应对危机,孟凯转让了湘鄂情164项系列商标使用权,获得2.3亿元转让款。其抵押的全部股权也被拍卖。至此,曾经让孟凯站上人生巅峰的湘鄂情,与他再无关联。3“我没有反思”2014年,当孟凯为转型扭亏一事忙得焦头烂额之际,曾有记者问他:作为十多年的老餐饮人,湘鄂情走到如今,有何反思?孟凯的回答是:“我没有反思,一路走来湘鄂情的发展思路就是,市场有需求,公司做到极致,自然蓬勃发展。但现在政府控制消费了,我就急流勇退不干了。”“没有反思”的孟凯,或许没想到,正是这种“干一票就急流勇退”的心态,让他陷入了创业失败的尴尬。湘鄂情当初的崛起,建立在灰色的消费观上。公款吃喝,一顿饭光酒钱就豪掷10万的请客文化,是违背正常市场规律的,湘鄂情们为此付出惨痛代价也是情理之中。高端餐饮的另两面旗帜——曾经火遍中国的俏江南、金钱豹,同样遭遇了关门的结局。对于当初湘鄂情的衰落,孟凯后悔的是没有多元化,单一业务抗风险能力太低。但这一总结犹如隔靴挠痒,并没击中真正的痛点。同样是做餐饮的全聚德,150年来只做一只鸭,在其成长的历史上,遭遇过各种挑战,但至今依然活得很好。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来自其百年如一日筑起的“护城河”。2013年,中央遏止“三公消费”的政策,同样血洗了与餐饮业唇齿相依的白酒行业,导致茅台、五粮液、水井坊等高端白酒量价齐跌,茅台更是被置于枪口之上,有政协委员直接提出“三公消费禁喝茅台”的提案。然而仅过了3年,茅台便开始强势复苏,股价一飞冲天,市值相当于半个贵州省的GDP,零售价更是到了公司不得不控制的地步,加价都一瓶难求。茅台、五粮液之所以能在政策利空的打压下逆势腾飞,靠的并非多元化,而恰恰在于它们数百年专注于造酒所形成的产品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1990年,美国学者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将这种能力定义为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学家张维迎则用“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来形容这种能力的特征。科技界的苹果、餐饮业的海底捞,无不向我们诠释了这种能力。对比之下,湘鄂情不论湘菜、鄂菜、粤菜等菜品,还是服务和环境,都没能形成自己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反而将成功寄托在“公款吃喝”这一不可控因素上。当外部环境遭遇突如其来的变化时,轰然倒地也就在所难免了。4下一个史玉柱?不过,从湘鄂情淡出的孟凯并没有沉寂多久。2017年,他选择重出江湖。在消失的两年半里,孟凯除了把自己吃胖了40斤,还在澳大利亚开起了中餐馆。由于当地市场比较成熟,消费习惯已经定型,异国风味的菜品并未得到当地人青睐,孟凯的创业再次失败,他将店面转手后回国。虽然屡战屡败,但孟凯并未失去创业的激情,他怀揣野心,准备向偶像史玉柱学习。“回国了,正式准备湘鄂情重出山头。就是干这一票”。说这话时,孟凯的语气很坚定。孟凯口中的这一票,与之前大不相同。这一次,他要彻底摆脱人力成本最高、掌控餐饮店面命运的厨师,用机器来生产菜品。这并非异想天开。早在2012年,孟凯就开行业先河,在数十家分店使用炒菜机,每家店至少30道菜品出自机器。食客们只知湘鄂情的口味稳定,却一直不知背后的秘密。按照孟凯的计划,他将借助现成的资源,将厨师的技艺数据化,将湘鄂情菜系标准化、工业化生产。产出的菜品,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销售。线上与京东合作,经冷链运输至消费者手中后,只需微波炉加热即可食用。线下让方便菜进入商超、便利店零售。这一思路源于孟凯对新生代年轻人的了解:90后年轻人大都不会做菜,但他们需要一顿有品质的晚餐,这是目前外卖提供不了的。孟凯还跟以前一样喜欢包装概念,他用“湘鄂情八大碗”来冠名线上业务,并称其为“中国首家纯互联网餐厅”。但其模式跟饿了么、美团平台上的一些餐馆没什么本质区别。线下实体店——湘鄂情小馆也在加紧布局。孟凯将重点放在各地购物中心和社区,走大众路线,“超过1000平方米不开”,以加盟形式全国扩张。湘鄂情小馆依托现有的大量夫妻店,对其进行改造,并授权它们使用湘鄂情的品牌。在孟凯的算盘里,这才是最大的生意,既解决了社区居民的吃饭问题,又解决了小商户的产品和供应链问题,“开一万家都没问题。”尽管孟凯自信有过去20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产业链优势,但以华商君的观察,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他的计划都面临不小的挑战。线上,他离开的几年间,走在他前面的方便菜品牌京东上一大把,销量远高于湘鄂情的品牌不低于3家。线下,大众餐饮过度饱和,每年洗牌比例高达70%。购物中心内的餐饮品牌更是厮杀惨烈,盈利者仅占20%,其余一半保本、一半亏损。反观湘鄂情品牌,虽然一直被孟凯珍视,但在新兴消费者眼中,那不过是昨日黄花;而扩张模式采用加盟制,对管理的标准和要求也就更高了。不轻松的环境下,孟凯若不拿出点真功夫,恐怕很难在市场上掀起波澜。...
今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债务违约更趋频繁。在此背景下,深圳成立专项小组,安排数百亿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以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证券时报记者 孙亚华 于德江深圳国资安排数百亿专项资金驰援上市公司的行动又有新进展,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独家获悉,首批资金已经发放,已有部分上市公司拿到援助资金。知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获得驰援的上市公司由深圳国资委旗下的深圳市高新投保证担保有限公司(下称“深圳高新投”)与深圳市中小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深圳中小担”)负责具体对接,其中深圳高新投负责对接的第一批公司包括铁汉生态、英唐智控、华鹏飞、万润科技、雷曼光电等多家。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亦从英唐智控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现场获悉,该公司已与高新投相关人士完成对接,驰援资金预计在11月左右到位。此外,从近日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的表态来看,包括和而泰、翰宇药业、中装建设等公司积极对接深圳国资平台,并已商讨细节。远不止深圳,北京、东莞、顺德等多地国资,也已经或即将采取具体措施驰援上市公司,纾解流动性危机。监管部门也密集发声予以支持,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深圳高新投首批对接多家公司知情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独家提供的名单显示,深圳高新投首批对接的民营上市公司包括铁汉生态、索菱股份、华鹏飞、翰宇药业、雷曼股份、兴森科技、证通电子、迪威迅、欣旺达、爱施德、英唐智控、腾邦国际、九有股份、齐心集团、万润科技、今天国际等,还有一家系拓维信息单一第三大股东深圳市海云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其中一家上市公司高管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公司此前有向深圳国资方面申请,但自己不清楚进展,这方面也有保密要求,不方便告知具体情况。知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已有部分上市公司拿到了深圳国资委的援助资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亦从英唐智控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现场获悉,该公司已与深圳高新投相关人士完成对接,驰援资金预计在11月到位。英唐智控的案例较为特别,前期深圳国资已经宣布入股。英唐智控10月9日晚间公告,拟通过定向增发引入赛格集团,募资不超过21亿元。同时,英唐智控第一大股东胡庆周向赛格集团转让5400万股,与定增事项为一揽子交易。交易完成后,赛格集团成为英唐智控控股股东,深圳国资委是实际控制人。胡庆周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上述转让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解除部分已质押的股票。了解英唐智控的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赛格集团入股与深圳高新投驰援属于两码事,二者没有关联。他也表示,深圳高新投资金应该可以很快到达英唐智控。从梦网集团的案例亦可了解深圳国资的驰援进展。梦网集团10月18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余文胜将1670万股解除在长城证券的质押,转而悉数质押给深圳中小担。某深圳上市公司董秘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分析,此举应当是深圳国资的驰援行动,质押融资此前并非深圳中小担常规业务。在此之前,梦网集团已与深圳国资委下属公司签订《战略入股意向书》,深圳国资委下属公司拟通过适当方式大比例入股梦网集团,成为公司重要战略股东。当前,深圳国资委下属公司已经展开尽职调查,双方正在就具体内容进行磋商。铁汉生态的公告亦可印证上述名单的真实性,并可从中了解深圳高新投的援助方式。铁汉生态10月12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通过委托贷款融资的议案》,同意公司通过北京银行深圳分行向深圳高新投申请5000万元的委托贷款,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期限为3个月,担保方式为公司董事长承担连带担保责任。铁汉生态董事长刘水亦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稍早之前,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也针对驰援上市公司事宜独家回应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该部门表示,国家和部分省市已采取相关措施,支持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深圳市也正在推进和落实。深圳国资委对驰援一事却极为慎言,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多次提出采访需求并发送正式函件,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阶段不方便接受采访,感谢对深圳国资委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有上市公司高管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坦言,深圳国资委对媒体报道较为敏感,公司方面什么也不能说,怕影响合作。地方国资纷纷出手今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债务违约更趋频繁。在此背景下,深圳成立专项小组,安排数百亿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以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随后,全国多个地区相继拟出台政策,驰援本地上市企业,纾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广州市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在15日,从当地辖区监管部门获得了因高质押率而导致流动性风险的相关民营上市公司名单。广州市已经设立多只涉及国企改革方面的基金,且规模巨大。北京证监局16日消息,日前北京证监局局长王建平、副局长陆倩带领公司一处、公司二处及综合处相关人员赴海淀区政府走访。北京证监局相关人员详细介绍了现阶段海淀区上市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大股东质押爆仓风险等情况。双方根据海淀区上市企业的类型特点,对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对围绕如何进一步助力上市企业健康成长等方面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共识。广东省内东莞、江门、顺德等多个市区政府都已采取行动,摸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情况和平仓风险,征求上市公司意见,当地发改、国资、金融等多个部门联动,研究或拟出台相关措施,支持辖区上市公司。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此前从知情人处了解到正业科技、劲胜智能等企业目前已入选此次东莞市首批救市专项资金使用企业。与此同时,地方国资接盘民营企业股权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据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引入了具有国资背景的股东,相当一部分还发生了控制权变更。截至目前,包括深圳在内,已有上海、山东、福建、四川、河南等十余个省市的地方国资,入市接手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或提供流动性支持。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西南某省国资控股平台也有意在A股筛选投资标的,甚至是买壳。“一是因为有做大资产规模的任务,二是因为现在A股公司确实便宜。”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除了经济较发达地区,必康股份将转让5%股份予延安国资旗下投资公司。同时,公司注册地将迁移至延安。由此,延安市也将迎来首家上市公司。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在民营资本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有41家公司宣布将有国资入股,其中有4家已终止。在国有资本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有13家宣布将引进民营资本做股东。此外,以国资上市公司股权为标的的90个并购案中,超八成为国资认购。监管部门发声力挺上周,国务院、央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罕见同时发声,针对目前市场问题作出回应,传递出积极信号。10月19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刘鹤表示,最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刘鹤在接受采访时还提及,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央行行长易纲表示,近期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当地企业流动性的政策,对此央行积极鼓励,央行也正研究继续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推进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基金,为出现资金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支持。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地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在质押品触及止损线时,质权人应当综合评估出质人实际风险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采取恰当方式稳妥处理;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各类基金、合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券商资管产品分别或联合组织新的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纾解股票质押困境,促进其健康发展。鼓励私募股权基金通过参与非公开发行、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方式,购买已上市公司股票,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10月22日,已有11家证券公司达成意向出资210亿元设立母资管计划,并最终形成总规模1000亿元的资管计划,用于帮助有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这些证券公司包括中信、海通、国泰君安等。此外,上交所、深交所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等三部门齐发声,用实际行动疏困股权质押风险,用制度改革和一线监管稳定市场、提振信心。...
10月22日,证监会下发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以下统称《私募资管细则》)并表示,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值得一提的是,对比今年7月下发的征求意见稿,正式版的《私募资管细则》对多条监管要求有所放宽,意在引导存量私募业务平稳过渡。不过,流动性风险和关联交易的监管仍保持高压状态。多项规定松绑10月22日晚间,证监会下发《私募资管细则》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私募资管细则》答记者问,自此,从7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到采纳意见,最终完善修订的《私募资管细则》历时3个月正式落地。据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私募资管细则》修改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监管层也从放宽展业条件、提前开展现金管理等多个指标层面适度放宽了监管要求。据了解,《私募资管细则》适度放宽了私募资管业务的展业条件,如包括降低投资经理、投研人员数量要求等。具体来看,《私募资管细则》要求,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从事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条件包括:具备符合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和3名以上投资经理;具有投资研究部门,且专职从事投资研究的人员不少于3人。而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对于投资经理和专职从事投资研究人员的人数要求皆为5人。此外,《私募资管细则》还允许资管计划完成备案前开展现金管理,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文件指出,资产管理计划完成备案前不得开展投资活动,但以现金管理为目的,投资于银行活期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券、货币市场基金等证监会认可的投资品种除外。而在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期限方面,由于其特殊性,在初始募集期、建仓期、委托资金投入期限等方面,给予一定灵活性。《私募资管细则》中,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初始募集期自资产管理计划份额发售之日起不得超过60天,而在征求意见稿中,这一数据为30天。存量私募业务有望平稳过渡对于此次《私募资管细则》的落地,多位市场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坦言,在进一步规范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基础上,适度放宽了监管条件,有助于实现私募经营机构存量业务的平稳过渡,同时也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基岩资本副总裁黄明麒看来,从具体内容方面来看,此次发布的《私募资管细则》与《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保持高度一致,部分监管指标较现行规定略有放宽。这将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消除市场不确定性,实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存量资管业务平稳过渡;有利于促进统一同类资管业务监管标准,进一步提升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的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系统性风险。富国大通投研中心负责人、总裁助理沙泉表示,《私募资管细则》的发布,明确了私募资管行业的执业范围,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市场注入流动性,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促进私募资管经营机构存量业务的平稳过渡,此外,还打破刚兑,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实现“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私募排排网研究员许文胤则认为,在行业准入上,私募资管门槛降低,鼓励竞争。具体操作方面对投资比例、杠杆比例、收费频率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有利于行业规范化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他表示,未来私募基金与传统的券商、期货资管界限将愈发模糊,行业竞争将在资产管理能力、风控能力,以及投资者服务等多维度展开。关联交易仍从严监管除部分监管要求放宽外,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总结近几年监管经验,流动性风险和关联交易在私募资管业务方面仍是规制重点。如在流动性风险防控方面,《私募资管细则》首先强调期限匹配,并明确具体要求。其次,考虑到私募业务特征,对产品开放频率也作出限制,规范高频开放产品投资运作。在集合资管计划开放退出期方面,《私募资管细则》要求需保持10%的高流动性资产。在可使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中,《私募资管细则》指出,可采用延期办理巨额退出申请、暂停接受退出申请、延缓支付退出款项、收取短期赎回费等。而在关联交易规制方面,《私募资管细则》要求关联交易应事先取得全部投资者同意,事后告知投资者和托管人,并严格履行报告义务。并且明确指出,禁止将集合计划资产投向管理人、托管人及前述机构关联方的非标准化资产;禁止利用分级产品为劣后级委托人及其关联方提供融资。而关联方参与资管计划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履行披露和报告义务,并监控资管计划账户。此外,《私募资管细则》还对资管计划投资非标准化资产从4个方面进行规范,并强调,为落实《指导意见》参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规则,指出同一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的全部资管计划投资非标债权类资产的资金,不得超过全部资管计划净资产的35%,并允许按照母子公司整体私募资管业务的合并口径计算。同时,为避免影响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新开展业务,允许前述指标达标前,可以新增非标债权投资,过渡期结束前应当达标。在沙泉看来,投资非标准化资产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对非标资产的界定,标的要真实,流动性好可变现。同时,要对非标资产进行公允定价。此次《私募资管细则》划定35%的红线,既给证券期货私募资管业务圈定安全边际,同时也能有效地增加投资范围,有助于优化投资组合。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